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爾夫是哪國發明的
打高爾夫球是一項具有特殊魅力的運動。它是人們在天然優雅的自然的綠色環境中,鍛煉身體,陶冶情操,提高技巧的活動。
關於高爾夫運動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古時的一位蘇格蘭牧人在放牧時,偶然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擊入野兔子洞中,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後來稱為高爾夫球的運動。因此,"高爾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蘇格蘭議會中的文件中。
率先涉及打高爾夫球的是蘇格蘭北海岸的士兵,後來逐漸引起宮庭貴族和民間青年的濃厚興趣,最終成為蘇格蘭的一項傳統項目。爾後傳入英格蘭。十九世紀末傳到美洲、澳洲及南非,二十世紀傳到亞洲。由於打高爾夫球最早在宮庭貴族中盛行,加之高爾夫球場地設備昂貴,故有"貴族運動"之稱。
二十世紀,高爾夫運動傳入我國。一九三一年,上海成立了高爾夫球游戲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辦高爾夫球俱樂部,在南京陵園體育場旁開辟高爾夫球場。
進入八十年代,高爾夫運動在我國得到很快發展。1985年,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成立,1986年1月,中國首次國際高爾夫球賽--"中山杯"職業、業余選手混合邀請賽,在中山市溫泉高爾夫球場舉行。以後,每年舉辦一次。最近幾年,高爾夫球運動在我國已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
作為一種時尚或某種身份的隱約暗示,高爾夫球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都市生活之中,並令不少人嚮往。"高爾夫",本是英語golf的譯音。在英語中,golf一詞是由綠(green)、氧氣(oxygen)、陽光 (light)和友誼(friendship)這四個單詞的打頭字母所組成的。一項運動,能兼有上述四項誘人的內容,在崇尚休閑的現代社會中,難怪它能成為人們的寵兒了。
爾夫發展史
高爾夫運動的起源一直是個謎,早在公元前二、三百年,在中國和古羅馬都曾流行過類似高爾夫球的以桿擊球的球戲。中國有種被形象地稱為「捶丸」的球戲,而公元前27年至公元395年的古羅馬有一種以木桿擊打用羽毛充塞製成的球的游戲。但一種公認的說法是,十四世紀時,蘇格蘭東海岸的漁民發明了這項運動,他們在下船回家的路上隨便找一根樹枝或者棍子,來擊打路邊的圓石,以此作為消遣,如果圓石掉進兔子洞,就算贏得勝利,最初的高爾夫運動就這樣發明出來了。
讓高爾夫流行起來的是蘇格蘭北海岸的士兵,後來逐漸引起宮廷貴族的濃厚興趣,最終成為蘇格蘭的一項傳統項目。由於打高爾夫最早在宮廷貴族中盛行,加之高爾夫場地設備昂貴,故有「貴族運動」之稱。當時英國皇室迷戀高爾夫幾乎達到了痴迷的程度,無論是國王還是眾多的伯爵、侯爵都把高爾夫當成娛樂消遣的第一運動,也正是有了皇家的喜好和庇護,高爾夫才會有極其迅速的普及和發展。
世界上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設立在蘇格蘭的愛丁堡,而最有名氣的高爾夫俱樂部也是設在蘇格蘭,即聖安德魯皇家古典高爾夫俱樂部。世界上第一家女子高爾夫俱樂部也建於蘇格蘭。高爾夫運動最初的規則是由蘇格蘭的愛丁堡高爾夫俱樂部制訂的。早期的俱樂部就像是個聚餐、暢飲紅葡萄酒的地方,並非巧合,公開賽的獎杯也是個紅葡萄酒壺。
從1457年至今,高爾夫運動已經從英倫三島之一的蘇格蘭流傳到世界各大陸,歷時500年而不衰。該項運動是典型的男女老幼咸宜的「紳士淑女」運動, 19世紀從英國傳入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南非、泰國和美國。高爾夫在1900年和1904年奧運會上曾被列為比賽項目,但不算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從1953年起,職業運動員每年舉辦一次世界盃賽。業余運動員男子從1958年起,女子從1964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世界錦標賽。
這項運動於19世紀末傳入中國。1931年中國、英國和美國商人合辦高爾夫俱樂部,在南京陵園中央體育場附近開辟了高爾夫場地。1984年以來,我國與外國合資,先後建設了多個高爾夫球場。1986年1月,我國首次舉辦了「中山杯」高爾夫邀請賽。目前高爾夫正在我國流行起來。
⑵ 高爾夫球是誰發明的
A game played on a large outdoor course with a series of 9 or 18 holes spaced far apart, the object being to propel a small, hard ball with the use of various clubs into each hole with as few strokes as possible.
