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電版

發明電版

發布時間:2020-12-20 16:31:32

1. 人類發明交流電是哪年

才科學家——Nikola Tesla 交流電的發明

今次為你介紹天才科學家——Nikola Tesla

他的名字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 -1943)。1856年7月10日,他誕生於前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的斯米良,他父親是一所教堂里的牧師,自小就在基督教的家庭里長大。1880年畢業於布拉格大學後,於1884年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並獲取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他一生的發明多不勝數,就如: 1882年,他繼「愛迪生」發明直流電(DC)後不久,即發明了交流電(AC),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電發電機,並始創多相傳電技術。 1895年,他替美國尼加拉瓜發電站製造發電機組,致使該發電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電站之一。 1897年,他使馬可尼的「無線傳訊」理論成為現實。 1898年,他又發明無線電搖控技術並取得專利(美國專利號碼#613.809)。 1899年,他發明了X光(X-Ray)攝影技術。其他發明包括:收音機、雷達、傳真機、真空管、霓虹光管……等甚至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力線密度單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力學上的貢獻。 為何這么非凡的科學家仿似從未有歷史記載呢?從未有人傳頌? 答案就是因為他那些另類「未知的發明」雖然對人類有著重大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卻促使很多「賺錢」的企業瞬間結業。所以他的名字將永遠被抹去了。

時代的異端:交流電的發明

讀者們試想大家回到1888年裡,當時眾多報章皆大肆報導:著名直流電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宣稱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科學界一大「異端」,他所發明的交流電(AC)直接影響人類的性命安全,並屢次展示狗只和貓只如何通過交流電後瞬間死亡(「電椅」死刑亦因此被啟發出來)。

當大家以為「專家」就等如權威,「專家」就唔會為著一己私利而將事實隱瞞。甚至你將會命定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確是科學界的「異端」,千夫所指。

但事實上,今天大家卻知道,世界是何等需要「交流電」的存在。「交流電」的發明卻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工業的發展並加促「科學的進步」。但為甚麼愛迪生三番四次攻擊「交流電」和它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呢?答案就是「交流電」的出現卻直接威脅了愛迪生所經營「直流電」的生意。因為使用「直流電」實在太多的缺點和限制。就如:「直流電」不利長途傳輸,每隔 1公里則要增設發電站,但「交流電」卻可變壓器變壓作為長途輸電。相對使用「直流電」價錢亦較為昂貴,並且效能與幼臚W亦遠遠不及「交流電」。基於利益上的沖突,便促使愛迪生展開與特斯拉的斗爭。

結果,他為偉大科學家「愛迪生」共發明了24項新設計,直流電發電機的設計,並由「愛迪生」取得專利,加以大量生產。可是他努力的報酬卻換來,只是一場無情的騙局和嘲諷。結果,特斯拉心感忿怒並自始脫離「愛迪生」和他的公司。這亦是歷史上電流之戰的序幕。

1888年,特斯拉得到西屋公司(Westing House)的企業家喬治?威斯汀豪斯(Geovge Westing House)支持研發埋藏腦海6年的交流電發明。半年後,即替他研製的「交流電發電機」取得專利,並應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邀請講解和示範「交流電」發電的研究成果。因為「交流電」的效能這比「直流電」優勝,因此「交流電」亦開始廣泛採用,並慢慢取替傳統「直流電」的位置。在嚴重的生意利益威脅下,特斯拉即大受愛迪生抨擊,並冠以「科學異端」之名,一場無人道的「科學迫害」則應運而起。雖然今天「交流電」成為工業和社會供電的主流,甚至「交流電」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帶來無比的方便和幸福。但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卻一直被人遺忘,甚至一直未受到應有的平反。這就是「正統」科學的傑作。

百年標記的尼加拉瓜水電站

如果大家曾到過美國尼加拉瓜大瀑布(Niagara Falls),相信大家都會為這幅壯麗的奇觀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數以萬噸的河水從四方八面匯流,以山崩地裂之勢傾瀉下來,河水猛然沖擊的隆隆聲響,確實令人生畏。在這條川流不息的河流里,卻蘊藏著意想不到的豐富資源。

