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組合創造法的類型

組合創造法的類型

發布時間:2020-12-20 06:18:18

A. 哪位大俠能告訴我縱向思維,移植思維的具體意思,最好能有例子 謝謝啦

1、創新思維

⑴創新思維的特點
① 開放性
封閉性——習慣於從已知經驗和知識中求解,偏於繼承傳統,照本宣科。
開放性——敢於突破定勢思維,富有改革精神。
②求異性
求同性——人雲亦雲,照葫蘆畫瓢。
求異性——與眾人、前人不同,獨具卓實的思維。
③是非顯而易見性的
顯而易見性——答案可預見。
非顯而易見性——答案具有意想不到的特徵。

⑵創新思維的過程
①准備階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搜集問題→形成課題。
②醞釀階段:明確創新目標→繼續收集資料→從事試驗或研究→嘗試各種想法的可行性。
若問題簡單,可能會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若問題復雜,可能要經歷多次失敗的探求;當阻力很大時,則中斷思維,但潛意識仍在大腦深層活動,等待時機。
③頓悟階段:是創造性思維的突破階段。創造主題在特定情境下得到特定的啟發,被喚醒。
該階段的作用機制比較復雜,一般認為是與長期醞釀所積蓄的思維能量有關,這種能量會沖破思維定勢和障礙,使思維獲得開放性、求異性、非顯而易見性。
③驗證階段:創造性思維不僅注重形式上標新立異,內容上也要求精確可靠。

⑶創新思維的突變方式
①聯想思維:指思路由此及彼的連接,既由所感知或由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現象中,而想到其他與之有關的事物。是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維本能。

要善於聯想,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聯想方式:
相似聯想——由一事物或現象刺激,想起與其相似的事物或現象。主要體現在時間、空間、功能、形態等方面相似。相似中很可能隱含著事物之間難以覺察的聯系。

相關聯想——利用事物之間存在著某種連鎖關系,一環緊扣一環的進行聯想,是思考逐步地進行逐步的深入,從而引發出某種新的設想。
對稱聯想——在同腦中可以根據事物之間在形狀、結構、性質、作用等某個方面存在著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況進行聯想,從而引發出某種新設想來。

②想像思維:人在頭腦中塑造過去未曾感觸過的事物的形象,或將來才可能實現的事物的形象。想像思維可以幫助人發現問題,依靠想像的概括作用,可幫助人們在頭腦中塑造新概念、新設想;想像是理性的先驅,想像可以幫助人們反思過去,展望未來。埃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想像的類型包括:

組合想像——指在思維者的頭腦中對某些事物形象,或者整個的、或者部分的抽取,再根據某種需要將其組成另一種有自身結構、性質、功能與特徵的新事物形象。
充填想像——指思維者在僅僅認識了某事物的某些組成部分或某些發展環節的情況下,頭腦中通過想像,對該事物的其他組成部分或其他發展環節加以填充補實,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事物形象。
預示想像——根據思維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形象積累,在頭腦中構成一定設想或願望的,雖然還不存在,以後卻有可能產生的某種事物形象。(幻想)
導引想像——思維者通過在頭腦中具體細致的想像和體驗自己完成某一復雜艱巨任務正進行頑強努力,以及完成任務後的成功情景與喜悅心情,從而高度協調發揮自身潛在的智力與體力,以促進任務的順利完成。(意念)

③ 靈感思維:是指思維者在實踐活動中因思想高度集中而突然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現象。靈感具有突發性、瞬間性、情感性(伴隨激情)等特點。

捕捉靈感的主觀條件:
積累—擴大知識面,讓大量信息深烙在腦中,形成強大勢能,一經觸發,便可能轉化為突變動力。
迷戀——使自己興趣、主義、情感和思維都集中在與要解決的問題相關方面上來。
鬆弛——暫時鬆弛有利於消化,利用和溝通已得到的全部資料,有利於冷靜的回味以往的得失和線索,有利於恢復大腦的疲勞,並使其再度興奮,並發揮其潛意識作用。
觸發——經長時期緊張思考,大多數問題已解決,但關鍵環節卻卡住了,若此事出現相應的偶然誘因作為觸發,問題即可獲解。

激發靈感的方式:
自發靈感——是指在對問題進行較長時間思考的執著的探索過程中,需隨時留心或警覺,所思考問題的答案或啟示,有可能在某一時刻在頭腦中突然閃現。
誘發靈感——是指思維者根據自身、生理、愛好、習慣等諸方面的特點,採取某種方式或選擇某種場合(例如散步,沐浴聽音樂或演奏等,西方有所謂三b思考法,即bed(床),bath(沐浴),bus(公共汽車),有意識地促使所思考問題的某種答案或啟示在頭腦中出現。
觸發靈感——是指思維者在對問題已進行較長時間思考的執著探索過程中,需隨時留心和警覺,在接觸某些相關或不相關的事物時,有可能引發所思考問題的某種答案或啟示在頭腦中突然閃現。根據多人經驗,同人交談,經常能起到觸發靈感的作用。因為每個人的年齡、身份、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理解能力等各不相同;思考問題的特點、方式和思路也會有差異。在交談中,不同的思路、思考方式和特點互相融匯、交叉,碰撞或沖突,就能打破或改變個人原有思路,是思想產生某種飛躍和質變,迸發出靈感的火花。
逼發靈感——指情急能生智,在緊急情況下,不可驚慌失措,要鎮靜思考,謀求對策,解決某種問題的答案或啟示,此時有可能在頭腦中突然閃現。被西方譽為創造學之父的美國人奧斯本曾說過:「舒適的生活常使我們創造力貧乏,而苦難的磨練卻能使之豐富。」在感情緊張狀態下,構想的湧出多數比平時快。……當一個人面臨危機之時,想像力就會發揮最高的效用。」

