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名醫發明

名醫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0 11:15:17

㈠ 我國古代哪位名醫發明了麻醉術

華佗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2-4]

㈡ 我國古代名醫華佗發明的醫療保健操是

五禽戲

華佗五禽戲是由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根據中醫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編創的一套導引術。「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

㈢ 華佗因哪三大發明成為名醫曹操為什麼要斬殺他

提起中國古代的神醫,華佗是一個不可繞過的大名人。三國刮骨療毒的故事童孺皆知,裡面的主角除了神勇無比的關羽外,還有一個主角就是神乎其神的華佗。

然而,很快現實就打了曹操的臉。華佗死後不久,他的有著「神童」之稱的兒子曹沖就突發重病去世了,曹操肯定後悔殺死了能妙手回春的華佗了。而曹操也沒有活多長時間,最終死於頭疾。

當然,華佗也是有遺憾的,他臨死前曾想把用畢生心血寫成的醫書交給獄吏,讓它帶出獄外去,為民眾治死扶傷,結果這個獄吏是個膽小鬼,堅決不接受,華佗無奈之下,只好將自己的醫書付之一火。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麻沸散和針灸術都失傳了,只有五禽戲流傳了下來,誠為可惜也。

㈣ .我國古代哪位名醫發明了麻醉術

最早發明麻醉術的人\r\n\r\n華佗(?——208年)是東漢末傑出的外科學家,他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先發明麻醉劑,並最早應用全身麻醉的醫學家,堪稱\\「外科鼻祖\\」。\r\n\r\n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縣)人,他多次拒絕封建王朝叫他做官的舉薦和詔令,行醫遍及今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一些地區,深受當時人民的愛戴。他學識淵博,醫技精湛,擅長內、外、婦、兒、針灸諸科,尤以外科為最。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他就發明了中葯全向麻醉劑——麻沸散,並且施行外科手術。他發明的\\「麻沸散\\」,病人用淋沖服後,就會全身麻醉,失去知覺。這樣就好進行手術醫療。據《後漢書、華佗列傳》記載他的手術病例說:\\「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內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這樣成功的全身麻醉腹腔手術,不僅在我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麻醉學上和外科學術史上也遙遙居領先地位。\r\n\r\n據科學史記載,19世紀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笑氣(氧化亞氮)。1844年美國化學家考爾頓研究笑氣在人體的作用。1845年1月威爾士用笑氣作麻葯而進行撥牙手術。1846年10月摩頓採用乙醚作麻醉葯進行手術,1847年英國化學家辛普遜用氯仿作麻醉葯以治病。華氏發明和使用麻醉葯較西洋領先了一千六、七百年。\r\n\r\n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曾傳到日本、朝鮮、摩洛哥等國。據美國人拉瓦爾在《世界醫學史》中說:\\「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劑,可能是中國傳出的,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是擅長此術的。\\」\r\n\r\n華佗著作及其麻沸散方皆早亡佚,據歷代考證,麻沸散方可能有蔓陀蘿花,烏頭、附子之類。日本華岡青洲認為麻沸散系蔓陀蘿花、生草烏、香白芷、全當歸、川芎、炒南星等所組成。現代人薜開先對中醫麻醉葯的歷代記述做了探討後則說:華佗所用麻沸散組成的主葯據測有押不蘆、麻賁、鬧羊花、洋金花等。(《新醫葯學雜志》1975.12.24——37頁)。我國現代研究,已證實蔓陀蘿花有麻醉作用,並已應用於臨床。\r\n\r\n編輯信箱 發表評論!

㈤ 古代名醫張仲景為什麼發明了餃子

因為據說張仲景剛開始發明餃子是為了治療冬天裡人們耳朵上生的凍瘡。剛開始餃子還不叫餃子,而是叫嬌耳,其餡料是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等等,主要是起治病的作用的。再後來餃子才逐漸變成一種廣泛流傳的食物。

㈥ 望聞問切是古代名醫( )發明的

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內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容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㈦ 我國古代那位名醫發明了麻醉術:A華佗。B李時珍

華佗

㈧ 東漢名醫華佗的哪一項發明被譽為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是麻來沸散。
麻源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葯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傳說中的中醫麻醉劑。中醫中有「麻沸湯」的概念,但與麻醉劑無關。另一說麻沸散可能是麻黃散之誤。但無論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傳說中麻沸散一樣僅口服達到全麻狀態,無需氣管插管等護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劑。

㈨ 古代名醫為什麼發明餃子

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在告老還鄉退休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十分難受。
回到家後,由於張仲景的名聲早已經聞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門求醫。張仲景有求必應,整天都很忙碌,可雖然上門求醫的人很多,可張仲景依然掛念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葯治病,開張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葯就是「祛寒嬌耳湯」。
祛寒嬌耳湯當初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葯物放在鍋里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當初張仲景在長沙任職的時候,就在平時經常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眾的愛戴。退休以後,長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鄉去看望。
俗話說,醫生難治自己的病。張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張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燈油就要燒幹了。
長沙來看望他的人說,長沙有一個風水很好的地方,想讓張仲景百年之後在那裡安身,可南陽的人不幹了,雙方就爭吵起來。
張仲景說:「吃過長沙水,不忘長沙父老情;生於南陽地,不忘家鄉養育恩。我死以後,你們就抬著我的棺材從南陽往長沙走,靈繩在什麼地方斷了,就把我埋葬在哪裡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張仲景駕鶴西去了。壽終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當送葬的隊伍走到當年張仲景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的時候,棺繩忽然斷了。
大家按照張仲景的囑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墳。兩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擔,川流不息,把張仲景的墳壘得大大的,還在墳前為他修了一座廟,這就是現在的醫聖祠。
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這天為大家舍「祛寒嬌耳湯」的,為了紀念他,從此大家在冬至這天都要包一頓餃子吃,並且都說,冬至這天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
「祛寒嬌耳湯」很少有人吃了,但經過歲月的沖刷,大家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流傳了下來。並且餃子的種類和形狀也有了很大改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代表食品,但張仲景的名字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閱讀全文

與名醫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