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1963年的發明

1963年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0 13:02:42

⑴ 1963年代時有沒電,發明電了沒有

有了,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電和電流被發現以後,電的影響便無處不在,它的產生還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世界工業的現代化進程,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⑵ 按電子計算機傳統的分代方法,第一至第四代計算機依次是

1.第一代計算機(1946~)電子管為基本電子器件;使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

2.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晶體管為主要器件;軟體上出現了操作系統和演算法語言。

3.第三代計算機(1964~1971)普遍採用集成電路。

4.第四代計算機(1971~現在 )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器件。

我國計算機發展歷史:

從1953年開始研究,到1958年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計算機。在1982年我國研製出了運算速度1億次的銀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機。

(2)1963年的發明擴展閱讀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發展極其迅速的面向廣大社會的技術學科,它建立在數學、電子學(特別是微電子學)、磁學、光學、精密機械等多門學科的基礎之上。但是,它並不是簡單地應用某些學科的知識,而是經過高度綜合形成一整套有關信息表示、變換、存儲、處理、控制和利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計算機科學是研究計算機及其周圍各種現象與規模的科學,主要包括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系統結構、軟體和人工智慧等。計算機技術則泛指計算機領域中所應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包括計算機的系統技術、軟體技術、部件技術、器件技術和組裝技術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五個分支學科,即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織與實現、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應用。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

⑶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的時間是

應該是這個
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L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埃尼阿克)誕生於194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物理學家約翰·莫克科(John Mauchly)參與了馬里蘭州阿伯丁試驗基地的火力射程表的編制工作,當時雖然使用了一檯布希微分分析儀,並且僱傭了100名年輕助手做輔助人工計算,但是速度仍很慢,而且錯誤百出。形勢促使莫克利與工程師普雷斯伯·埃克特(J.PresPter Eckert)一起加快了研究新的計算工具的步伐。他們第一次採用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基本部件。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全自動計算機ENIAC(即「電子數學積分計算機」)正式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後切斷電源,服役長達9年。它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減運算,使用了188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功率140千瓦,價格140萬美元,真可謂「龐然大物」。盡管這台機器只有少數專家才會使用,但它把過去藉助台式計算器需7~20小時才能計算出一條發射彈道的工作量縮短到只用30秒,使科學家們從奴隸般的計算中解放出來。至今人們仍公認,ENIAC機的問世,表明了電子數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作為計算機從實驗室走向社會的標志是1951年研製成功並提交給美國人口統計使用的UNIVAC(UNIVerzal Automatic Computer 通用自動計算機)。它的研製者就是ENIAC的研製者莫克利和埃克特。由於它顯示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還有人認為「計算機時代」是從1951年開始的。

⑷ 中國天眼誰製造

南仁東。

1994年起,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負責編訂FAST科學目標,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並主持攻克了索疲勞、動光纜等一系列技術難題。2016年9月25日,其主持的FAST落成啟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



(4)1963年的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建設將推動眾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它的建設與運行將促進西部經濟的繁榮和社會進步,符合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FAST的天線口徑為500米,將是國際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其靈敏度提高約10倍。如果天體在宇宙空間均勻分布,FAST可觀測目標的數目將增加約30倍。

與美國Arecibo 300米望遠鏡相比,FAST靈敏度高2.25倍,而且Arecibo 20°天頂角的工作極限,限制了觀測天區,特別是限制聯網觀測能力。可以預測FAST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並將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和前沿科研課題,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

⑸ 有關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名人事例

有關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名人事例:

一,喬治·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小時侯,他的爸爸在果園里種了一棵品種極佳的櫻桃樹。後來,華盛頓的爸爸買了一把十分鋒利的斧子,華盛頓發現了就想試一試斧子有多麼鋒利,於是他掄起斧子砍向了櫻桃樹。沒想到,還是小樹苗的櫻桃樹十分弱不禁風,被砍倒了。

華盛頓的爸爸發現自己心愛的櫻桃樹被砍了,十分生氣,大聲質問是誰乾的,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還是坦白說是自己砍的。爸爸聽後,並沒有責備他,反而還誇華盛頓誠實。

