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技術革新與技術發明都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原因
技術革新與技術發明
帶來了新的工作方式
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② 如何申請科技進步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
第四條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應用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包括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計和生物新品種等),屬於:
(1)國內首創的;
(2)本行業先進的;
(3)經過實踐證明具有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二)在推廣、轉讓、應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和企業技術改造中,採用新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四)在科學技術管理和標准、計量、科學技術情報等工作中,做出創造性貢獻並取得特別顯著效果的。
第八條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審批程序如下:
(一)一個單位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按照隸屬關系逐級上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或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進行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幾個單位共同完成的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由主持單位組織聯合上報,如其中某個單項符合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也可單獨上報,其審批程序同前款。
(二)全國性學術團體可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或行業歸口部門推薦科學技術進步項目,經有關部門初審,合格的,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三)國防專用的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申請項目,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分別負責審查批准,報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核准授獎。
(2)技術進步等同於技術發明擴展閱讀:
授獎條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范圍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是一項覆蓋面廣泛的科學技術獎。從候選人、候選單位所完成項目的性質來講。
包括了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企業技術改造及技術進步、技術基礎和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設備研製中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新技術,或自主開發創新的技術等。
(1)技術創新性突出;
(2)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顯著;
(3)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
候選人條件:
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候選單位條件:
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並對該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如果只是提供資金,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列為獲獎候選單位。政府部門一般不應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單位。
但對於技術開發類中推廣應用先進成果和高新產業化的項目,政府部門如作為組織者、實施者又確有實質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③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1.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2.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
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五百萬元人民幣。
④ 中國國家五大科技獎項是什麼還有四大類專利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414/node1432/
一、五大國家級獎項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國務院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二)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國家技術發明獎;
(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每年獎勵項目總數不超過400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金數額由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規定。
http://gb.cri.cn/18824/2008/01/04/[email protected]
除了公眾矚目的500萬元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還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四大獎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被稱為國家科技獎的三大獎。自然科學獎側重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例如數理化、天文、地質等學科;用來表彰在自然現象、特徵、規律的探究中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技術發明獎授予在產品、工藝、材料、系統等幾方面做出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在三大獎中,科學技術進步獎則是門類廣泛的一項,包括技術開發、社會公益、國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多個領域。用以表彰在完成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工程、計劃方面,或者在推廣先進科技成果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和組織。
五大獎項中的最後一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知名的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就曾經得到此獎。
專利有三大類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tjxx/有每年受理各類專利的數據
⑤ 國防科技進步獎與國家科技進獎有什麼關系
二者之間沒有關系。
一、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
為了獎勵在推動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自主創新,促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的辦法。
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之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等過程中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
(5)技術進步等同於技術發明擴展閱讀:
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候選個人條件: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應當是具備下列條件的項目主要完成人:
(1)提出並確定項目的總體方案。
(2)在解決關鍵的技術和疑難問題中做出重大技術創新和重要貢獻。
(3)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做出創造性貢獻。
(4)在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候選人按貢獻大小排序,並在限額內產生。如果在項目完成中僅從事協調和組織工作的領導,或是從事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能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人。
2、候選單位條件:
(1)國家科技進步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製、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並對該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2)如果只是提供資金,不能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單位列為獲獎候選單位。
(3)政府部門一般不應作為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候選單位。但對於技術開發類中推廣應用先進成果和高新產業化的項目,政府部門如作為組織者、實施者又確有實質性重大作用的除外。
二、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完成下列創新科技成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1)在武器裝備及其配套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及相關工作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2)在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的型號工程及技術、產品開發和成果轉化中取得的因保密不能公開的科技成果。
(3)在國防基礎性技術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4)在為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而進行的國防科技工業軟科學研究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授予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下列科學技術工作者:
(1)在當代國防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國防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型號研製和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化等領域及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取得重大創新性成果,創造顯著軍事效益、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的。
(3)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的推薦、評審、授予等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⑥ 為什麼說技術革新與技術發明都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⑦ 科學技術獎與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國務院設立了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國家自然科學獎;、3.國家技術發明獎;4.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⑧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有什麼區別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版作出重權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金額為五百萬元人民幣。
⑨ 為什麼說技術進步是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動力請舉例說明。
蒸汽和電的革命 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重點掌握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推動社會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1. 列舉瓦特、愛迪生的主要成就及意義。(1)瓦特於1769年開始改良蒸汽機,吹響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號角。經過20年努力終於完成了對紐可門蒸汽機的三次革新。新型蒸汽機誕生了。(2)意義:新型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成為改造世界的動力機械。人類開始進入了蒸汽時代。人們開始用煤作燃料,驅動火車、輪船和機器。動力機的採用為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愛迪生(美國):19世紀後期,電力作為新能源出現。 愛迪生一生創造發明1000多項,被人們稱為 「發明大王。這些發明創造促進了電力的廣泛應用,人類從此進入電力時代 。2.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1)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成為改造世界的動力機械,解決了工業革命的動力問題。人們開始用煤作燃料,驅動火車、輪船和機器。動力機的採用為工業、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2)以發電機為標志的電氣技術,提供了更為強大便捷而有廉價的動力,極大的推動了工業生產的發展,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又有力地推動了社會變革和文明進步。信息交流和交通運輸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資本主義從此確立全球優勢,世界各地聯系更加緊密。科技革命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把人類帶進了萬家燈火、通訊便捷的新世界,人們生活更加舒適、多彩。 18世紀60年代以後瓦特研製和改進成功「萬能蒸汽機」是工業革命的標志。蒸汽機的發明是工業革命發展的必然產物,反過來又促進了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第二次工業革命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本完成,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由於科學家對電的不懈研究,電力成為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及電話、電車、電影和無線電報的出現,說明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蒸汽機的發明和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人們生活結構也發生了巨變。 互聯網與信息化社會 以網路技術為例,重點了解互聯網的誕生和迅速發展以及給工作和生活方式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說出網路產生的時間、標志及其產生的歷史影響。(1)產生: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正式誕生。1969年,國際互聯網問世,它把獨立的計算機聯系在一起,進行信息傳遞。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音譯為萬維網,中文根據音譯簡稱網際網路。顧名思義就是包羅萬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網路。(2)影響: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把人們帶進了信息時代。網路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離,使得地球變得更小了。 20世紀60年代末,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美國處於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加緊了對信息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直接推動了互聯網的產生。1969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四大實驗室,這是計算機互聯網(網際網路)的前身。這個網路的基本要求是當戰爭爆發時,即使網路上的線路或設備部分遭到破壞,系統仍能正常運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20世紀90年代,知識經濟在美國出現,人類開始從工業化邁向信息化、知識化。全球范圍內的信息革命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就是這種轉變的突出標志。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產品不斷升級換代。以信息高速公路為特徵的信息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還引發了一場學習的革命。然而,互聯網在給社會帶來巨大效能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⑩ 人類歷史上促進技術進步的新發明有哪些
根據現代的工業革命理論有幾個發展。1瓦特改進蒸汽機,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內命的進程2電氣時代容。有電燈,電話等等...3。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燈的發明為標志 第三次技術革命,以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標志 第四次技術革命,以網路的出現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