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廢鐵發明

廢鐵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5 15:06:35

1. 誰能告訴我諾貝爾發明炸葯的經過 要求170字以內 急急急急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alfredbernhard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籍化學家、工程師,是硝化甘油炸葯的穩定方法的發明者。他在自己的最後一份遺囑中用其巨額遺產創建了諾貝爾獎。人造元素鍩(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發明炸葯
諾貝爾發現,只要把硝化甘油和硅藻土之類的惰性吸收劑混合在一起,加工起來就方便安全多了,1867年,諾貝爾把這種混合配方注冊專利,並命名為dynamite(炸葯),dynamite來自希臘文的「力量」。

為了管理全球業務,他搭乘馬車巡視全球業務,一次他到維也納後,以五種語言在報紙上徵求助理,應征的求職信中,有一封也同樣以五種語言回信,這位應征者名為貝爾塔·馮·蘇特納。面試後,諾貝爾對貝爾塔傾心,但恨不相逢未嫁時,貝爾塔已有婚約。

19世紀末期,歐洲大陸每天有三起爆炸案,但諾貝爾持續改進炸葯的能力,改良引爆後的煙霧,這項產品引起軍方的重視,大量的軍火被運送到交戰的國家中。

而他過去的好友貝爾塔則為了推動全球的和平運動而努力。

諾貝爾出生在斯德哥爾摩,是艾馬紐·諾貝爾的第三個兒子,但很小的時候就合家遷往聖彼得堡,艾馬紐在那裡從事魚雷的研製工作。

1859年排行第二的魯維·艾馬紐(1831年-1888年)接管了這份產業,並成功地將之發揚光大。而諾貝爾則在經歷了家族事業破產之後,隨同父親艾馬紐回到瑞典,並致力於爆炸物質的研究,尤其是硝化甘油的安全生產和使用。

在諾貝爾的家族工廠里,發生過數次爆炸。其中的一次,使諾貝爾的弟弟艾米爾和其他幾名工人喪命。

鮮為人知的是,諾貝爾同時亦是一位劇作家,但一直到諾貝爾垂危的時候,他唯一的一部劇作才得以付印。可惜的是,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誹謗滋事、褻瀆神明」,一迨諾貝爾過世就幾乎全都被銷毀了,只有區區三份得以倖存。

直到2003年,首部倖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語外,這部戲劇還沒有被翻譯成其它語言,包括英語。

2. 不銹鋼是誰發明的

最先認識到不銹鋼具有抗腐蝕性能的是德國的兩位科學家蒙納茨和博爾斯特。蒙納茨於 1911年在德國獲得了生產不銹鋼的專利。然而說到不銹鋼真正的發明者,蒙納茨似乎比不上英國的冶金學家亨利•布雷爾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布雷爾利受英國政府軍部兵工廠委託,研究武器的改進工作。那時,戰爭需要大量的槍支,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士兵們用的步槍膛極易磨損,而且容易生銹。於是,布雷爾利想發明一種不易磨損和生銹的合金鋼。後來,他往鋼中加入各種各樣的元素,做了若干試驗。但多次的試驗都未獲得理想的效果。有一次,他把鉻摻入到煉鋼的原料里,新材料出來後,外表亮閃閃,十分吸引人。他高興地把這種鋼製成了槍管。可惜,這種鋼質地太脆了,在第一次射擊試驗中,它就「粉身碎骨」了。

布雷爾利在銹蝕的廢鐵堆中發現,大部分廢鐵都銹蝕了,只有幾塊摻入鉻的鋼管碎片仍然亮晶晶的。這一發現使布雷爾利十分驚喜,他急忙拾回這些「寶貝」詳細研究。

經試驗分析發現,這些鉻鋼任憑日曬雨淋也不易生鑄,又不像一般鋼鐵一樣「怕」酸鹼。由於鉻鋼太脆、太貴,不能造槍管,於是布雷爾利把這種不生銹的鋼介紹給了一家餐具廠,生產出各種不銹鋼刀、叉等,使不銹鋼頓時轟動了歐洲。1916年,布雷爾利取得不銹鋼的專利,人們也尊稱他為「不銹鋼之父」。

