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牛頓的小發明

牛頓的小發明

發布時間:2020-12-20 05:22:33

① 我們知道科學家有許多發明創造,我們身邊也有許很多小朋友有小發明。你認為他

張衡——地動儀 祖沖之——圓周率 僧一行——子午線 加利略——力學 牛頓——萬有引力 盧瑟福——原子模型 波爾——量子力學 哈勃——宇宙膨脹理論 哥白尼——日心說 達爾文——進化論 少年牛頓 牛頓: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里,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它的家庭處境。 大約從五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鍾、折疊式提燈等等。 傳說小牛頓把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後,自己製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於是輪子不停的轉動;又一次他放風箏時,在繩子上懸掛著小燈,夜間村人看去驚疑是彗星出現;他還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鍾會自動滴水到他的臉上,催他起床。他還喜歡繪畫、雕刻,尤其喜歡刻日晷,家裡牆角、窗檯上到處安放著他刻畫的日晷,用以驗看日影的移動。 牛頓12歲時進了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牛頓的母親原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民,但牛頓本人卻無意於此,而酷愛讀書。隨著年歲的增大,牛頓越發愛好讀書,喜歡沉思,做科學小實驗。他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經寄宿在一位葯劑師家裡,使他受到了化學試驗的熏陶。 牛頓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並不出眾,只是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由好奇心,例如顏色、日影四季的移動,尤其是幾何學、哥白尼的日心說等等。他還分門別類的記讀書筆記,又喜歡別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小試驗。 當時英國社會滲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頓家裡有兩位都以神父為職業的親戚,這可能影響牛頓晚年的宗教生活。從這些平凡的環境和活動中,還看不出幼年的牛頓是個才能出眾異於常人的兒童。 後來迫於生活,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書卷,以至經常忘了幹活。每次,母親叫他同傭人一道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看書。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蹤牛頓上市鎮去,發現他的外甥伸著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鑽研一個數學問題。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並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飢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 求學歲月 1661年,19歲的牛頓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靠為學院做雜務的收入支付學費,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17世紀中葉,劍橋大學的教育制度還滲透著濃厚的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氣味,當牛頓進入劍橋時,哪裡還在傳授一些經院式課程,如邏輯、古文、語法、古代史、神學等等。兩年後三一學院出現了新氣象,盧卡斯創設了一個獨辟蹊徑的講座,規定講授自然科學知識,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課程。 講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的科學家。這位學者獨具慧眼,看出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面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並把牛頓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牛頓掌握了算術、三角,讀了開普勒的《光學》,笛卡爾的《幾何學》和《哲學原理》,伽利略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胡克的《顯微圖集》,還有皇家學會的歷史和早期的哲學學報等。 牛頓在巴羅門下的這段時間,是他學習的關鍵時期。巴羅比牛頓大12歲,精於數學和光學,他對牛頓的才華極為贊賞,認為牛頓的數學才超過自己。後來,牛頓在回憶時說道:「巴羅博士當時講授關於運動學的課程,也許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去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當時,牛頓在數學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學。他學習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巴羅的《數學講義》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其中,對牛頓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數笛卡兒的《幾何學》和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它們將牛頓迅速引導到當時數學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捲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離校返鄉。 