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山天池的介紹
天山天池的介紹如下: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距烏魯木齊市97公里。景區規劃面積548平方公里,分8大景區,15個景群,38個景點,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典型的山嶽型自然景觀。
天山天池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0.8~1.5公里,最深處103米。湖濱雲杉環繞,雪峰輝映,非常壯觀,為著名避暑和旅遊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蝕-終磧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兩說。天山天池,雪峰倒映,雲杉環擁,碧水似鏡,風光如畫。
天山天池以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觀帶和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為主要特徵,以遠古瑤池西王母神話以及宗教和獨特的民族民俗風情為文化內涵,是游覽觀光、科普考察、探險攬勝、休閑健身和民族風情游賞的最佳去處。
(1)以天山天池創造廣告擴展閱讀:
天池從地理學上講,是一片冰磧湖。南來的天山雪水,被天然形成的一片冰磧壩所阻,形成了這一「天山明珠」。按理說這里應該是雪飛冰封的極寒地帶,但是很奇怪,盡管雪花飛舞,這里的溫度並不低,慢悠悠爬到山上,竟然會全身冒汗。
有一位同行的小夥子,一身單薄的西裝,全程游覽了天池。在天池北岸的水邊,還長有一株印象中並不十分耐寒的榆樹,令人很感神奇。它也因此被賦予神話傳說,說是西王母當年鎮妖滅怪的「定海神針」。
與丘處機有關的另一勝景,在天池西岸的雪嶺雲杉密林中,即被稱為「西北第一高觀」的福壽觀。這座寺觀同樣是紀念這位著名道教人物萬里西行,後來在這里興建的。清朝乾隆年間廟宇重建,因用青磚砌牆、鐵瓦覆頂,故俗稱「鐵瓦寺」。
以後博格達峰被清廷賜名「福壽山」,寺觀重建時也更為現名。盡管丘處機未必真到過今天福壽觀這個地方,但後代的名流賢達游覽天池,多下榻於此,留下了深厚的歷史記憶。
② 尋關於天山天池的文章,抒情散文類最佳…
烏魯木齊向北約110公里,全長2500公里,橫亘亞洲腹地,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天然分界線天山山脈。
徒步沿著上山公路向主峰攀登,上山時,山路蜿蜒曲折,伴隨一條奔騰的溪流,這是來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沖擊岩石時激起雪白的浪花,天池四周的山腰上,有許多雲杉林,雲杉形如寶塔,是著名的風景樹。
深綠的雲杉林,挺拔、整齊,很有氣勢,清澈湖水,皚皚雪峰和蔥蘢挺拔的雲松林,構成了天池的迷人的景色。阿航一行不由得贊不絕口的留連。
鐵門關,江河穿流,水旋路轉,河水湍急,浪花飛濺,崖聳谷深,聲震幽谷,有詩曰:「巍峨石峽瑤池門,峭壁懸天險斷魂。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線通途上青天。」
天池,又稱瑤池,天池共有三處水面,除主湖外,在東西兩側還有兩處水面,東側為東小天池,古名黑龍潭,位於天池東500米處,傳說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澗"、"浴仙盆"之稱。
潭下為百丈懸崖,有瀑布飛流直下,恰似一道長虹依天而降,煞是壯觀,幫成一景日"懸泉瑤虹"。西側為西小天池,又稱玉女潭,相傳為西王母洗腳處,位於天池西北兩公里處。西小天池狀如圓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環抱四周。如遇皓月當空,靜影沉壁,清景無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龍潭碧月"。
池側也飛掛一道瀑布,高數十米,如銀河落地,吐珠濺玉,景稱"玉帶銀簾"。眼可見簾卷池濤,松翠水碧;耳可聞水擊岩穿、聲震裂谷。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最深處約105米。
湖水清澈,晶瑩如玉。四周群山環抱,綠草如茵,野花似錦,有「天山明珠」盛譽。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
天池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蒙古語「博格達」,意為靈山、聖山)海拔達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兩峰相連。抬頭遠眺,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
