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迪生發明小故事
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改良電話機 我們都知道,現代電話是由貝爾所發明的,事實上,電話能夠清晰的接收與發話,要歸功於愛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突破傳統的窠臼,製造出碳粉送話器,一舉提高了電話的靈敏度,音量,接收距離,否則,我們現在打電話時還是會常常:喂!喂!聽不到啊,聽不清楚啦。 留聲機誕生 1877年12月的一個夜裡,夢羅園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微微顫抖著,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他們聽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錄音:「瑪琍有隻小綿羊,毛色白皙像雪樣,不論瑪琍到哪裡,小羊總在她身旁……這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小罐子老師多作介紹,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應用面有多廣。法國政府,還因此授與愛迪生爵士的頭銜呢!後來,愛迪生又多次改良留聲機,直到將滾筒式改成膠木唱盤式為止,這中間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歷經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喔! 光明的使者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 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愛迪生一生共發明了1000多樣機器。被譽為「發明大王」
Ⅱ 愛迪生發明故事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愛迪生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造一種供電系統,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電站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他在純科學上第一個發現出現於1883年。試驗電燈時,他觀察到他稱之為愛迪生效應的現象:在點亮的燈泡內有電荷從熱燈絲經過空間到達冷板。愛迪生在1884年申請了這項發現的專利,但並未進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學家利用愛迪生效應發展了電子工業,尤其是無線電和電視。
愛迪生又企圖為眼睛做出留聲機為耳朵做出的事,電影攝影機即產生於此。使用一條喬治伊斯曼新發明的賽璐珞膠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將它們迅速地、連續地放映到幕布上,產生出運動的幻覺。他第一次在實驗室里試驗電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請了專利。1903年,他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愛迪生為電影業的組建和標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愛迪生把他的實驗室遷往西奧蘭治以後,為了他的多種發明製成產品和推銷,他創辦了許多商業性公司;這些公司後來合並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後又稱為通用電氣公司。此後,他的興趣又轉到熒光學、礦石搗碎機、鐵的磁離法、蓄電池和鐵路信號裝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研製出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
1929年10月21日,在電燈發明50周年的時候,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法國的居里夫人(出生於波蘭)等著名科學家紛紛向他祝賀。不幸的是,就在這次慶祝大會上,當愛迪生致答辭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他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10月18日,這位為人類作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因病逝世,終年84歲。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這里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共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還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有人作過統計:愛迪生一生中的發明,在專利局正式登記的有1300種左右。1881年是他發明的最高紀錄年。這一年,他申請立案的發明就有141種,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種新發明。
偉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一生告訴我們:巨大的成就,出於艱巨的勞動。
愛迪生不會隨著時光流走而被人們遺忘,他的一生是光榮的,他的一切是為人類的。愛迪生小時候就有造電燈的決心,他用智慧救了媽媽,那時還是做手術的時候。
【西奧蘭治的新生活】
愛迪生從1881年冬開始,在紐約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相對在門羅公園的時間越來越短。他的妻小都住在紐約,老家門羅公園成了專供夏天避暑的地方。愛迪生全家在門羅公園度過了幾個夏天。
1884年,愛迪生37歲。這一年對愛迪生來說,是他悲傷的一年。1884年夏天,瑪麗·愛迪生在這里患了傷寒,這是一種危險的疾病。起初以為她只不過是受了點涼,吃幾服葯就會好的。因此,正在紐約奮戰的愛迪生沒有去看她。瑪麗的妹妹愛麗絲和醫生們每天盡力看護,一直在床邊陪伴。