1897年,舉世知名的「尼加拉瓜」水電站,第一座必v達10萬匹馬力的發電站於此建成,兩年後更成為遠及35公里外的美國紐約州水牛城(The City of Buffalo)的主要供電來源。其後十多座大大小小的發電站相繼建成,致使水電站每日所生產的電力,足以供應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總需求的四分之一,其電力輸出量實是驚人。而這項足足超過100年以上的電力建設至今仍然運作如常,從未間斷地生產出無窮無盡的天然能源,這實是人類近百年科學上的一大標記。

但大家可曾思想過,究竟是誰發明和設計了這項偉大的供電設施呢?

原來這項科學上的百年標記,正是天才科學家特斯拉(Tesla)在三十多歲時的一項建設,當中共運用了他9項專利發明。藉著特斯拉所發明的「交流電發電機」和「交流電輸電技術」,不但提供了更大量的電力輸出,以改善人類在生活上的需要,並且更將「電力科學」帶進另一個境界。

其實在當時的工商業、街燈和民居,皆使用著費用高昂的「直流電」。因為在電路上的損耗,使用「直流電」時必需每隔一公里便建設一套發電機組。所以在建造「尼加拉瓜」水電站時,如將電力以「直流電」方式傳送,輸電至35公里以外的紐約州水牛城,幾近是一件沒可能的事情。但是天才科學家特斯拉(Tesla)在建設「尼加拉瓜」水電站時,乃採用了他所發明的「交流電」供電及輸電技術,使電力藉著變壓方法傳達得更遠更廣。結果他這項劃時代的發明,實現了人們藉著「尼加拉瓜」水電站作遠距離供電的夢想,並且帶給人們一個既方便又便宜的用電生活。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特斯拉(Tesla)的貢獻,便在「尼加拉瓜瀑布」旁的公園中,矗立了特斯拉(Tesla)的銅像,以表揚他在「尼加拉瓜」水電站上的貢獻。

無私的奉獻:免徵收交流電的專利版稅

就像一直被抹煞了的偉大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 ,他一生的發明卻見證著他對社會「無私的貢獻」。雖然他一生致力不斷研究,並取得約 1000 個專利發明。可惜,他晚年卻是窮困潦倒、長年經濟拮據。原因他一生刻苦的研究不是為著一己之「私利」,乃是為著人類而創造出一個更美滿和安舒的生活。雖然,過去有不少企業家利用了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愛心和才華,而騙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榮譽。可是,晚年的他依然為著人類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發明。

在特斯拉眾多的發明裡,人類最受惠的莫過於交流電 (AC) 及交流電發電機了。在世界每一角落,經貿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生活的享受都有賴交流電的幫助。就像 2003 年年尾的美國大停電和歐洲大停電,導致社會和經濟陷於大癱瘓;甚至國內經濟發展蓬勃,可是供電不足更延誤不少企業和工廠的發展。可見「交流電」在我們的生活里卻是息息相關,對近百年的人類確是有著莫大的貢獻。

原來早於 1882 年,特斯拉已經發明了世界第一台「交流電」發電機,更於 1885 年發明多相電流,和以多相傳電的技術。事實上,現今全世界每一個地方均以 50/60Hz( 赫茲 ) 傳送電力的,並經實驗為最有效之傳送電力的方法,而這項發明亦是特斯拉所研究出來的。

所以正如 1990 年 7 月 10 日一次美國國會會議中, 10 多名美國參議員藉此記念特斯拉 134 周年生辰之外,更表揚他在電力學上的貢獻和他如何改變了人類對發電概念的認識。甚至在這次國會會議中,特斯拉更被稱譽為比愛迪生 ( 直流電的發明者 ) 一生的貢獻更偉大。

自從,愛迪生發明「直流電」後,人們皆要付出高昂的電費來換取生活上的方便,所以經營輸出「直流電」可算為當時最賺錢的生意。及至 1884 年,特斯拉脫離「愛迪生公司」後,他才有機會遇上西屋公司負責人喬治?威斯汀豪斯 (George Westinghouse) ,並於 1888 年正式將「交流電」帶給當時代的社會。