高爾夫球:在室外大場地開展的一種球類運動,有一系列的9個或18個彼此遠距離分開的穴,比賽目的是用各種球棒把一小的硬球推入各個穴,球棒擊球的次數越少越好
高爾夫,似乎總是帶著貴族的光環,讓人覺得遙不可及。昂貴的球具、高不可攀的會費……讓很多人無法感受高爾夫的魅力。可是你也會發現,現在周圍的都市小白領周末也會去打高爾夫,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綠色、氧氣、陽光與友誼,才是高爾夫運動的真正意義,你也能做到。
高爾夫的起源
高爾夫的起源根據歷史記載和資料有可能起源於三個國家。
發源於荷蘭
高爾夫為荷蘭文KOLF音譯。據說1000多年以前,牧童們閑暇無事,常常用牧羊棍打擊小石頭,這就是高爾夫球的雛形。
最早高爾夫球的場地就是牧場。後來,高爾夫球場曾出現在以下地點:室內,街道,海灘,甚至還有冰場。最後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還是模擬牧場的高爾夫球的正式場地。
至於高爾夫球的球棒,起初就是經過簡單加工修整的牧羊棍。
據說,有一幅十四世紀的荷蘭古畫,畫面上有三人都手執小球,另一個人持棒擊球,有人認為這就是最早的荷蘭高爾夫球運動。
發源於英國
在英國關於高爾夫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由於牧羊人在放羊時,偶然把石子擊入遠方的兔子窩里,他覺得」擊石入窩「的游戲非常的吸引人。
第二種據說在十五世紀初,士兵們在訓練之餘,經常在草地上進行一種擊球入穴的游戲。有人認為,高爾夫球由此而來。
起源於中國
據載中國在唐朝就出現了一種叫作」捶丸「的活動。顧名思義,捶者擊也,丸者球也,並且還是擊球入窩。高爾夫球與此酷似相同。
以上三種說法,無疑皆為事實。但是,作為一種現代的世界體育項目,高爾夫球的發源地和故鄉是英國。
高爾夫運動的發展
1908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1900年,第二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曾把高爾夫球列為表演項目。1984年,國際奧委會批准高爾夫球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高爾夫用具的發展
球棒
1879年,英國一個鐵匠製造了一批鐵的高爾夫球棒,很快被定為比賽的球棒。1920年,一位美國商人發明了一種銅質空心圓管制的球棒。至1924年,此種球棒被定為正式比賽用球棒。
球
高爾夫用球最早是用石球。後來改用皮質的球,後來又採用了一種膠皮球,在一塊壓縮的小橡皮上,用橡皮筋纏繞成圓球狀,對邊再鑄上堅硬的合成材料。這就是現代的用球。那時的球表面是光滑的,但由於捶擊和磨擦碰撞,球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造成一些疙瘩,可人們感到這種高低不一,帶有突起的疙瘩的球反而順手好用,這就是為什麼現代高爾夫球的表面必須帶有許多細小的疙瘩的緣故。
⑶ 高爾夫球是高爾基發明的么
不是的。
高爾夫,俗稱小白球,是一種室外體育運動。個人或團體球員以不同的高爾夫球桿將一顆小球打進果嶺的洞內。大部份的比賽有18洞,桿數最少的為優勝者。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美國大師賽和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錦標賽是高爾夫球界的四大大滿貫賽事。高爾夫球普遍被視為蘇格蘭人的發明,今日的高爾夫球18洞制度亦由蘇格蘭制定,當地亦有全球最歷史悠久的高球會,被視作蘇格蘭國粹。
高爾夫"是荷蘭文kolf的音譯,意思是"在綠地和新鮮氧氣中的美好生活"。由此可以知道,高爾夫球是一種在優美環境中進行的高尚娛樂活動。因為玩這種游戲設備昂貴,所以在一些國家又叫它"貴族球"。
