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紙是誰發明的
我們的祖先最初把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商周時代,又把版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權銅器上或刻在石頭上,稱為鍾鼎文、石鼓文。春秋時期,人們開始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稱為簡牘。另外,也有用絹帛寫字的,但材料十分昂貴。在這種情況下,蔡倫發明了紙。
❷ 造紙術是誰發明的了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蔡倫改進。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
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2)卷紙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
1、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
前身是司南。
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
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
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一種黑色或棕色的炸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最初均製成粉末狀,以後一般製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狀,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採用無煙火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軍用發射葯。
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後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
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後,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
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製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
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
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
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於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
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
美國考古學家在中亞土庫曼安納烏曾於2000年10月發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亞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
❸ 紙是誰發明的
直至目前,尚復無人能完全證實制蔡倫不是我國造紙術發明人,而造紙術不管是蔡倫受前人啟示借鑒,還是獨創,他對世界文化發展所作的貢獻都是功不可沒的。
日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紙。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來源於《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記錄非常明確,並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他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造者,而不是發明者。蔡倫只是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❹ 紙是誰發明的
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
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2世紀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4)卷紙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造紙術的傳播
中國造紙術最早是在漢字文化圈內傳播。朝鮮半島造紙是在魏晉南北朝之際,生產的主要是麻紙,後來才有楮皮紙和桑皮紙。現存最早的紙寫本是韓國湖岩博物館館藏754年新羅的楮皮紙寫本《華嚴經》。朝鮮造有皮紙,其特點是紙質較厚重、強韌而又潔白。
明屠隆在《考槃餘事》中談到高麗紙時說:「以綿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朝鮮制皮紙時,基本上沿用中國技術,但工具和技法略有不同。
中國紙與書卷早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在漢末、魏晉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已能造紙。據德國漢學家夏德研究,當時大秦不會自行造紙,所獻紙為其在越南所采購,沉香、皮紙充作本國物品向中國朝廷作為進貢禮物」。越南南方的紙是由北方輸入。
宋元以後,南方也可以造紙。陳朝藝宗紹慶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將所產紙扇送給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間,越南曾回贈清帝金龍黃紙二百張。晚期越南版書籍多以竹紙印刷,而此紙也與中國紙類似。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及傳播
❺ 衛生紙是誰發明的
你好,來發明衛生紙的是亞瑟源.史古脫! 【衛生紙的由來】 在將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美國史古脫紙業(scott paper)公司買下一大批紙,因運送過程中的疏忽,造成紙面潮濕產生皺折而無法使用。面對一倉庫的無用的紙,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在主管會議中,有人建議將紙退回供應商以減少損失,這個建議獲得所有人的附議。該公司負責人亞瑟?史古脫卻不這么想,他想到在卷紙上打洞,變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張一小張的。史古脫將這種紙命名為「桑尼」衛生紙巾,賣給火車站、飯店、學校等放置於廁所中,因為相當好用而大受歡迎,並慢慢普及到一般家庭中,為公司創下了許多利潤。 如今衛生紙已經成為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並以多樣的面對待給我們生活上許多的便利。
❻ 衛生紙是誰發明的
一、鋸是魯班發明的,扁鏟是魯智深發明的,手紙是誰發明的?毫無疑問手紙是蔡倫發明的。
有些同學會感到疑問,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沒有聽說他發明了手紙。
西安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秦國地圖表明,地圖在顯微鏡的觀測下,使用的是植物纖維。就是說明造紙術的發明比西漢的蔡倫要早300年。又何必等到300後蔡倫出世才發明了造紙術,300對於歷史可能要很短暫,但是對於造紙術的傳播300年將會有什麼樣子的發展和變化。
分析:蔡倫是宮廷的宦官,發明了紙,當然要給皇帝優先使用。任何擦屁股的工具都不如紙,這是無可厚非的。假如當時用紙擦屁股只是在太監宮女之間流行,而不獻給皇帝,這是藏寶不獻、欺君之罪,不論有幾個腦袋都要搬家的。
造紙術必然成為宮廷御用之物,如廁更是少不了的。
二、手紙的發展歷史
1.有人說手紙的雛形是三國時期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這個理論純粹是放屁。
理由是源於佛經,說是釋迦牟尼發明的廁紙。當時叫廁籌,就是竹子製成的竹片。說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我相信,竹片是印度流傳過來的,簡直是白痴的想法,一廂情願,篡改歷史。難道三國時代之前,中國人不會擦屁股?