不久,夫人的病情惡化,愛迪生也有好幾天沒有去研究所了。愛迪生被人笑做「工作蟲」,他不到研究所來是很少有的事情,所以同事們都很擔心。愛迪生夫人康復的希望落空,1884年8月9日凌晨,瑪麗·愛迪生去世。在住宅中舉行喪儀後,就把棺柩運到一個小車站上,由火車送到她兒時的家鄉紐約克。她去世的消息是8月16日發出的: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之夫人突於本月九日星期六於新澤西門羅公園逝世。十二日下午舉行喪禮,到賓客400餘人。其中有愛迪生公司經理愛登,副經理約翰遜,勞雷,德納瓦洛與羅斯福等人。弔客致送鮮花極多。她被埋葬在紐約克快樂山的墓地上。
愛迪生夫人去世後給他遺下了三個幼年的孩子,11歲的多特,8歲的小阿爾瓦(Thomas Alva Jr .)和6歲的威廉·萊斯(William L.)。妻子的謝世,使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孤寂。然而他不得不繼續工作。他是不能因此而把工作停頓下來的。他把他的住屋租給了威廉姆(William )和霍爾澤(Alice h olzer ),把孩子們送到紐約去,托外祖母史蒂威爾代管。
門羅公園所能給予那發明家的除了悲傷的回憶外別的什麼也沒有了,他於是把那些機件、葯品、儀器等統統搬了出來而把它舍棄了。幾年之後這所老屋因為受到雷擊而焚毀了,賓夕法尼亞鐵路旁的那所舊時的電燈廠也燒毀了。在愛迪生搬出後是農夫們搬去居住的。
實驗室樓上的那間大房間租出作為跳舞會之用。休西(L.m .Hussey )利用它作為他的管樂隊的總部,並在室後搭起了一個舞台。樓下的一層曾一度充作牛棚。這所古老的建築物漸漸地分散了,木料也給拆了去建築近邊的房屋,最後也就倒塌了。
那所磚築的機器廠的東頭改成門羅公園消防處堆儲雜物的儲藏室。另一端也曾一度充作牛棚。有一個名叫麥康納爾(Thomas j .McConncl )的農夫住在那間玻璃小室里,在那草場上養了許多豬。後來一家姓威爾考克斯(Willcox )的搬進那以前的辦公室的屋中來,並且在屋中養了許多的雞。
在1884年和1885年之間的歲月中愛迪生的生活是寂寞單調的。瑪麗在世時,她對湯姆沒有太多的要求,她愛他,理解他的事業的重要,愛迪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過家庭生活,但瑪麗總是等待著他。現在愛迪生非常寂寞單調,他也許已向她道歉,因為他沒有花很多時間。
愛迪生在1877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要搞分電流,變弧光燈為白光燈。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住熱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時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價格要低廉,還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為了選擇這種做燈。這在當時是極大膽的設想,需要下極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試驗。 絲用的物質,愛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質做試驗,失敗後又以金屬鉑與銥高熔點合金做燈絲試驗,還做過上質礦石和礦苗共一千六百種不同的試驗,結果都失敗了。但這時他和他的助手們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已知道白熱燈絲必須密封在一個高度真空玻璃球內,而不易熔掉的道理。這樣,他的試驗又回到炭質燈絲上來了。他晝夜不息地用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僅植物類的炭化試驗就達六千多種。他的試驗筆記簿多達二百多本,共計四萬余頁,先後經過三年的時間。他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
到了1880年的上半年,愛迪生的白熱燈試驗仍無結果,就連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試驗室里的一把芭蕉扇邊上縛著一條竹絲撕成細絲,經炭化後做成一根燈絲,結果這一次比以前做的種種試驗都優異,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白熱電燈——竹絲電燈。這種竹絲電燈繼續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發明用鎢做燈絲後才代替它。愛迪生在這以後開始研製的鹼性蓄電池,困難很大,他的鑽研精神,更是十分驚人。這種蓄電池是用來供給原動力的。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
參考: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他活到84歲,一生中的發明有1100項之多,其中最大貢獻是發明留聲機和自動電報機,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5晝夜。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為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由於碳絲表面多孔,性脆,強度很低。不久被鎢絲代替。
Ⅲ 留聲機的發明故事(簡短)
隨著歲月的推移,愛迪生的發明事業也逐漸擴大,1876 年他創立了門羅公園研究所.一些重大的發明如炭素電話機,留聲機,電燈..都是他在這個研究所里研究成功的.
1877 年,愛迪生開始做電話機的試驗.有一天,他忽然發現送話器里的炭質薄膜,隨著聲音的顫動而振動,說話的聲音大,薄膜振動就大;反之,振動就小.隨後,他又找來一根較短的細鋼針,一頭固定在炭質薄膜上,讓鋼針尖接觸手指.當他對著送話器講話的時候,針尖隨著聲音的頻率和強度也相應地振動著.這一偶然的發現,使他沉思起來:假如把聲音的顫動變成機械的振動,並且用針尖記錄下來,一定能把人的聲音貯存起來.反過來,如果讓針尖帶動薄膜重新再振動,它也一定能發出原來的聲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試驗,要是成功了,將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聲的機器".愛迪生完全被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聲音貯存起來,最好把鋼針尖放在一層比較軟的錫箔上以滑動,刻下深淺不一的紋路,並且使這些紋路不重迭.怎麼辦呢 他又想,如果把這片錫箔裹在一個能轉動的帶有細螺紋的圓筒上面,那麼,當圓筒轉動的時候,針尖就會自然地在錫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動,聲音就能貯存起來.他根據這種設想,集中精力開始設計.他決心要攻破這個難關.