④多方向思維:
從同一來源材料出發,產生為數眾多且方向各異的輸出信息的思維方式;或從不同角度進行構思、設想。

發散思維——從某一思維點出發,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各種思維手段,沿著各種不同方向去思考,重組信息,獲得信息。然後把眾多的信息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中去,以便最終得出結論。
橫向思維——是相對縱向思維而言,縱向思維是利用邏輯推理直上直下思考,而橫向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阻時大腦急轉彎,即換個角度想。這樣可以讓人排除優勢想法,避開經驗、常識、邏輯等,它能幫助思維者借鑒表面看來與問題無關的信息,從側面迂迴或橫向尋覓去解決問題。 逆向思維——是相對正向思維而言,正向思維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思維方式,而逆向思經常有悖情理,在突破傳統思路的過程中力求標新立異。運用逆向思維時,首先要明確問題求解的傳統思路,再以此為參照,嘗試著從影響事物發展的諸要素方面(如原理、結構、性能、方位、時序等)進行思維反轉或悖逆,以尋求的創見。

⑤邏輯性思維和非邏輯性思維:

邏輯件思維是按已知概念、定義和某種規定,通過對思考對象進行比較、判斷、vj納和總結等方法來認識事物、推斷事物的思維模式c邏輯性思維的特點在於共有序性、遞推性。它是一種嚴密的思維方式,是人們掌握較好的一種常規思維力式。其思維的一般過程可用圖2—1所示框圖表示。

非邏輯性思維是指邏輯性思維以外的各類思維模式。非邏輯件思維的最大特點是思維的隨意件和跳躍性,它不受任何「秩序」的約束,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例如,當問如何能在不採用傾倒的方法將水杯中的水弄出來時,用非邏輯性思維可以想出很多方法:如用吸管吸,用強氣流吹, 將其結冰後取出冰塊,用吸水材料將水吸人後取出,煮沸蒸發,打破水杯,倒入水銀將水排出,圖2—1 邏輯思維的一般過程圖切口渴的動物將其喝乾等:非邏輯性思維包括:形象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聯想思維、靈感恩維等思維模式。

在創造件活動中非邏輯性思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類的很多成果部來e4f邏輯性思維。非邏輯性思維在選擇創造目標、構思方案、開辟解決問題的途徑等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誰的思維最活躍、最獨特,誰就越容易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邏輯件思維在創造性的活動中雖不保非邏輯性思維那樣活躍,但在創新方案的整理和可行性的判斷上不可或缺。它在把握使創新性入案趨於既定的目標、避免思維上的混亂、保證創造性過程能有序進行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圖2-1 邏輯思維的一般過程圖

圖2-1 邏輯思維的一般過程圖的動畫

2.創造原理

任何創造技法的產生均有一定的創造理論基礎,而創造理論與實踐結合產生出來的可操作的程式、步驟和方法,就是創新技法。因此創造原理是指導人們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理論基礎,也是指導人們創造新技法的基本理論基礎。

創造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組合原理同類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或相似事物的結合。異類組合—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事物的結合。附加組合—指在原有事物中補充加入新內容的組合。重新組合—將一個事物在不同層次上分解後,將分解的結果按新方式重新聚合的組合。 綜合組合—綜合是一種分析、歸納的創造性過程。

⑵還原原理研究已有事物的創造起點,並追溯源深入到它的創造原點,或從原點上解決問題,或從創造原點出發另闢新路,有新思想、新技術重新創造該事物,這就是創造原理的還原原理。

⑶逆反原理從事物構成要素中對立的另一面去分析,將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有意識地按相反的視角去觀察事物,用完全顛倒的順序和方法來處理問題的一種創造原理。

⑷變性原理對事物非對稱的屬性如形狀、尺寸、結構、材料等進行變化,也會導致發明創造,這種原理被稱為變性原理。

例如.容器上的刻度通常是沿容器高度方向水平到制的,傾倒液體時難以掌握容器中液體的倒出量。將刻度改成以傾瀉口作射線方向刻制(見圖2—2a),傾倒液體時、液面與刻度基本保持平行,就能比較准確地把握好倒出液體的量。漏斗下面的疏漏管通常是圓形的,在用漏斗向容器灌輸液體時,疏漏管與容器口緊密接觸使容器中空氣不易排出,影響灌裝速度。將疏漏管外部沿管長方向做上若干小溝槽,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火車車輪在鐵軌上滾動時,在鐵軌的接縫處會產生沖擊,發生強烈刺卑的雜訊。國外的一項無聲鐵軌的專利技術只是把接縫的形狀稍作改變(見圖2—2b),使列車行駛的雜訊大大降低。