並且在 1893 年 1 月位於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覽會開幕禮中,特斯拉展示了「交流電」如何同時點亮了 90,000 盞燈泡,震懾全場。因為這是「直流電」根本不能達到。事後,特斯拉更因而取得了「尼加拉瓜水電站」電力設計的承辦權。

正因「交流電」取代了「直流電」成為供電的主流。而特斯拉更擁有著「交流電」的專利權,所以在當時每生產一匹交流電時,他即可賺取一美元的版稅,瞬間他變得富甲一方。可是,當時一股財團勢力正掀起要脅特斯拉放棄此項「交流電的專利權」,並意圖獨佔取利。結果,經過多番交涉後,他決定放棄「交流電的專利權」,但條件就是「交流電」將永久公開此項專利,好讓它成為特斯拉免費給予這世界的禮物。因此,他便撕掉了「交流電的專利」,並損失了收取「版稅」的權利。從此「交流電」亦再沒有專利,成為一樣免費的發明。

一位對世界無私奉獻的發明者,雖然一生經歷不少斯騙、冤屈、逼迫、惡意中傷和抵毀,甚至他一生無私的奉獻卻得不到後人的記念和贊揚。可是世界卻因為他的發明、他的交流電,而改變了。

當你能夠在炎熱的夏天,享受到清涼冷氣時;當你在欣賞著繁華都市的夜景時;當你使用著家居每一樣家庭電器時;又或者當你正在使用電腦瀏覽此篇文章時,希望你能夠知道有一位電力的改革家,卻曾為這世界無條件地付出了他的一生。

Tesla 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Tesla Coil無線傳電(一)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自小成長於一個基督教家庭里,他父親是一位牧師。在特斯拉(Tesla)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親曾致力栽培他成為一位傳道人。可是特斯拉(Tesla)自小對科學抱著一股莫大的興趣。在五歲時,他已經開始自己的發明生涯了,當年他自製了一台嶄新的無葉片小水車,但這種小水車不但能順利地在河流中轉動,並且比一般水車轉動得更快。

因為特斯拉(Tesla) 對科學的熱衷和堅持,他的父親亦同意了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的發展,並沒有勉強他成為一位傳道人。可是一顆善良與仁愛的心未曾在他心裡抹滅。他對科學研究的熱誠加上他那份無私助人的愛心,切實地改寫了近一百年的科學歷史。就好像他發明的交流發電機、無線電通訊、雷達、真空管、電視機等,都與我們息息相關的。

但事實上現今在我們能夠認知和採用的發明,皆只是他四十歲以前的發明。而他在四十歲以後的發明均一律被壓抑和封鎖。甚至在1943年,他離世以後,所有關乎他的資料,不論是在報紙、雜志和書籍上的,皆被人有組織地刪除和修改。致使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彷佛從未存在於世上一般,無人傳頌他在科學上的貢獻,甚至人們更從不會追問過『交流電』究竟是誰發明的。

原來這一切不公的壓抑,乃源自特斯拉(Tesla)在1889年所發明的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這可算是他一生中最受爭議的發明,但亦是他對人類最大貢獻的發明,因為Tesla Coil是一項能夠無限量供電的免費能源科技。

可能大家從未想像過,早在一百多年前,人類原來已經可享有免費電力的優惠。很可惜,就像過往特斯拉所遇到「愛迪生」無理攻擊一般,他的發明再一次侵犯了一些自私自利的商人之利益。於是這項偉大的發明即遭到財團之抵制,他因此亦幾近走到破產的邊緣。

原來,特斯拉繼發明了「交流電發電機」、「多相交流供電技術」及「三線輸電方法」後,他便發現了「兩線及單線輸電方法」,甚至1889年他更發明了「無線傳電方法」。於是在美國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建設實驗室開發及研究此項「無線傳電」技術,即是將現時的低頻(50/60Hz)高壓電流轉化為「高頻電流」,然後再經由空氣作為傳送媒介來輸電。此項「無線傳電」技術不單省卻了輸電電纜的成本,更可以免去輸電時因電阻所致的損耗。經過八個月的研究後,特斯拉便決定在長島(Long Island)試建首座名為「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的電力發射塔。