8 月12 日,愛迪生把一張奇怪的圖紙交給他的助手克魯西.圖紙上畫著一個金屬的圓筒,上麵包著一層錫箔,圓筒聯著一根長軸,軸和圓筒上都有相同的細螺紋,軸的一端還有個能轉動的曲柄.在圓筒的旁邊有個扁圓形的木質發話器,就好像電話機的送話器.發話器的中心有個小洞;發話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鐵片,一根尖細的鋼針裝在鐵片的中央,鋼針尖與圓筒上的錫箔相接觸."這是什麼東西 "克魯西一邊看,一邊想,實在猜不出來.他按照愛迪生畫的圖紙,日夜加班,用了30 個小時就做完了這個小機器,送到愛迪生那裡,並問:"這是干什麼用的 "愛迪生認真地告訴他:"這是一個會講話的小機器."朴實的克魯西微笑了一下,懷疑地搖搖頭,他以為愛迪生在開玩笑.這時候,工頭卡門也在旁邊,他也不相信機器會說話,並且願意以一盒雪茄煙打賭.克魯西也參加了,他情願出兩元錢.愛迪生笑著說:"我沒有帶錢,克魯西,我很願意和你賭一籃蘋果."愛迪生仔細檢查了克魯西製成的這架機器,把一張錫箔小心地裹在刻有細螺紋的圓筒上,他用手轉動曲柄,錫箔卻突然"叭"的一聲裂開來.這時候,卡門滿以為可以吃到愛迪生賭輸的蘋果,他笑嘻嘻地對克魯西眨了眨眼睛.克魯西也高興地拍了一下額角,得意地看著愛迪生.愛迪生一點沒有在意,他重新裹上第二張錫箔,謹慎地把兩頭膠合在一起.他再把圓簡前後轉了幾下,確定各部分都穩妥了,然後就開始試驗.他一邊將鋼針接觸錫箔,用手轉動曲柄,一邊對著發話器高聲地唱出他心愛的歌曲:"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這時候,發話器底部的薄鐵片受到聲波的影響,發生振動,帶動著鋼針尖在錫箔上面刻下了深淺不一的紋路.愛迪生唱完以後,提起發話器離開圓筒,再把曲柄倒退地轉動著,使圓筒退回到鋼針最初接觸的紋路上,等他再向前轉動曲柄的時候,突然,機器里也唱起來:"瑪麗有隻小羊羔,它的絨毛白似雪.."聲音非常清晰,這不就是剛才愛迪生自己唱過的歌嗎
愛迪生和夥伴們又驚又喜,圍著這架機器歡呼啊,跳躍啊,高興得一夜未睡.但是,愛迪生並不滿意這架小機器,他認為設計得很粗糙,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
幾個星期以後,愛迪生把初步改良的留聲機,用布包好,興高采烈地去訪問著名的美國科學雜志《科學的美國人》的主編俾契.一走進辦公室,愛迪生便把包裹放在俾契的辦公桌上.
"這是什麼 "俾契疑惑地問.愛迪生笑了笑,沒有說話.俾契打開包裹一看:啊!一架奇怪的小機器!愛迪生請俾契把曲柄搖了幾下,忽然機器說起話來:"早安,先生!你知道留聲機是什麼東西嗎 "俾契大吃一驚,他連連後退了幾步,逗得愛迪生哈哈大笑起來.
"愛迪生拿來一個會說話的機器!"這消息像閃電一樣傳開了.雜志社的全體人員都朝俾契的辦公室擁去,大家多想親眼看一看愛迪生神奇的表演啊!人越圍越多,連各報社的編輯也都聞訊趕來.俾契唯恐這么多人把地板踩塌了,請求發明家停止表演,人群才逐漸散去.
第二天,各報紙都以大字標題刊登了這條驚人的新聞:"今日最大發明——一個機器會說話".
經過愛迪生以及後來許多科學家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留聲機不僅在內部構造上越來越精細,在外形上也更加美觀大方.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為推動科學的發展,為人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Ⅳ 愛迪生在多少年發明的筒形留聲機,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1877年夏,愛迪生提出初步設想。
1877年12月,進一步提出了機器的具體結構,並且將其繪製成圖紙,交給工匠製作。一個名叫烏吉的巧匠用30個小時將愛迪生設計的留聲機圖紙製造成實際機器。
之後愛迪生不斷地對留聲機加以改進,直到1898年愛迪生發明工廠製造出完善的留聲機。
到現在有114年了.
Ⅳ 愛迪生的發明故事
愛迪生的發明故事——電燈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
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Ⅵ 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40~50字
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故事:有一次吃飯之前,不見愛迪生回來,最終父母在草棚里發現了他。原來愛迪生看到母雞會孵蛋,於是自己也嘗試孵起小雞。愛迪生簡介如下:
愛迪生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人物成就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
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Ⅶ 愛迪生的發明留聲機之路作文150字.