立足高處,舉目遠望,一片綠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懸半山,就像一隻玉盞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蒼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煙蓄罩;環山綠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銀裝素裹,神峻異常,整個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③ 天山天池的詩詞
天山天池古詩九首
天山雪歌送肖治歸京
唐 岑參
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飛鳥絕,輪台路上馬蹄滑。
暗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卧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皮。
詠天池
元 邱處機
三峰並起插雲寒,四壁橫陳繞澗盤;
雪嶺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難觀。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眾能滋稼穡干;
名鎮北方為第一,無人寫向畫圖看。
天池
清 紀曉嵐
亂山侄影碧沉沉,十里龍湫萬丈。
一自沉牛答雲雨,飛流不斷到如今。
天山題壁
清 鄧廷楨
迭嶂摩空玉色寒,人隨飛鳥入雲端。
蜿蜒地干秦關遠,突兀天梯蜀道難。
龍守南山冰萬古,馬來西極石千盤。
艱辛銷盡輪蹄鐵,東指伊州一笑看。
阜康道上望博格達坂
清 史善長
那有胡麻采葯逢,千秋蹊徑白雪封。
飛游除借王喬舄,一訪東王玉女蹤。
載誦佳撰勉答陽春
清 宋伯魯
洞門荒雪莽連天,豈意瓊崖吐瑞蓮。
珠勒曉參金粟帝,銀屏涼護蕊宮仙。
佩環搖曳敲冰骨,風月高寒聳玉拳。
欲寫素心誰共此,芙蓉掌上幾經年。
博格達山
清 宋伯魯
月出通天柱,神池載地靈。
水分雙派碧,山帶百巒青。
松雪留仙蛻,蓮花入帝瓶。
三峰絕倚傍,終古插蒼冥。
望博格達山
清 王樹楠
九霄高插碧芙蓉,雨後淋漓石氣濃。
郡國俯看三十六,煙霞深護萬千重。
峰中劍戟驚啼穴,天上風衣起卧龍。
一覽應知眾山小,幾回相對倚吟筇。
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開遍雪中蓮。
世間冷盡繁花夢,天外飛來綽約仙。
脈脈素心人萬里,亭亭寒影鷺雙拳。
乞公碧藕長生種,采向瑤池不記年。
④ 新疆天山天池解說詞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素有「天山明珠」之稱的天池。
天池地處天山博格達峰北側,位於阜康市偏東40餘公里,距離烏魯木齊110公里,驅車前往大約需要2小時。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又被評為國家四A級風景名勝區。
天池古時叫做「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我國先秦時代《穆天子傳》中記載:三千年前,周穆王久慕王母仙境,乘八匹駿馬,來到西域,在瑤池受到西王母盛宴款待,席間,二人賦詩歌唱,賓主極興歡娛,天子離別時不忍離去,相約重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卻不見穆王返回的身影,憂郁的西王母望著一潭碧水,哀怨嘆息。不少文人墨客以此神話作題材,賦詩作文,將這一美麗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傳說天池是西王母的沐浴池,西小天池是西王母梳妝台上的銀鏡,東小天池則是西王母的洗臉盆,這些美妙的神話傳說,給優美的天池自然景觀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那麼「天池」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公元1781年到1783年,阜康縣境內連續三年大旱,農作物幾乎沒有收成,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當時就任烏魯木齊都統的明亮,是一個很為百姓著想的好官,可是要怎麼解決缺水的問題呢?他想到博格達峰上冰雪覆蓋,每年夏季冰雪消融,他決定上山尋找水源,開山引水。終於在博格達峰下找到了這個幽靜的湖泊,一池碧水如同一塊巨大翡翠,鑲嵌在博格達峰的腰間,明亮也不禁被這美景震撼。水渠鑿成後,他在渠口附近立石碑紀念,在碑文中留下「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的句子,將「天鏡、神池」兩詞各取一字,就是「天池」之名的由來。