其實,在特斯拉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只要藉著一座「電力發射塔」,方圓周圍的「電力接收器」(特製的電容)就可以接收到這種「無線電力」,甚至絕不會因為過量的「接收器」而減低其「輸電必v」,假若「發射塔」發射出600W電力,30英里內所有「接收器」皆可接收到600W電力。

事實上,這技術正等同我們日常使用的「無線電收音機」(原來首位「無線電收音機」發明家就是特斯拉,而不是馬可尼)。你會發覺「收音機」的電波是不會因為同時有過多人使用而減弱的,每一輛汽車或是每一個家庭只要藉著一部「收音機」,便可以收到同樣清晰的無線電波。

同樣,特斯拉發現了「高壓電流」原來轉化為「高頻的高壓電流」後,則可以無限地將電力輸送。「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正是運用了這種「無線傳電」技術的發明,甚至它就是一種人類一直夢寐以求的「免費能源」了。

Tesla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Tesla Coil(二)免費能源

當大家聽到「免費能源」、「用之不竭的電力」、「能量輸出(Power Output)的必v竟然大過其本身之消耗必v」或是「每月所消耗的電費皆是免費」等名詞,或以為是妙想天開或是天方夜譚。但可能大家有所不知在過去的 100年裡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免費能源」發明已經研製出來了,如Ronald V. Hansch發明的Hansch發電機,Francisco Pacheco發明的電解氫發電機(Bi-polar Auto Electrolytic Hydrogen Generator),Jasper L. James 的溫差發電機(Thermionic-Thermoelectric Generator),Yull Brown以水為燃料之氫氧引擎,Joseph Newman的Gray馬達等發電裝置。其實在神所創造的地球里本是蘊藏著無窮無盡的電力資源,除了現時的石油和煤外,就如眾所皆知的地心磁場、太陽能、風力發電、水、氫與氧和溫差等。這些既免費又用之不竭的資源,其實曾被不少科學家所善用了,而發明出很多「免費能源」的發明。可是這些科學上之瑰寶,一直被人刻意的壓抑和剔除。甚至,過去這些科學家有不少皆遭到無理的阻撓、壓抑、毀謗、捸捕、恐嚇和謀殺。今日在這資訊泛濫的年代,有很多的事實的真相皆被某些財團或媒體所封鎖著。

就如在1889年科學家特斯拉(Nikola Tesla)研究的「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當時他對磁場的認識可算是亘古未有,後人更以磁力線密度單位:1 Tesla(特斯拉)=10000 Gause(高斯)以表揚他在磁力學的貢獻。在不斷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共震現象」,原來在特定的環境下,一個機械繫統震動的震幅,不論是聲學的或是電學的都有相當高的震幅。而特斯拉則利用了此原理所出現的「磁力共震現象」,而製造出一個變壓器,名為「特斯拉線圈」,它能夠產生極高的「高壓電流」。他其中一個命名為「沃登克里弗計劃」(Wardendyffe Project)的構思就是在美國長島(Long Island)建設一座足可輸出100萬匹「交流電流」的「特斯拉線圈」。

「特斯拉線圈」結構基本上,由一個感應圈、兩個特大電容器和一個線圈互感器所組成。

該「線圈」其一特性,是能夠生產出既高頻又低電流的「高壓交流電」。這種「高頻電流」可經由空氣作遠距離的「無線傳電」達至另一個「接收器」處,並且對人體絕無不良影響。可能大家未曾聽聞過現時50/60赫茲(Hz)的「交流電」轉化為「高頻的電流」後,即使流經人體也不會導致出現電阻的情況,因而引致損害。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特斯拉更展示經由「特斯拉線圈」輸出的「高頻電流」流經自己的身體,而使一顆「無線燈泡」發亮。

