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了拳

誰發明了拳

發布時間:2020-12-20 07:37:01

❶ 太極拳是誰發明

1.陳家溝起源說 這種觀點認為,太極拳為明末陳王庭所編創。持此觀點的代表人物為武術史研究者唐豪、顧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實地考察了河南溫縣,並查閱了縣志和《陳氏家譜》等後得出此結論。主要依據為陳王庭遺詩中有:「嘆當年,披堅執銳,掃盪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鬧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作為其編創太極拳之論據;再者,據《陳氏家譜》載,陳王庭為「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由於廣為流行的幾大類太極拳與陳式太極有著淵源或師承關系,故加重了此說法的權威性。在一段時間內,這一觀點曾佔主導地位,如《簡明武術辭典》等書中均用此觀點。2.張三豐創拳說 由於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是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太極理論」,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論的發揮者,於是道教、道家與太極拳的關系問題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視,張三豐創拳說實則是這一現象的反映。這一觀點由來已久,「陳王庭創拳說」盛行以前,即為傳統定論。如楊澄甫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詔之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豐,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且附有《張真人傳》。更早如李亦畲《太極拳小序》中也說:「太極拳始自宋張三豐」。今人亦多有贊同此說者。其佐證文獻如《三豐全書》.其中記載「少林為外家,武當張三豐為內家」等。3.王宗岳創拳說 王宗岳在中國太極拳史上的重要地位,為歷代拳家所公認。他首次運用易學概念,並闡發《周子全書》於拳理之中,寫成《太極拳論》.遂使「太極拳」名稱得以確立,其文也成為太極拳傳統理論的頂峰:由於王宗岳第一次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太極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跡可查,故有人據此認為王宗岳總結前人經驗,首創太極拳於世,後傳人陳家溝:因現存有文獻記載,「王宗岳傳拳蔣發,蔣再傳陳長興」之說。4.武當山創拳說 中國武術與宗教淵源頗深.至少在理論上可見其廣泛的牽涉。而流行的「內家」「外家」之分,將武當歸於內家,少林歸於外家,其立論客觀與否,可另為議論.但無疑加重了武術的宗教色彩。與此相應,出現「太極拳起源於武當山」的觀點,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這種看法的認為,「煉丹」是中國道教的一大活動內容,也是古代研究養生術的一種方法.武當道士在長期的內丹實踐基礎上(多為靜功),結合呼吸吐納以及導引方法,發揮而成太極拳,其主要作用在於疏通經絡(如帶脈、任、督脈等),調和氣血,以達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擊之功。5.其他觀點 如陳家溝的陳卜創拳說;唐代許宣平創拳說;唐代李道之創拳說(稱「先天拳」);唐代胡鏡子創拳說;戚繼光創拳說(因其所著《紀效新書》中所載拳圖與今之太極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韓拱創拳說等等。這些說法大都言之有源;或據拳法名稱;或據拳理記載;或據歷史源承線索。這些說法也都有附合者。 對於各種論點,持論證者固然言之鑿鑿,反對者也有聲有色。 有研究者指出:「陳王庭創拳說」所依據的《拳經總歌》與太極拳技理相去甚遠,且憑《陳氏家譜}中「陳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及「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的詩句立論太過於單薄,陳王庭歷史上也不止他一人,唐豪先生則是混淆了明末戰將陳王庭和陳家溝九世祖陳王庭(後者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即文武秀才),再者,在陳氏家譜人名旁註中「拳師…『拳手」者也並非王庭一人,故所謂「陳王庭創拳說」難以成立。 而且除陳式太極拳之外,也有其他流派太極拳。這些流派均有明確的傳承,獨立於陳氏之外,甚至比陳王庭所處年代要久遠得多。 否定張三豐創太極拳者認為,和尚、道士創拳說是一些人為了神話武術而做的牽強附會,張三豐其人就極為模糊:宋,明兩代皆有名「張三豐」或「張三峰」的道士,與武術並無直接關系;加之其中涉及「玄武夢中授拳」之說,更屬無稽之談。顧留馨先生斷曰:「張三豐創太極拳一說,是辛亥革命後的一種附會而已」。 對於「王宗岳創拳」,也有人表示異議。認為王宗岳是中興太極的大家而非創始人,因其生卒年代有誤,在他之前,已有太極拳出現。 反對「武當山傳拳」者,或否認「太極拳」與道教有關,或否認太極拳與煉丹有關。有的進而認為武當山並非內家武術發源地,甚至陰陽、五行、八卦等理論,對於武術也都是「裝飾」之用,與拳技的形成與發展毫不相干。 有關專家建議,探討這一「謎」團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一要關於「太極拳」的概念需要加以確定;二要對於太極拳史上所涉及的重要人物生平、著述進行考證;三要對於幾個主要流派之外的太極拳進行鑒別和技術分析;四要對太極拳產生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等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太極拳起源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個謎。研究、爭論這一問題本身並非硬要給太極拳尋個祖宗。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史籍中關於武術人物及事件的記載極為缺乏,使得許多武術線索模糊不清。對於太極拳起源問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武術史上一些要點的澄清。拋開門戶之見,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去探討拳法源流,這也將有助於樹立健康的武術學風。

