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日期誰發明的

日期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12 09:12:17

㈠ 誰發明的年月日

際上使用的歷法有幾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公歷、回歷和佛歷,即所謂三大歷法。
公歷原是基督教的教歷,基督教徒以基督誕生那年起算記年,基督誕生前的年代稱公元前,誕生後的年代稱公元。如今,公歷已成為國際上普遍使用的歷法。
回歷是從伊斯蘭教祖穆罕默德避難入麥地那一天算起的。回歷的元年元月元日是公元622年7月16日。回歷以月亮盈虧計算,一年為三百五十四天,與公歷相差十一天。回歷又分太陰和太陽年法兩種。
佛歷是泰國、斯里蘭卡、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通用的歷法。佛歷是從佛祖釋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
陽歷、陰歷、陰陽歷
不管是哪種歷法,無非是對年月日的安排。這些安排主要依據天體的運動。
日,是最容易識別的時間單位,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為基礎的。
月亮圓缺變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單位,月亮圓缺變化一周是二十九天半多一點,農歷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數。
地球繞太陽運動是一個更長一些的時間單位,以此為基礎的一年長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多。陽歷取其整數,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一閏,把四個五小時多加在一起,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
如果某種歷法只考慮月亮的圓缺,以十二個月為一年,那麼,這種歷法一年就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與陽歷相差得越來越多,這種歷法被稱為純陰歷。在純陰歷里,經過若干年之後,就會出現六月飛雪,十二月酷熱的現象。
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其方法就是在純陰歷的基礎上,每十九年裡面七年算是閏年,閏年多加出一個月來,為十三個月,如癸亥年只有十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而甲子年規定閏十月,一年有十三個月,三百八十四天。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歷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歷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這樣的歷法實際上已經是陰陽合歷,簡稱陰陽歷。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歷就是這樣的陰陽歷,有的人把農歷叫做陰歷,就叫錯了。
公元、世紀、年代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6世紀。公元525年,一個名叫狄奧尼西的僧侶,主張以耶酥誕生做為紀元,耶酥誕
生前為「公元前」。公元532年,這種紀年法便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採用這種紀年法,由於它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故稱「公歷」。由此,耶穌誕生的年份,便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歷紀年」。公元元年相當於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我國採用公歷是辛亥革命以後的1912年,但與當時的中華民族紀元的紀年法並行,新中國成立後,才完全採用公元紀元。
「世紀」來自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一百年叫一個世紀,從公元一年算起,每經一百年就算是一個世紀。
「年代」是在每一世紀中,以十年為一階段,如「50年代」、「80年代」等等。一般一個世紀的最初十年不用年代來稱呼,而叫做「最初十年」。

㈡ 年月日是誰發明的

「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中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中國的原始農業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時觀測出天體運行與地上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了以北鬥鬥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干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歷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為歲首。由於各個朝代使用的歷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歷的正月是現在我們所用的陰(農)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在的陰歷十二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丑季冬之月;"周歷以現在的陰歷十一月為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歷,以現在的陰歷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為准。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歷為太初歷,並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歷法,仍以夏歷的正月為歲首。這就是我們現在仍把陰(農)歷稱為夏歷的原因。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周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復稱為年。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在。春夏秋冬一個周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現在是8點19,可惜我發現的晚了

㈢ 時間是怎麼發明的

一切 物質 運動過程都具有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構成了它們的共同屬性,這種共同屬回性就叫做答 時間 。所謂持續性,包括了過程的因果性和不間斷性;所謂不可逆性,則指過程能重復但不可能返回過去的性質。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回,《 說文解字 》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時者,所以記歲也。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 孟子 ·篇敘》註:「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宏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㈣ 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不用人發明。 至於是誰定義了秒,當然不是一個【個人】,詳細如下: 古代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以日圭、日晷、水鍾、單擺,利用觀測日影的變化或水位的變化來計時。隨著科技進步,近代科學家發明單擺鍾及石英振盪器,利用單擺或石英晶體的振盪周期來計時。但上述計時方式易受環境、溫度、材質、電磁場甚至觀測者觀測角度等影響,穩定度不佳,須由天體(地球自轉、公轉、月球公轉)周期來校正。 1960年以前,CIPM(國際計量大會)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定義。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穩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轉為基礎,定義西元1900年為平均太陽年。秒定義更改為:一秒為平均太陽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穩定度約為10-9。 二十世世紀中葉,由於量子力學的發展,發展了諸如光譜超精細結構、鎂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離震盪場等實驗及研究,使量子頻率標准取代以天體運動為標准之天體時而成為計時標准。1967年,CIPM定義秒是銫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此秒定義一直維持至今。 秒定義可以以銫原子頻率標准器來實現,其穩定度依據各標准器的製造方法、維護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商用的銫頻率標准器HP-5071穩定度約在10-12左右,法國LPTF實驗室以絕對溫標10-6度的銫原子噴泉製成的原子鍾,穩定度約在10-16左右。 ------------------------------ 時間,就如空氣一樣,不是發明來的,在認識之前已存在的,樓主應該是問:是誰發明使用計算時間的方法的。 我想應該是埃及人或古巴比倫人,他們比我們中國北京人早一些。 ------------------------------- 一切 物質 運動過程都具有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構成了它們的共同屬性,這種共同屬性就叫做 時間 。所謂持續性,包括了過程的因果性和不間斷性;所謂不可逆性,則指過程能重復但不可能返回過去的性質。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回,《 說文解字 》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時者,所以記歲也。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 孟子 ·篇敘》註:「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宏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 時間是固有的,既不是發明的,也不是發現的。只是人們通過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時間、利用時間後,逐步把它按一定方式量化出來的。 如果非要說是發明或發現,那也只能勉強說是發現的,而決不能說是發明的。

㈤ 請問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是自然現象,誰也發明不了 如果說是計時器的話 如今我們只需瞧一下鍾就能說出時間,我們把這看成是很自然的事。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根本就沒有任何測定時間的精確方法。 人們通過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或者通過像日晷或沙漏這樣的裝置來判斷時間。在沙漏中,是通過沙子從一個雙頭玻璃容器中漏落下來來指示時間的。 改變上述情況的人是一位叫做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張遂--譯注)的中國傑出天文學家,他生活於公元8世紀。他與另外一位中國發明家梁令瓚一起設計了"擒縱器"裝置,即所有機械鍾中心部位的那套齒輪嵌齒結構。 機械鍾在中世紀時來到歐洲。到14世紀時,歐洲建造了既大又不靈巧的機械鍾。它們用鍾錘驅動,其精確度每天大約誤差在1小時以內。這樣的鍾在人們眼中通常沒什麼信任度。它們連著一個報時的鈴。但既然它們這樣不精確,在機械裝置中也就談不上顯示分與秒了!15世紀時開發出了由彈簧驅動的鍾,接著在17世紀時製造出了帶有鍾擺的更精確的鍾。 中世紀時,鍾表製造者造出了可展示太陽運動和月亮、行星的相位,以及能顯示時間的鍾。擬人機構不時地打鈴,以聲音報出每小時和每刻鍾。

㈥ 時間是發明的還是發現的

時間是固有的,既不是發明的,也不是發現的。只是人們通過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時間、利用時間後,逐步把它按一定方式量化出來的。

如果非要說是發明或發現,那也只能勉強說是發現的,而決不能說是發明的。

㈦ 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專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屬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盪周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從一個起點處開始,這也是時間的起點。

㈧ 時間是誰發明的啊

石器時代就有了的一個概念。現在的「時間」這個名詞,是近代的一種說法,沒有記載是誰發明的。古代都用「歲月」或者「時光」。

閱讀全文

與日期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