a)容量指示刻度的變化
b)鐵軌接續形狀的變化

圖2-2 變性原理示例

圖2-2 變性原理示例的動畫

⑸移植原理移植就是把已知對象中的概念、原理、結構、方法等內容運用或遷移到另一個待研究的對象中。

例如,如何使電影膠片以每秒24幅畫面作移動、停、移動的間歇運動,法國科學家盧米埃爾百恩不得其解。但有 次當他在觀察縫紉機工作時突然得到啟發,縫紉針在扎入布料時布料石動,而當縫紉針提起離開布料時,布料才移動一定距離。他把這種原理移植到電影機個,解決了如何使電影膠片作間歇運動的難題。
軸承是一種常用的機械零件,提高軸承壽命一般採用加強潤滑減少軸求中零件的摩擦米實現。有入將電磁學中同性電荷相斥的原理移植到軸承的結構中,開發出軸承與軸不接觸的懸浮軸承 (見圖2—3),大大提高丁軸承壽命與品質。

圖2-3 移植原理示例

人們常說的「換元」實際也是一種移植。比如以紙代木、以塑代鋼的創造發明實際上是材料移植;模擬實驗實際上是把真實實驗對象縮小到實驗寶進行創造研究的移植。

陶瓷耐高溫、耐腐蝕、價格低廉,用陶瓷材料代普貴重金屬材料製作發功機中的燃氣渦輪葉片、燃燒室等部件.不僅可以在發動機中使用廉價燃料、省去了水循環冷卻系統、減輕了發動機的質量,而且降低成本、節省了能耗。這種材料換元的成功結動力機械和汽車工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技術領域內的一項重大突破性的發明創造。

⑹迂迴原理 在創造活動中如遇到棘手問題,轉入對下一步問題的思考,或從事另外的活動,或試著改變一下觀點,或研究問題的另一個側面,讓思考帶著未解決的問題前進。也許,當其它問題解決時,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就是迂迴原理。

⑺群體原理可以形成智慧,可以形成創造力。

⑻完滿原理 完滿原理又可稱為完全充分利用原理。凡是理論上未被充分利用的,都可以成為創造的目標。 第二節 常用的創新技法

創新技法來源於創造學的理論與規則,是創造原理具體運用的結果,是促進事物變革與技術創新的一種技巧。這些技巧提供了某些具體改革與創新的應用程序,提供了進行創新探索的一種途徑,當然在運用這些技法時,還需要知識與經驗的參與。

創新技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觀察法創造性觀察是指人們通過感官或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感知活動,「觀」是指用敏銳眼光去看,「察」是指用科學思維去想。

⑴構成觀察的三要素:
①觀察者—是觀察的主體,應具備科學知識、實踐經驗,另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觀察技法。
②觀察對象—作為客體的觀察對象是各種各樣的。若觀察對象是實物,則應從該實物的結構、形態、位置等進行觀察;若觀察對象為某一事件,則應注重觀察事件的發生、發展、運動過程等;觀察事物的起源、發生、結果,即在整個時空領域出現的變化。
③觀察工具—是觀察的一種輔助手段。觀察工具的選擇有利於擴大觀察范圍,獲得可靠、准確的觀察結果。例如微小的物體可用顯微鏡觀察;遙遠的物體可用望遠鏡觀察,有遮擋的物體可藉助於能產生透視功能的射線進行觀察。

⑵觀察常用技法:

①重復觀察—對相似或重復出現的現象或事物進行反復觀察,以捕捉或解釋這些重復現象中隱藏或被掩蓋,而沒有被發現的某種規律。
②動態觀察—創造條件使觀察對象處於變動狀態(改變空間、時序、條件等),再對不同狀態下的對象進行觀察,以獲取在靜態條件下無法知道的情況。
③迂迴觀察—當正面觀察受阻時,可採用迂迴方式,從兩翼或外圍入手進行觀察才有所發現。

2. 類比法:
把兩類事務進行比較,從比較中找到對象的相似點或不同點,並進行邏輯推理,在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中實現創新。

具體做法有:
①相似類比—一般指形態上、功能上、空間上、時間上的相似。
②對稱類比—利用逆向思維或對比聯想的方法進行創造。
③因果類比—有某一事物的因果關系推出另一類事務的因果關系。

3. 移植法:借用某一領域的成果,飲用、滲透到其他領域,用以變革和創新。主要方法有:
⑴ 原理的移植—將某種科學技術原理向新的領域類推或外延。
⑵ 方法的移植—指操作手段與技術的移植。
⑶ 結構的移植—指結構形式或結構特徵。(4)材料的移植——例如把陶瓷材料引入發動機;

4. 仿生法:模仿自然物種或現象,但不是自然的再現,而是對自然的一種超越。包括原理、結構、信息採集擬人等仿生。

5.轉想法:指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⑴ 變換方向——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正原計劃、方法、目標等。
⑵逆向——方式相反、因果顛倒、順序倒置等。
⑶還原——返回創造原點。