❷ 武術是由誰發明的

武術,最早不是由某某人發明的,而是被發現的,武術本來就存在。現在我們有專人練習「虎拳」屬「豹拳」「螳螂拳」是模仿動物的攻擊而形成的武術,但人類還沒有進化完的時候,不也有自己的一套攻擊對敵的手段嗎?所以說自從原始時代起,我們的祖先用棍棒與野獸搏鬥就是當今武術的雛形。隨著歷史的發展,由於外界環境的壓迫,人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戰斗能力,武術就在這種情況下被以一種技能的形式被承認了,後來產生了社會,國家,軍隊,戰爭,於是武術也就隨之得以發展。由於社會的復雜性質,封建社會的官僚統治者壓迫,所謂的「大俠」就隨之產生,各種門派也漸漸衍生出來,百花爭艷,形成如今千百門派林立的情況,而如今,科技高速發展,社會也很穩定了,再強的武藝也擋不住一個槍子,武術的作用也被降低了。變成大加、表演或強身健體的了。我自己理解的,不知道這么說你有沒有收獲。

❸ 酒拳是誰發明的

病中繼續讀《古今筆記精華錄》。卷八「文士」有兩則很有趣的記載,《文士食量》記人的食量之大,令我瞠目結舌。如清初有一位叫徐建庵的,幾十年在京師,沒有人超過他的食量。他退職准備回鄉的時候,在京的門生故舊設宴送他,飲饌非常豐盛,可能他們也想測試一下老師的食量到底大到多少。他們在老師身後安放一個空腹銅人,老師飲一杯酒,吃一碗飯,用多少菜,同量也在銅人的空腹中倒上多少,結果銅人腹滿已換過兩個了,徐建庵「健啖自若」也。如此健飯,廉頗年輕時諒也難及。另一篇記「文人善飲」。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劉伯倫的嗜酒人所共知,東漢的詩人、學者蔡邕人稱「醉龍」,宋詩人梅聖俞飲酒能達百盞。看來編者也是好酒之人,甚或是酒中之豪,他對歷代豪於酒者推崇備至,還引清著名學者梁章鉅《歸田瑣記》中關於酒事變化的一段感慨文字,看來梁章鉅也是酒壇健將,但顯然梁寫這篇文章時整個酒壇酒風已衰,他英雄無用武之地,故不免寂寞而興今昔之嘆:「蒲城近日風氣,遠不如昔。不但談藝無人,即豪飲者亦少,文士飲更不待言。」我以前也曾是酒壇健將,本文之記,讀來尤感親切。以前讀古詩文,觸處也常聞酒氣。但這些詩中之酒,極雅、極韻。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東坡「把酒問青天,今夕是何年」,詩意盎然。魯迅先生論過「魏晉風度及葯與酒的關系」,竹林七賢之劉伶,明是酒鬼,但千百年來,沒有人嫌其嗜酒成性,反倒慕其放浪形骸、寄情於酒的灑脫性情。《紅樓夢》中,大觀園里的女兒們個個都能喝酒,不過量有大小耳。平時她們不喝酒,雅集聯詩時就要用到酒了,還行酒令。古詩文里極少讀到斗酒、酗酒,渾戰得天昏地黑、拼得個你死我活,最後爛醉如泥等民間場景。為古人飲酒都這樣優雅,倒是今天的我們,喝酒粗魯得很,哪裡有幽興獨酌慢品?入夜,人氣最旺、人聲鼎沸之處肯定是大小酒店。來的人來之前就約好晚上的聚會沒有主題,就是斗酒見高低,一上桌就開始死拼,先每人均分幾瓶喝,然後劃片猜拳。我曾在《台州人的豪飲》一文中詳述台州人喝酒的豪興,此處不贅。也要托改革開放之福,今天的中國人多已富起來了。有時是出於工作或業務聯系的需要,有時純粹為了聚會的開心,不是今天我請你,就是明天你請我,天天都有人喝得爛醉,一大桌子,沒有一個人醉倒全桌人總不開心。我是久經酒仗之人。但我現在再也不能飲酒了。遇有酒宴,我能逃則逃,不能逃就盡量默不作聲,但不少人知道我以前的酒名,不想放過我,我只能告饒,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對於當年的豪飲,我的態度很矛盾。