天池湖面呈半月形,海拔1900餘米,南北長3000餘米,東西最寬處1500餘米,旺水時面積達4.9平方公里,最深處105米,總蓄水量1.6億立方米。這樣一個高山中的湖泊,大家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它是在第四紀冰川運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大約200萬年以前,全球第三次氣候轉冷,天山山區孕育了頗為壯觀的山谷冰川運動,冰川挾帶著礫石緩慢下移,巨大的冰川像一把巨鏟對山體進行著強烈的挫磨和雕鑿,形成了多種冰蝕地形,山谷成為巨大的凹地冰窖,冰舌前端則因擠壓而消融,融水下泄,所挾帶的岩屑礫石逐漸停積下來,成為橫攔谷地的冰磧巨壠;隨著氣候的轉暖,冰川消退,四周雪峰上不斷消融的雪水在這里蓄水成湖,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天池,天池北岸的天然提壩就是一條冰磧壠。
我們現在已到達天山腳下,今天這一路走過,我們將會看到四個自然景觀帶,低山帶、山地針葉林帶、高山亞高山帶和冰川積雪帶。
公路右側的這條河流就是三工河,它的水源便是天池,是天山之雪消融而來的,清澈流暢,養育著公路兩邊的農田。現在這里是榆樹溝,溝谷內密布著生長近百年的榆樹,這景緻雖然不能說是獨一無二,但整齊的陣勢的確是天山一絕。也許再過幾年,這里也會成為又一個旅遊景觀。
石門現在已經到了,石門又稱石峽,是天池八景之一,被稱為「石門一線」,它是天池水百年來沖擊山體形成的峽谷,過了石門,我們就到天池風景區了。同時也進入又一個自然景觀帶——山地針葉林帶。
現在請大家望右看,我們的右手邊有一潭碧水,它就是西小天池。傳說這就是西王母的梳妝水鏡。實際上是三工河在山間的低窪處形成的積水深潭。每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山峰和樹影倒映水中,倍覺幽靜,這就是天池八景之一的「龍潭碧月」。
走過了這么長的路,我們終於來到了天池湖畔,現在請大家隨我下車游覽。天池水是冰川雪水融化而來的,溫度很低,大家在湖邊遊玩和照像時一定要小心。
呈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美麗的天池,在遠處博格達峰的照耀下,近處蒼松綠柏的輝映下,天池就像一個蒙著面紗的少女,熱情而又溫柔,美麗而又動人。
站在湖北岸,我們可以看到天池八大景中的三大景觀: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山頂終年積雪不化,這一景被稱為「南山望雪」。大家再來看西岸,雲杉延綿,濃郁遮日,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西坡和北坡的雲杉林非常茂密,而東坡和南坡卻寥寥無幾,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天山的濕氣流主要來自於西北氣流,天山比較高大,可以阻留住較多的濕氣流,而北坡和西坡是半陰坡,水汽豐盛,所以雲杉比較茂密。這一景就叫做「西山觀松」。好了,大家看左手方向,有一棵被圍起來的古榆樹,這就是被稱為「定海神針」的神樹,也是天池八景之一。對於它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年,西王母在湖邊召開蟠桃大會,邀請了各路的神仙,一時疏忽忘了請池中水怪,水怪氣憤極了,興風作浪,要淹沒湖岸,西王母盛怒之下,拔下頭上的玉簪直插下去,鎮住了水怪,玉簪變成了這棵榆樹。而且,即使是春天水位漲高時期,也從沒有淹沒過榆樹的根部,人們就更加相信這是它的功勞,所以就把它叫做「定海神針」了。這棵樹也是湖邊唯一的一棵榆樹,這里的海拔高度是不宜生長榆樹的,不知什麼原因,這棵樹在這里紮下根來,並且生長了200年之久,這已經成為生物學上的一個迷。
如果日出時來到這里,就可以看到火紅的旭日拋灑著萬道金光,給群山鍍上了金邊,冰峰、松林、湖面浮著裊裊的煙霧,這一景叫做「海風晨曦」。
在天池北側,步行約20分鍾左右的地方,可以看到天池之水經高山峽谷形成瀑布,雖沒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卻也是銀珠四濺,聲如洪鍾,水氣撲面而來,這一景叫「懸泉飛瀑」,它的下游就是東小天池,也就是傳說中西王母的洗臉盆。
沿著天池向西走,有三塊巨石,樣子就像三根蠟燭。相傳西王母用這三塊巨石,頂住了因池中惡龍掙扎而傾斜的西天,這一景叫「頂天三石」。古時候,山中道人在巨石上豎桿懸燈,以示太平,所以那裡也叫「燈桿山」。
另外新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各種宗教隨經濟往來在這里傳播,天池也就成為佛家、道家弟子常來的一處凈地,他們在天池附近修了娘娘廟、鐵瓦寺等八大廟宇,但這些廟宇都毀於戰火,遺跡難尋了。近年來由於一些宗教信徒和旅遊愛好人士的捐助投資,修復了「娘娘廟」,也就是西王母廟,每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次,香火很旺。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也可以去那裡上一柱香。