3. 諾貝爾發明了什麼怎麼發明的

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葯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葯的研究。
背景:諾貝爾的父親1859年搬回瑞典的。當時,許多國家迫切要求發展采礦業,加快採掘速度,炸葯不能適應這種需要,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大問題。了解各國工業狀況的諾貝爾,堅定了改進炸葯生產的決心。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了:法國發明了性能優良的炸葯。其實,這個消息是不確切的。 原來,法國有名的軍械專家皮各特將軍,在研究改進子彈的射程和速度時,發現用現有的炸葯,不可能有更好的結果,必須改良炸葯。於是,陸軍部組織力量,著手研究炸葯了。這件事,促成了諾貝爾全力以赴,研究炸葯。
諾貝爾一天到晚關在實驗室里,查閱資料,一次又一次地做著各種炸葯試驗。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葯的危險,對他改變專業很不高興。有一天,父親對他說:「孩子呀,你的職業是搞機械,應當集中精力干份內的事,別的方面還是不要分心為好。」諾貝爾說:「改進炸葯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產上,就會給人類創造極大的財富。危險當然免不了,我盡量小心就是了。」 從此,諾貝爾經常向親戚朋友,宣傳解釋改進炸葯的重要意義。這樣,同情、贊助他的人越來越多,連反對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堅強意志所感動,只好默認了。
研究炸葯 在諾貝爾之前,很多人研究和製造過炸葯,中國的黑色火葯早已傳到歐洲。義大利人蘇伯萊羅,在1847年發明的硝化甘油,是一種威力比黑色火葯大得多的猛烈炸葯。但是,這種炸葯特別敏感,容易爆炸,製造、存放和運輸都很危險,人們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它。
1862年初,諾貝爾的哥哥試圖用硝化甘油製造出更好的炸葯。他想:硝化甘油是液體,不好控制,要是把它和固體的黑色火葯混合在一塊,按說可以做成很好的炸葯。他反復試驗,結果發現:這種炸葯放置幾小時後,爆炸力就大大減弱,沒有實用價值。 老諾貝爾失敗了。諾貝爾繼續了他的研究。 過去,人們是用點燃導火索的辦法,來引起黑色火葯爆炸的,安全可靠。但是,這種辦法卻不能使硝化甘油發生爆炸。硝化甘油既容易自行爆炸,又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所以在發明以後的十幾年間,除了用來治療心絞痛外,並沒有人把它當炸葯用。 1862年的五六月間,諾貝爾做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實驗: 在一個小玻璃管內盛滿硝化甘油,塞緊管口;然後,把這個玻璃管放入一個稍大一點的金屬管內,裡面裝滿黑色火葯,插入一隻導火管後,把金屬管口塞緊;點燃導火管後,把金屬管扔入水溝。結果,發生了劇烈的爆炸,顯然比同等數量的黑色火葯的爆炸要猛烈得多。這表明所有的硝化甘油已經完全爆炸。 這個情況啟發了諾貝爾,使他認識到:在密封容器內,少量的黑色火葯先爆炸,可以引起分隔開的硝化甘油完全爆炸。
1863年秋,諾貝爾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爾摩海倫坡建立了一所實驗室,從事硝化甘油的製造和研究。經過多次的試驗,這年的年底,諾貝爾終於發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起初,諾貝爾用黑色火葯作引爆葯;後來,他發明了雷管來引爆硝化甘油。1864年,他取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初獲成功之後,接著來的,是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倫坡實驗室在製造硝化甘油的時候發生了爆炸,當場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這個禍事發生以後,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裡製造硝化甘油。結果,諾貝爾只好把設備轉移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倫湖,在一隻船上製造硝化甘油。幾經波折,1865年3月,諾貝爾在溫特維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
炸葯家族 在諾貝爾前進的道路上,真是荊棘叢生。世界各國買了他製造的硝化甘油,經常發生爆炸: 美國的一列火車,因炸葯爆炸,給炸成了一堆廢鐵;德國的一家工廠,因炸葯爆炸,廠房和附近民房,全部變成一片廢墟;「歐羅巴」號海輪,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風顛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沉人亡。 這些慘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國對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國家,甚至下令禁止製造、貯藏和運輸硝化甘油。面對這種艱難的局面,諾貝爾沒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決硝化甘油不穩定的問題。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在反復試驗中發現: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鋸木屑、硅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減少容易爆炸的危險。最後,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製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業炸葯。這就是諾貝爾安全炸葯。