二,袁紹(反面事例):袁紹,東漢末年,稱雄冀北的袁紹,不聽謀士田豐勸阻,貿然發動官渡之戰,結果大敗.袁紹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文過飾非,將田豐殺了.他固執地堅持錯誤,加上心胸狹隘,偏信讒言,使得士氣渙散,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終為曹操所滅。

三,楊振寧: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一開始到美國做的是實驗物理,但很快發現自己在實驗物理方面能力不及自己的同學,但他有信心,相信自己在物理學上的天賦,如是轉而主攻理論物理,最終獲得很大成就。

四,劉德華:著名歌星劉德華,當初發行的唱片銷量奇差,幾乎無人問津。他認真檢查了自己的過失,最終唱出了特色,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手。

五,愛迪生:在一八七七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

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後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後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後才代替它。

(5)1963年的發明擴展閱讀

缺點是與同類事物作比較之後得出的結論,重點在於認清自身不足而盡量改之。

《左傳·宣公二年》 :「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這句話源自一個歷史故事。春秋時,晉靈公無道,濫殺無辜,臣下士季進諫。靈公當即表示:「我知過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興地對他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晉靈公言而無信,殘暴依舊,最後終被臣下刺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我們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就便於揚長避短;當我們了解了他人的優點和缺點,就益於友好相處.本軟體將對不同月份出生的朋友進行一個優點缺點的全面搜羅和系統分析,幫助大家認清自己,同時認識別人。

任何人都有優點與缺點,人一定要揚長避短,盡量克服缺點才會不斷進步;而人性的優點與人性的缺點則與之不同:人性的優點是使人為善的源泉,人性的缺點是使人為惡的源泉,人一定要棄惡從善讓善念取代惡念才是正道。

⑹ 仿生學問題

1.人類模仿(鳥或蜻蜓
)發明了飛機。
2.…………(
鯊魚或海豚)發明了潛水艇。
3.…………(響尾蛇
)發明了響尾蛇導彈。
4.…………(
飛鼠)發明了抗撕裂降落傘。

⑺ 英國汽車的歷史

蓮花公司是由一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ofLondon)的一個叫插破慢(Chapman)的機械工程系畢業生於1952年創立的(當時插破慢24歲)。當初插破慢憑著對賽車運動的熱愛,從設計賽車白手起家,並於1954年成立了蓮花小組(TeamLotus)開始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由插破慢操刀設計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在58年-94年獲得過7次世界冠軍。
蓮花集團是59年成立的,下面的部門包括普通汽車公司和賽車跑車公司。蓮花公司一直以來對發動機基本沒什麼研究,但是整車底盤(chassis)的設計能力始終在世界前列。因此,蓮花的跑車大多買來別人的發動機來用,而蓮花工程設計公司也經常給多家公司設計和調教底盤。被蓮花調教過底盤的車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如ToyotaMR2第一代,Supra二,三代車。不太常見的例如Vauxhall/Opel(歐寶)Omega的跑車版本叫LotusCarlton,此車的動力系統和操縱系統都是蓮花親手調教,歐寶Omega這輛車如果大家不太熟悉可以解釋為國產新別克君威的上一代的上一代(新君威就是歐寶insignia,上一代是Vectra,再上一代是Omega),可以說與老別克君威有一定血緣關系。而LotusCarlton則相當於寶馬5系列的M5。90年上市的歐寶/蓮花Carlton配有直列六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馬力輸出將近400匹,加上後驅動力和蓮花操縱,當時已經超過了M5的性能。
如此得志的蓮花公司命運也比較悲慘,1982年創始人插破慢病逝,86年蓮花賣給了美國通用汽車,93年通用轉手賣給了義大利老闆,94年蓮花逐漸退出F1,96年馬來西亞公司Proton(保疼)收購蓮花部分股份,開始插手英國市場。2003年Proton(保疼)公司擁有蓮花全部股份。
蓮花汽車大家最常見的和最熟悉的應該是Elise系列了,再Elise平台上開發出來的車款有十餘款之多,最常見的應該是Elise原車,Exige系列,Europa系列和Opel/VauxhallVX220.
Elise平台的最大特點是整車重量不足1噸,800KG左右,重心及低,具有令人瘋狂的駕駛樂趣。最早96年上市的Elise第一代用的就是前面提到的Rover(路滑)1.8K系列引擎,而前面我也提到了此引擎的設計缺陷。後來的蓮花Elise二代以及Exige都開始陸續使用140-180匹的Toyota的1.8VVTi引擎(常見於MR2,Celica,花冠等車)。
再講講青年蓮花。馬來西亞汽車公司Proton(保疼汽車),2000年進入歐洲市場以來,由於品牌知名度低,汽車質量差,銷量極底,被譽為紙殼汽車,但是由於價格極其便宜樣子平凡,被Topgear的主持人Clarkson稱為Pensioner』sCar(退休老年人的最愛)。2003年Proton(保疼)汽車公司完成了對蓮花的收購以後,公司立刻照上了蓮花的光環。所生產得所有汽車都立刻以蓮花工程為宣傳點,比方說ProtonGen2轎車,被英國帕克斯權威車評評價為:
優點:2手價格極為便宜,3年的保養較好的二手車只有原車1/4的價格。缺點:駕駛感太差,內飾低檔。
青年蓮花是怎麼回事哪?首先是青年集團收購了2002年就停止生產汽車的貴州雲雀汽車部分股份。然後決定在中國汽車市場分一杯羹,可是生產什麼車哪?選來選去,就選定了馬來西亞保疼汽車,車型就定為ProtonGen2轎車,汽車啟名叫什麼哪?就叫青年保疼吧,不行不行,我們這是面對年輕人市場的車,一聽說疼肯定不買,後來想到還有蓮花這層關系,就叫青年蓮花吧,然後故技重施,從頭到尾千萬別說是保疼,就硬說是英國蓮花原型引進,反正中國人買車只看樣子,又聽說是英國的,肯定好賣。
可是英國蓮花方面聽說在中國賣Proton掛蓮花牌子,打死不幹,於是青年保疼又重新設計了個很有歐洲風情的車標,然後搶先在中國注冊了中文「蓮花」汽車品牌,這樣英國lotus就沒辦法了。於是,青年在中國正式上市青年蓮花汽車,以跑車形象包裝,起名叫競速,然後用英文寫上Engineeredbylotus,讓消費者不明白什麼意思,但是覺得肯定是英國貨的感覺,於2009年在中國正是高價叫賣