由於牛頓在劍橋受到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熏陶和培養,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鄉安靜的環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飛翔。1665~1666年這段短暫的時光成為牛頓科學生涯中的黃金歲月,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思潮奔騰,才華迸發,思考前人從未思考過的問題,踏進了前人沒有涉及的領域,創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業績。 1665年初,牛頓創立級數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冪的二項式化為一個級數的規則;同年11月,創立正流數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鏡研究顏色理論;5月,開始研究反流數法(積分)。這一年內,牛頓開始想到研究重力問題,並想把重力理論推廣到月球的運動軌道上去。他還從開普勒定律中推導出使行星保持在它們的軌道上的力必定與它們到旋轉中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牛頓見蘋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傳說,說的也是此時發生的軼事。 總之,在家鄉居住的兩年中,牛頓以比此後任何時候更為旺盛的精力從事科學創造,並關心自然哲學問題。他的三大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光學分析的思想都是在這時孕育成形的。可以說此時的牛頓已經開始著手描繪他一生大多數科學創造的藍圖。 1667年復活節後不久,牛頓返回到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初級院委),翌年3月16日獲得碩士學位,同時成為正院侶(高級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羅為了提攜牛頓而辭去了教授之職,26歲的牛頓晉升為數學教授,並擔任盧卡斯講座的教授。巴羅為牛頓的科學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沒有牛頓的舅父和巴羅的幫助,牛頓這匹千里馬可能就不會馳騁在科學的大道上。巴羅讓賢,這在科學史上一直被傳為佳話。 偉大的成就~建立微積分 在牛頓的全部科學貢獻中,數學成就佔有突出的地位。他數學生涯中的第一項創造性成果就是發現了二項式定理。據牛頓本人回憶,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間的冬天,在研讀沃利斯博士的《無窮算術》時,試圖修改他的求圓面積的級數時發現這一定理的。 笛卡爾的解析幾何把描述運動的函數關系和幾何曲線相對應。牛頓在老師巴羅的指導下,在鑽研笛卡爾的解析幾何的基礎上,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把任意時刻的速度看是在微小的時間范圍里的速度的平均值,這就是一個微小的路程和時間間隔的比值,當這個微小的時間間隔縮小到無窮小的時候,就是這一點的准確值。這就是微分的概念。 求微分相當於求時間和路程關系得在某點的切線斜率。一個變速的運動物體在一定時間范圍里走過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微小時間間隔里所走路程的和,這就是積分的概念。求積分相當於求時間和速度關系的曲線下面的面積。牛頓從這些基本概念出發,建立了微積分。 微積分的創立是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牛頓為解決運動問題,才創立這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系的數學理論的,牛頓稱之為"流數術"。它所處理的一些具體問題,如切線問題、求積問題、瞬時速度問題以及函數的極大和極小值問題等,在牛頓前已經得到人們的研究了。但牛頓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對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綜合,將自古希臘以來求解無限小問題的各種技巧統一為兩類普通的演算法——微分和積分,並確立了這兩類運算的互逆關系,從而完成了微積分發明中最關鍵的一步,為近代科學發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 牛頓沒有及時發表微積分的研究成果,他研究微積分可能比萊布尼茨早一些,但是萊布尼茨所採取的表達形式更加合理,而且關於微積分的著作出版時間也比牛頓早。 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為爭論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的時候,竟然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這種爭吵在各自的學生、支持者和數學家中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造成了歐洲大陸的數學家和英國數學家的長期對立。英國數學在一個時期里閉關鎖國,囿於民族偏見,過於拘泥在牛頓的「流數術」中停步不前,因而數學發展整整落後了一百年。 應該說,一門科學的創立決不是某一個人的業績,它必定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後,在積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礎上,最後由某個人或幾個人總結完成的。微積分也是這樣,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在前人的基礎上各自獨立的建立起來的。 1707年,牛頓的代數講義經整理後出版,定名為《普遍算術》。他主要討論了代數基礎及其(通過解方程)在解決各類問題中的應用。書中陳述了代數基本概念與基本運算,用大量實例說明了如何將各類問題化為代數方程,同時對方程的根及其性質進行了深入探討,引出了方程論方面的豐碩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與其判別式之間的關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數確定方程根之冪的和數,即「牛頓冪和公式」。 牛頓對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都有貢獻。