本來酒多傷身,我有那麼多健康隱患,都是當年喝酒喝的,健康與別的東西不一樣,別的東西可以散而復聚,失而復得,健康是一耗難補的。人都是在失去了一件東西之後才覺得它的珍貴,於健康更是這樣。我現在正值事業和家庭責任最重、最需要健康作為保障的時候,我已明顯感覺到健康的底氣已經不足了。如此,我應該痛悔痛責自己才對。我確是有悔的,也責過自己,但我「痛」不起來,當我想「痛責」自己的時候,另一個「我」、曾經年輕的、還黑著頭發的我就會從歲月深處跳出來,他不服,他叫著,他跳著,他強烈地表示著抗議:「人總應該有激情的,喝酒是激情的釋放,也是激情的體現。能喝酒說明一個人有生命力,有光彩。不喝酒的人生不是黯淡了嗎?雖然喝酒付出了代價,但我們不也從喝酒中體驗到了、獲得了不少東西嗎?」梁章鉅在文中記兩位前輩,一叫路晉清,一叫吳雲岩的,旗鼓相當,經常在一起角勝。「拇陣喧呶,潑酒幾半,使坐而靜酌,則敗矣。」我於酒陣中閱人多矣,梁章鉅寫到的情景我太熟悉了。有的人雖然酒量不錯,但他習於斗酒的激烈氣氛而不慣於靜飲。所謂靜飲,就是不鬥自飲,這樣他喝不了幾瓶,看上去並不怎樣。就象有些稱為「人來瘋」的人,人圍得越多他表現得越精彩。有些自飲喝不了幾瓶的人,一當有人向他挑戰,向他伸出了手,他全身的細胞都激動了起來,精神抖擻如出征的將士。開戰了,他出手威猛,嗓音宏亮,氣勢之壯,足震三軍。輸贏交互,贏了固然長氣,輸了不過喝杯酒而已。酒已越喝越多,空瓶已堆了滿地,而拳戰也正進入白熱化之時,雙方愈戰愈勇,誰也沒有鳴金收兵的意思。從梁章鉅文中,我發現喝酒猜拳並不是今人的發明,古人喝酒行令並不都象大觀園的娘兒們這么優雅有趣,在男人們中間,不管是市井百姓,軍中官兵,還是朝廷命官,性起都要猜拳,猜拳時的粗豪、瘋狂,與我們今天一樣。可見中國人猜拳之風由來已久。我小的時候,正值中國經濟的長期困難時期,農民們連飯都吃不飽,哪來的酒?貪杯之人也只能喝些廉價的土燒或黃酒,那時的中國城鄉百姓,且不說從來沒聽過白蘭地、威士忌,連什麼叫紅酒和啤酒都不知道。後來不以階級斗爭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農民們先能一年到頭吃得上飯,而後慢慢喝上了酒,而後錢多了,喝酒也放得越來越開了。經常呼朋喚友一起喝酒,干喝無趣,才想到了應有節目助興。拳戰這時才在酒桌上興起。我的一些酒友自恃拳術老到,一覽眾山小,不免其意洋洋,甘為人師,說「我當寫一本拳書傳世。」我國的文明博大精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前人都有經驗的總結,如茶事有《茶經》,下棋有《棋譜》,即使象鬥蟋蟀這樣的玩樂,宋代的奸相、我們台州人提起來不那麼光彩的前輩賈似道也著有一本《促織經》。但獨於酒拳無記。(古人以拳令並舉,其實拳是拳,令是令。《紅樓夢》中記了很多酒令,卻未見酒拳,即如薛藩之粗,書上也沒有敘到過他在酒肉朋友中猜拳,倒寫了他實在躲不過只好壯著膽子跟那些錦心綉口、聰內秀外的姑娘們行酒令)。如果象我先前愚陋的見識以為酒拳起於當今,則史上酒拳拳譜之缺是理宜固然的,但既然酒拳幾百年前就盛行國中,卻沒有人傳它,倒是一件很讓人納悶的事情。《古今筆記精華錄》第二卷「事原」,記了「紙版之始」,「骨牌之始」,卻未見酒拳之始的記載。按我的經驗,猜拳跟別的技藝一樣,也是易學難工的。要想在拳仗中做常勝將軍,很不容易,一要拳術好;二要酒量好——沒有酒量作後盾首先就要怯於上酒場;三要有膽量。所以猜拳也是鬥智又斗勇,值得人好好總結,有意者也要好好學習領會。何況酒拳種類是那麼多,光我們台州就有很多種,武的如斗,文的象唱,而中國這么大,南北酒拳有很多差異,真可以編一部《中國酒拳大全》了。