6.組合法:運用創造性思維將已知事務珠聯璧合,已產生新的事物或功能。

常用技法有:
⑴功能組合——指多種功能組和為一體的產品。
⑵材料組合——合金、合成纖維、導電塑料(3) 同類組合——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事務進行組合,用以創新。
⑶異類組合——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異類事務進行組合,進行創新。
⑸主體添加——以某事務為主體,在添加另一附屬事務,以實現組合創造的方式。

7.希望點列舉法:列舉、發現、或揭示希望有待創造的方向或目標。
⑴希望點的特性——目的性:是創造課題的客觀基礎;動態性:隨社會發展而發展;關聯性:各希望點是相互關聯的。
⑵希望點的分類:
①按對象分:物質需要(衣、食、住、行等),精神需要(知識、娛樂等)。
②按用途分:消費需要,生產需要。
③按時差分:現實需要,潛在需要。
④按層次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等。
⑶希望點與創造的關系——產生需要→創造→滿足需要;希望點是創造的動力,但一般是通過壓力來傳遞的(面臨自然壓力、社會壓力、競爭壓力、環境污染壓力等)。

8.缺點列舉法:揭露事務的不足之處,向創造者提出應解決的問題,指明創新方向。

具體技法有:
⑴用戶意見法——設計好用戶調查表,以便引導用戶列舉缺點,並便於分類統計。
⑵對比分析法——先確定可比參照物,在確定比較的項目(如功能、性能、質量、價格等)。

9.群體集智法:集中大家智慧,並激勵智慧,進行創新。

常用技法有:
(1) 會議式——可實現知識互補、智力互激、信息增值。具體做法是:
會議准備:確定會議主持人,會議主題,參會人(5~15人為佳,且專業構成要合理);
熱身運動:看一段創造錄像,講一個創造技法故事,出幾道腦筋急轉彎題目。
明確問題:主持人介紹簡明,提供最低數量信息。
自由暢談:無顧忌,自由思考,以量求質。
加工整理:

⑵書面式——635法,6人參加,每人在卡片上默寫3個設想,每輪歷時5分鍾。具體程序是:
會議主持人宣布創造主題→發卡片→默寫3個設想→5分鍾後後傳閱;在第二個5分鍾要求每人參照他人設想填上新的設想或完善他人的設想,半小時就可以產生108種設想,最後經篩選,獲得有價值的設想。
⑶函詢式——確定題目→發函→限期索回→概括整理→再次發函→補充新設想→根據情況數次輪回→的最佳方案。

第三節 創造力的開發

創造性思維是人腦機能,創造活動是人從事創造發明的具體過程,創造力是指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創造結果起源於創造思維,靠創造力來物化,這中間的過程為創造活動。

1、創造活動

⑴創造活動與創造性思維

創造活動包括科學研究、技術發明、技術革新和藝術創作等多種類型。人們所以把這些活動稱為創造活動,是因為一方面通過這些活動得到的是新的科學認識、新的技術成果或藝術作品。另一方面,這些活動本身都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特別是在科學研究的提出假說階段和技術研究的提出方案設想或構思階段表現得更為明顯。創造性思維不僅是創造活動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創造成果的水平。

⑵創造活動過程

創造活動的核心和源泉是創造性思維,故創造活動的過程與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過程類似。綜合眾多學者對創造活動的研究可知,創造活動基本上由積累准備階段、醞釀擱置階段、明朗頓悟階段、驗證確定階段構成。創造活動的四個階段不是必須的。若問題簡單,就不一定有醞釀階段。有時在准備階段問題解決都就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解決了問題。

2、創造力的內涵

被人普遍接受的「創造力」的概念尚不存在,目前心理學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把創造力定義為: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種新概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從眾多的創造力的定義出發,可歸納出下列創造力的主要特徵: ⑴人人都有創造法力。⑵創造力可以通過學習、教育而被激發。⑶創造力是創新思維的成果。⑷創造力是諸多能力的綜合表現。⑸創造成果的首創性是其本質特徵。⑹創造力的成果需具有社會和個人價值。

3、創造力的構成要素

綜合眾多的研究成果,可認為創造力的構成要素為:

⑴智能和知識因素知識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也是創造力發展的基礎。對文學家,不掌握足夠的詞彙就不能寫出好的作品;對工程技術人員,其知識、經驗是發明創造的前提,其學科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是從事工程創造發明的前提。知識給創造性思維提供加工的信息,知識結構是綜合新信息的奠基石。智力因素是創造力充分發揮的必要條件,將影響個體對問題情景的感知、定義和再定義以及選擇問題解決的策略過程,即影響信息的輸入、轉譯、加工和輸出。吉爾福特等學者認為,智商120是創造力較高的一個條件。

⑵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技法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活動、創造力緊密相關。創造性思維的外部表現就是人們常說的創造力,創造力是物化創造性思維成果的能力,在一切創造活動領域都是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創造者創造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⑶技術因素它也稱為技能因素。創造力的最終成果是物化了的創造性思維,物化的過程就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掌握一定的技能。

⑷非智力因素它也稱情感智力。它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向上的品性,是面對並克服困難的勇氣,是自我激勵、持之以恆的韌性,是同情與關心他人的善良,是善於與人協調相處、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

