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時區發明人

時區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8-12 00:45:30

『壹』 世界上的所有第一次的時間發明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
,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
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
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1982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研製出高純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數字式電視機由美國研製成功;
1983年10月,中國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發明了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計算機漢字輸入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1984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體電腦;
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實施,標志著人體「生命之書」掀開第一頁;
1991年,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環球網(萬維網)正式露臉,這張無形之網使人們相互傳遞信息猶如在網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與世隔絕的「生物圈2號」中生活了兩年之久的8位科學家,平安地走出這一人造小世界,標志著美國「生物圈2號」計劃首次試
驗結束;
1993年,美國將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設計劃,一時間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1994年,與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香港新機場工程、中東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選世界超級工程的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5年6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成功,標志著人類在空間活動中的國際合作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問世,克隆

『貳』 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不用人發明。 至於是誰定義了秒,當然不是一個【個人】,詳細如下: 古代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以日圭、日晷、水鍾、單擺,利用觀測日影的變化或水位的變化來計時。隨著科技進步,近代科學家發明單擺鍾及石英振盪器,利用單擺或石英晶體的振盪周期來計時。但上述計時方式易受環境、溫度、材質、電磁場甚至觀測者觀測角度等影響,穩定度不佳,須由天體(地球自轉、公轉、月球公轉)周期來校正。 1960年以前,CIPM(國際計量大會)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定義以平均太陽日之86400分之一作為秒定義。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穩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轉為基礎,定義西元1900年為平均太陽年。秒定義更改為:一秒為平均太陽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穩定度約為10-9。 二十世世紀中葉,由於量子力學的發展,發展了諸如光譜超精細結構、鎂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離震盪場等實驗及研究,使量子頻率標准取代以天體運動為標准之天體時而成為計時標准。1967年,CIPM定義秒是銫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此秒定義一直維持至今。 秒定義可以以銫原子頻率標准器來實現,其穩定度依據各標准器的製造方法、維護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商用的銫頻率標准器HP-5071穩定度約在10-12左右,法國LPTF實驗室以絕對溫標10-6度的銫原子噴泉製成的原子鍾,穩定度約在10-16左右。 ------------------------------ 時間,就如空氣一樣,不是發明來的,在認識之前已存在的,樓主應該是問:是誰發明使用計算時間的方法的。 我想應該是埃及人或古巴比倫人,他們比我們中國北京人早一些。 ------------------------------- 一切 物質 運動過程都具有的持續性和不可逆性構成了它們的共同屬性,這種共同屬性就叫做 時間 。所謂持續性,包括了過程的因果性和不間斷性;所謂不可逆性,則指過程能重復但不可能返回過去的性質。 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時間的概念是人類認識、歸納、描述自然的結果,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輪回,《 說文解字 》曰:時,四時也;《管子·山權數》說:時者,所以記歲也。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時間的概念涵蓋了一切有形與無形的運動,《 孟子 ·篇敘》註:「謂時曰支幹五行相孤虛之屬也。」可見時是用來描述一切運動過程的統一屬性的,這就是時的內涵。由於古代人們研究的問題基本都是宏觀的、粗獷的、慢節奏的,所以只重視了「時」的問題,後來因為研究快速的、瞬時性的對象需要,補充進了「間」的概念,於是,時間便涵蓋了運動過程的連續狀態和瞬時狀態,其內涵得到了最後的豐富和完善,「時間」一詞也就最後定型了。 -------------------------------- 時間是固有的,既不是發明的,也不是發現的。只是人們通過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時間、利用時間後,逐步把它按一定方式量化出來的。 如果非要說是發明或發現,那也只能勉強說是發現的,而決不能說是發明的。

『叄』 中國的4大發明的時間和發明者

造紙術 據考古發現,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就已經有了紙,不過這時的紙只是紡織業漂絮漚麻的副產品,產量很低,質量也差,還不能用於書寫。到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還採用樹皮等一些含纖維的東西。並採用石灰鹼液蒸煮的加工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此後紙張開始代替竹帛,在全國推廣。公元6世紀後,我國的造紙術不斷外傳。使朝鮮、日本、阿拉伯、歐洲等地先後學會了造紙術。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印刷術 我國造紙發明以後,由於出版書籍的需要,印刷術也隨之產生。公元6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出現了最早的雕版印刷術。這種印刷術一般用木材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給字板塗上墨,印在紙上。由於節工省時。很快盛行起來。宋代雕版印刷達到鼎盛時期,宋太祖開寶四年 (971年)於成都板印《大藏經》,共印5048卷,雕版達13萬塊,用了12年的時間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規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1041--1048年間,雕刻工畢?又創造了活字印刷術。即用膠泥做成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用這些活字排版,既節省費用,又大大縮短了時間,十分經濟方便。活字印刷的出現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元代王禎又將膠泥活字改為木活字,創造了轉輪排字架。此後還出現了錫、銅、鉛等金屬材料製成的活字。活字印刷術從13世紀後傳到朝鮮、日本,到15世紀中葉,歐洲才掌握了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為人類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火葯 火葯是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公元8~9世紀,煉丹家已經知道硫磺、硝石與木炭混合燃燒時,會發生劇烈的反應。這樣,在唐代就發明了以這三種物質為原料的黑色火葯。到宋元時期,各種葯物成分有了較合理的定量配比,並且先在軍事上得到使用,出現了最早的火炮、火槍、火箭、地雷、炸彈等火葯武器。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年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葯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葯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持國,阿拉伯和波斯把製造火葯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葯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別光滑的地盤上,用以指南,稱為司南。到宋代後期,人們又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後,也會產生磁性。於是又出現了以此為原料的指南針。由於航海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又開始使用了以此為原料水浮式指南針在陰雨天辨別方向。到元代時,航海已完全靠羅盤指南針指引航向。隨著對外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展,指南針及應用技術先後傳到阿拉伯地區,並很快傳到了歐洲。