在岸邊這么久了,大家一定發現了綠草如茵的草原上,有著點點繁星般的白色氈房,那是哈薩克牧民的房子,他們稱之為「白宮」。氈房是哈薩克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結合本民族的生活、生產特點發明創造的房子。因為哈薩克族世世代代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而這種房子由圍桿、頂圈、氈子、天窗、門等部分組成,便於拆遷,有經驗的人可以在1小時之內支起。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家訪,去感受一下獨特的民族風情,還可以嘗嘗包爾沙克、奶疙瘩等民族風味食品。到哈薩克人家裡做客有些事一定要注意:一是進門時要讓年長者先進門,按主人的安排就座。二是主人雙手奉上的東西一定要雙手接過,單手特別是左手會被認為是極沒禮貌的事;主人倒茶時應雙手捧起碗,不能接過茶壺自己來倒;最好不要拒絕主人敬上的食物,就是不喜歡也要嘗一嘗,並要表示謝意。第三,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來回走動,不能吐痰、打哈欠、擤鼻涕、掏耳朵、剪指甲等,如有事要離席必須從人身後走,絕對不能從餐布上跨過去更不能踩踏餐布,餐前會有人端上盆和水壺來請大家凈手,凈手時必須洗三把,也就是倒三次水,洗完手一定不要這樣甩水,用手帕擦乾或把水滴到盆內。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其餘的大家自己感受吧,下面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如果有興趣到牧民家裡做客的話,請到我這報名,我組織大家集體行動。景區內有騎馬的項目,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但騎馬有一定的危險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⑤ 天山天池的名稱由來
「天池」一名來自乾隆48年(1783年)烏魯木齊都統明亮的題《靈山天池統鑿水渠碑記》。古往今來,陳運和等文人墨客多吟詩賦文,備極贊譽。傳說3000餘年前穆天子曾在天池之畔與西王母歡筵對歌,留下千古佳話,令天池贏得「瑤池」美稱。
20世紀70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親王旅遊,臨湖吟出「一池濃墨沉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的佳章。每當春來秋到,清風徐徐,天高雲閑,碧水盪漾,雁舞鳥鳴,山光水色,如詩似畫,不僅使過往之人流連忘返,還吸引一些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到這里賞景覽勝、捕魚守獵。
若遇天旱少雨時節,百姓往往結隊到池旁焚香祈雨,頗為靈驗,更為天池增加了神密色彩。古人認為天池有代天降雨之功的,故名之為「天池」。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距烏魯木齊市97公里。景區規劃面積548平方公里,分8大景區,15個景群,38個景點,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典型的山嶽型自然景觀。
(5)以天山天池創造廣告擴展閱讀:
天池古稱瑤池。《穆天子傳》記載,相傳三千多年以前周穆玉西遊,曾與西王母在此宴飲唱和。西王母致歡迎詞對周穆王唱道:「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路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接受了這種美好的祝願和友善地邀請,他答謝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正因為這樣,人們都說瑤池乃西王母所居。後來,神話小說又把西王母演繹為王母娘娘,傳說在瑤池大宴群仙,舉辦過一年一度的蟠桃盛會。還說小天池是王母娘娘洗腳的地方,大天池是她沐浴的場所。
據有關專家考證,《穆天子傳》和《山海經》等古籍中記載的周穆王巡遊西域的地點,大多數都可以對出今天的地名。而西王母的形象,恰恰反映了當時的西域尚處於母系氏族社會婦女當政的歷史生活。唐代詩人們藉此題材的抒情之作,更使這一傳說被認可,而瑤池也就更聲名遠揚了。
天池屬於冰漬湖泊。在20萬年以前,地球冰期來臨,天池地區成為山谷冰川。由於冰川的掘蝕作用和堰塞作用,形成天地湖盆,天氣轉暖後,冰川消退成湖,此為天池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