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第一個披薩是誰做的
有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披薩起源於六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十八世紀末才開始在義大利流傳開,跟馬可波羅沒關系,也不是模仿中國的餡餅
『貳』 比薩餅是誰發明的
比薩來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專吃一種北方流行的屬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面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比薩」就流傳開了。
『叄』 比薩誰發明的
比薩 ①「比薩」是一種由特殊的餅底、乳酪、醬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但其實這種食品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壁障,成為全球通行的名飲,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但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卻無從考究。如今,面對每天由遍及全球的「比薩專家」——必勝客餐廳里烤制的幾百萬個比薩,大家都自然地認為這是400年前義大利那不勒斯 的麵包師傅首創的。 那麼到底是誰發明了比薩呢?有人認為,比薩來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面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比薩」就流傳開了。 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比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比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比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現在鑒定比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比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折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目前,全球最為著名的比薩專賣連鎖企業是1958年創辦於美國堪薩斯州的必勝客。「紅屋頂」是必勝客外觀的顯著標志。在遍布世界各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必勝客擁有12300多個分店,包括在中國的近40家分店,每天接待超過400萬顧客,烤制170多萬個比薩。 「比薩」餅的講究 據了解,上等的比薩必須具備四個特質:新鮮餅皮、上等芝士、頂級比薩醬和新鮮的餡料。餅底一定要每天現做,麵粉一般用春冬兩季的甲級小麥研磨而成,這樣做成的餅底才會外層香脆、內層松軟。純正乳酪是比薩的靈魂,正宗的比薩一般都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鈣質及低卡路里的莫扎里拉(Mozzarella)芝士。 製作過程:先將秤好的麵粉加上自家絕密的配料和勻,在底盆上油,鋪上一層由鮮美番茄混合純天然香料密製成的風味濃郁的比薩醬料,再撒上柔軟的100%甲級莫扎里拉乳酪,放上海鮮、意式香腸、加拿大腌肉、火腿、五香肉粒、蘑菇、青椒、菠蘿等經過精心挑選的新鮮餡料,最後放進烤爐在260℃下烘烤5至7分鍾。好了,一個美味的比薩出爐了,值得注意的一條是:出爐即食、風味最佳。比薩按大小一般分為三種尺寸:6寸(切成4塊)、9寸(切成6塊)、12寸(切成8塊),按厚度分為厚薄兩種。 比薩之所以被人們喜歡,除了它本身美味可口以外,還配有其他小食點綴。例如「必勝客」的比薩就配有奶香濃郁的雞蓉蘑菇湯、風情香雞翼、各式烤餡餃、油炸小薯格、自助沙拉吧等等。 ②義大利中西部城市。臨阿諾河,曾是利古里亞海岸港口,現已離海10公里,東距佛羅倫薩68公里。人口10.5萬(1982)。工業有金屬加工、機械、紡織、陶瓷、玻璃、化學、製糖等;還產大理石與雪花石膏雕刻品。