為了消除人們對硝化甘油炸葯的懷疑和恐懼,1867年7月14日,諾貝爾在英國的一座礦山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葯放在一堆木柴上,點燃木柴,結果,這箱炸葯沒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葯從大約 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結果,這箱炸葯也沒有爆炸;然後,他在石洞、鐵桶和鑽孔中裝入安全炸葯,用雷管引爆,結果,都爆炸了。這次實驗,獲得了完全的成功,給參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諾貝爾的安全炸葯,確實是安全的。不久,諾貝爾建立了安全炸葯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銷這種炸葯。從此,人們結束了手工作坊生產黑色火葯的時代,進入了安全炸葯的大工業生產階段。
1873年,諾貝爾的安全炸葯托拉斯,在巴黎設立了一個總辦事處,附設一個實驗室。他在這里做了許多實驗,改進炸葯的製造方法。 諾貝爾的安全炸葯比黑火葯的威力大得多,又安全可靠,所以銷售量直線上升,逐漸風行全世界。1867年賣出11噸,到1874年,就賣出了3000噸。 安全炸葯也有缺點。缺點之一,就是爆炸力沒有純粹的硝化甘油大。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有的地方,仍然冒險使用硝化甘油做炸葯。怎樣找到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又有安全炸葯的安全性能的新炸葯,一時成為許多發明家努力尋求的目標。這一回,又是諾貝爾首先獲得了成功。有一天,諾貝爾在實驗室工作的時候,手指被割破了,順手用一種含氮量比較低的硝酸纖維素敷住了傷口。那天晚上,因為傷口疼痛,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琢磨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如何才能使硝酸纖維素同硝化甘油混合。硝酸纖維素,是用纖維素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互相作用製成的,是一種很容易著火的東西。因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比例不同,作用的時間長短不同,生成的硝酸纖維素的含氮量有高有低。諾貝爾很早就想把硝化甘油和硝酸纖維素混合起來,製成炸葯,一直不能成功。 諾貝爾從敷料能夠吸收血液這件事得到了啟發,忽然想到能不能用含氮量較低的硝酸纖維素,來同硝化甘油混合呢?他一骨碌爬起來,忘記了手指的疼痛,跑到實驗室,一個人做起實驗來了。他把大約一份重的火棉,溶於九份重的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種爆炸力很強的膠狀物——炸膠。第二天,當諾貝爾的助手華倫巴赫上班時,一種新型的炸葯——炸膠已經製成了。華倫巴赫又驚又喜,十分佩服他這種如醉如痴的干勁。 經過長年累月的測試,1887年,諾貝爾把少量的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膠中,發明了無煙火葯。直到今天,在軍事工業中普遍使用的火葯,都屬於這一類型。 無煙火葯比黑色火葯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時燃燒充分,煙霧很少,所以人們稱它為無煙火葯。 製造炸葯,一要爆炸力強,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隨時爆炸。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葯、無煙火葯,又製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決了這三大難題。人們稱諾貝爾是炸葯大王,他是當之無愧的。 諾貝爾研究炸葯,始終重視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上去。他認為:只有在生產上取得實際效果的發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發明能很快應用在生產上,並且立即得到實在的經濟收益。1863年,諾貝爾發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劑。當年秋天,他就在自己家裡的實驗室,開始製造硝化甘油和引爆劑;1865年,就在斯德哥爾摩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1866年,諾貝爾製成了安全炸葯,第二年就投入了生產。3年後,年銷售量由11噸增加到424噸,7年後,激增至3120噸。諾貝爾開創了科學研究成果迅速地應用於生產的先例。 4、博學多才 炸葯發明家諾貝爾,知識豐富,興趣廣泛,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對電學、光學、機械學、生物學、生理學都相當了解,時常把自己的研究,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加以思索。他說:「各種科學彼此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為了解決某一科學領域里的問題,應該藉助於其他有關的科學知識。」 諾貝爾一生共得到各種各樣的專利權355項。晚年,他做過人造絲和人造橡膠的試驗,雖然沒有成功,但對後來的發明,卻有不少幫助。 一提到諾貝爾,人們都稱贊他是偉大的發明家,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詩人和文學愛好者。他喜歡閱讀瑞典、英、法、德、俄文的各種文學名著。他特別喜歡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在他寫的一篇抒情詩中,有過這樣的句子: 「我只知道專心讀書探索大自然,吸取淵博而浩瀚的知識寶泉。」他還寫過《兄弟與姐妹》、《最快樂的非洲》等小說,於1896年12月10日去世。