如果說用竹片擦屁股是孔子發明的,我還是比較贊同的。春秋時代的孔丘,是文明的鼻祖。孔老二晚年喜易,韋編三絕,上茅房都要看竹簡。既然有竹簡,聰明的孔丘居然不知道用竹棍揩腚,大智若愚也不至於如此。
2.手紙的發展史與文化是分不開的。
學生沒有手紙,一定會用書本當手紙;看報紙的沒有帶手紙,就一定會用報紙擦屁股。古代用於記錄和流傳文字的工具是不斷發展的,龜甲、獸骨、竹簡、縑帛等都成為書寫的重要工具,這些東西都可能成為時任的擦屁股工具。廢物利用是人們的普遍勤儉想法,也是人們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江南才子唐伯虎一定會用宣紙擦屁股,這完全符合他的身份。
3.更有人說手紙是元朝蒙古韃子開創的,這個觀點更是放狗屁。並且還羅列一些考證的數據。
不要把古人想的過於愚蠢,有柔軟的手紙,你會用砂紙去擦屁股?
唐宋時代的書畫已經有不少的珍貴的文物保存下來,比元朝要早很多年。唐宋時代的人把廢棄的紙張去燒火用,而用木材擦屁股,簡直是痴人說夢。這個放狗屁的作者沒有署名,否則我一定找到他家,打死他。
蒙古是個游牧部落,只識彎弓射大雕。如果說他們發明了用羽毛揩腚,還比較有說服力。
三、各個時期的主要手紙
1.沒有紙張出現的時候,用竹子或木材做為擦屁股的工具是比較有力的說法。
比較文雅的叫法叫廁籌,或者叫廁簡。如果叫廁籌,可能跟草木有關,就是竹簽子,比牙簽要長,像現在燒烤肉串的竹簽子的大小。如果叫廁籌,應該來源於古代的書簡,這是中國人發明的無疑。出土的文物中,廁簡的平均的長度是24CM、寬1CM、厚0.5CM,像我們吃的雪糕中間的木棍一樣大小。
有了紙張的出現後,這些粗硬的棍子就會被淘汰了。誰有白面饅頭不吃,卻去啃橡子面的窩頭。根據進化論,人們的思想是越來越成熟的,大腦越來越發達。
在廁簡出現之前,樹皮、草棍、樹葉等是可以想像的。用絹帛或者布片的也不能排除,現在人們給嬰兒還使用尿布,可以洗凈晾乾反復使用,人們擦鼻涕也使用手絹,古人也肯能使用手絹擦屁股,然後洗凈後放到兜里備用。也許手絹的原形就是達官貴人用來擦屁股的,後來貧下中農用來擦鼻涕。
在南方編席子是用竹皮子,北方編席子是用高梁桿的皮子。中國的手工業在世界是最精緻的,能工巧匠不計勝數。但是高梁桿做為廁簡,沿用了1000年,現在還在使用。高梁桿直徑約1CM左右,一分兩瓣後,邊緣十分整齊光滑,中間有柔軟的瓤子,強於竹片的一百倍。而且廉價、省時、方便。沒有化學漂白劑的污染,是天然造世主的智慧。
2.條件有限而因地制宜
南方可以用竹子,北方就得用木材。在沒有竹子和木片的情況下,就可能用蒿草或者石塊。在沙漠里,就一定會抓把沙子,在田野里就必須用土塊。
手紙是富人的象徵,不要忘記還有許多窮苦的人們,他們洗臉沒有臉盆,只能在地上挖一個坑,鋪上一層塑料布,放進水就能洗澡洗臉,蘆葦盪里的人可能用蘆葦,南方用麥子桿,北方就用高梁桿,一分兩瓣,如廁的時候用嘴叼著。
如果什麼都沒有,孫悟空一定會用定海神針,豬八戒就一定會用九齒釘耙,他們是神仙或者妖怪。我們凡人沒有神兵,用什麼?你可能想到了,用手指頭。
3.文人不揩腚
對於擦屁股,有不同的稱謂。有人叫擦屁股,有甚者非得要什麼狗屁斯文,叫拭穢。其實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揩腚,很貼切。如果你真的斯文,你真的高尚,你不要拉屎,拉屎不叫拉屎,叫大便。大便做為動詞的時候,叫出恭、如廁、排泄。
歷史是需要考證的,不是輕易相信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