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開始說,中國秦朝時期最重要的發明莫過於標准化生產和硬度金屬的使用,標准化生產這個詞真正出現在18世紀的美國,可在秦朝時期就有了,以秦弩為例子,每把弩的各種零件都能互換,戰場上有所損壞和消耗馬上補上,所以秦朝軍隊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最強大的軍隊。
秦朝硬度金屬的使用突出的在於鍍鉻金屬的使用,在普遍使用銅兵器的秦朝,在劍上鍍鉻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和提高了砍殺效果。
秦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發明我知道的有春秋時期生鐵的冶煉和戰國時期的煉鋼技術的發明,以及這時期的針刺麻醉的發明。
漢朝的發明本人知道的不多,有一點很重要,園林的給排水系統,漢代不論是上林苑還是南越王國的園林已經具備了非常完善的園林給排水系統,從而漢代的園林建設水平在當時的國際范圍內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說到漢代不能不說渾天儀和地動儀,這都是我國先民獨一無二的創造,渾天儀觀天象的,地動儀側地震的,這應該都知道,不多介紹。
東漢時期出現了瓷器,從而我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漢代醫學上最大的發明是麻醉劑麻沸散的使用。
三國時兩大發明,一個是軍事上的投石車,在冷兵器時代,投石車的出現,是攻城站上的一項重要革命;另外是農業水利上翻車的發明,為農田灌溉解決了農業生產取水難的問題,就是現在那種水車。
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發明是割圓術,對計算圓周率起了很大的啟示作用,這時期的6世紀還出現了冶金工業上重要發明灌鋼法。
隋朝沒什麼,隋代最大的發明便是影響了我國幾千年的人材選拔制度科舉制。唐朝有個曲轅犁,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唐代天文學上有僧一行發明的大衍歷,軍事上有最早的輪船李皋發明的用輪代替槳的槳輪船。
唐末的五代九世紀左右還出現了火箭,火薦從而是五代的發明不是宋代的發明。
宋朝的發明有農業方面犁刀踏犁的使用,釀酒業的蒸餾法的發明,從而中國人有白酒喝了,軍事方面各種火葯武器的使用,比如銅火炮,突火槍等等,要知道一件時期,火葯沒有發明前的炮就是投的石頭,所謂的炮就是投石車。宋代在冶金方面的成就也不小,有煉鋅法,黃銅的冶煉兩種,另外的冶金方面有煉焦技術及用焦炭煉制金屬,使純度大大提高。宋代另一大影響至今的發明就是紙幣的出現及使用,那時候是四川各商會聯合發行的交子,這是影響世界金融業至今的偉大發明。
元代的發明有紡織業的大紡車的發明,這種紡車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動力。與舊紡車相比,紡車的錠子大大增多,達到32枚,生產力顯著提高。印刷術方面的輪轉木活字的發明,提高了漢字排版效率。
⑵ 有關發明創造的事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 泡。 美國來客兄弟--飛機
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
俄科學家發明隱身衣
據悉,奧萊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立大學量子和光電子學系的一名知名教授,在過去許多年中,加多姆斯基教授一直在進行著黃金納米粒子的實驗研究。通過多年的研究,加多姆斯基教授發現,一個物體只要覆蓋上一種由黃金膠體粒子製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從肉眼前消失,也就是達到了隱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發明的「隱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體的光反射原理。加多姆斯基教授說:「現在,我們只能使靜止的物體隱形,因為物體移動時,光的輻射頻率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目前無法使移動的物體保持隱形。然而,我相信科學家不久就會製造出類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類的移動隱身衣。」
事實上,加多姆斯基教授不是第一個在「人造隱形」領域取得成功的科學家。2005年3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阿魯和英奎特曾宣布他們發明了使物體「隱形」的理論方法。研究使用的是等離子體激光。
俄羅斯科學家的發明與美國科學家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基於銳減散射光的概念。人類能看到物體是因為光射到物體上後,物體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斷這個過程,人就看不到物體。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隱身衣」發明已經申請了科學專利。研究人員相信,像飛機和太空船這樣的大型物體,只要塗上了這種特殊物質,將能夠從雷達屏幕前「消失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
⑶ 列舉幾個小發明,小創造的事例
