『壹』 人們通過仿生學發明了什麼
照相機
青蛙肌肉和電池的發明
人類自古就知道了自然界中種種電的現象,如雷、閃電、電魚,加熱時會產生電的電石,甚至琥珀摩擦生靜電的方法。到十七世紀,德國的葛利克製成了一種旋轉硫磺球的摩擦起電機後,才有人對電加以科學的探討。到十八世紀,荷蘭萊登大學的一位教授發明了一種可以蓄積摩擦電的玻璃瓶,於是作為一種游戲而風靡全歐洲。由於這種摩擦電貯存在萊登瓶中,一次放電就馬上消失,所以也沒有太大的用處。
當時在義大利的波隆那大學解剖學教授賈法尼發現,以金屬棒接觸剝去皮的青蛙腿部肌肉時,青蛙的肌肉便會收縮。他認為一切動物都帶有電,且積蓄在肌肉中,金屬棒的接觸使動物放電,肌肉會因電的沖擊而收縮。這一動物放電的發現,引起全歐洲科學家的莫大反響。同為義大利人的帕維亞大學物理學教授伏特,對此也進行了探討,卻得到另一個結論:肌肉的收縮不是因動物電的放電,而是因接觸了金屬而產生電所引起的。1800年,伏特根據動物放電的現象設計完成了一種蓄電的新裝置。這種裝置是把數十片銀板和錫板交互重疊,在每對板之間插入浸過鹽水的布條作為電堆;然而用金屬片和鹽水缽分別替代金屬板和鹽水布,不必事先充電,就可源源不斷地取出電來。伏特的這項發明實實在在地讓英國科學家們震驚。拿破崙還邀請他到巴黎,親眼目睹他的實驗,賜於他金牌、豐厚的年俸和爵位。電池在日常生活、科學和工業上給人類帶來了福音,那些贊美和榮譽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心臟活動電流與心電圖發明
十九世紀,瑞士解剖學家凱利克爾和德國生理學家繆勒用鴿子證明了心臟活動電流的存在。德國生理學家維倫斯坦首次用圖形表現神經和肌肉之活動電流,繼而有許多生理學家用他發明的裝置來顯示動物的心臟活動電流。這種裝置僅僅是作研究用,而且必須通過解剖讓心臟在暴露的情況進行測定。那麼,是否有辦法不要把心臟暴露出來,而就在體表內測定呢?當時恰好法國物理學家利普曼發明了一種毛細管靜電計,這就促使了法國生理學家瓦勒採用了新發明的毛細管靜電計來測量人心臟活動的電壓,並描繪了圖形。
這些研究結果引起了荷蘭生理學家愛因多汶的注意,並把瓦勒所做的心臟活動電壓的圖形稱作「心電圖」,然後他潛心研究,證實了心電圖對臨床診斷非常有價值。於是他就致力於精確度高的心電圖記錄計的研製,幾年後,他終於研製出一種高精度的石英系的弦電流計,用於心電圖測量上,可精確地記錄人的心電圖。
愛因多汶所發明的心電圖記錄計最大的缺點是重量超過140公斤,無法帶進病房,然而也不可能把患有嚴重心臟患者帶到他的實驗室去。既然不能做臨床試驗,再好的裝置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有人建議他不妨把大學附屬醫院住院患者和他的實驗室裝置用電線連接起來,這樣他就將許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記錄下來,他把這命名為「遠隔心電圖」。愛因多汶的心電圖記錄計在心臟病臨床診斷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迄今為止,心電圖還是我們診斷心臟病的通用設備。▲
『貳』 為什麼要堅持不懈做一件事情
03 要做到堅持不懈,就要求人必須有堅強的毅力,毅力的培養方法就是要多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可以培養你的正能量,正能量多了自然而然消極的方面情緒、心態就會變少,每天多看些對自已有益的書。這樣可以培養毅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都是不求上進的人,我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
做事三分鍾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我們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現實生活中我們特別喜歡安於現狀,人人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的情景活著,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啊!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去堅持下去,堅持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叄』 人類從仿生學的發明 (圖片)
蒼蠅-----小型氣體分析儀。。
2。螢火蟲-----人工冷光;
3。電魚------伏特電內池;
4。水母------水母耳風暴預測儀容,
5。蛙眼------電子蛙眼
6。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探路儀」。
7。藍藻-----光解水的裝置,
8。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步行機。
9。動物的爪子------現代起重機的掛鉤
10。動物的鱗甲------屋頂瓦楞
11。魚的鰭------槳
12。螳螂臂,或鋸齒草------鋸子
13。蒼耳屬植物-------尼龍搭扣。
14。龍蝦-------氣味探測儀。
15。壁虎腳趾------粘性錄音帶
16。貝-----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
17。鯊魚-----泳衣,
18。-鳥----飛機
19。魚------潛水艇
『肆』 心電圖是怎麼發明的
19世紀末,科學家先後在動物和人體內發現心臟搏動時伴有微弱的電流產生。
