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景
《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衛抗爭的烽火。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紛紛興起。不到1年的時間,東北抗日義勇軍已達30萬之眾。2月起,部分東北各抗日武裝力量改編為抗日聯軍,繼續在各地區進行抗日斗爭。在抗聯艱苦抗戰的時候,一首歌曲從上海的一座監獄里傳出:這是作家田漢為當時的電影《風雲兒女》寫的一首歌詞,由聶耳譜曲,它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1934年,朱慶瀾出資贊助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電影《風雲兒女》,由田漢編劇。但是,田漢只是交出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就於1935年2月19日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了,後來這部電影由我國第一代電影導演夏衍改成攝制台本。田漢被捕後,音樂家聶耳找到夏衍,承擔了《風雲兒女》主題歌作曲的創作任務。
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又修改了《風雲兒女》主題歌作曲的初稿,曲譜定稿後,寄回國內。
據上海國歌展示館工作人員介紹,在電影《風雲兒女》前期拍攝完成以後,田漢的主題歌歌詞並沒有確定歌名,而聶耳從日本寄回來的歌詞譜曲的名稱只寫了3個字「進行曲」。《風雲兒女》的主題歌歌詞和「進行曲」兩個名稱如何成為一個名字呢?作為電影《風雲兒女》投資人的朱慶瀾將軍,畫龍點睛地在「進行曲」3個字前面加上了「義勇軍」3個字,《風雲兒女》主題歌的歌名就成了《義勇軍進行曲》。最後,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將《義勇軍進行曲》灌成唱片公開發行。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誕生於1935年,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這首在中華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戰斗的號角,鼓舞了中華民族兒女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去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去建設社會主義。
1931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序幕,「不作亡國奴」的吼聲喚起了全國人民高昂的愛國熱忱。先後於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田漢、聶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中。
1934年春,田漢決定寫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在他剛完成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時,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另一位共產黨員、戲劇家夏衍接手將這個故事寫成了電影劇本,聶耳主動要求為田漢寫就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當他讀到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他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呻吟、民族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愛國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後來又在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的顛沛流離中完成了曲譜定稿。一首表現中華民族的剛強性格,顯示祖國尊嚴、充滿同仇敵愾、團結御敵豪邁氣概的革命戰歌就這樣誕生了。這是聶耳短暫一生中的最後一個作品。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後,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傳唱開來。伴隨著「一二·九」運動的學潮,救亡運動的巨浪,抗日戰爭的烽火,解放戰爭的硝煙,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譽海外,在全世界傳播。
⑵ 我國的國歌是什麼誰作曲的他他還創造了什麼
歌曲的原抄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1912--1935)作曲。最初是為當時的進步電影《風雲兒女》所寫的插曲。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漢族,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從小家境貧寒,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聶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賣報歌》、《梅娘曲》等等。聶耳開辟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
⑶ 國歌的創造是什麼
國歌的創造者是聶爾,作曲是約翰,他反應了全國人民的聲,歌頌了祖國人民熱愛祖國,敢於抵抗侵略者的決心。
⑷ 國歌是誰創作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原是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歌。
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根據馬敘倫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文化大革命」時期,詞作者田漢被指控為叛徒下獄,國歌遂變成純演奏曲,一般情況下均不再高唱國歌。這段時間,《東方紅》成為實際的國歌。
既然田漢的歌詞不能唱了,社會上就掀起了一股全民參與修改國歌歌詞的熱潮。1967年4月,廣東省大埔縣的羅青田、羅春光、張天蔚被要求參與修改歌詞;5月,他們以田春蔚的名義提交了一份修改方案:
起來!忠於毛主席的紅衛兵,把我們的血肉,築成中國的反修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奮發的時候,每個人們勇敢肩負革命的重任。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胸懷世界,高舉馬列的旗幟,前進!
高舉馬列的旗幟,前進!前進!前進進!
(張天蔚:《「文革」期間參與全民修改國歌歌詞的回憶》,收入中國政協廣東省大埔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的《大埔文史第21輯》)[1]
至文革結束後,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如下:
前進!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偉大的共產黨,領導我們繼續長征!
萬眾一心奔向共產主義明天,
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英勇的斗爭。
前進!前進!前進!
我們千秋萬代,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高舉毛澤東旗幟,前進!