4. 史上十大失敗的離奇發明都有什麼

第一位 飛行航母 簡介:1933年,兩艘顯赫的飛艇——美國海軍的「阿克倫」號(ZRS-4)和「梅肯」號(ZRS-5)遇到了大氣湍流而墜毀。「阿克倫」號是1931年由胡佛總統的夫人命名的。兩年後,1933年4月4日,它已飛行74次、在空中的累積時間1700小時。它在新澤西州海岸外遇上了猛烈的風暴,艇身破碎,墜入大西洋。「梅肯」號是空中航空母艦,載有4架寇蒂斯的F9C-2「雀鷹」偵察機。失事時,它位於加利福尼亞海岸外,正飛向蒙特利以南的斯珀角,並且剛剛回收了最後一架飛機。一陣狂風突然襲來,飛艇劇烈翻滾,十字尾翼垂直脫落,劃破了3隻氦氣袋。經過40分鍾的英勇搏鬥,終於墜入大海。 想像力:★★★★★ 失敗度:★★★★★ 第二位 動力機翼戰斗機 簡介:二戰期間,德國人試圖研製動力機翼垂直起降戰斗機(Triebflugel)。這種飛行器以尾部豎立,在機身上有一個可旋轉的環狀物,而環狀物上安裝了三個薄機翼,翼尖則裝有呈一定角度的噴氣發動機。當發動機開始工作,它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而與直升機不同,這種飛行器能高速平飛。但德國人很快發現這個計劃毫無用處,因為螺旋槳與發動機綁在一起很難著陸。 想像力:★★★★★ 失敗度:★★★★☆ 第三位 沙皇戰車 簡介:「沙皇戰車」也被稱為「蝙蝠戰車」,是因為它的三角型外型,好像是一個倒掛著的蝙蝠。1917年8月,首輛樣車在首次御前示範時,就因為行駛時後輪過不了障礙物而被當場否決。缺乏機動性的「沙皇戰車」簡直就是敵方炮火的「活靶子」。而這個唯一的一台「沙皇戰車」還沒上戰場就被送到廢鐵回收場去了。 想像力:★★★★ 失敗度:★★★★★ 第四位 摩托車大炮 簡介:這是上世紀50年代法國人在越南使用的大炮。用摩托車和炮搞出這種組合是因為當時法國缺乏資金,不能提供更先進的武器,無奈只能「就地取材」。這種車主要供傘兵使用。但是,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種車的防護性很差,火炮的再裝填也很成問題,所以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想像力:★★★☆ 失敗度:★★★★☆ 第五位 獨輪坦克 簡介:這鍾獨輪坦克是上世紀30年代德國人的發明。它外觀呈詭異的飛碟狀,不過這個「飛碟」是豎起來的,輪子就是坦克(如果這也算坦克的話)本身,側後方兩個輔助輪負責保持行駛平衡。其實這種獨輪坦克的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有了,可見人們的想像力之豐富。只不過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並沒有生產出哪怕一輛樣車。 想像力:★★★★ 失敗度:★★★☆ 第六位 螺旋推進車輛 簡介:這是SHN-1型全地形車,蘇聯發明這種車輛是為了應對其多變的地形和惡劣的氣候。這種車不用輪子也不用履帶,它使用兩個螺旋形的推進裝置,這使得它能夠跨越一般車輛難以進入的雪地、沼澤、甚至湖泊。在西伯利亞的確需要這樣的車輛,但它能夠做的也只有這些了。它可以走崎嶇的路面卻走不了平坦的路面,此外,它太笨重了,行進過於緩慢,而且它還非常費油。 想像力:★★★★ 失敗度:★★★ 第七位 自動步行機器人 簡介:步行機器人似乎是電影裡面應該出現的事。但這個四足機器確實出現過。它於1968年進行測試,但遺憾的是這種步行機器人從來沒有投入生產,原型可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交通博物館看到。這個機器重約3000磅,最高速度只能達到5英里/小時。 想像力:★★★ 失敗度:★★★☆ 第八位 帕克爾轉膛槍 簡介:如果你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你會發現有一架「相貌」 獨特的兵器孤獨地站在近代館中。它給參觀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尤如一支架在三腳架上的巨大轉輪手槍。它,就是被人遺忘的帕克爾轉膛槍,而最早的轉輪手槍還是在帕克爾槍誕生一百多年之後才出現的。帕克爾槍與轉輪手槍同屬於轉膛類兵器,它使用的是散裝的黑火葯,已初現定裝槍彈的形態。帕克爾槍是有實物並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轉膛類武器,是由英國律師詹姆斯·帕克爾於18世紀初發明的。其口徑為38毫米,槍管長約900毫米,射速為9發/分鍾。 想像力:★★★☆ 失敗度:★★★ 第九位 「戴高樂」號航母 簡介:1986年2月,法國將自己計劃研製的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夏爾·戴高樂」號。它是除了美國航母之外唯一的核動力航母。法國人把「戴高樂」號看作法蘭西的驕傲,對它寄予特殊的厚望,希望它能擔起歐洲防務的重任,發揮「歐洲旗艦」的作用。然而,「戴高樂」號的高成本讓法國人難以承受,整個項目最終花費高達712億法郎(約138億美元),比原預算增加10%,同型的第二艘的建造計劃也被取消。同時,「戴高樂」號航速慢的技術問題仍沒有解決,它的最高航速只有23節,令法國海軍心焦。 想像力:★☆ 失敗度:★★★ 第十位 火箭背包 簡介:火箭背包是世界上最受矚目的個人火箭飛行器,每套市場售價13萬英鎊。火箭背包是有史以來最特殊的飛行器之一,通過過氧化氫提供動力,綁在人的背部,在短距離內做快速而安全的飛行和垂直降落。貝爾航空公司工程師摩爾在1960年發明了第一個火箭背包飛行器,當時花費了25萬美元。第一位穿戴火箭背包進行飛行演示的是哈羅德·格雷漢姆,他在1961年4月20日穿戴火箭背包在13秒的時間內成功飛行了34米。但火箭背包的飛行時間並不長,最多隻能飛行30秒。而且,在真正掌握這種飛行器之前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 想像力:★★☆ 失敗度:★★
麻煩採納,謝謝!