過去或酗j家曾觀看過一些特技人如何表演觸摸一些可見到的「高壓電流」,讓「電流」流經身體上所有的光管或燈泡使其發亮。事實上,他們就是復制了「特斯拉線圈」,而藉此產生了「高頻電流」來表演的。

嚴重注意:現時家居的「低頻高壓交流電」是極度危險及可以致命的,切勿嘗試觸摸或模仿此項實驗。

Tesla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Tesla Coil (三) 不公平的壓抑

「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乃是一項已經被發明100年多的「免費能源」科技,一項能夠「供電」給全世界的發明。一項運用了磁場所出現的「磁力共震現象」原理來發電,多翻證實為高效能、大必v、安全和無污染的「免費能源」發明。

為何至今人們還未聽聞過呢?為何大眾傳媒從未正面報導過呢?是否此項發只是一摏大話、一場科學家的夢呢?

是否這項發明對人類存著極大的危險和威脅,故此必須遭到壓抑呢?

是否在今天的世界裡,我們根本用不著「免費能源」,人類在這能源危機中單是靠著高昂的石油、煤和電力即可嗎?

是否這個世界被註定必須走進能源恐慌之中嗎?

是否人類無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污染的世界裡,煤、石油或其他核子的污染真是避不開嗎?

當人類仍處於這個無奈和絕望的光景時,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造物主的無能,而只是人類的自私和無知所帶來的結局而矣。在今天的世界裡,無論在醫學上、科學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等,確實有很多對人類有福的信息一直被壓抑著,它們的存在並不是一個禍害,只不過它們一但被公諸於世,則會侵犯了不少有權勢之人的利益,所以它們必須繼續遭到壓抑,甚至冠以「惡名」。

就像基督徒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一位劃時代的科學家,雖然他在電力學的成就遠較愛迪生卓越,但他的名字卻出奇地鮮為人知;甚至諾貝爾獎的名單中亦刻意剔除了他的名字。個中的原因皆源自特斯拉所研製的「特斯拉線圈」。

其實,空氣中存著很帶電負荷的電子,就如日常我們所感受到的『溫度』,原來只是這些電子在空氣中不規則的流動。所以只要掌握一些技術把這些電子誘導為規則的流動,這便能成為電流。再從而收集這些電子即成為有效的電能。

1889年特斯拉發明的「特斯拉線圈」就是藉著地球本身用之不竭的「磁場」,從而運用「磁力共震」的方法將空氣中的電子震動出來,由於採用了共震的原理,電子便有效地誘導為一股規則性的電流。經過收集和轉壓,電子便可成為高壓電流。

再配合過去曾提及的『無線傳電』技術,將高壓電流轉變為特定頻率的超高頻電波,傳送至遠處。此電波亦即是一股既高頻又低電流的高壓電流。但其中之特性是該種電波態夠作為一種『導引』,使別處空間中的所有電子產生共震而形成有規則的能量(電流)。而「特斯拉線圈」所發射出的高頻電波,只要藉著特定的接受電容器作為『檢頻』,便能在遙遠的地方也能將該處空間中所存著的能量(電子)收集為電力。亦因此緣故,就算同時使用大量的電容器作為接收器,也不會降低「特斯拉線圈」所發射出電力。因為它只是一種『導引』性電波使接收電容器能抽取其空間本身的能量,亦即是那因為『高頻高壓電波』在共震效應下而變成有規則電流。而收集為一項『免費能源』。換句話說,「特斯拉線圈」只要發出600瓦(Watt)電力,所有電容器皆可以接收到其空間里的600瓦免費電力。

事實上,今天的收音機和無線電傳真機就是完全採用了此種原理,藉著電容按著特定頻率『檢頻』而接收出該種電波,只不過它們所發射的波頻只是聲音訊號和圖像訊號,而不是能量矣。

可惜,此項造福人類的發明竟遭到不公平的壓抑了。

Tesla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Tesla Coil[四]不公平的壓抑 [二]