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1)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2)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⑷ 發明創造的事例(具體的,急用)
小提琴的發明
也許很多小朋友就是學小提琴的,那麼你們知道小提琴是誰發明的嗎?它由來已久。小提琴是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弓弦樂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其音色清澈嘹亮,圓潤柔美,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交響樂團的基礎樂器。
小提琴的前身主要是公元800年左右傳入歐洲的阿拉伯拉巴伯琴,這種琴傳入歐洲後叫「列貝克」。列貝克琴身呈梨形,只有三根弦,按指處設有音階格,基本也是平放在下巴下演奏,琴上的三根弦分別為G、D、A三種調,和現在小提琴的三根低音弦相同。
1560年前後,義大利人德沙洛首先對列貝克進行了改進,創造了小提琴。小提琴的外形由阿瑪蒂設計,採用了琴身扁平、琴腰窄、轉角尖這一基本形狀,並去掉了音階格,增加了一根高音弦。後來阿瑪蒂的徒弟又對小提琴的長度、寬度進行了反復多次的研究和改動,終於在1770年左右確定了音色最準的尺寸,成為了今天的小提琴。
阿拉伯數字的發明
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10,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100。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一位數學家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
鋼琴的發明
現存最早的鋼琴是1720年由義大利人所製造的。這架鋼琴現存於紐約市藝術博物館。義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在1709年設計的擊弦機有一個「進退結構」裝置,使他成為公認的現代鋼琴的創始人。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琴發音輕柔微弱,適於演奏溫馨抒情的曲調,特別適合家庭演奏室內樂,曾盛行一時。幾乎與克拉維卡古鋼琴同時存在的還有一種羽管鍵琴也叫慶巴羅古鋼琴。這種古鋼琴裝有一套撥弦機械,演奏時機械上的羽毛管撥弦發音。這種古鋼琴音色清晰明亮,在教堂、宮廷音樂中曾廣泛應用。
克里斯托福里曾是一名出色的羽管鍵琴製作家。他於1709年製成世界上第一架鋼琴,稱其為「pianoforte」意即「弱-強」琴,表明這種樂器可以弱奏,也可以大力度演奏,音量的強弱變化很大。這一優點是慶巴羅和克拉維卡兩種古鋼琴所不具備的。
牛仔褲的來歷
很多喜歡穿牛仔褲的人一說起牛仔褲的來歷,都會提到一個人——利維·斯特勞斯。
1850年,美國西部發現了金礦,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湧向那裡,形成了一股淘金熱。出生於猶太家庭的德國青年利維·斯特勞斯也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加入淘金者的行列中。可他來到美國後,發現情況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美好。
眼看淘金沒有希望,利維就在當地搭了個帳篷,開了一家小百貨店,給淘金者提供日用品。日子長了,利維和淘金者們也漸漸混熟了。一天,幾個礦工來店裡買東西。他們閑聊道:「褲子真是不耐穿啊!如果我們的工作褲能像你搭帳篷的帆布一樣結實就好了。」原來當時的工作褲都是用棉布做的,礦工的勞動強度很大,褲子很容易就磨爛了。
說者無意,聽者卻有心。利維在心裡犯起嘀咕:工作褲像帳篷一樣結實?他的店裡也賣帆布,但很少有人買來搭帳篷。突然他靈機一動:不如將積壓的帆布拿來做工作褲吧。想到這里他連忙拉起一個礦工來到裁縫店,讓裁縫用帆布給他做了一條褲子,穿上褲子後,這位礦工非常滿意。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帆布工作褲。
此後,利維在心中醞釀著一個大膽的構想:不如以後專做工作褲吧。他把店裡積壓的帆布做成各種型號的工作褲。沒想到這種耐磨、牢固、穿起來又很舒服的褲子問世後,大受淘金者和西部牛仔的歡迎,這種褲子也因此得名「牛仔褲」。為了使褲子更牢固實用,他還在口袋邊上釘上鉚釘,做了很大的口袋以便放工具。利維還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為牛仔褲的品牌,而且這個品牌流傳至今。
利維沒有在河裡淘到金子,但卻在牛仔褲上面收獲了很多的金子。當大家都在搶著做一件事時,或許我們應該想一想怎樣另闢蹊徑。
神奇的電話
26歲的科學家貝爾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任教,他一直對發聲學很有研究。他夢想著有一天,聲音能從一個地方傳遞到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實現異地通話。當時,電報機風靡了全世界,貝爾就想:電流能不能傳遞聲音呢?他對自己的這一想法很感興趣,便找來志同道合的朋友華生一起研究。
一天,貝爾和華生分別在自己的房間實驗電報機。華生無意中撥動了電報機上的一個金屬彈片,使一個彈簧和磁鐵粘在一起,當他拉開彈簧時,金屬片產生了震動。在隔壁房間做實驗的貝爾看到自己房間里的電報機上的彈片突然震動了一下,並發出「嗡」的一聲,連忙跑過來訊問,原來是華生撥動了彈片。貝爾想:一定是電流把震動從華生的房間傳到我的房間。如果用電流來傳送這種震動,聲音不就能順著電線傳到遠處嗎?