這種生物電版流雖然極其權微弱,一般在毫伏級,但它的變化非常快,一般的電流計很難測出這種變化。1891年荷蘭醫學家威廉?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製出了弦線電流計。他在兩極強磁場之間,垂直放一根極細的石英絲,當石英絲的兩端分別與需測量的組織相接時,如有電流通過弦線,弦線就會在磁場中發生偏轉,其偏轉程度與通過弦線的電流強度成正比,通過這一裝置可以准確地記錄組織中微弱電流的情況。在此基礎上,艾因特霍芬又經過不懈的努力,於1903年發明了弦線型心電圖描計器。他也因此獲得了1924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伍』 埃因托芬是怎樣發明心電圖機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蘭醫學家。因發現心電圖的機理並發明了心電圖機,於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一個種植園主家裡。當時,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
小埃因托芬是由一位中國阿姨帶大的,人們叫這位中國阿姨為洪媽。埃因托芬4歲起跟洪媽在上海僑居了6年,並且在上海上了小學。這期間,洪媽還帶他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會住了一段時間。埃因托芬因此與洪媽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17歲時,洪媽因心臟病死在爪哇島的庄園里。埃因托芬悲痛不已,他立志學習醫學,從事心臟病研究。
埃因托芬進入荷蘭烏特勒克大學後,跟隨著名醫學家、現代眼鏡片的發明者杜德學醫。杜德年邁時,將積攢多年的研究資料交給了埃因托芬,希望他繼續進行對心臟病的研究。
當時,人們已發現了生物電,並且有人發明了以圖形顯示動物心臟活動的電流裝置。但他們的試驗多是在鴿子、青蛙等動物身上做的。埃因托芬決定把研究人類心臟的電流活動做為自己的課題。為了掌握電學基本原理,以便進行心臟電流研究,埃因托芬轉入物理系攻讀了一年。
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實驗,埃因托芬終於發現心臟每次收縮之前,會產生電激動傳至身體表面各部位,造成體表各部位不同的電壓。將此電壓用儀器描繪下來,就形成了心電圖。當人患有心臟病時,心臟收縮產生的電激動就會不正常。1900年埃因托芬把健康者和心臟病患者的心臟活動電壓記錄下來加以比較,確認這種方法對臨床醫學很有意義。埃因托芬成功地設計了心電圖機的關鍵部件指針式微電流計。1903年發表了《一種新的電流計》,他的論文獲得廣泛承認,這標志著心電圖技術應用於臨床診斷的開始。1906年埃因托芬闡明了所記錄的正負波(稱為心電圖)與各種類型心臟病之間的關系,從而使這種方法成為一種很有價值的心臟病診斷工具。
埃因托芬最初發明的心電圖記錄計重達140公斤,無法帶進病房,而且病人手腳都需要浸在電解質溶液中。埃因托芬前後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使心電圖機可以成功地用於臨床診斷。心電圖現在已經成為臨床醫學診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陸』 心電圖機是怎麼發明的
心電圖問世後,醫生得以實時把握病人的心臟器官工作狀況,一次次化險為夷,把病人的生命從病魔的手中奪回。
1906年,荷蘭萊頓大學附屬醫院里送來了一位情況非常危險的心臟病患者。他的心跳極其微弱,以至當時的測量儀器無法測出,醫生無法診斷其病情。正當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一位教授搬出了一台大家從未見過的儀器,用儀器上的一根石英絲兩端與患者身體相連,再將儀器與電纜接通,不一會兒教授的實驗室里接收到了清晰的心電圖。醫生們很快診斷出了患者的病情,挽救了他的生命。世界上首台心電圖描計器「臨床實驗」成功了,它的發明者就是那位挺身而出的教授,荷蘭醫學家威廉·艾因特霍芬。
威廉·艾因特霍芬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亞三寶壟的一個大庄園里。艾因特霍芬就讀於烏特勒克大學,他的老師是當時有名的病理學家及眼科專家F·C·杜德氏教授。杜德氏毫無保留地對艾因特霍芬言傳身教,將自己珍貴的研究資料送給了他。艾因特霍芬勤奮好學,並且開始了對心臟的研究。
心臟搏動時,伴有微弱的電活動。19世紀末,根據這一現象,科學家首先在動物體內,爾後在人體內發現這種生物電流極其微弱,一般在毫伏級,而且它的變化非常快,一般的電流計很難測出。1881年,沃勒首先研製出毛細管電位計來記錄生物電。但是,該電位計測量瞬間變化的生物電,諸如心電的效果很不理想。為了探求心電電子描計器的機械原理,艾因特霍芬轉入物理系苦苦鑽研,1885年艾因特霍芬來到萊頓學院,任病理學教授,進一步對他的課題進行研究。1891年艾因特霍芬成功地研製出了弦線電流計。他在兩極強磁場之間,垂直放一根極細的直徑約有紅細胞的1/4石英絲。當石英絲的兩端分別與需測量組織相接時,如有電流通過弦線,弦線就會在磁場中發生偏轉,其偏轉程度與通過弦線的電流強度成正比,於是組織中微弱電流的情況便可以被准確地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艾因特霍芬又經過不懈的努力,於1903年發明了弦線型心電圖描計器。但行事謹慎的艾因特霍芬仍覺得自己的機器不夠完善,一直沒有公布自己的發明。1906年那次特別的臨床實驗轟動了世界,艾因特霍芬一夜成名,並因此獲得了1924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對心電的研究不斷取得突破。弦線型心電圖描計器已成「偉大的先驅」,熱筆型、噴墨型心電圖機正在心電測量領域被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並被廣泛用於輔助心電圖自動診斷。心電圖機將會有一個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柒』 心電圖機是誰發明的
埃因托芬(1860—1927),荷蘭醫學家。因發現心電圖的機理並發明了心電圖機,於回192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答醫學獎。埃因托芬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一個種植園主家裡。當時,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