特斯拉繼發明「交流電發電機」後,他便著手研究「免費能源」的可行性。

於1889年,他在美國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建設實驗室,專心研究『特斯拉線圈』的原理和反應。在1895年,當他的發明生涯正處於巔峰之際,一場離奇的火災將整座實驗室燒毀了,他半生所研究的心血、所有珍貴的研究設備和科學實驗的資料,皆付之一炬,特斯拉的經濟遭到嚴重損失。在這殘酷的打擊下,他茫然若失。經過很久的沉寂和恢復,於1901年,他再從痛苦中倦土重來,四齣尋求合作夥伴,結果他得到世界富豪J.P.摩根(J. Pierpont Morgan)的投資15萬美元及另外100萬美元貸款,便在美國長島(Long Island)始建首座大型「特斯拉線圈」,以供給大西洋兩岸「無線通訊」和「無線輸電」之用。事實上,「特斯拉線圈」乃是一項科技發明,不單能夠遠距離傳送資訊電波,還能將能量(電力)轉化為高頻電波,使人類能進入一個無污染的「免費能源」生活里。可是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只應用了「無線通訊」這方面的技術而已。此項世界廣播系統則被命名為「沃登克里弗計劃」(Wardendyffe Project)。

事實上在特斯拉腦海里,「免費能源」的生活只是整幅構想的部份而已。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發明,將會賜給這世界。

可惜1903年,正當特斯拉的工程進展到關鍵的時刻,他的無線電發明專利卻被人竊用,結果投資者J.P.摩根收回一切資金上的協助和投資。特斯拉放下手上研究,四齣尋求借貸,甚至他向「威斯汀豪斯公司」(Westinghouse Company)求助 (1896年,「威斯汀豪斯公司」陷入經濟困境之際,特斯拉曾慷慨協助該公司渡過難關) 。可是,當時「威」公司眼見該項計劃無利可圖,不但沒加以援手,反之更落井下石,追討特斯拉有關設備上的貸款,因而加速特斯拉事業的崩潰。在電力公司、供水公司和欠薪工人多方的追逼下,特斯拉便拆毀了該輸電塔及買掉這些材料償還債務,特斯拉經濟陷於破產的邊緣。

一項本是對人類有著莫大貢獻的發明,就在自私自利商人的手下胎死腹中。1916年,特斯拉更因拖欠個人所得稅被法院傳訊,無情的新聞媒體更大肆張揚,致使這位天才發明家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晚年的特斯拉更顯得意志低沉、孤僻落漠。1943年1月7日,可憐的特斯拉孤獨地死於一間殘舊的旅館中。 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有很多資訊,就像一直努力為人類研究和付出之科學家特斯拉的發明和他的一生,會遭到不公平的壓抑。

Tesla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Tesla Coil[五]不公平的壓抑 [三]

當香港踏入炎炎的七月份時,我相信最被看為賞心樂事的,莫過於在這酷熱得要命的天氣下,安坐在家中享受著冷氣機徐徐送下的清涼冷氣;享受著電冰箱內取出的冰淇淋;隔著玻璃望著戶外那蔚藍色的天空和幾朵悠閑的白雲。可是當暑假完畢後,當接到電力公司寄來的電費通知書時,則令人想到為這種清涼寫意的生活所付的代價真不少呀!究竟這個世界是否真的沒有「免費電力」呢?若然有的話,我相信每年夏天,香港將會免去不少因為天氣酷熱而悶死人的意外了。

事實上,原來在100年前,科學家特斯拉所發明的「特斯拉線圈」就已經能提供完全「免費」的電力。原來,只要在香港太平山頂上建立一座「大型特斯拉線圈」,在整個香港島任何一個地方,便可以藉著一個「接收電容」接收該座「線圈」所釋放出來的電能。縱使「接收電容」的數量不斷增加,也絕對不會影響該「線圈」所供應電力的輸出量。換句話說,只要該座「線圈」是輸出10萬匹馬力之電力,方圓35英里內,所有「接收電容」即可接收10萬匹電力,就算再增加多1 萬個或100萬個「接收電容」,這1萬個或100萬「接收電容」亦可以接收空氣中的10萬匹的電力。因為它所釋放的「高壓高頻」電流,能夠誘導其他空氣中的中子釋放出一樣的電子。這就是「特斯拉線圈」與一般「免費能源」發明之分別。