高爾夫球起源於15世紀的蘇格蘭。當時的牧羊人常用趕羊的棍子玩一種擊石子的游戲,比比誰擊得遠擊得准,這種游戲後來就演變成為高爾夫球。
高爾夫球場一般設在風景優美的草坪上,中間需要有一些天然或人工設置的障礙,如高地、沙地、樹木、灌叢、水坑、小溪等。球場的形狀沒有統一的標准。9個球洞的場地面積為3034平方米;18個球洞的場地面積為6400平方米。球洞直徑10厘米,深約10.5厘米。每個球洞的旁邊插一面小旗,距離洞口100米或500處設一個發球點。
高爾夫球是用橡膠製成的實心球,表麵包一層膠皮線,塗上一層白漆。球的直徑42毫米,重46克。球棍長約1米,棍的末端可以是木製的,也可以包一層鐵皮。
比賽一般分為單打、雙打、1對2、循環賽等。比賽時,運動員在開球區依次用球棍擊出各自的球,然後走到球的落點處,繼續擊球,直到把球擊入洞內。誰用最少的次數把球擊入所有球洞,就獲得勝利。
⑷ 高爾夫球這么無聊的玩意誰發明的...
誰發明的就沒有抄記載,襲但是高爾夫球的發源地是蘇格蘭,由於當時蘇格蘭的天氣非常的溫和,清高氣爽,有一群放牛的人在草地上用棍子敲打石子。把石子敲進老鼠挖的洞里,久而久之,他們就制定了一些游戲規則,在後來,在當地傳開,每個人都會,在經過100多年的時間變化··蘇格蘭人就把這些制定了出來··
從1360年就開始成為一種高尚的室外運動,當時打高爾夫的都是一些非常有知名度和有身份的人打··據說當時不是人人都可以打,就算你有錢也不一定能打球··
⑸ 高爾夫球是哪國人發明的
一直以來關於高爾夫起源的說法可謂眾說紛紜,直至今天也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而當今最具有說服力的應屬蘇格蘭起源說,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文經過深入研究,結合高爾夫歷史的發展,系統地總結了關於高爾夫起源的幾種說法。
一. 荷蘭起源說
荷蘭人一直都不認同高爾夫起源於蘇格蘭的說法,他們認為最早的高爾夫是起源於荷蘭的。荷蘭人把一個名叫「kolven」的古老運動稱為最早的高爾夫,而且他們認為這個運動是通過兩國的商品貿易傳進蘇格蘭的。但是,很多人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反對者指出:「kolven」是一種室內運動,而高爾夫是一種戶外運動,這是兩者最基本最本質的區別!而且,「kolven」運動所使用的球要比一般的高爾夫球大,球桿要比高爾夫球桿重,更重要的是這項運動所使用的桿是沒有角度的!所以,人們並不認同高爾夫起源於荷蘭的說法。
二. 蘇格蘭起源說
流傳最廣的一種是古時的一位蘇格蘭牧人在放牧時,偶然用一根棍子將一顆圓石擊入野兔子洞中,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後來稱為高爾夫球的運動。因此,高爾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蘇格蘭議會中的文件中。
這是唯一一個有議會文件記錄的說法,而且得到了世界大部分高爾夫熱愛者的認同。其中聖安德魯斯球場被認為是高爾夫的聖地!每一個高爾夫球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身在聖安德魯斯球場打一場高爾夫球。它還是高爾夫規則的制定機構,所有的大型比賽規則都必須符合它的基本要求。蘇格蘭起源說是最權威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三.中國起源說
公元前二、三百年時,中國有種被形象地稱為「捶丸」的球戲,而公元前27年至公元395年的古羅馬有一種以木桿擊打用羽毛充塞製成的球的游戲。
相傳在明朝,皇室有一種類似高爾夫運動的游戲,叫「捶丸」。它被描述為:在走路的過程中用棍子擊球的運動。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因為在我國至今仍保存著關於這種運動的壁畫。這也是高爾夫起源於中國的唯一證據!