這一發現啟發了貝爾,他要通過新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想。貝爾做了一個新儀器:在一塊非常薄的鐵片後面放了一塊電磁鐵,在華生的房間也放了一個這樣的裝置,並用電線相連。貝爾認為,聲音能引起鐵片震動,震動必會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電流,當震動電流沿著電線傳向另一個相同的裝置時,鐵皮就會發生同樣的震動和發出同樣的聲音。聲音通過電線傳到遠方,人們就能實現異地通話。
最開始,無論貝爾怎麼大吼大叫,另一邊的機器始終接收不到,但貝爾沒有氣餒,而是找出原因,一次次改良機器。貝爾和華生不斷努力,進一步完善了電話的設計,貝爾將壓緊金屬片的螺絲擰緊了一些,使金屬片和電磁鐵處於最佳的距離,終於解決了聲音長距離傳送的問題。於是,新的通信方式——電話誕生了。
電話作為人們主要的通信工具,已經通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鄉村、城市、工廠……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電話。
越來越多的通信工具進入人們的生活中,即使隔著天涯海角,人們也能方便地交流。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最好的交流方式還是面對面地交談。
⑸ 我們生活中利用組合進行發明創造的例子
如帶橡皮的鉛筆是由橡皮和鉛筆組合而成,電水壺是由電熱器與炊壺組合而成。帶日歷的手錶,帶溫度計的台歷架,帶有圓珠筆的鋼筆等,都是由兩種東西組合而成的一種新東西。像這樣將已有的兩種或多種物品或部件進行巧妙地組合,構成新的更好的物品的發明方法稱為組合法。 組合可分為近緣組合和遠緣組合。 近緣組合是指待組合的事物原本是"一家人",或者是"直系親屬",它們常常在一起"接觸",雖各自有著不同的功能,但彼此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那麼,可以將它們"固定化"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編碼桿秤桿秤這種傳統的計量工具,使用時間不下千年了。但由於它的秤桿和秤砣是分開的兩個部件,所以攜帶很不方便,特別是有些人還利用換秤砣的方式坑人,使消費者深受其害。於是,四川的張鵬程同學對傳統的桿秤作了改進,他在桿秤上開槽,把秤砣做成條形,並把兩者通過活節鉚在一起,使兩者不能分開,再刻上編碼。不用時,可以把秤砣鑲在桿秤的槽里,既攜帶方便,又可防止弄虛作假,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利益。 這項名為"編碼桿秤"的小發明榮獲了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巧妙地將秤桿和秤砣這兩件"形影不離"的部件綜合在一起,把傳統的桿秤來了一番革命性的變革,是成功地運用近緣組合的範例。 像這種近緣組合的例子很多,只要你留心是可以找出發明的結合點的。比如:飯菜盒許多同學喜歡用鋁制飯盒買飯或帶飯,但這種飯盒盛菜時很不方便。能不能把盒蓋與盒體組合在一起製成"飯菜盒"呢?首先可以將普通飯盒的盒蓋加深些,使之可盛菜。其次將盒蓋與盒體用合頁連接起來,買飯時,打開盒蓋,盒體盛飯,盒蓋盛菜,用一隻手即可端住,特別是在無桌放飯盒時用尤其方便。 無塵掃帚能否將灑水與掃地兩個步驟合成一個步驟,發明一種無塵的掃帚?如在掃把上安一個帶微孔盛水的塑料袋,邊掃地邊灑水滅塵。 有時兩件事物不是"親戚",甚至一點聯系也沒有,但把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後,就增加了新的功能,出現了新的事物,這就是遠緣組合。如傘是大家常用的雨具,而手電筒是照明用具,兩者本不相干,但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下雨天走夜路時,既可遮雨,又可照路,一舉兩得。還有人把星座圖繪制在傘面的內側,那麼在打傘的同時又可觀察星空,增加天文知識,豈不妙哉! 自動報警的證件夾
⑹ 發明創造的事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
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
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
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2、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
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
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3、羅蘭·希爾發明郵票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
最初是打手勢,之後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後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於是有了古代郵驛。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
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調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
背面塗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於郵票的最初創意。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
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
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並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於是採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
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採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後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4、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
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針的發明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⑺ 世界上關於觀察動植物所發明創造的例子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也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⑻ 中學生發明創造的事例
能讓您在家裡也有機會體驗動感電影刺激的座椅、使用環保節能的氫燃料的微型潛水艇、無論道路多麼崎嶇仍能保持所載貨物水平的汽車裝置、能幫助行動不便的如廁老人站立起來的智能坐便器……這些神奇有趣又實用的物件,全是中學生開動腦筋的發明創造,吸引了無數觀眾的贊嘆,一些特地趕來參觀的外國科學家連稱北京的孩子真聰明,想像力豐富,頭腦靈活的不可思議。
這一幕幕是記者在「第28屆安捷倫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會場看到的,大賽在位於朝陽區望京科技園的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高中部舉行,主題為「體驗 創新 成長」。