再實際一點說,只要香港在數個方位位置上建設了「特斯拉線圈」,整個香港地區每一處地方即可享受到「免費電力」的生活。我們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輪船、飛機、手提電話、白光燈、電腦、升降機、電冰箱和空調機皆能使用「免費電力」。可惜!這項已於100年前被確認的「免費能源」至今仍遭到不公平的壓抑!在各個國家中,只允小撮人以實驗性質來製造,並不能被推上成為主要供電方法之一。

2. 電是由誰發明的

電本來就存在,不是發明的,應該用發現。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發現了電的現象,如摩擦起靜電,自然界的雷電等,發現雷電和靜電是同一種現象的是富蘭克林,發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是法拉第。

1、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人發現在琥珀(化石樹脂)上摩擦毛皮引起了兩者之間的吸引力 - 所以希臘人發現的實際上是靜電。

2、在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用拉丁語「電」來描述某些物質相互摩擦時所施加的力量。幾年後,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托馬斯·布朗(ThomasBrowne)寫了幾本書,他用「電」這個詞來描述他根據吉爾伯特的工作進行的調查。

3、1752年,本·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用兩根木條、一塊絲綢手帕和一根繩子做了一個風箏。在繩子的末端的萊恩罐中,他栓了一枚金屬鑰匙以收集電荷。風箏被閃電擊中了,電流通過鑰匙擊中了富蘭克林。這證實了其閃電與電本源的想法。

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是誰發明的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

4、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沃爾(Alessandro Volta)發現,特定的化學反應可以產生電力,1800年他建立了能產生穩定電流的伏打電池(早期的電池),所以他是第一個創造穩定電荷的人。Volta還通過連接帶正電和帶負電的連接器並通過它們驅動電荷或電壓,創造了第一次電力傳輸。

5、1831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創造了電動發電機(一種原始發電機),電力在技術上的應用變得可行,從而解決了持續和實用的發電問題。法拉第相當粗糙的發明使用了一個在銅線圈內移動的磁鐵,產生了一個流過電線的微小的電流。

(2)發明電版擴展閱讀:

富蘭克林說明各種電現象的理論,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

1、他讓A、B兩人分別站在木箱上,用萊頓瓶分別使他們帶上玻璃電和松香電,又讓A、B向站在地上的第三個人C放電,結果都有火花閃現。但是如果A、B帶電後先互相握手,再向C放電,結果都沒有火花閃現。

2、富蘭克林由此發現玻璃電和松香電可以互相抵消,於是總結出電荷有兩類,他把玻璃電叫做正電,把松香電叫做負電,分別用「+」、「-」符號來表示。並提出了電的單流體學說,他認為:每個物體都有一定量的電,電只有一種。摩擦不能創造出電,只是使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它們的總電量不變。

3、物體上帶過量電的稱為帶正電,不足的稱為帶負電。由於這些概念的引入,使電成為可以定量的物理量了。

3. 是誰發明的電

引用的,謝謝!
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不存在被發明出來的說法,應該說是被版發現。
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權科學家,1752年7月用風箏吸引雷電的危險試驗,使人們認識到雷電是一種電。此後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在歐洲廣為推廣。
1786年,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放在兩塊不同金屬之間的蛙腿會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這是一種生物電現象,1791年伏特得知這一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作了一系列實驗。1793年伏特發表一篇論文,總結了自己的實驗。後來,伏特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並據此發明了電池,伏特高興得稱它為人造發電器。伏特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了一個巨大的進展

4. 電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

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我們把缺少電子的原子說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說為帶負電荷。

電是個一般術語,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里,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4)發明電版擴展閱讀:

用來稱呼許多種不同的自然現象,一般只需使用「電」這單字就已足以勝任。但是,用於科學領域,這術語的意思顯得相當模糊。必須使用更明確的術語來區分各種各樣不同的概念。

在對電的具體認知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5. 電是誰發明的

1、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2、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3、1752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4、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5)發明電版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3、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6. 誰發明了電