5. 現代煉鋼技術如何發明的

直到19世紀中期,歐洲煉鋼仍然採用攪拌法,即是把生鐵加熱到熔化或半熔後,放進熔池中進行攪拌。它藉助攪拌時空氣中的氧氣將生鐵中的碳氧化掉,這正是1 600多年前我國漢朝時代出現的炒鋼法。1860年在英國大約有3 400多座攪拌煉鋼池,每12小時一般攪煉一池,每池250千克。

在攪拌池中煉鋼很難控制鋼中碳的含量,而且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到1856年,英國人貝塞麥(H.Bessemer,1813~1898)創造了一種轉爐煉鋼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貝塞麥是一位法國大革命時逃亡到英國的機械工程師的兒子,少年在離開鄉村學校後當上鉛字澆鑄工,17歲開始經營生產金屬合金和青銅粉,在參加英、法與俄羅斯對抗的克里米亞(Crimea)戰爭(1853~1856)中,親眼目睹用生鐵或熟鐵製造的炮身經受不住火葯的爆炸力,常常產生爆裂,遂促使他尋找一種生產鋼的方便方法。

貝塞麥曾經注意到一些固態的鑄鐵塊在熔化前由於暴露在空氣中而脫碳了,當然這種氧化作用就是攪拌法煉鋼的原理,他沒有學過化學,不了解這個原理,但卻使他考慮到把空氣鼓入鐵水中煉鋼。於是在1856年的一天,他在倫敦聖潘克拉斯(St.Pancras)建成一座煉鋼爐。