⑸環境和信息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創造主體和創造對象之外的客觀存在,有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之分。宏觀環境主要是指創造主體所處的社會制度、國家政策、社會道德規范和觀點等。微觀環境指創造主體進行創造活動時的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等。環境因素是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之一,環境的不同,輸入大腦的信息不同,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不一樣,大腦神經網路的反應及相應的輸出就不一樣。創造技法中的智力激勵法可以說是環境對創造力發展產生影響的例證。信息因素是指對創造活動、創造主體、創造思維產生影響的媒介輸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如外語能力、語言文學表達能力等。

⑹身心因素它指創造主體的心理、生理狀態。人腦功能是人體整體功能的一部分,整體功能健全,對創造活動是有影響的。

總之,創造思維是創造發明的源泉和核心,創造原理是建立在創造性思維之上的人類從事創造發明的途徑和方向的總結,創造技法則是以創造原理為指導,在實踐的基礎上人們總結出的從事發明創造的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它們均是進行創造發明、創新設計的理論基礎。

B. 誰能幫我想出幾個關於創造學的問題:1用推理創造法創造5種新事物2用組合法推出5種新事物!

你是否有「創造性設計學」這個教材
有的話就多看看這幾章節的內容,做起來就沒這么頭痛了
我以前也是的,後來就依樣畫瓢了!

C. 寫出組合創造法中的三種主要模式,並舉例說明。

組 合 法

組合創新是很重要的創新方法。有一部分創造學研究者甚至認為,所謂創新就是人們認為不能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組合到一起。日本創造學家菊池誠博士說過:「我認為搞發明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全新的發現,第二條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實進行組合。」近年來也有人曾經預言,「組合」代表著技術發展的趨勢。

總的來說,組合是任意的,各種各樣的事物要素都可以進行組合。例如,不同的功能或目的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組織或系統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機構或結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物品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技術或原理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方法或步驟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顏色、形狀、聲音或味道可以進行組合;不同的狀態可以進行組合;不同領域不同性能的東西也可以進行組合;兩種事物可以進行組合。多種事物也可以進行組合。可以是簡單的聯合、結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綜合或化合等。

一、成對組合

成對組合是組合法中最基本的類型,它是將兩種不同的技術因素組合在一起的發明方法。依組合的因素不同,可分成材料組合、用品組合、機器組合、技術原理組合等多種形式。如材料組合,一般是對現有的原料不滿意或希望它能滿足某種要求,與另一種不同性能的材料組合起來,從而獲得新材料,例如諾貝爾為了使稍一震動就爆炸的液體硝化甘油做成固體易運輸的炸葯,將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在一起;用品或機器組合常將兩個用品組合成一個用品,使之具有兩個用品的功能,使用方便,如保溫杯,帶電子表的圓珠筆,帶收音機的應急燈,有起罐頭功能的水果刀等,這種用品組合一般是以一種用品的形式和功能為主,將另一種用品巧妙地置於該用品的形體之內,使之不僅增加功能,同時又給人以新穎、華貴的感覺,機器的組合常是把完成一項工作同時需要的兩種機器或完成前後相接的兩道工序的兩台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減少設備的數量、提高效率。它比用品組合復雜的多,如某廠用灰漿攪拌機拌灰漿時需加入麻刀,由於麻刀成團,需預先抽打疏鬆後方能加入攪拌機。為使灰漿與麻刀攪拌均勻且節省人力,他們把彈棉機的有關機構與攪拌機結合,先彈開麻刀,再用風力吹人攪拌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原理組合的例子就更多了,如將金屬0 昿貣A和B按各種不同的比例混合,當達到某一比例時,其熔融點比A與B各種金屬的熔融點都低,這就是所謂低共熔結晶現象,此種現象是金屬學的人門知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焊錫便是利用鉛和錫的低共熔現象。鉛和錫的熔點分別為327℃和232℃,然而鉛和錫混合後卻生成了熔點為183℃的合金(即焊錫)等;還有的組合是以某一特定對象為主體,通過置換或插入其他技術導致發明或革新的方法,如在音響設備上加上麥克風的功能出現了卡拉OK機,彩電設備中加上錄放裝置產生了錄像機,洗衣機中插入了甩干裝置,出現了全自動漂洗與甩乾的功能等,也有人把這種組合叫做內插式組合。

以上各種成對組合,若把對象增加也能形成更多的組合創造。

二、輻射組合

輻射組合是以一種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為中心,同多方面的傳統技術結合起來,形成技術輻射,從而導致多種技術創新的發明創造方法。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新技術或令人感興趣的技術進一步的開發應用;這也是新技術推廣的一個普遍規律。現以人造衛星這種新技術為例,看它所引起的輻射組合。如圖6-2所示,人造衛星技術成功以後,它與各種學科的輻射組合,發展了衛星電視轉播、衛星通訊轉播。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全世界的時間標准、生物進化科學,以及對月、行星、恆星等宇宙研究的各技術等。