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幾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給出密切線圓(或稱曲線圓)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計算曲線的曲率方法。並將自己的許多研究成果總結成專論《三次曲線枚舉》,於1704年發表。此外,他的數學工作還涉及數值分析、概率論和初等數論等眾多領域。 偉大的成就~對光學的三大貢獻 在牛頓以前,墨子、培根、達·芬奇等人都研究過光學現象。反射定律是人們很早就認識的光學定律之一。近代科學興起的時候,伽利略靠望遠鏡發現了「新宇宙」,震驚了世界。荷蘭數學家斯涅爾首先發現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爾提出了光的微粒說…… 牛頓以及跟他差不多同時代的胡克、惠更斯等人,也象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一樣,用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對光學進行研究。1666年,牛頓在家休假期間,得到了三棱鏡,他用來進行了著名的色散試驗。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分解成幾種顏色的光譜帶,牛頓再用一塊帶狹縫的擋板把其他顏色的光擋住,只讓一種顏色的光在通過第二個三棱鏡,結果出來的只是同樣顏色的光。這樣,他就發現了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這是第一大貢獻。 牛頓為了驗證這個發現,設法把幾種不同的單色光合成白光,並且計算出不同顏色光的折射率,精確地說明了色散現象。揭開了物質的顏色之謎,原來物質的色彩是不同顏色的光在物體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雜志》上,這是他第一次公開發表的論文。 許多人研究光學是為了改進折射望遠鏡。牛頓由於發現了白光的組成,認為折射望遠鏡透鏡的色散現象是無法消除的(後來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組成的透鏡消除了色散現象),就設計和製造了反射望遠鏡。 牛頓不但擅長數學計算,而且能夠自己動手製造各種試驗設備並且作精細實驗。為了製造望遠鏡,他自己設計了研磨拋光機,實驗各種研磨材料。公元1668年,他製成了第一架反射望遠鏡樣機,這是第二大貢獻。公元1671年,牛頓把經過改進得反射望遠鏡獻給了皇家學會,牛頓名聲大震,並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反射望遠鏡的發明奠定了現代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的基礎。 同時,牛頓還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實驗和數學計算,比如研究惠更斯發現的冰川石的異常折射現象,胡克發現的肥皂泡的色彩現象,「牛頓環」的光學現象等等。 牛頓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並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線運動路徑。他的「微粒說」與後來惠更斯的「波動說」構成了關於光的兩大基本理論。此外,他還製作了牛頓色盤等多種光學儀器。 偉大的成就~構築力學大廈 牛頓是經典力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系統的總結了伽利略、開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三定律。 在牛頓以前,天文學是最顯赫的學科。但是為什麼行星一定按照一定規律圍繞太陽運行?天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這個問題。萬有引力的發現說明,天上星體運動和地面上物體運動都受到同樣的規律——力學規律的支配。 早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以前,已經有許多科學家嚴肅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比如開普勒就認識到,要維持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必定有一種力在起作用,他認為這種力類似磁力,就像磁石吸鐵一樣。1659年,惠更斯從研究擺的運動中發現,保持物體沿圓周軌道運動需要一種向心力。胡克等人認為是引力,並且試圖推到引力和距離的關系。 1664年,胡克發現彗星靠近太陽時軌道彎曲是因為太陽引力作用的結果;1673年,惠更斯推導出向心力定律;1679年,胡克和哈雷從向心力定律和開普勒第三定律,推導出維持行星運動的萬有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牛頓自己回憶,1666年前後,他在老家居住的時候已經考慮過萬有引力的問題。最有名的一個說法是:在假期里,牛頓常常在花園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屢次發生的那樣,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那個坐在花園里的人的頭腦開了竅,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牛頓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他解決了胡克等人沒有能夠解決的數學論證問題。1679年,胡克曾經寫信問牛頓,能不能根據向心力定律和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來證明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牛頓沒有回答這個問題。1685年,哈雷登門拜訪牛頓時,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有引力,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 當時已經有了地球半徑、日地距離等精確的數據可以供計算使用。牛頓向哈雷證明地球的引力是使月亮圍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力,也證明了在太陽引力作用下,行星運動符合開普勒運動三定律。 在哈雷的敦促下,1686年底,牛頓寫成劃時代的偉大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皇家學會經費不足,出不了這本書,後來靠了哈雷的資助,這部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才能夠在1687年出版。 