鐵路、公路樞紐。設有比薩大學(建於1343年)。多中世紀建築藝術。著名的比薩斜塔(因奠基不慎,致塔身傾斜)高約55米,塔底直徑15.24米,建於1174-1350年;現塔頂南傾已超出垂直平面5.3米,斜度為5°6′。還有羅馬式大教堂、博物館與圖書館等。旅遊業發達。比尤特美國蒙大拿州西南部礦業城市。位於落基山區。人口3.7萬(1980)。1864年發現金礦後始建。1882年改以采銅而大發展。附近有生產全美國銅產量8%的銅礦山,還產鉛、鋅、錳。夏季旅遊地。比卡茲羅馬尼亞東北部城鎮。在比卡茲河和比斯特里察河匯流處。人口約1萬(1983)。 1960年建有比卡茲水庫和列寧水電站。鐵路、公路通此。生產水泥和石棉製品。西郊有雄偉壯觀的比卡茲岩溶峽谷。東喀爾巴阡山區的旅遊中心。
『肆』 披薩是誰發明的,它名字的由來
披薩,可以說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壁障,成為全球通行的食品。但不同的國家和內地區的人們在吃這種餡餅的時容候,口味又稍有不同。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現已無從考究,也許可追溯到 大約6000年前古埃及人發現酵母並懂得讓生面發酵的時候。 目前有關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如今全世界每天烤制的幾百萬個比薩,都是大約200年前由義大利那不勒斯的麵包師傅首創的。 所以目前說起比薩餅的起源,會說起源於義大利那不勒斯。
『伍』 PIZZA是誰發明的
那麼到底是誰發明了比薩呢?有人認為,比薩來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此時已快下午兩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面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比薩」就流傳開了。 2說源於義大利中南部的拿坡里(Naples),所以一般稱之為義大利薄餅或叫匹薩(Pizza),由誰創則難以考證。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義大利及希臘的農夫便是吃最初期的薄餅。Pixxa這個詞是由拉要文Picea演變而成,印記著源自於地中海為中疏的飲食文化。Pizza意思是指一塊薄的面團(dough)或一塊批皮(Pastry)上面加番匣、香草,肉類及乳酪烘製而成的食品,最傳統的Pizza便是Neapolitan pizza,它是採用水牛乳酪,直接入入用燒柴的磚爐內烘烤而成,全是人工製作,而最早的Pizza店是1830年在拿坡里開業。直至1899年,當時的國皇和皇後品嘗後十分喜愛,漸漸地在皇族之間流行。再經改革加入洋蔥、白菌、肉類等,使品種更加豐富,繼而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大眾食品; 另一種說是匹薩源於中國的民間小食。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火燒圓明園,八國列強企圖瓜分中國,因而有段時間聯軍兵游列中原各地,吸取了不少中國民間小食精華,特別是路邊攤售賣的蔥油大餅、蔬菜餡餅、鮮肉餡餅、牛肉餡餅等各種各樣的餡餅,這些食品的製作,通常是將發麵皮擀成圓片,包上餡料壓扁壓薄,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名為大小餡餅,十分好吃。而來自義大利的聯軍官兵回國後,為了生活,棄軍從商,仿效此法,改變餡料製作餡餅出售,但在包餡過程中因技術未過關,往往因包不好而使餡料外露,有欠美觀,但在售賣時則適得其反,露餡的更受人喜愛,經營者見狀靈機一動,將錯就錯,把餡料直接入於圓片形發面片上烤制售賣,由於餡料鬆散,又加入歐洲人喜愛的馬蘇里拉芝士,由此成為頗負盛名的義大利薄餅。
『陸』 比薩餅是誰發明的怎麼製作
匹薩()的來歷,據筆者的知,說法有二。
一說源於義大利中南部的拿坡里(Naples),所以一般稱之為義大利薄餅或叫匹薩(Pizza),由誰創則難以考證。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義大利及希臘的農夫便是吃最初期的薄餅。Pixxa這個詞是由拉要文Picea演變而成,印記著源自於地中海為中疏的飲食文化。Pizza意思是指一塊薄的面團(dough)或一塊批皮(Pastry)上面加番匣、香草,肉類及乳酪烘製而成的食品,最傳統的Pizza便是Neapolitan pizza,它是採用水牛乳酪,直接入入用燒柴的磚爐內烘烤而成,全是人工製作,而最早的Pizza店是1830年在拿坡里開業。直至1899年,當時的國皇和皇後品嘗後十分喜愛,漸漸地在皇族之間流行。再經改革加入洋蔥、白菌、肉類等,使品種更加豐富,繼而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大眾食品;