這種輻射組合的中心點是新技術,若把這個中心點改為一項具有明顯優點,具有人們所喜愛的特徵,也可以考慮用輻射組合來開發產品。例如閃光技術,小電機等也有許多輻射組合的新產品。以家用電器為例,由於電進人家庭,由電的輻射組合,現已發展了眾多的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空調機、電爐、電飯堡、洗碗機、電熱毯、抽油煙機、電烤箱、電取暖器、電子游戲機、電吹風等等。此外,還有一種類似輻射組合的方法,即某事物尋求改進或創新,把此事物做為中心點,與一些與改進事物毫不相乾的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強行組合,形式上與輻射組合相似,這種組合大多數可能是無意義的、荒唐的,但往往也可以從中找到有價值的方案。可以對於這種組合有人又叫它為焦點組合法。該法實質上是焦點法和強制聯想法的結合。

三、形態分析組合

形態分析組合也稱形態分析法,是瑞典天文物理學家卜茨維基於1942年提出的,它的基本理論是:一個事物的新穎程度與相關程度成反比,事物(觀念、要素)越不相關,創造性程度越高,即易產生更新的事物。該法的做法是:將發明課題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的基本因素,找出實現每個因素功能所要求的可能的技術手段或形態,然後加以排列組合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後篩選出最優方案。

例如,要設計一種火車站運貨的機動車,根據對此車的功能要求和現有的技術條件,可以把問題分解為驅動方式、制動方式和輪子數量三個基本因素。對每個因素列出幾種可能的形態。如,驅動方式有柴油機、蓄電池,制動方式有電磁製動、腳踏制動、手控制動,輪子數量有三輪、四輪、六輪、則組合後得到的總方案數為2×3×3=18種。然後篩選出可行方案或最佳方案。

形態分析組合的一般步驟

(1)確定發明對象:准確表述所要解決的課題,包括該課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屬於何類技術系統等。

(2)基本因素分析:即確定發明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因素),編制形態特徵表。確定的基本因素在功能上應是相對獨立的,在數量上應以3?個為宜,數量大小,會使系統過大,使下步工作難度增加,數量大多,組合時過於繁雜很不方便。

(3)形態分析:要揭示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技術手段),應充分發揮橫向思維能力,盡可能列出無論是本專業領域的還是其他專業領域的所有具有這種功能特徵的各種技術手段。在形式上,為便於分析和進行下一步的組合,往往採取列矩陣表的形式,一般表格為二維的,每個因素的每個具體形態用符號Pj表示,其中j代表因素,j代表具體形態。對較復雜的課題,也可用多維空間模式的形態矩陣。

(4)形態組合:根據對發明對象的總體功能要求,分別把各因素的各形態一一加以排列組合,以獲得所有可能的組合設想。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選出少數較好的設想後,通過進一步具體化,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由於所得方案是在各種方案中選出的,因此形態分析組合的特點是具有全解系性質。

另一特點是具有形式化性質,它需要的主要不是發明者的直覺和想像,而是依靠發明者認真、細致、嚴謹的工作及精通與發明課題有關的專門知識。第三個特點是該法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它不僅運用於發明創造,而且也適用於管理決策,科學研究等方面,從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該法的發明者F·茨維基利用形態分析組合法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其中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是他的最大成就,也是形態分析組合法達到的高峰。下面將此例介紹如下,其一般步驟為:

(1)確定發明對象:設計新功能噴氣發動機。
(2)基本因素分析:選擇了11項形態特徵:

P1——燃料來源(化學媒介體);
P2——牽引力產生方式;
P3——牽引力調節類型;
P4——牽引力調節方式,
P10——動作狀態,
P11——燃料性質。

(3)形態分析:將每一形態特徵的可能變數,用矩陣表的形式列出: P11P21——內部、外部化學媒介物;
P12P22——內源、外源牽引力;
P13P23P33——自身調節、外力調節、無調節;
P14P24——內部、外部調節;
P16P26P36P46——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四種方式;
P17P27P37P47——發動機在無空氣的空間、空中、水中、地下四種做功的能力;
P18P28P38P48——推進運動、旋轉運動、振動運動或局部無運動;
P19P29P39 ——氣體燃料、固體燃料、液體燃料;
P110P210——連續動作或非連續動作;
P111 P211——自然燃料、引燃料。

(4)形態組合:選每種基本因素中的可能變數組合。如
P11P12P13P14P15P16P17P18P19 P110P111
共有方案數
N=2×2×3×2×2×4×4×4×3×2×2=36864

(5)評價選擇最合理的具體方案:在36864種方案中評價篩選,最後選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組合而成。

D. 為什麼說組合發明是當今發明創造使用最多的方法

組合創造法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或產品的一部分進版行適當的疊加和組合,權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發明創造方法。組合的思維基礎是聯想思維。在發明創造領域,組合原理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在大學生的發明創造活動中,組合原理屬於應用最多、效果最好的發明創造原理之一。

E. 自身組合創造法是把什麼和什麼東西組合在一起

(1)李滄區九水路20號,李滄區屬市內四區之一;
(2)著作權可以登記,版但是並不是以登記為條件,著作完成即擁有權著作權;
(3)商標必須注冊後才具有商標權;
(4)實用性,新穎性,創造性;
(5)把相同的、相似的東西組合在一起並加以演變產生新發明的方法叫自身組合創造法;
(6)音樂化產品和音樂化方法;
(7)國家級科研課題,全國首創輕松發明課程,國家級國際性創新活動
(8)輻射能
(9)35%
(10)是,再生資源(如土壤、植物、動物、森林、草原等),不可再生資源(如礦產、油、氣等)