牛頓在這部書中,從力學的基本概念(質量、動量、慣性、力)和基本定律(運動三定律)出發,運用他所發明的微積分這一銳利的數學工具,不但從數學上論證了萬有引力定律,而且把經典力學確立為完整而嚴密的體系,把天體力學和地面上的物體力學統一起來,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的綜合。 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頓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他除了在數學、光學、力學等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外,他還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化學實驗。他常常六個星期一直留在實驗室里,不分晝夜的工作。他在化學上花費的時間並不少,卻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顯著的成就。為什麼同樣一個偉大的牛頓,在不同的領域取得的成就竟那麼不一樣呢?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各個學科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在力學和天文學方面,有伽利略、開普勒、胡克、惠更斯等人的努力,牛頓有可能用已經准備好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偉壯麗的力學大廈。正象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如果說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在化學方面,因為正確的道路還沒有開辟出來,牛頓沒法走到可以砍伐材料的地方。 牛頓在臨終前對自己的生活道路是這樣總結的:「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象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這當然是牛頓的謙遜。 怪異的牛頓 牛頓並不善於教學,他在講授新近發現的微積分時,學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決疑難問題方面的能力,他卻遠遠超過了常人。還是學生時,牛頓就發現了一種計算無限量的方法。他用這個秘密的方法,算出了雙曲面積到二百五十位數。他曾經高價買下了一個棱鏡,並把它作為科學研究的工具,用它試驗了白光分解為的有顏色的光。 開始,他並不願意發表他的觀察所得,他的發現都只是一種個人的消遣,為的是使自己在寂靜的書齋中解悶,他獨自遨遊於自己所創造的超級世界裡。後來,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勸說下,才勉強同意出版他的手稿,才有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問世。 作為大學教授,牛頓常常忙得不修邊幅,往往領帶不結,襪帶不系好,馬褲也不紐扣,就走進了大學餐廳。有一次,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時思想又開了小差,他腦海了只剩下了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錯誤的把它當成通煙斗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離他而去。牛頓也因此終生未娶。 牛頓從容不迫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結果作出了科學史上一個個重要的發現。他馬虎拖沓,曾經鬧過許多的笑話。一次,他邊讀書,邊煮雞蛋,等他揭開鍋想吃雞蛋時,卻發現鍋里是一隻懷表。還有一次,他請朋友吃飯,當飯菜准備好時,牛頓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便獨自進了內室,朋友等了他好久還是不見他出來,於是朋友就自己動手把那份雞全吃了,雞骨頭留在盤子,不告而別了。等牛頓想起,出來後,發現了盤子里的骨頭,以為自己已經吃過了,便轉身又進了內室,繼續研究他的問題。 牛頓晚年 但是由於受時代的限制,牛頓基本上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主義者。他認為運動只是機械力學的運動,是空間位置的變化;宇宙和太陽一樣是沒有發展變化的;靠了萬有引力的作用,恆星永遠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位置上…… 隨著科學聲譽的提高,牛頓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他被當選為國會中的大學代表。作為國會議員,牛頓逐漸開始疏遠給他帶來巨大成就的科學。他不時表示出對以他為代表的領域的厭惡。同時,他的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了和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如胡克、萊布尼茲等進行科學優先權的爭論上。 晚年的牛頓在倫敦過著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為貴族。此時的牛頓非常富有,被普遍認為是生存著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在他任職的二十四年時間里,他以鐵拳統治著學會。沒有他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被選舉。 晚年的牛頓開始致力於對神學的研究,他否定哲學的指導作用,虔誠地相信上帝,埋頭於寫以神學為題材的著作。當他遇到難以解釋的天體運動時,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的謬論。他說「上帝統治萬物,我們是他的僕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1727年3月20日,偉大艾薩克·牛頓逝世。同其他很多傑出的英國人一樣,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鐫刻著: 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 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 參考資料:

② 逃離死神的小發明家是誰

在歐洲的島國英國林肯郡格蘭瑟姆鎮南面約10公里處,有個偏僻的烏爾索普村。

1642年12月25日聖誕節的清晨,靜悄悄的烏爾索普村裡一幢用石頭砌成的小樓,不一會兒,從小樓里傳出了嬰兒落地的呱呱哭聲。

產婦邊呻吟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邊望著自己的早產兒,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原來,這個只有1.5公斤重的男嬰,不但瘦得可憐,而且出生不久就全身痙攣(luán),連呼吸都越來越急促。兩個接生婆低聲商量了一陣之後,決定到城裡去求醫購葯,以盡力挽救這個垂危的小生命。

在古老的雙層石砌的農舍里,只剩下照料他們母子倆的鄰居依莎。那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因痙攣的關系,呼吸越來越急促,啼哭不止,像是十分難受。

不久,兩位接生婆及時帶回來的葯,使這個奄奄一息的嬰兒,終於從死神的手中逃脫,僥幸地活下來。

漢娜媽媽為了紀念過世的丈夫,給這個嬰兒起名伊薩克·牛頓。

一出生就失去父親的牛頓,在母親細心的呵護下,終於安然地度過了多病的童年。

年輕美麗的漢娜,經人介紹要改嫁鄰近牧區一個牧師史密斯。史密斯牧師比漢娜大十多歲,也許是因為小牛頓身體弱小,說話有些遲鈍(dùn),外表也顯示不出來聰明的緣故,史密斯不願讓漢娜帶著孩子過門。

雙方商定的條件是:女方不帶孩子,男方割讓每年收入50英鎊的土地給孩子。

在當時的英國,牛頓有50英鎊的年收入,再加上自家年收入30英鎊,便可以維持生活了。

牛頓的外婆是位勤勞善良、待人親切和藹(ǎi)的老人,女兒改嫁以後,她擔負起照顧外孫的職責,對這個沒了父親、又離開了母親的孩子特別疼愛。

牛頓的外祖母主要靠租佃過活,她也時常幹些農活,還在家裡飼養禽畜,所以小牛頓只顧自己玩耍。

就這樣,牛頓從小養成孤僻的性格,不太喜歡和別的孩子玩,沉默寡(ɡuǎ)言,膽小靦腆。

牛頓特別喜愛大自然。自然界太美了,叫不上名字的樹木、花草,五顏六色,光怪陸離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這都使牛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牛頓從小喜歡擺弄小物件,會製造各種小玩具。放學回家之後,他就拿起錘(chuí)子、鋸什麼的干起來。

有一次,外婆給他買了一套木工工具,他高興極了,很快做了一輛四輪車。他把小車推到村邊的山坡上,然後坐上去往下滑。不料,車輪碰上一塊石頭,小車翻進溝里,摔壞了。他傷心得大哭起來。看熱鬧的孩子們都笑他「傻」。

牛頓沒有灰心。他又做了一個小水車,拿到河邊去玩,一試驗,水車真地轉動起來。同學們這回才知道牛頓並不傻,而是個心靈心靈:心思靈敏。手巧的人。

1649年,牛頓被送到一所離家不遠的小學去讀書。

本來,牛頓還對學校抱著許多幻想,以為那一定是很有趣的地方,甚至想像老師也許會教他做風車呢。但一進學校,他的幻想就破滅了。老師不像他想像中的和藹(ǎi),每天拿著教鞭,一會兒敲敲黑板,一會兒敲敲桌子,弄得人心驚膽戰。而且,老師並不教學生做風車,而是要他們扳(bān)著指頭數數兒,或到黑板上寫字母……

牛頓對這些功課非常厭煩,期待中的好玩事兒一樣也沒有,因此他對學校生活非常失望,每天都要外祖母催促著才肯去上學。

牛頓在學校表現不佳,可對製作的興趣始終不減。他製成了一架精緻的水車模型,帶到學校里。同學們看到這么漂亮的模型,都紛紛圍攏過來,贊嘆不已。當他們知道這是牛頓自己製作的時候,對牛頓不禁刮目相看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有一班上的大個子看牛頓居然搶了他的風頭,大為不滿,想羞辱他。他走過來看了看模型,撇撇(piě)嘴說:

「這根本不是牛頓做的。誰不知道牛頓是著名的笨蛋!」

「是我做的。」牛頓小聲申辯。「怎麼,你還不服?我問你,這水車既然是你做的,那你知道它為什麼能轉嗎?」

牛頓確實沒想過這個問題,一時語塞。

「騙子!」那大個子同學得意洋洋地說,一邊拿起水車模型用力向地上摔去,然後轉身想離開。

只見牛頓握緊了瘦小的拳頭,用盡全身的力氣,大聲喊叫起來:

「你想干什麼?你太欺負人了!」

隨著喊叫聲,牛頓猛地沖向那個摔壞水車的同學,連哭帶叫發狂地攻擊著。牛頓的舉動使那個班上一向自詡(xǔ)為「大力士」的同學毫無准備,竟然在慌亂中被撞倒在地上。豁出命來的牛頓揮拳猛打,那大個同學居然被打得頭破血流,連連求饒。

在一旁圍觀的男孩都睜大了眼睛,對牛頓的舉動感到非常驚訝:呀!牛頓不是好欺侮的,看他現在多麼兇猛!