⑻ 有誰可以給我物理學家他們發明或發現一些東西的故事(例:因為有個蘋果掉下,牛頓才發現引力) ←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伽利略信步來到他熟悉的比薩大教堂,他坐在一張長凳上,目光凝視著那雕刻精美的祭壇和拱形的廊柱,驀地,教堂大廳中央的巨燈晃動起來,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裡安裝吊燈。

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燈像鍾擺一樣晃動,在空中劃出看不見的圓弧。可是,伽利略卻像觸了電一樣,目不轉睛地跟蹤著擺動的吊燈,同時,他用右手按著左腕的脈,計算著吊燈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以此計算吊燈擺動的時間。

這樣計算的結果,伽利略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就是吊燈擺一次的時間,不管圓弧大小,總是一樣的。一開始,吊燈擺得很厲害,漸漸地,它慢了下來,可是,每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

伽利略的腦子里翻騰開了,他想,書本上明明寫著這樣的結論,擺經過一個短弧要比經過長弧快些,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誰也沒有懷疑過。難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還是怎麼回事。

他像發了狂似的跑回大學宿舍,關起門來重復做這個試驗。他找了不同長度的繩子、鐵鏈,還有不知從哪裡搞到的鐵球、木球。在房頂上,在窗外的樹枝上,著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復,用沙漏記下擺動的時間。最後,伽利略不得不大膽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錯誤的,決定擺動周期的,是繩子的長度,和它末端的物體重量沒有關系。而且,相同長度的擺繩,振動的周期是一樣的。這,就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運動規律。

自從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有人再會去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系。而安培和畢奧等物理學家認為電和磁不會有任何聯系。可是奧斯特一直相信電、磁、光、熱等現象相互存在內在的聯系,尤其是富蘭克林曾經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更堅定了他的觀點。當時,有些人做過實驗,尋求電和磁的聯系,結果都失敗了。奧斯特分析這些實驗後認為:在電流方向上去找效應,看來是不可能的,那麼磁效應的作用會不會是橫向的?
在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講座,奧斯特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伽伐尼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沒有引起聽眾的注意,而奧斯特非常興奮,他接連三個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實驗情況。
奧斯特將導線的一端和伽伐尼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里,磁針照樣偏轉。
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沖擊」。這種沖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沖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
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
他認為電流沖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
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⑼ 這人是誰,和梁啟超同時代的人