據了解,參加大賽初賽活動的青少年有30餘萬人,每個區縣都有項目參加市級決賽。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田小平認為,連續三年在郊區舉辦大賽,有效地帶動了遠郊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來自郊區縣的優秀項目入選市級競賽,使大賽更具有廣泛性。
《中學生奪得發明創造頭獎》
2004年07月19日,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聯合頒發了「2004年雲南省優秀發明創造選拔賽」一、二、三等獎。52個獎項中有18個大獎被在校中小學生奪得,我省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據悉,本次選拔賽的參與面很廣,既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學生,又有民營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部隊幹部。在眾多參賽者中,中小學生表現不俗。建水縣第一中學高二學生鄢勰發明的「手機用於遠距離雙向汽車(摩托車)定位防盜系統」,奪得了一等獎並申請了專利。該技術可彌補目前車載防盜器存在的缺陷:防盜控制距離一般不超過400米,車輛被盜後無法查找車的位置等等。省科技廳將積極支持這些獲獎者參加今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
《中國中學生發明太陽能動力模型車》
2008年,10月16日,第六屆國際發明博覽會和2008電子信息博覽會同時在蘇州揭開帷幕,環保和節能成了此次會展上的一大亮點,而在展會上首次亮相的太陽能動力車,更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這款太陽能輔助動力公交車是廣東一個中學生的發明創造,它通過太陽能吸光板把光能轉化為電能,除了太陽光之外,路燈、車燈都可以作為它動力的源泉。
而這家參展商則直接把吸光板裝備到了玩具車上,做成太陽能玩具汽車。
目前,有效吸收太陽能的材料還處於研製和開發的過程中,因此,太陽能動力車投入民用還需時日。
《中學生小發明賣了150萬》
新洲中學科技教育成為該校素質教育的一大亮點。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上,該校取得一金兩銀的驕人成績。其中一項發明——「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某企業以150萬高價買下專利使用權。
全國大賽滿載喜悅凱旋
「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是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而設立的全國性賽事,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國發明協會、中央教科所聯合主辦,旨在鼓勵青少年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弘揚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促進青少年素質全面提高,參賽作品以中小學生勞技教育創新作品為主。在湖南長沙落幕的「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上,新洲中學滿載而歸,初二(7)班於金田同學發明的「內刷式自動儲水箱」榮獲金獎,於金田同學發明的「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榮獲銀獎;初三(2)班張強同學發明的「視力坐姿矯正器」榮獲銀獎,指導老師安薇被授予「優秀指導教師獎」。該金牌是廣東省在本屆比賽獲得的創造發明類惟一一塊金牌。於金田同學的「樓房污水回收利用裝置」還在今年的高交會上設立了專門的展台。
發明的想法源於生活
於金田同學獲得金銀獎的兩項發明的想法都是來源於對現實生活的思考。於金田全家還沒搬到深圳之前住在東北,那裡生活用水緊缺,只在每天早晨供一小時水。他媽每天都要提前早起接水,如果誤了時就一天沒水用;而爸爸還要經常清洗水缸,很費事。他心疼爸媽,就想搞個發明,既能自動儲水,又方便清洗,於是就促使了「內刷式自動儲水箱」的誕生。
科技教育提升學生素質
據新洲中學校長介紹,該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支持學生搞發明創造,每年投入大量資金購買相關設備,並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這讓於金田等同學如魚得水。該校在科技教育中,為學生設立有層次有梯度的興趣小組:專業隊和業余隊,學生根據需要可以自主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巨大空間。指導教師的作用則在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上,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實施,著眼於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讓學生在體驗和探索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並完善自我,從而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⑼ 生活中利用科學小常識進行發明創造或大膽設想的例子
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方便肥皂盒:一般的肥皂盒有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好客鞋發明過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 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⑽ 發明創造的事例有哪些
發明創造的故事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
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佩因特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造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
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
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1.根據海豚的定位系統發明了聲納~ 2.根據鳥巢的結構建造的北京2008奧運會主場管(名字就叫鳥巢) 3.根據變色龍遇到危險變色逃生的啟示人們發明了用與不同地理環境的特種軍服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1907年,世界上第一架像晴蜒一樣的直升機由法國工程師伯雷格和黎歇才研製成功。這架飛機沒有機翼,第一個機臂頭上有兩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轉的四葉螺旋槳。在試飛時發現飛機振動厲害,安全性能差。直到1932年以後,前蘇聯工程師布拉圖欣才設計製造出了一架名為「歐米加號」的高性能直升機。從此,直升機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飛行工具。
通過魚的身體發明了水下動力學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現代的雷達
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