這是牛頓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架。這場架,大大改變了牛頓的一生。從前他總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柔弱的人,別人嘲笑他,他也不敢討回公道,總是一味忍氣吞聲,別人也因此更加看不起他。經過這次的打架事件,他知道:要贏得別人的尊重,就要事事勝過別人,不僅要在平常得到別人的尊重,也要在學業上領先其他同學。

牛頓升入中學後,也許是因為課程科目比小學多了,學習有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各科成績都不十分好。

同班同學中,有人過去學習基礎好,到校後剛剛取得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沾沾自喜:形容自以為很好而得意的樣子。,他們在牛頓的背後指指點點,說牛頓是「獃子」,而他們卻自認為是「天才」。

對周圍同學背後的種種議論,牛頓毫不介意,置之不理,仍然我行我素。上課時,他認真聽講,課後,他認真完成作業,嚴格地遵守學校的紀律。

放學後,牛頓從不在學校逗留,也從不到街頭去玩耍,他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回到葯店的二樓居室,關上房門,常常沉浸在獨自思考中。這是他不同於一般兒童的地方。

有一段時間,牛頓放學後先不回葯店,卻背著書包跑到格蘭瑟姆鎮的野地里,他是去觀察風力和風向,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去改進以前製作的風箏。

一天,夕陽西下,格蘭瑟姆鎮的廣場上聚集著一群中小學生,他們將各種風箏放上天空,有老鷹、有蜻蜓、有別有蝴蝶……

人群中一個孩子高喊:「快看,那個風箏飛得多高!」

怎麼,那上面好像掛著個小燈籠?」

「那是誰放的風箏啊!」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

一會兒,大家弄清楚了,那是牛頓放的風箏,他的風箏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不是從商店買的,而是他自己動手製作的。

格蘭瑟姆鎮與烏爾索普比較起來,不僅地方大,而且也先進得多。鎮上有一座風車磨房,牛頓每當經過這里,都要琢(zhuó)琢磨:思考;考慮。磨:風車為什麼會轉動呢?一向有好奇心的牛頓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牛頓經過反復觀察,風車漸漸在腦子里活起來。他回到自己的小房間以後,就憑著記憶勾畫草圖。草圖畫成後,牛頓興奮極了,他跑著去找好朋友,葯店老闆的女兒斯托麗,經過一番努力,兩個小夥伴親密合作,一架風車模型製成了。

葯店老闆克拉克先生,見到精緻的風車模型,贊不絕口。他對牛頓說:「伊薩克,如果你願意的話,就把它安裝在葯店的屋頂上吧!」

自此,風車在葯店的屋頂上隨風轉動,吸引著過往的行人,它自然成了葯店的招牌。

打這以後,克拉克先生明確表示,凡是葯店裡的物品,只要是牛頓感興趣的,無一不可以供他動腦筋去研究。

葯店裡有一個沙漏時鍾,它引起了牛頓的好奇,勾起了他研究的興趣。

牛頓喜歡上沙漏時鍾,就天天觀察來觀察去。他看到沙漏時鍾有上下兩個容器,沙就是通過中間連接容器的線管,從上方慢慢落入下方,而下邊的容器外面有表示時間的刻度,根據沙子落下的多少來看時間。於是,他發現,由於沙子流動的快慢不均勻,所以造成計時不夠准確。

這時候,牛頓聯想到過去曾經讀過的一本書,那上面記載有水漏時鍾的說法。他覺得水漏時鍾似乎比較精確,只要開一個非常小的洞,讓水一滴一滴均勻地滴落,不是計時就會更准確了嗎?他想著想著,就開始動手干起來。

當牛頓製成水漏時鍾時,已是第二天清晨了,牛頓打開窗子,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當、當、當……」教堂響起了洪亮的鍾聲。

這鍾聲每天早晨6時敲響。這時,牛頓快速把水裝入槽,把指針撥向6點。

牛頓跑下樓去,今天是禮拜天,他快步湧入人流,到教堂去做禮拜。當他做完禮拜,飛快地跑上葯店二樓時,見到水漏時鍾正指著7時24分。牛頓怎能不高興呢?他製作的水漏時鍾能正確指示到分。