四.其他說法
關於高爾夫起源的其他說法多不勝數,但都沒有確切的證據。其中包括英國的叫 「cambuca」古老運動,這是因為在英國某著名的大教堂中有一個手執球桿的雕塑。還有就是古羅馬的叫「paganica」的一種以木桿擊打用羽毛充塞製成的球的古老游戲,以及法國的叫「jeu de mail」運動,但是這項運動與現今高爾夫唯一不同的是它沒有球洞!這些關於高爾夫起源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和高爾夫運動相似的古老的游戲,他們與當代高爾夫有著質的區別!
⑹ 高爾夫球是誰發明的
蘇格蘭一直是公認的高爾夫球之鄉,不料現在有個國家卻提出異議。內
古希臘比世界上容任何一個文明都重視運動,但發明高爾夫球的卻不是他們。法老塔斯摩西斯三世(Tuthmosis III)在曠野揮舞橄欖木棒擊打塞羊毛和泥土的皮球,而羅馬人玩帕嘎尼卡(paganica)的游戲,在街上用球棒將塞滿羽毛的皮球擊入對方的球門。但這兩種游戲都稱不上是高爾夫球。
直到現在,通常人們認為高爾夫球的雛形源於1300年左右的荷蘭,當時人們在冰凍的運河上用棍子打球,目的是擊中立在冰上的木樁;150年後蘇格蘭人在游戲中加進球洞而使得高爾夫球運動最終成型。最早的球洞是在海邊沙地上挖的兔子洞,當時標球洞位置用的是海鷗羽毛而不是旗桿。
蘇格蘭人宣稱高爾夫球是他們的「古老的皇家運動」,盡管荷蘭人稱他們的冰上運動為「kolf」(考爾夫)更有說服力。這項運動如何從荷蘭傳入蘇格蘭尚不得而知。據說,當初蘇格蘭羊毛商因為惡劣天氣滯留荷蘭,熱情好客的當地客戶把「kolf」運動介紹給他們。
到了1457年,蘇格蘭人嗜球成癖,蘇格蘭議會不得不禁止高爾夫球,下令「完全停止並且取締高爾夫球」。據說連士兵射箭訓練都受到高爾夫球的影響。
⑺ 高爾夫球運動是誰發明的
「高爾夫」是GOLF的音譯,由四個英文詞彙的首字母縮寫構成。它們分別是: Green, Oxygen, Light, Friendship。意思是"綠色,氧氣,陽光,友誼",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體育鍛煉和游戲集於一身的運動。高爾夫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擊球入穴的球類運動。如今,現代高爾夫球運動已經成為貴族運動的代名詞,是中國古代一種名為「捶丸」的球戲演變而來的。
相傳,蘇格蘭是高爾夫球的發源地,當時,牧羊人經常用驅羊棍擊石子,比賽擊得遠且准,這就是早期的高爾夫球運動。
19世紀,高爾夫球傳入美國。1922年,世界上第一次國際性比賽是美國對英國的「沃克杯」高爾夫球對抗賽。高爾夫球於20世紀初引入中國。高爾夫球運動是在室外廣闊的草地上進行,設9或18個穴。運動員逐一擊球入穴,以擊球次數少者為勝。比賽一般分單打和團體兩種。
1860年,英格蘭舉行了最早的高爾夫球公開賽。在這一年中,印度、加拿大、紐西蘭、美國等國家也相繼舉辦比賽,繼而進行國際、洲際及至世界性的比賽。世界盃、英格蘭和美國公開賽這三項比賽,可以說是高爾夫球的最高水平的競賽。
高爾夫球起源於15世紀的蘇格蘭。當時的牧羊人常用趕羊的棍子玩一種擊石子的游戲,比比誰擊得遠擊得准,這種游戲後來就演變成為高爾夫球。
根據《丸經》記載,捶丸游戲者互相尊重對方,還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如何擊球,
是一項十分紳士的運動。元朝時期的繪畫「推丸圖壁畫」也證明了「捶丸」就是現在的高爾夫。
