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勞動人民創造力

勞動人民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0-12-20 12:12:04

❶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它的修建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那麼你想過

(1)提示:大來運源河開鑿要解決河流中泥沙的淤積問題大運河要充分利用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等。
(2)東線沿大運河把長江水引入華北;中線把丹江口水庫的水引入華北;西線從長江上游引水到黃河上游。我們可做的事情是學習知識,准備為;宣傳,珍惜水資源,動員更多的人關心這件大事。
(3)現在,人類的溝通交流除了發展交通、加強聯系與直接接觸外,還通過互聯網聯系。

❷ 北京故宮和萬里長城在哪些方面體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北京故宮

1、「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2、「帝都營建原則: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

3、建造過程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

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

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

萬里長城

1、建築方法

長城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

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

2、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隨著社會生產力進步,制磚技術不斷發展,明代磚製品產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築水平。

3、建築結構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

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

外檐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125%。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性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

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採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牆,一般平均高約7、8米,底部厚約6、7米,牆頂寬約4、5米。

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高1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

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2)勞動人民創造力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價值: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

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寶庫,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鍾表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

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中國古代帝王宮殿建築之瑰寶故宮古建築群,由朱橡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現存規模之大,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文物之眾多,在中國古建築中絕無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宮建築群。

促進同世界各國文化交流,故宮文物分成宮廷原狀和古代藝術兩大陳列體系,先後布置了51個原狀陳列,真實性很高,建立十餘個專館,先後舉辦各種展覽數百餘次,赴歐、亞、美、澳、非五大洲展覽數十次,宣傳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傳統,促進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

❸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它的修建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1)隋朝大運

(1)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南至涿郡,版北達餘杭。洛陽;運輸。
(2)它的開權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❹ 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人的脊樑"的是

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人的脊樑"的人並沒有特指。

這句話是出自魯迅的《版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權信力了嗎》: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4)勞動人民創造力擴展閱讀:

「中國的脊樑」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中華民族中某一階級、某一集團的概念,在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偉大民族,她孕育了千千萬萬個英雄豪傑,其中既包括勞動人民中的優秀人物,也包括剝削階級中的志士仁人以及歷代統治階級中的傑出人物。

由於歷史條件的原因,後者的聰明才智比前者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發揮;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等領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也比後者有更多的可能在史書上有所記載。文中所論及的「埋頭苦乾的人」,指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執著於某一項事業,不畏艱險,奮斗不息的人。


❺ 讀《秦兵馬俑》從中哪些詞語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非凡創造力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復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匯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

❻ 絲綢的什麼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創造力

絲綢的加工、製造以及其擁有的精美的圖案和受人歡迎的程度和悠久的歷史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創造力

❼ 高爾基的全名

瑪克西姆·高爾基(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以及他後來發表的自傳性質的作品。都無一例外把自己描寫成一位出身底層的勞動人民,但是不少學者對此都比較質疑。例如伊萬·蒲寧就說「一個關於他的神話。為什麼宣布那些他是最偉大的天才的出版社,出版他的多達幾百萬冊的作品的出版社不提供他的傳記」。

按他的觀點,高爾基並沒有完全把自己的生平告訴讀者。而據布洛克豪斯詞典記載,高爾基出身於一個完全的資產階級。

高爾基快速成名的例子在俄羅斯文學界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他快速成名的原因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華。梅什科夫認為,他的迅速成名還是另有原因的。首先,「人們對他這些不平常的人生經歷感興趣」。

另外,當高爾基的流浪漢用「有教養的語言,而且是詩一樣的語言」向那些所謂的「正派人」敘述自己悲慘的不幸時,「他們是多麼吃驚」這種現象不單單是文學的,它不是用文學的方式打動人們的。」而馬克思主義者對高爾基的評價到了言過其實的地步,同樣有著某種政治考量在裡面。

高爾基作品的藝術特色:

在塑造藝術形象方面,高爾基強調通過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動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質,同時展示社會發展的未來前景,其現實主義創作又融入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樂觀、自信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高爾基主張作家應以現實主義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藝術形象真實而生動。

他在《淺談我怎樣學習寫作》中說到:「假如一個作家能從二十到五十個,以至於幾百個小店老闆、官吏等人物身上把他們員具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姿勢、信仰和談吐等抽取出來,再把它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的身上,那麼,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方法創造典型——這才是藝術」。

因此,他認為作家必須認真地觀察生活,研究社會,從生動豐富的生活現象中概括社會的本質,並把它們表現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之中。對文學反映生活的真實性,其根本點取決於作家對生活感受的程度,這中間必然表現出作家的審美態度。高爾基對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性也體現了他的新的審美觀。

他以敏銳的觀察力認識到生活的真實本質是正演繹著一場前歷未有的社會巨大變革。而掀起這場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經覺醒的勞動人民,他稱之為「新人」,因此,他的文學創作的真實性及藝術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確了藝術就是要塑造這些為社會變革不斷奮斗的「新人形象」。

高爾基的現實主義文學與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現實主義僅僅反映社會的真實現狀,而這種真實現狀大多表現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沖突,其實質是通過人性受到的摧殘而表現出的對社會的否定與批判。

與勞動人民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