前進!前進!進!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田漢冤案獲平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原《義勇軍進行曲》之詞、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修正案。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是誰創造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⑹ 創造國歌的兩個人是誰
田漢詞 聶耳曲呀,我記得小學課本上有
⑺ 世界上的第一首國歌是什麼是誰發明的
你好,643794214 ,很高來興為您解答問題:自
荷蘭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國歌的國家。1569年,荷蘭人民為抵抗西班牙統治者的統治與壓迫,高唱《威廉·凡·那叟》(奧蘭治的威廉)沖向敵人,並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荷蘭人民對這首代表著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十分地熱愛。後來,這首歌曲便成了荷蘭的國歌。從此以後,許多國家也爭相模仿,制定出自己國家的國歌。
望採納!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是誰創作的
聶耳和田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8)國歌是誰創造的擴展閱讀
詞曲創作
1934年秋,田漢為《風雲兒女》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後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歌詞寫完後不久,田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雲兒女》的拍攝,不久後,去監獄里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
當時,聶耳正准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並承諾到日本以後,盡快寄回歌稿。
聶耳在收到歌詞後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後,完成了曲譜的定稿,並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之後,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⑼ 《國歌》是在什麼背景下創造的
田漢詞聶耳曲誕生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年代的《義勇軍進行曲》,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上海電通公司」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所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兩次出現,給觀眾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又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很多人對這首歌想追根尋源,報刊上也多次刊登過介紹文章,但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是說這首歌的歌詞,是田漢同志於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後,在國民黨監獄里,用一張包香煙的紙寫的。不久,他託人帶出了監獄,轉給了孫師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說法是田漢被捕前寫的,在他的「鳳凰的再生」文學劇本之後,他為了證實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確切,更真實,有人問過田漢同志,田漢同志說他也記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為此專門給《北京晚報》編輯部寫了一封信,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據,夏衍同志在信里這樣說:「這支曲子是聶耳於1935年在日本譜寫後寄回上海的」。
1934年,「電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請田漢同志寫一個電影劇本,到這一年冬天,「電通」公司向田漢同志徵稿。田漢同志就先交了個簡單的,名叫《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給「電通」公司的孫師毅同志。1935年2月,田漢同志就被國民黨逮捕入獄了。
「電通」公司為了盡快開拍,決定請孫師毅把田漢同志的文學劇本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孫師毅徵得田漢同志同意,影片改名為《風雲兒女》。在處理主題歌歌詞時,他僅僅修改了幾個字,這就是原詞第六句:「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改成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當時,聶耳同志正准備去日本,得知影片《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向孫師毅、許辛之要求,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並表示到日本以後,歌稿盡快寄回,決不會耽誤影片的攝制。果然,沒過多久他就從日本寄回《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譜。所以,其它關於這首歌劇作情況的種種謬傳,都是沒有根據的。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除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風雲兒女》中使用。
《義通軍進行曲》後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也經歷了一段有趣的過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說「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匯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敘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復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9月2日,政協籌備組第六小組就制定國歌問題再次舉行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同志出席會議,聆聽代表們的意見,張奚若、郭沫若、劉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鴻的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劉良模說:「國歌代表一個國家,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應當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產生,在斗爭中得到人民大眾的承認,遠非大詩人、大音樂家的人工急就章所能代替,依我看,《義勇軍進行曲》經受了斗爭的考驗,足以與法國國歌《馬賽曲》媲美,完全可以選作新中國國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則對歌詞中:」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詞有看法,認為需要改詞,」田漢說:「該曲好是好,我寫的詞在過去有它的歷史意義,但現在應該讓位給新的歌詞;」張奚若、梁思成則認為該曲是歷史性的產物,原詞含義深刻,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來同志最後發言,他說:「我們前面還有著帝國主義敵人,我們建設越進展,帝國主義將越加嫉恨我們,破壞我們、進攻我們,你能說:我們就不危險了嗎?還不如留下這句話,經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澤東同志表示贊同。
為了慎重起見,毛澤東和周恩來於9月25日晚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議室又召開了一次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問題的協商座談會,邀請各民主黨派和文化界人士參加會議,意見得到了統一。於是,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決定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審查通過。1949年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一次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示正式判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又通過,《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⑽ 中國國歌的創作背景
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年,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這首在中華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戰斗的號角,鼓舞了中華民族兒女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去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去建設社會主義。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序幕,「不作亡國奴」的吼聲喚起了全國人民高昂的愛國熱忱。先後於 1932 年和 1933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田漢、聶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熱愛祖國救亡運動中。
1934 年春,田漢決定寫一個以熱愛祖國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在他剛完成一個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題歌的歌詞時,就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另一位共產黨員、戲劇家夏衍接手將這個故事寫成了電影劇本,聶耳主動要求為田漢寫就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譜曲。當他讀到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他彷彿聽到了母親的呻吟、民族的呼聲、祖國的召喚、戰士的怒吼,愛國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後來又在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的顛沛流離中完成了曲譜定稿。一首表現中華民族的剛強性格,顯示祖國尊嚴、充滿同仇敵愾、團結御敵豪邁氣概的革命戰歌就這樣誕生了。這是聶耳短暫一生中的最後一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