❹ 太極拳是誰發明的

關於武當太極拳的起源,說法不一,綜合來看,大致如下:
1、目前沒內有充分史料可以證明容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
2、有唐朝許宣平、明朝張三豐、清朝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
3、 此外,從太極拳理論上看,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早於陳氏太極宗師陳王廷。而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本也為陳式太極拳所缺欠。可見太極拳並非一人所創,而是前人不斷開發、總結、整理、創新、發展而來的。不過現在影視作品都把張三豐作為太極拳的創始人。

❺ 拳擊是誰發明的

拳擊和射箭都是人類古時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強健體魄而可以於惡劣的環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類要以拳頭來自衛。這是拳擊的雛形。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業余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香港拳擊總會於1955年成立 , 是國際業余拳擊協會(AIBA)及世界拳擊協會(WBC)成員之一.近年來香港選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國際賽事中均能多次獲得獎牌.目前為止,國際業余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芬蘭舉行。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手段。有記載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就有「公元前40世紀,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發現 拳擊的遺跡」的記載。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擊用的護具「皮綳帶」。後來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在愛琴海岸發掘的一對磁瓶上,有兩人相互攻防的拳擊圖案。在希臘神話中,傳說雅典王子賽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曉拳術,曾玩過這種拳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1700年以前拳擊活動的遺跡。

自從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下令禁止拳擊後,拳壇幾乎寂寞了4個多世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古羅馬拳擊的粗野影響難以忘懷;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各地時興騎馬斗劍,馬上技術抑制了拳擊的發展。騎士體育是屬於統治階級和貴族的,而且必須是基督徒。而拳擊作為一種自衛技術、娛樂活動,在民間仍然不斷地流行著,只是不能公開比賽。

公元8世紀,奧斯曼大帝執政,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斗,勝利者獲勝訴。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習俗騎馬、穿護身甲胄進行斗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決勝負。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

公元1200年間,傳教士聖倍納丁看到當時許多青年在斗劍中喪生的悲劇,設法推行拳擊代替斗劍。他廢止了古羅馬拳擊的野蠻方法,提倡赤手拳擊,使之成為以鍛煉身體為原則的體育活動。聖倍納了在義大利的西納開設了一所拳擊訓練學校,親自擔任教練,並主持拳賽,執行裁判工作。在賽程中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關頭,他會及時命令停止比賽,以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這種改良的拳擊,逐漸在青年中流行起來。聖倍納了一生始終熱衷於拳擊運動,使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拳擊東山再起,成為拳擊史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並把冠軍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無敵將軍」的美稱,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他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