指南針 王充
火葯 孫思藐
活字印刷術 畢升
造紙術 蔡倫

『肆』 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就如空氣一樣,不是發明來的,在認識之前已存在的,樓主應該是問:是誰發明使用計算時間的方法的。
我想應該是埃及人或古巴比倫人,他們比我們中國北京人早一些。

『伍』 時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者是誰

你好,你想問的是」時間「的概念是由誰發明的對嗎? 這個是難以考證的,據現在的考古發現,原始社會時的古人類就已經有結繩記事的習慣,也就是說人類的智力開始啟蒙時,就對時間有了概念,日出日落,春去秋來,人類從開始用火時就習慣了並掌握了作息規律,可以說那個時候就有了時間的意念,而後就有了時間的名詞。而就我國來說,傳說三皇五帝時期就產生的二十四節氣更加說明了古人對於時間有了精確的區分,能夠通過對時間的把握來從事農耕。
如果你想問的是時間的深刻概念,就不得不提到的是」空間「,首次將時間和空間進行區分的是愛因斯坦,他提出時間的流動理論,在宇宙空間和時間宏觀概念下,證明了宇宙星系的起源和終結。而當代的集大成者是史蒂夫霍金,他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上更進一步,通過證明黑洞的存在,演繹出宇宙的終結,從而演繹出 時間 的終結。

『陸』 時間是誰發明的

首先,時間只能是發抄現,發明是製造未襲有物理,人在外太空先不說衰老問題,沒有裝置上去就是個死,電影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時間跟速度掛鉤的理論還只是書面,實際沒有過,因為你達不到那個速度值,光速就一定回讓時間停頓或倒流嗎?都不知道,因為沒有事實證明,我想,也許幾個,十幾個,甚至幾百個文明史吧。好好過好這個世紀就好了!

『柒』 時間是誰發明的要詳細的,謝謝

時間是固有的,既不是發明的,也不是發現的。只是人們通過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時間、利用時間後,逐步把它按一定方式量化出來的。 如果非要說是發明或發現,那也只能勉強說是發現的,而決不能說是發明的。

『捌』 請問時間是誰發明的

時間是自然現象,誰也發明不了 如果說是計時器的話 如今我們只需瞧一下鍾就能說出時間,我們把這看成是很自然的事。但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根本就沒有任何測定時間的精確方法。 人們通過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或者通過像日晷或沙漏這樣的裝置來判斷時間。在沙漏中,是通過沙子從一個雙頭玻璃容器中漏落下來來指示時間的。 改變上述情況的人是一位叫做一行(唐代僧人,俗名張遂--譯注)的中國傑出天文學家,他生活於公元8世紀。他與另外一位中國發明家梁令瓚一起設計了"擒縱器"裝置,即所有機械鍾中心部位的那套齒輪嵌齒結構。 機械鍾在中世紀時來到歐洲。到14世紀時,歐洲建造了既大又不靈巧的機械鍾。它們用鍾錘驅動,其精確度每天大約誤差在1小時以內。這樣的鍾在人們眼中通常沒什麼信任度。它們連著一個報時的鈴。但既然它們這樣不精確,在機械裝置中也就談不上顯示分與秒了!15世紀時開發出了由彈簧驅動的鍾,接著在17世紀時製造出了帶有鍾擺的更精確的鍾。 中世紀時,鍾表製造者造出了可展示太陽運動和月亮、行星的相位,以及能顯示時間的鍾。擬人機構不時地打鈴,以聲音報出每小時和每刻鍾。

『玖』 第一個發明時鍾的人,他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

原則上來講,時間設定是以當地中午太陽最高時候的時間作為12點。專
現在的時間設定,是將屬地區劃分為各個時區,以時區為定義,用格林尼治天文台測定的時間為標准時間,根據時區進行依次類推,獲得的現在使用的標准時間。

閱讀全文

與時區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