明朝時期所繪的「宣宗行樂圖」也印證了此觀點。體魄健壯的宣宗手持桿正在凝視前方,好像在思索如何揮桿擊球。樹立欲求到中間的大樹酷似一扇大窗戶。達10米左右,宣宗准備一桿將球擊過大樹。此畫一角還有手持球桿奔跑過來的球童。其實「捶丸」是有中國大陸的「步打球」演變發展而來的。至於究竟起於何時無從考究。《丸經》一書就是當時人們為了詳細說明捶丸規則的書。
捶丸的打法和高爾夫球也一致。如「人將木圓球兒打起老高,便落於窩內」,「擊起球兒落入窩者勝」,「球行,或騰起,或斜起,或輪轉,各隨窩所在之宜」,「或立而擊,或跪而擊,節目甚多」。這些記述非常形象地說明:人在打球時,只能是站著將球打起老高,擊起的球在空中作弧形滑行,要越過「障礙」落入窩者才為勝。像今天的高爾夫球比賽一樣,那時的捶丸就有側旋球、內外旋球等不同擊球方式了。而且,除了站著擊球式還有跪著擊球式,各種姿勢很多。
⑻ 高爾夫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高爾夫球起源於15世紀的蘇格蘭。當時的牧羊人常用趕羊的棍子玩一種擊石子的游戲,比比誰擊得遠擊得
准,這種游戲後來就演變成為高爾夫球。在電影《霍比特人》中,甘道夫說的高爾夫的起源是:「比爾博·巴金斯的曾曾曾祖叔「吼牛」圖克在綠地戰役對戰半獸人軍隊,猛揮棒棍把獸人王的腦袋掄了下來,那頭直接飛了幾百米掉到兔子洞里。於是贏了那場戰役,也由此發明了高爾夫球比賽!」這段話當時在電影院里笑翻不少觀眾!!
根據《丸經》記載,捶丸游戲者互相尊重對方,還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如何擊球,是一項十分紳士的運動。元朝時期的繪畫「推丸圖壁畫」也證明了「捶丸」就是現在的高爾夫。
明朝時期所繪的「宣宗行樂圖」也印證了此觀點。體魄健壯的宣宗手持桿正在凝視前方,好像在思索如何揮桿擊球。樹立欲求到中間的大樹酷似一扇大窗戶。達10米左右,宣宗准備一桿將球擊過大樹。此畫一角還有手持球桿奔跑過來的球童。其實「捶丸」是有中國大陸的「步打球」演變發展而來的。至於究竟起於何時無從考究。《丸經》一書就是當時人們為了詳細說明捶丸規則的書。
捶丸的打法和高爾夫球也一致。如「人將木圓球兒打起老高,便落於窩內」,「擊起球兒落入窩者勝」,「球行,或騰起,或斜起,或輪轉,各隨窩所在之宜」,「或立而擊,或跪而擊,節目甚多」。這些記述非常形象地說明:人在打球時,只能是站著將球打起老高,擊起的球在空中作弧形滑行,要越過「障礙」落入窩者才為勝。像今天的高爾夫球比賽一樣,那時的捶丸就有側旋球、內外旋球等不同擊球方式了。而且,除了站著擊球式還有跪著擊球式,各種姿勢很多。
⑼ 最早的高爾夫球運動是誰發明的
高爾夫球是一種以棒擊球入穴的球類運動。如今,高爾夫球運動已經成為貴族版運動的代名詞,但權它是由一群牧羊人發明的!
「高爾夫」原意為「在綠地和新鮮空氣中的美好生活」。這從高爾夫球的英文單詞GOLF可以看出來:G—綠色,O—氧氣;L—陽光:F—腳部活動。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體育鍛煉和游戲集於一身的運動。
相傳,蘇格蘭是高爾夫球的發源地,當時,牧羊人經常用驅羊棍擊石子,比賽擊得遠且准,這就是早期的高爾夫球運動。
19世紀,高爾夫球傳入美國。1922年,世界上第一次國際性比賽是美國對英國的「沃克杯」高爾夫球對抗賽。高爾夫球於20世紀初引入中國。高爾夫球運動是在室外廣闊的草地上進行,設9或18個穴。運動員逐一擊球入穴,以擊球次數少者為勝。比賽一般分單打和團體兩種。
1860年,英格蘭舉行了最早的高爾夫球公開賽。在這一年中,印度、加拿大、新兩蘭、美國等國家也相繼舉辦比賽,繼而進行國際、洲際乃至世界性的比賽。現在的世界盃、英格蘭和美國公開賽這三項比賽,可以說是高爾夫球的最高水平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