❻ 少林拳術是誰發明的呢

關於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國體育史》記載,達摩「所創十八羅漢手即為後世少林拳之濫觴」,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當考》,經過若干考證,認為是「附益偽妄之說」,「不足信也」,這種爭議久無定論。達摩、亦作達磨,全名菩提達摩或菩提達磨,南天竺僧,或雲波斯人,後世論述其生平,多從北魏楊衍之《洛陽伽藍記》和唐釋道宣《續高僧傳》之說,自宋《景德傳燈錄》流行後,傳說頗多失實,附會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對史籍所載達摩「游嵩洛」、「寓止於嵩山少林寺」以及「嘗托茲山」等與少林寺有關的事跡,論說不一。根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所記傳略和《中國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提達摩於「劉宋時來華」,「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陽,曾瞻仰修梵,永寧等寺。此後,他的行蹤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當不早於公元525年」。達摩在中國創「一乘宗」教派或稱「欏伽宗」。「以唐初已很衰微,......文獻極少流傳......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關達摩創十八羅漢手及少林拳一說,多出自明代天啟四年行世的《易筋經》,存疑很多,不可輕信。實事求是的論斷,尚有賴於史籍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和考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嵩山少林寺僧眾傳習拳術、發憤武事的記載,最初見於《舊唐書·稠禪師傳》。據《秦王告少林寺主教書》和唐裴《嵩岳水林寺碑》所記,唐初,少林寺僧曾幫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並賜莊田40頃,擴充廟宇,建立僧兵,僧眾達5000多人,少林寺從此進入興盛時期,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養僧兵後,練武就直接與作戰相關連,為少林拳術發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為了提高實戰能力,不僅練拳術、器械、而且也練馬戰、步戰、輕功、氣功等。寺僧還經常邀請各地武術名家指教,各方武術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經送寶,這樣,少林寺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會武之地,使它有機會博採眾家之長,匯集武藝之精華。宋以後,少林武術先後匯納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韓通的通背,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長,著拳譜於寺,留傳後世。傳說在金元時期,覺遠和尚西出師,李叟和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氣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訪少林寺傳授臨互相促進,經過歷代研練和總結。逐步發展成為有拳法,器械等多種內容。體系完整、大路精湛的武術流派。

❼ 誰是太極拳的發明人

關於太極拳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許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張三豐、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張三豐、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陳王廷和王宗岳等幾種不同的說法。

沒有充份史料可以證明太極拳是張三豐所創,但戚繼光的32勢長拳理論早於陳王廷,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本也為陳式太極拳所缺欠。可見太極拳並非一人所創,而是前人不斷開發、總結、整理、創新、發展而來的。縱觀近、現代太極拳的發展就可見一斑,事物只有不斷發展才具有生命力。這足以說明太極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據中國武術史學家唐豪等考證:太極拳有兩大分支,一支傳承於武當派武術之中,秘不外傳,只有趙堡太極拳傳承於外;另一支最早傳習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姓家族中,依次流傳給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陳氏太極拳的創編人是陳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創見的武術家。

❽ 迷蹤拳是誰發明的

迷蹤拳特點為大開大合,剛柔相濟,以長為主兼有短打,與八極劈掛很相似,應該是古代戰國白士口所創,清道光時由浙江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冀縣、涿縣一帶傳出。

❾ 詠春拳是誰發明的

截止到2020年10月,有關詠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內,因此不能明確說詠春容拳是誰發明的。

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種說法:一說是福建永春縣嚴三娘創造,一說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從福建帶到廣州光孝寺,另一說是方永春所創造。

詠春拳是以「中線理論」等理論基礎為內容、而頗具特色的南拳拳術,強調使用正確的觀念、意識及思維方式,來導出肢體的靈活應用;其內容主要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等,主要練習方式為雙人對練的「黐手」「黐腳」等;輔助器材有貼牆沙包、三星樁等;訓練器械有木人樁、刀、棍等。

(9)誰發明了拳擴展閱讀:

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

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盪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盪、偷、漏和「二字鉗羊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了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