F. 舉例說明離散與綜合創造思維法,置換與組合創造思維法,求同與求異創造思維法(500字左右)

創造性思維概述
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思維的類別中,與常規性思維相對,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獨創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它是人類思維的高級過程,是人類意識發展水平的標志。所以,訓練良好的思維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意義頗大。綜合各方面研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首先,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物質外殼,也是思維活動的有效刺激物,思維棗特別是抽象思維棗藉助於語言、詞來實現。兒童思維的發展表明,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所以應該通過多讀、多寫、多講來提高語言能力,從而增強思維能力。真正做到「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

其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整個創造過程就是對原有知識、信息進行加工、重組、改造,從而產生新穎、獨特的組合形式的過程。「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對刺激作出快速、變通、新奇的反應是建立在廣泛的知識基礎上的。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黑格爾說得好:「單憑心血來潮並不濟事,單靠存心要創作的意願也召喚不出靈感來。誰要是胸中本來沒有什麼內容在鼓動……不管他有多大才能,他也決不能憑由這種意願就可以抓住一個美好的意思或是產生一部有價值的作品來。」因此,充足的知識積累,為思維和創造提供豐富的素材,是必要的。只是應該注意不要單為學知識而學知識,學要致用。

再者,研究表明,創造性高的人不僅與創造性低的人在人格特徵上有區別,而且與單純智力高的人也有差異,從而顯示出其獨特的人格特徵。美國學者戴維斯在第22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歸納提出具有高創造性的人的人格特徵:「獨立性強,敢於冒風險,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負,不輕聽他人意見,對於復雜奇怪的事物會感受到一種魁力,而且,富有創造性的人一般都具有藝術上的審美感和幽默感……他們的興趣愛好既廣泛又專一」。所以,我們還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創造性人格。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從一個目標出發,沿著各種不同的途徑去思考,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與聚合思維相對。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三個主要特點。

流暢性是指智力活動靈敏迅速,暢通少阻,能在較短時間內發表較多觀念,是發散思維的量的指標;靈活性是指思維具有多方指向,觸類旁通,隨機應變,不受功能固著、定勢的約束,因而能產生超常的構思,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念;獨創性是指思維具有超乎尋常的新異的成分,因此它更多表證發散思維的本質。可以通過從不同方面思考同一問題,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原型啟發法
魯班爬山時,手不小心被一種絲茅草割破,疼痛之餘,他驚詫柔弱的小草竟如此鋒利,他懷著濃厚的興趣研究、琢磨小草的構造,終於找到了秘密所在:草葉邊緣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樣的方式處理一下鐵片,豈不可以斷木如泥?鋸子的雛形就這樣產生了。

人們通過對鳥翅膀構造的研究,設計飛機機翼;通過對騙幅超聲波定位的仿效,製造出雷達;通過對狗鼻子構造的分析,發明了比狗鼻子更靈敏的電子嗅覺器……

當我們進行創造性想像時,往往會從其他事物中得到啟示,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把這種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稱作「原型」。從本質上說,原型之所以具啟發作用,主要是因為這一事物本身的屬性和特點,與所要創造的東西有相似之處。所以,多多留心你身邊的一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現象、日常用品、機器、文字等等,都可能成為富有啟發性的原型,為你開啟創造的源泉,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稽核問題表法(checklisttechnioue)
即主體按照稽核問題表中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探求自己所需要解決問題的新觀念,實現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下面介紹兩種有名的稽核問題表:

奧斯本的稽核問題表。該表包括七十五個激勵思維活動的問題,按具體內容可歸納為九組問題:

第一,有無新的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變現有使用方式?

第二,有無類似的東酉?利用類比能否產生新觀念?過去有無類似的問題?可否模仿.?能否超過?

第三,可增加些什麼?可附加些什麼?可否增加使用時間?可否增加頻率、尺寸、強度?可否提高性能?可否增加新成分?可否加倍?可否擴大若干倍?可否放大?可否誇大?

第四,可否減少些什麼?可否密集、壓縮、濃縮、聚束?可否微型化?可否縮短、變窄、去掉、分割、減輕?可否變成流線型?

第五,可否改變功能、顏色、形狀、運動、氣味。音響、外形、外觀?是否還有其他改變的可能性?

第六,可否代替?用什麼代替?還有什麼別的排列?別的成分?別的材料?別的過程?別的能源?別的顏色?別的音響?別的照明?

第七,可否變換?有無可互換的成分?可否變換模式?可否變換布置順序?可否變換操作工序?可否變換因果關系?可否變換速度或頻率?可否變換工作規范?

第八,可否顛倒?可否顛倒正負?可否顛倒正反?可否頭尾顛倒?可否上下顛倒?可否顛倒位置?可否顛倒作用?

第九,可否重新組合?可否嘗試混合、合成。配合、協調、配套?可否把物體組合?把目的組合?把特性組合?把觀念組合?