1877年,愛迪生開始做電話機的試驗。有一天,他忽然發現送話器里的炭質薄膜,隨著聲音的顫動而振動,說話的聲音大,薄膜振動就大;反之,振動就小。隨後,他又找來一根較短的細鋼針,一頭固定在炭質薄膜上,讓鋼針尖接觸手指。當他對著送話器講話的時候,針尖隨著聲音的頻率和強度也相應地振動著。這一偶然的發現,使他沉思起來:假如把聲音的顫動變成機械的振動,並且用針尖記錄下來,一定能把人的聲音貯存起來。反過來,如果讓針尖帶動薄膜重新再振動,它也一定能發出原來的聲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試驗,要是成功了,將是一架十分奇妙的「留聲的機器」。愛迪生完全被這美妙的幻想吸引住了。他想,要把聲音貯存起來,最好把鋼針尖放在一層比較軟的錫箔上以滑動,刻下深淺不一的紋路,並且使這些紋路不重迭。怎麼辦呢?他又想,如果把這片錫箔裹在一個能轉動的帶有細螺紋的圓筒上面,那麼,當圓筒轉動的時候,針尖就會自然地在錫箔上以螺旋形向前滑動,聲音就能貯存起來。他根據這種設想,集中精力開始設計。他決心要攻破這個難關。
8月12日,愛迪生把一張奇怪的圖紙交給他的助手克魯西。圖紙上畫著一個金屬的圓筒,上麵包著一層錫箔,圓筒聯著一根長軸,軸和圓筒上都有相同的細螺紋,軸的一端還有個能轉動的曲柄。在圓筒的旁邊有個扁圓形的木質發話器,就好像電話機的送話器。發話器的中心有個小洞;發話器的底部有一片很薄的鐵片,一根尖細的鋼針裝在鐵片的中央,鋼針尖與圓筒上的錫箔相接觸。「這是什麼東西?」克魯西一邊看,一邊想,實在猜不出來。他按照愛迪生畫的圖紙,日夜加班,用了30個小時就做完了這個小機器,送到愛迪生那裡,並問:
Ⅷ 愛迪生發明東西的故事
愛迪生發明留聲機的故事: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愛迪生人物簡介: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Ⅸ 愛迪生和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弦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
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9)愛迪生的發明留聲機的故事擴展閱讀
電話的發展歷史
電話機是美國人A. G. 貝爾於1876年發明的。他用兩根導線連接兩個結構完全相同、在電磁鐵上裝有振動膜片的送話器和受話器,首先實現兩端通話。但通話距離短、效率低。1878年出現了炭精送話器,使電話機送話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話器結構也有改進。
最早的電話機是磁石電話機,靠自備電池供電,用手搖發電機發送呼叫信號。1880年出現共電式電話機,改由共電交換機集中供電,省去手播發電機和干電池。1891年出現了旋轉撥號盤式自動電話機,它可以發出直流撥號脈沖,控制自動交換機動作,選擇被叫用戶,自動完成交換功能。
從而把電話通信推向一個新階段。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現了按鍵式全電子電話機。除脈沖發號方式外,又出現了雙音多頻(DTMF)發號方式。隨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展,雙音頻按鍵電話機已逐步普及。電子電話機電路正在向集成化邁進,話機專用集成電路已廣泛用於話機電路各組成部分。
各種多功能電話機和特種用途電話機也應運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將撥號、通話、振鈴三種功能集於一塊集成電路上的電話機。隨著話音識別技術的發展,直接用話音「撥號」的新型電話機也正在出現。
Ⅹ 愛迪生發明的故事
1、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
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的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
2、1868年底,愛迪生以報務員的身份來到了波士頓,同年他獲得了第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一台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也就是「投票計數器」,愛迪生認為這台裝置會加快國會的工作並且會受到歡迎,但是一位國會議員告訴他有的時候慢慢地投票也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因此愛迪生決定再也不創造人們不需要的發明。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1857年,愛迪生開始對化學產生了興趣,他在自己家中的地窖按照教科書做實驗,並且經常搞得事故頻繁。
1859年,愛迪生為了有足夠的錢購買化學葯品和實驗設備,他開始找工作賺錢,經過一番努力他找到了在火車上售報的工作,每天輾轉於休倫港和底特律之間,他一邊賣報還一邊捎帶著水果、蔬菜生意,但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去圖書館看書。
1861年,愛迪生用賣報掙來的錢買了一架舊印刷機,開始出版自己主編的周刊《先驅報》,創刊號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既是社長、記者、發行人,同時也是印刷工人和報童。在愛迪生工作的火車上有一間休息室由於空氣不流通,所以沒人去那休息成了空房間。
因為愛迪生天天都在火車上奔波,每天很晚才回家,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愛迪生認為如果把那間休息室改為實驗室的話,在返回休倫港的途中,就可以做實驗了,在徵得列車長的同意後,那間無人的休息室便成為了愛迪生的實驗室。
雖然做實驗方便了很多,但意外也時常發生,有一次他的實驗室中的化學物品突然著火,造成了損失,列車長一氣之下把他的實驗器材被扔出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