就在牛頓製作水漏時鍾以前,義大利的科學家伽里略在1583年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從那時起世界上開始有了機械鍾表。可是,由於鍾表的每個零件都需要經過手工精細製作,價格十分昂貴,所以當時一般的家庭還是使用沙漏時鍾的多。

「牛頓製成了水漏時鍾!」

「這可真不簡單啊!」

這消息很快在格蘭瑟姆鎮上傳開了,人們扶老攜(xié)幼,都趕著來參觀。消息傳到格蘭瑟姆中學,校長欣喜異常,也趕來參觀。

格蘭瑟姆鎮因此熱鬧非凡,人們為這件事轟動了!

愛動腦筋的牛頓,不僅在發明創造上心靈手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各門功課的成績也日趨進步。他讀書喜歡鑽研,愛提問題,也樂於和同學們共同研究探討。他的熱情、他的虛心,受到老師的喜愛,也得到同學們的贊揚。

1656年,當牛頓14歲的時候,他的繼父史密斯去世了。

漢娜帶著與牛頓同母異父的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回到烏爾索普村。這時為生活所迫的牛頓,也中斷了學習,他的母親親自到格蘭瑟姆鎮把牛頓接回家。

回到烏爾索普的牛頓,成了一家的頂樑柱。漢娜把經營家業和耕種農田的事交給了牛頓,他不得不挑起這副擔子。

有一次,牛頓趕著幾只羊到野外去,羊去吃草了,他便拿起書專心致志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讀起來。由於全身心投入讀書中,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羊闖進鄰居的莊稼地,糟蹋糟蹋:浪費或損壞。了禾苗,他竟一無所知。鄰居找到他,他忙著去道歉。

1658年的一天,一場罕見的風暴襲擊著英倫三島。風暴引起河水泛濫,樹木也被連根拔起。

牛頓的家鄉林肯郡(jùn)烏爾索普村也遭到劫(jié)難。風暴襲來了,樹被颳得東倒西歪,農田裡莊稼倒伏,村子裡能幹活的人,無一不冒著狂風暴雨,下到田裡搶救壓稼。

牛頓面對這少見的大風暴十分感興趣。他想知道:這么強的風能把樹吹倒,究竟它有多大的力啊!牛頓腦子里閃過這個念頭,便興奮得猶如著了魔。他在狂風中奔跑起來。

自從牛頓中途輟學後,格蘭瑟姆中學的不少老師和同學都為這位初露才華的學生惋惜,特別是中學的校長時時掛記著牛頓。

這天,格蘭瑟姆中學的校長也親自到牛頓家裡,校長是來說服漢娜讓牛頓復學的。

在牛頓即將復學的日子裡,詹姆士牧師囑咐外甥說:「伊薩克,你就要回到中學讀書去了。要記住,要麼你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大廢物,要麼你是一個大天才。究竟是什麼,只有天曉得了!」

牛頓再次進入格蘭瑟姆中學後,刻苦學習,他對數學、幾何學特別鍾情。除此之外,他還用心學習拉丁文、神學。為此,校長經常表揚他,並號召其他同學向他學習。

③ 科學家的發明創造

愛迪生 電燈
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內光明。

愛迪容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

④ 非牛頓流體的小發明

用玉米澱粉加水(稍少),裝入密封袋,這樣就製成了一塊小盾牌。

閱讀全文

與牛頓的小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
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書範本 瀏覽:877
銀川工商局上班時間 瀏覽:666
西瓜誰發明的 瀏覽: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490
職工安全生產保證書 瀏覽:951
顧亮馬鞍山 瀏覽:961
工商局胡小勇 瀏覽:996
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產權著作權 瀏覽:829
馬鞍山李群 瀏覽:440
創造101之無敵導師 瀏覽:170
關於公司知識產權的內控管理制度 瀏覽:72
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工作方案 瀏覽:103
法國發明家巴耶爾首創 瀏覽:561
油條機我愛發明 瀏覽:648
北京品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著作權共同所有 瀏覽:778
二手途達轉讓 瀏覽:518
馬鞍山市花湖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