這是一座固定式容器。可盛放350千克鑄鐵,把空氣加壓鼓入容器中後,反應的猛烈程度使貝塞麥大吃一驚,因為他沒有估計到鑄鐵中碳與空氣中氧氣的反應以及其他雜質與氧氣的反應會放熱。幸好,10分鍾後,當雜質已除去後,火焰平息了,可以走近容器,切斷加壓的空氣流。金屬被注入錠模中,經測定是低碳鋼。1856年8月11日,貝塞麥在切爾特南(Cheltenham)不列顛協會的會議上公布了這一創造發明。很快,貝塞麥製成一種可轉動的可傾倒式轉爐,每爐可容納5噸生鐵,熔煉時間為1小時,包括補爐和鑄錠的時間在內,大大縮短了攪拌煉鋼的時間,更減少了攪拌熔煉操作所費的力氣。於是,國內外煉鋼廠紛紛購買此法的生產許可證。

貝塞麥在宣布他的創造發明後受到各界人士的熱情贊揚,但是很快就遭受到批評和嘲諷,原因是用他創造的轉爐煉出的鋼錠由於氧化過度,生成的氧化鐵存在鋼中,同時生鐵中的磷未能除去,使鋼的質量很差,不是疏鬆,就是硬脆,在鍛打時發生斷裂。

關於鋼中存在過量氧化鐵的問題,後來由英國一位富有煉鋼實踐經驗的馬希特(R.F.Mushet)解決了,他在熔化了的金屬中添加稱為鏡鐵的鐵、錳和碳的合金,因為錳能將生成的氧化鐵還原。

除去鐵礦石中的磷是煉鋼中長期未解決的問題。貝塞麥和其他所有煉鋼爐的建造者一樣,用含硅的材料作為爐的襯里。這種爐襯不會和磷被氧化生成的氧化物結合,不能把這種穩定的化合物從鋼中除去。貝塞麥只能選用含磷低於0.05%(質量分數)的礦石煉成鐵後再煉鋼。

除磷的問題後來卻由英國一位法院的書記員托馬斯(S.G.Thomas,1850~1885)經試驗後解決了,在1878年獲得成功。

托馬斯雖然是一位法庭書記員,卻熱愛化學。他利用業余時間進倫敦大學伯克培克(Birkbeck)學院進修化學課程,並通過英國皇家礦業學院冶金學和化學的考試。他在得知貝塞麥煉鋼中需要解決除磷的問題後,用各種化學物質,包括氧化鎂和石灰等進行試驗,在他的表弟吉爾克里斯特(P.C.Gilchrist)協助下,在布萊納封(Blaenavon)的煉鋼廠用一個轉爐進行試驗,他的表弟正是這個煉鋼廠的化學師。他們兩人在1877~1878年進行了9個月的試驗,證明經焙燒過的白雲石用石灰黏結作為轉爐襯里能滿意地除去磷,而且還同時生產出寶貴的磷肥,後人為紀念他,至今把這種磷肥稱為托馬斯磷肥。

白雲石是含有碳酸鎂、碳酸鈣的岩石,焙燒後生成氧化鎂、氧化鈣等,能與磷的氧化物化合生成鎂和鈣的磷酸鹽,是很好的磷肥。

1883年托馬斯獲得貝塞麥獎章,可惜因患肺結核病,35歲即逝世。貝塞麥發明創造的轉爐煉鋼法在得到托馬斯等人的改進後一直沿用至今。現今使用的轉爐可以繞水平軸旋轉,便於加料和卸料。爐底有氣孔,從氣孔鼓入空氣。用它煉一爐鋼約需十幾分鍾,容量從一噸到數十噸不等。

隨著工業的發展,在生產建設和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廢鋼、廢鐵。這些廢料在轉爐中不能利用,於是在出現轉爐煉鋼的同時,出現了平爐煉鋼。

在轉爐煉鋼中,使金屬保持液態所需的熱量是由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熱提供的,但在平爐煉鋼中,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不足以使金屬保持熔融狀態,所以必須由外部熱源供應熱量。