上述問題對於任何領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都是適用的。

較為簡明的一種稽核問題表是美國陸軍提出「SWIH「法。即解決問題時,有六個具有廣泛實用價值的內容可以考慮:
(1)為什麼(Why)?(2)什麼(What)?

(3)誰(Who)?(4)何時(When)?

(5)何處(Where)?(6)怎樣(How)?

比如要建一所實驗室,就可以按「SWIH「法進行論證:

(1)為什麼要建?(2)做什麼用?

(3)誰使用?(4)何時使用?

(5)在什麼地方建?(6)怎樣建?

這些主要是從用途方面考慮的,如果從建設角度考慮,則應論證如下問題:

(l)為什麼要建?(2)做什麼用?

(3)誰來建?(4)何時建?

(5)在什麼地方建?(6)怎樣建?

顯然,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論證的內容有所不同,因而,利用「SWIH「法要因事制宜,靈活變通,方能奏效.

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又稱智力激勵法,是現代創造學奠基人美國奧斯本提出的,是一種創造能力的集體訓練法。它把一個組的全體成員都組織在一起,使每個成員都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觀念,既不怕別人的譏諷,也不怕別人的批評和指責,是一個使每個人都能提出大量新觀念、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有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排除評論性批判,對提出觀念的評論要在以後進行。

第二、鼓勵「自由想像「。提出的觀念越荒唐,可能越有價值。

第三、要求提出一定數量的觀念。提出的觀念越多,就越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觀念。

第四、探索研究組合與改進觀念。除了與會者本人提出的設想以外,要求與會者指出,按照他們的想法怎樣做才能將幾個觀念綜合起來,推出另一個新觀念;或者要求與會者借題發揮,改進他人提出的觀念。

這里有一個課堂游戲,大家可以窺其一斑:

組長:我們的任務是砸核桃,要求多、快、好,大家有什麼辦法?

甲:平常在家裡用牙磕,用手或榔頭砸,用鉗子夾,用門掩。

組長:幾個核桃用這種辦法行,但核桃多怎麼辦?

乙:應該把核桃按大小分類,各類核桃分別放在壓力機上砸。

丙:可以把核桃粘上粉末一類的東酉,使它們成為一般大的圓球,在壓力機上砸,用不著分類。(發展了上一個觀念)

丁:粘上粉末可能帶磁性,在壓力機上砸壓後,或者在粉碎機上粉碎後,由於磁場作用,核桃殼可能脫掉,只剩下核桃仁。(發展了上一個觀念,並應用了物理效應)

組長:很好!大家再想想用什麼樣的力才能把核桃砸開,用什麼辦法才能得到這些力。

甲:應該加一個集中的擠壓力。用某種東西沖擊核桃,就能產生這種力,或者相反,用核桃沖擊某種東西。

乙:可以用氣槍往牆壁上射核桃,比如說可以用射軟木塞的兒童氣槍射。

丙:當核桃落地時,可以利用地球引力產生力。

丁:核桃殼很硬,應該先用溶劑加工,使它fi〕軟化、溶解……或者使它們變得很脆。經過冷凍就可以變脆。

組長:動物是怎麼解決這一任務的,比如鳥?

甲:鳥兒用嘴啄……或者飛得高高的,把核桃扔在硬地上。我們應該把核桃裝在容器里,從高處往硬的地方扔,比如說在氣球上、直升飛機上、電梯上往水泥板上扔,然後把摔碎的核桃拾起來。(類比)

乙:可以把核桃放在液體容器里,藉助水力沖擊把核桃破開。(物理效應)

組長:是否可用發現法如認同、反向……解決問題呢?

丙:應該從裡面把核桃破開,把核桃鑽個小孔,往裡面打氣加壓。(反向)

丁:可以把核桃放在空氣室里,往裡打氣加壓,然後使空氣室里壓力銳減,內部壓力就會使核桃破裂,因為內部壓力不可能很快減少。(發展了上一個觀念)或者可以急劇增加和減少空氣室壓

力,這時核桃殼會承受交變負荷。

戊:我是核桃,是核桃仁。從核桃殼內部,我用手腳對它施加壓力,外殼就會破裂。(認同)應該不讓外殼長,只讓核桃仁長,就會把外殼頂破。(理想結果)為此,例如可以照射……外殼。

乙:我也是核桃。我用手抓住樹枝,當成熟時就撒手掉在硬地上摔破。應該把核桃種在懸崖峭壁上,或種在陡坡上,它們掉下來就掉破。

甲:應該掘口深井,井底放一塊鋼板,在核桃與深井之間開幾道溝槽。核桃從樹上掉下來,順著溝槽滾到井裡,摔在鋼板上就會摔破。

結果,僅用十分鍾就收集了四十個觀念,經專家組評價,從中得出參考解決方案。

G. 組合發明法為什麼是發明創造使用最多的

組來合創造法是指源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或產品的一部分進行適當的疊加和組合,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發明創造方法。組合的思維基礎是聯想思維。在發明創造領域,組合原理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在大學生的發明創造活動中,組合原理屬於應用最多、效果最好的發明創造原理之一。

閱讀全文

與組合創造法的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