另一種說是匹薩源於中國的民間小食。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火燒圓明園,八國列強企圖瓜分中國,因而有段時間聯軍兵游列中原各地,吸取了不少中國民間小食精華,特別是路邊攤售賣的蔥油大餅、蔬菜餡餅、鮮肉餡餅、牛肉餡餅等各種各樣的餡餅,這些食品的製作,通常是將發麵皮擀成圓片,包上餡料壓扁壓薄,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名為大小餡餅,十分好吃。而來自義大利的聯軍官兵回國後,為了生活,棄軍從商,仿效此法,改變餡料製作餡餅出售,但在包餡過程中因技術未過關,往往因包不好而使餡料外露,有欠美觀,但在售賣時則適得其反,露餡的更受人喜愛,經營者見狀靈機一動,將錯就錯,把餡料直接入於圓片形發面片上烤制售賣,由於餡料鬆散,又加入歐洲人喜愛的馬蘇里拉芝士,由此成為頗負盛名的義大利薄餅。
參考資料:http://www.hylfood.com/ns_detail.php?id=544&nowmenuid=1266&cpath=&catid=0
『柒』 披薩是誰發明的,它名字的由來披薩是誰發明的。
披薩是一位那不勒斯廚師在1889年特意製作獻給女王的瑪格麗特·比薩 (pizza Margherita) , 用女王名字命名的三色比薩。
披薩的起源:
起源:公元前三世紀,羅馬歷史記載:圓麥餅+橄欖油+香料+石上烤
比薩由麵包而來,在西方歷史裡麵包作為主食占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它在時間的長流里並不是一直不變,而是通過加入不同的食材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愛好。歷史學家就在義大利撒丁島發現了3000年前類似從麵包到比薩的過渡食品。在古希臘也多次出現餅狀麵包 πλακοῦς (plakous, 還有 πλακοῦντος - plakountos)加入各種香料,其中就有蒜和蔥。還有波斯人, 一個叫Dario il Grande 的國王(521-486 a.C.) 使用石頭烤一種''扁麵包'',裡面加入了乳酪。在西方詩歌Eneide中也出現過最早期的過渡物,它們一般去被稱為"focaccia" (寓意用火烤過的),西方 的 "coca" (咸甜皆宜),希臘和義大利語的 "pita" 或 土耳其的語"pide" ,還有羅馬涅的 "piadina" . 然後還有其他國家也出現過類似的食品。時間慢慢流轉,語言也不是一成不變義大利語的pita/pitta慢慢變成pizza,上面的食材也不再限於最初的那些。比薩的創新還是來源於番茄的加入(其實還有一種是魚的,在番茄的位置上替換),那不勒斯是第一個帶來這個改變的,可以說是現代比薩的起源地。但是最終把比薩推向世界的還是一個那不勒斯廚師在1889年特意製作獻給Savoia女王的瑪格麗特·比薩 (pizza Margherita) , 用女王名字命名的三色比薩。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兩萬多家披薩店,其中那不勒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勒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披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匹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鑒定匹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匹薩必須軟硬適中,即使將其如「皮夾似的」折疊起來,外層也不會破裂。
『捌』 披薩的起源是什麼
「披薩」來是一種由特殊的醬自汁和餡料做成的具有義大利風味的食品,但其實這種食品已經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成為全球通行的小吃,受到各國消費者的喜愛。但這種美食究竟源於何時何地,卻無從考究。那麼到底是誰發明了披薩呢?