1856年,德國人西門子·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Siemens)利用熱再生原理創建一種交流換熱爐。這是在燃燒爐兩側各建一蓄熱格子磚室,從燃燒爐中出來的熾熱的燃燒廢氣通過一邊的格子磚室,將熱量傳給格子磚,隨後將燃燒用的空氣通過被加熱的磚室,提高溫度後進入燃燒室燃燒,從而提高了爐溫。每隔一定時間,交換空氣和廢氣的流動方向,使兩邊的蓄熱室交替使用。這種爐子最初被用來燒制玻璃,後來被用來煉鋼,這就是平爐。

最初,在平爐中燃燒固體燃料。1861年西門子·弗雷德里克的兄弟西門子·威廉(William Siemens,1823~1883)創造一種煤氣發生爐,生產發生爐煤氣。這是將定量的空氣和少量水蒸氣通過燃燒的煤或赤熱的焦炭,使之生成的二氧化碳盡可能轉變成可燃的一氧化碳。水蒸氣與碳反應後生成可燃的一氧化碳和氫氣。

西門子·威廉是一位工程師,在德國接受正規的技術教育後來到英國;西門子·弗雷德里克在德國得累斯頓(Dresden)經營電氣公司,也曾到英國。他們兄弟二人認為英國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和發明創造者,在英國申請專利比較方便。他們於1866年在英國伯明翰(Birmingham)共同建立西門子鋼廠,利用平爐進行煉鋼。

西門子兄弟共四人,都是出色的發明家。威廉是老二,弗雷德里克是老三。老大西門子·維勒(Werner Siemens,1816~1892)是一位電化學家,發明發電機原理,創建德國西門子公司。最小的弟弟西門子·卡爾(Carl Siemens)在俄羅斯創辦企業。這樣,維勒被稱為「柏林的西門子」;威廉被稱為「倫敦的西門子」;弗里德里克被稱為「德累斯頓的西門子」;卡爾被稱為「俄羅斯的西門子」。

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法國冶金學家馬丁(P.Martin,1824~1915)和他的兄弟(B.Martin)同樣利用熱再生原理,建立平爐,在法國錫雷(Sireuil)建廠生產。他們生產的鋼在1867年巴黎博覽會上展出獲金質獎章。馬丁在1915年獲英國鋼鐵學會授予的貝塞麥獎章。

6. 廢鐵怎樣變成鐵

煉鋼:電弧爐或者轉爐中加入:廢鐵、鑄鐵錠→高溫(通電吹氧等)→鋼水+鋼渣→鑄錠(或者連軋)+鋼渣
廢鐵屑煉鐵直接澆注鑄件工藝,在利用廢鐵屑、鋼屑、鋼渣和廢鐵物料散狀投爐冶煉生鐵工藝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採用調整底焦高度控制原鐵水碳硅當量提高原鐵水充滿鑄型的能力,以不加入或少加入凈化變質劑進行爐前工藝處理,改善鑄鐵金相組織和鑄造性能,直接澆注生產HT100、HT150等牌號灰鐵鑄件。該發明工藝合理,操作簡便。省工、省時、投入少,見效快,縮短生產周期,利於資金周轉,為廢物利用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7. 歷史上有哪些出人意料的發明

提名加特林機槍。這個武器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名叫做加特林的醫生發明的,那個醫生回本想用加特林機槍強大的答火力來減少士兵的死亡。but,耐衣服,他的發明不僅沒有減少士兵死亡還使士兵死亡大幅度上升(當然是敵方士兵)。說起來加特林機槍自己都不信自己誕生的初心,竟然是拯救更多的生命。

8. 歷史上哪個發明是出乎意料的呢

二氧化硅。最開始被用來做玻璃飾品,供法老王觀賞,被威尼斯商人用來做玻璃製品,民用化進程開始,眼鏡出現,顯微鏡出現,天文望遠鏡出現,人類文明開始了對未知的偉大探索。到近代二氧化硅又成了信息時代的載體,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是通過二氧化硅製造的光纖映射到你們的手機。