「齊魯怪傑」欒調甫
14歲隨父去上海充格致書店學徒,業余翻譯英文書籍,以其微薄收入購買書籍自學,潛心鑽研先秦墨學和中國古文字學。1920年到濟南任齊魯大學博醫會編輯,翻譯多部醫科書籍。業余仍苦心鑽研墨學,對墨子研究提出「堅白離盈」說,深入闡發墨辯邏輯的豐富內容。對梁啟超《墨經校釋》一文提出自己的見解,寫成《讀梁公墨經校釋》。梁啟超譽之為「此種發明,可謂石破天驚」。1924年,齊魯大學文學研究會特聘其作研究墨子的專題學術報告,他論及的墨子對光學的發明,引起學者們的極大重視。1924年著《梁任公五行說之商榷》《東方雜志》。1925年受聘為齊魯大學文學院教授兼國學研究所主任,撰寫《墨子講義》、《論語研究》、《歷代書籍制度考》、《如何承受西方科學》、《守舊的中國》等著述。1936年轉任山東大學教授。創立「字系說」,著「說文解字補正」(10冊20萬字),編印《中國語言網路全書》、《中國語文學》。1940年,回校仍任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國學教授。1947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提名表上列名。1952年任職於山東博物館。1957年受聘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長;是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墨子研究論文集》。1960年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63年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1967年將全部家藏古籍4705冊捐獻給國家。1972年病世,終年83歲 。

⑽ 剪紙的材料有哪些

中國是剪紙藝術的故鄉。從許多相關資料來看,其發源地在中原。阜陽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氛圍濃郁,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剪紙藝術,並以傳統多樣的題材,豐滿嚴謹的構圖,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享有盛譽。
剪紙的發展歷史
剪紙的發展歷程 民間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剪紙的主要材料是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過去一直公認造紙術是蔡倫於公元105年前後發明的。後來陝西省扶風縣出土了西漢時期的紙,專家們認為紙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要提前到漢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時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結論最後怎麼定,在紙發明之前,不會有真正的剪紙。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於剪刻鏤花,卻在有紙之前。讓我們查看一下有關文物和史料記載:
戰國(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② 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 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
南北朝對馬團花。南北朝對猴團花.南北朝金銀花團花。南北朝菊花團花。南北朝八用形團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唐代已將剪紙圖案應用於其它工藝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人勝」剪紙。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圖案是鏤空花樣。 ③自漢至唐現了一種金銀鑲嵌技術工藝,是將刻鏤的金銀箔粘貼在漆器或銅鏡的背面,經填漆磨干,在漆地上顯出金光燦爛的花紋。河南省鄭州出土的唐代金銀平脫鏡(直徑36.2cm) ④現藏於日本正倉院唐代的「人勝」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長沙出土的漢代金箔刻花圖樣。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 宋代關於剪紙的記載就很多了。有的將剪紙作為禮品的點綴,有的貼在窗上,有的裝飾燈彩,還有的剪成所謂「龍虎」之類。在南宋時期,已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藝人,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這時,皮影盛行,雕鏤皮影的材料,除了動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紙製作的。 宋代剪紙用於工藝裝飾的一個重要創造,是吉州窯的瓷器,產品有茶盞和花瓶等,圖案題材很多,有鳳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動、活潑,它是作者在施釉過程中,貼上剪紙,入窯燒制而成的。 現代民間藍印花布,是用鏤花紙板刮漿後仿染而呈現花紋的,這種印染工藝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在人們叫它「走馬燈」。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紙流傳下來的入少,北京故宮博物院坤寧宮,室內頂棚和宮室兩旁過道壁間均用白紙襯托出黑色龍鳳雙喜的剪紙圖樣。
剪紙在有關史籍中的記載:
唐朝 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詞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里所講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作品」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曰》詩:「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也是寫此。段成式《酉陽雜俎》說:「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蟠,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勝以戲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詩雜鈔》中寫有:「舊都天銜,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又中原有餘承志者,每剪諸家書字,畢專門。其後有少年能於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極精工。」即是「開封」府,「剪花樣」指的自然是「剪紙」。

閱讀全文

與1963年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