1、比薩源於中國:當年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最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一個星期天,他與朋友在家中聚會,馬可·波羅把其中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叫到身邊,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
那位廚師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馬可·波羅提議將餡料放在餅上吃。該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按此法配上了當地的乳酪和作料,大受歡迎,從此「比薩」就傳開了。
2、起源於義大利:很久很久以前在義大利,一位母親正為食物而發愁。家中只剩下一些麵粉,卻還養著一個小兒子。好心的鄰居知道後為她送來一些番茄與乳酪,這位發愁的母親十分高興,用這些材料與麵粉烤制了一張餅給兒子吃,竟意外的美味。
『玖』 誰發明了披薩
公元前3世紀,羅馬的第一部歷史中提到:「圓面餅上加橄欖油,香料和蜂蜜,置於石上烤熟」;以及「薄面餅上面放乳酪和蜂蜜,並用香葉加味」。在龐貝遺址,考古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現今披薩店的房址。盡管上述的食品與的披薩很相似,然而現在披薩必須的兩種原料:西紅柿(蕃茄)和莫薩里拉乾酪_mozzarella,當時還沒有傳到義大利和地中海地區。
有人認為披薩源於中國,傳說當年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旅行時喜歡吃一種北方流行的蔥油餡餅。回到義大利後他一直想能夠再次品嘗,但卻不會烤制也無處可尋。一個星期天,他同朋友們在家中聚會,其中一位是來自那不勒斯的廚師,馬可.波羅靈機一動,把那位廚師叫到身邊,「如此這般」地描繪起中國北方的香蔥餡餅來。那位廚師也興致勃勃地按馬可.波羅所描繪的方法製作起來。但忙了半天,仍無法將餡料放入面團中。此時已快下午2點,大家已飢腸轆轆。於是馬可.波羅提議就將餡料放在面餅上吃。大家吃後,都叫「好」。這位廚師回到那不勒斯後又做了幾次,並配上了那不勒斯的乳酪和作料,不料大受食客們的歡迎,從此「披薩」就流傳開了。
據統計,義大利總共有2萬多家披薩店,其中那不靳斯地區就有1200家。大多數那不靳斯人每周至少吃一個披薩,有些人幾乎每天午餐和晚餐都吃。食客不論貧富,都習慣是將披薩折起來,拿在手上吃。這便成為簽定披薩手工優劣的依據之一。
比薩起源於 3000 年前,人們在燒熱的石頭上做成扁平的小圓麵包或餡餅。那種放在錫板上食用的圓麵包或餡餅就是比薩,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非發酵麵包。 在埃及人發現了酵母,人們才開始製做發酵麵包。比薩這個名字 來自拉丁語 pinsa,它是拉丁語pinsere的過去分詞,意思是壓平。地中海地區 ,如誒及、希臘和羅馬,習慣吃用大麥、水和不同調料做成的小圓麵包或餡餅。當然 可以認為這些小圓麵包或餡餅就是比薩的『前身。
『拾』 比薩餅是怎麼發明的
匹薩(Pizza)的來歷,說法有二。
一說源於義大利中南部的拿坡里(Naples),所以一般稱之為義大利薄餅或叫匹薩(Pizza),由誰創則難以考證。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義大利及希臘的農夫便是吃最初期的薄餅。Pixxa這個詞是由拉要文Picea演變而成,印記著源自於地中海為中疏的飲食文化。Pizza意思是指一塊薄的面團(dough)或一塊批皮(Pastry)上面加番匣、香草,肉類及乳酪烘製而成的食品,最傳統的Pizza便是Neapolitan pizza,它是採用水牛乳酪,直接入入用燒柴的磚爐內烘烤而成,全是人工製作,而最早的Pizza店是1830年在拿坡里開業。直至1899年,當時的國皇和皇後品嘗後十分喜愛,漸漸地在皇族之間流行。再經改革加入洋蔥、白菌、肉類等,使品種更加豐富,繼而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大眾食品;
另一種說是匹薩源於中國的民間小食。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火燒圓明園,八國列強企圖瓜分中國,因而有段時間聯軍兵游列中原各地,吸取了不少中國民間小食精華,特別是路邊攤售賣的蔥油大餅、蔬菜餡餅、鮮肉餡餅、牛肉餡餅等各種各樣的餡餅,這些食品的製作,通常是將發麵皮擀成圓片,包上餡料壓扁壓薄,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名為大小餡餅,十分好吃。而來自義大利的聯軍官兵回國後,為了生活,棄軍從商,仿效此法,改變餡料製作餡餅出售,但在包餡過程中因技術未過關,往往因包不好而使餡料外露,有欠美觀,但在售賣時則適得其反,露餡的更受人喜愛,經營者見狀靈機一動,將錯就錯,把餡料直接入於圓片形發面片上烤制售賣,由於餡料鬆散,又加入歐洲人喜愛的馬蘇里拉芝士,由此成為頗負盛名的義大利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