9. 誰發明了不銹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著名的金屬專家哈里?布諾雷被應邀調查解決槍管銹斑問題。戰爭需要大量槍枝,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槍容易生銹,壽命短,因此,他想研製一種不易生銹的合金鋼,但多次試驗都未獲得理想的效果。有一次,他把鉻摻入到煉鋼的原料里,新材料出來後,外表亮閃閃的,十分吸引人,他高興地把這種鋼製成了槍管。可惜,第一次射擊就「粉身碎骨」了,因為這種鋼太脆了,他非常沮喪地把這些碎片扔進了垃圾堆里。

幾周後,布諾雷從垃圾堆旁走過,在銹蝕的廢鐵堆中發現了幾塊熠熠發光的金屬碎片,走近一看,竟是那幾塊摻入鉻的鋼管碎片。這一發現使他十分驚喜,他急忙揀回這幾塊「寶貝」,經實驗分析發現,這些鉻鋼在一般情況下不大會生銹。於是,不銹鋼就這樣誕生了。

布諾雷發明的不銹鋼雖然不能做槍管,但他把這一發現介紹給了一家餐具廠,生產出各種不銹鋼刀、叉等,使不銹鋼頓時名聲大噪。從此,人們敬佩地稱布諾雷為不銹鋼之父。

10. 不銹鋼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912年,英國冶金學家亨利·布里爾利受英國政府軍工部兵工廠的委託,研究改進步槍槍膛易磨損而引起射擊不準的缺點。這個任務非他莫屬。他的思路是,在普通鋼鐵中加入另外一種金屬,以此來增加鋼的硬度,使之成為一種不易磨損的適於製造槍管的合金鋼。他試著將鉻摻入鋼中冶煉,但結果卻不能如願以償,冶煉得到的合金仍不耐磨,他大失所望,他只好心灰意冷地把它們扔入垃圾堆中。

許多試驗失敗後的合金堆在那裡,垃圾越堆越多。那些廢鋼鐵日曬雨淋,日子一久,全都生銹了,連地上也留有褐色的銹跡。大家一邊清除垃圾,一邊為還沒有制出硬度較高的鋼而苦惱不已。忽然間,布里爾利發現,垃圾堆中有幾塊金屬在閃閃發光,這在一堆銹鐵中特別耀眼。仔細一看,正是那幾塊原來扔掉的合金。大家爭先恐後地拿過來看:樣子就像普通的鋼嘛,可為什麼它偏偏不一樣呢?他很奇怪,為什麼其他的金屬都生銹了,只有這幾塊金屬沒有生銹呢?它們的成分組成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因為丟棄的東西都是亂放的,沒有編碼登記,他們只好將這塊「奇鋼」進行仔細分析,結果是:碳佔0.24%,鉻佔12.8%,其餘為鐵。這就是著名的不銹鋼。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銹鋼就是這樣被布里爾利發明出來了。

不銹鋼是一類能抵抗酸、鹼、鹽等腐蝕作用的合金鋼的總稱,任何一種不銹鋼都不能抵抗各種介質的腐蝕。能抵抗何種介質腐蝕,由不銹鋼中的組成部分決定。常用的不銹鋼有鐵鉻鎳不銹鋼和鉻不銹鋼兩種,但具體因含量不同又可分為很多種。那種是否被磁鐵吸引而鑒別不銹鋼的方法是靠不住的。1915年,布里爾利取得了這一發明的美國專利,並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把不銹鋼刀具;1916年他又取得了這一發明的英國專利;他還與莫斯勒合辦了一個生產不銹鋼餐刀的工廠,這種餐具很受歡迎,轟動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從此,布里爾利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至今各類不銹鋼的產品已廣泛用於各個領域。

其實,布里爾利並不是不銹鋼的惟一發明者。在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已經發現鐵中摻有鉻後的金屬可抗腐蝕,但他不知道能用這種合金來做什麼,沒有加以利用。1912年,美國赫莫斯也產出不銹鋼製品,同時,德國舒特勞斯和毛勒發明了鐵鉻鎳不銹鋼,這和布里爾利不銹鋼中金屬的種類是一致的,也是至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不銹鋼。但是由於他們都沒有作更深入的研究和闡述,更沒有申請專利,因而與榮譽和巨大的經濟利益失之交臂,令人遺憾。

閱讀全文

與廢鐵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