1、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電。在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

2、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

3、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4、科學家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科學家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學家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總結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6)發明電版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我們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製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製成;鋅的外面再會覆蓋一層塑料或洋鐵皮,以防止電池發生滲漏的情形。在電池裡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7. 誰發明電

電不是發明,是發現並利用。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動摩擦發電機,不過產生的是靜電,難有實用。
1780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他宣稱動物組織能產生電。雖然他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但他的實驗卻促進了對電學的研究。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來源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實際用途還非常有限,因為當時除了用簡陋的電池以外別無其它方法發電。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並由此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以後的發電機都是根據同樣的電磁感應原理製成的。
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器應用時代,各種實用電器開始紛紛涌現。
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白熾燈泡。
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後,各地的發電廠才迅速發展起來。
1882 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
中國最早的發電廠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國人在上海租界設立的上海電光公司。當時的發電廠就是專為電燈照明供電的。老上海人把發電廠稱為電燈公司,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8. 誰發明的電

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是摩擦起電現象。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正處於文化鼎盛的時期,貴族婦女外出時都喜歡穿柔軟的絲綢衣服,帶琥珀做的首飾。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把它對著光就呈顯出黃色或紅色的鮮艷色澤,是當 時較為貴重的裝飾品。人們外出時,總把琥珀首飾擦拭得乾乾凈凈。但是,不管擦得多干凈,它很快就會吸上層灰塵。雖然許多人都注意到這個現象,但一時都無法解釋它。有個叫 泰勒斯的希臘人,研究了這個神奇的現象。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掛在頸項上 的琥珀首飾在人走動時不斷晃動,頻繁地摩擦身上的絲綢衣服,從而得到啟發。經過多次實驗,泰勒斯發現用絲綢摩擦過的琥珀確實具有吸引灰塵、絨毛、麥稈等輕小物體的能力 。於是,他把這種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電」。
愛迪生發明燈泡前已有發電機了。歷史背景如下: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動摩擦發電機,不過產生的是靜電,難有實用。
1780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他宣稱動物組織能產生電。雖然他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但他的實驗卻促進了對電學的研究。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來源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實際用途還非常有限,因為當時除了用簡陋的電池以外別無其它方法發電。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並由此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以後的發電機都是根據同樣的電磁感應原理製成的。
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器應用時代,各種實用電器開始紛紛涌現。
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白熾燈泡。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後,各地的發電廠才迅速發展起來。
1882 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
中國最早的發電廠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國人在上海租界設立的上海電光公司。當時的發電廠就是專為電燈照明供電的。老上海人把發電廠稱為電燈公司,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9. 是誰發明了電!

本傑明·富蘭來克林源發明了電。

1752年6月,自學有成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做了一個古今聞名的風箏實驗;他與兒子在雷雨中放風箏,將空中的閃電吸引過來。

在風箏線另一端捆綁的一隻金屬鑰匙與富蘭克林的手之間,產生一系列的電花,他同時感受到麻電的滋味,這證實了閃電是電的一種現象。富蘭克林又做實驗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統里,總電量不變。

(9)發明電版擴展閱讀:

電力是一種很容易傳輸的能量形式,能夠適用於日以劇增,多不盛舉的用途。例如,於1870年代出現的電燈泡,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由於這發明,人們不再需要使用蠟燭或煤油來照明,因而得以避免了很多可能發生的火災。電燈泡所應用的焦耳加熱效應,也可以用來電力取暖。

對於這用途,電力取暖有三大優點,便利使用、容易控制、安全潔凈。但是,電力取暖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與燃煤取暖或燃油取暖相比,它的效率比較低。

關於冷凍用途方面,電是一個很實用的能源。安裝在住家和辦公室內,冷氣機的使用帶給人們很大的舒適。但是,冷氣的耗電量也很大。對於這問題,電力公司正大力宣傳提倡智慧地使用冷氣。

閱讀全文

與發明電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