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電視機的發明屬於什麼類型的創新

電視機的發明屬於什麼類型的創新

發布時間:2021-08-11 21:46:56

1. 電視機的發明資料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2. 電視機發明的過程是什麼

發明電視機的過程

貝爾德最初研究電視的時候,人們認為他的想法稀奇古怪不切實際,沒有人給予他經濟支持,他白天替人推銷皮鞋油,晚上在狹小的頂樓做實驗,每天的收入只夠買麵包付房租,但是他從不氣餒。

1924年,貝爾德首次用收集到的舊收音器材、霓虹燈管、掃描盤、電熱棒和可以間斷發電的磁波燈和光電管等,做了一連串試驗來傳送圖像。然而這些試驗材料實在太破舊了,以致每次試驗都要損壞、更新一些零件。經過上百次的試驗後,貝爾德總結了大量的經驗。1925年10月2日清晨,當貝爾德再一次發動起房間里的機器時,隨著馬達轉速的增加,他終於從另一個房間的映像接收機里,清晰地收到了比爾——一個表演用的玩偶的臉。貝爾德興奮異常,他多年的夢想——發明「電視」實現了。雖然還談不到完美,但卻是一次成功的試驗。緊接著,貝爾德說服富有的公司老闆戈登·塞爾弗里奇為他提供贊助,更加專心地研究起電視來。

1926年1月,貝爾德發明的機器有了明顯的改善。他立刻給英國科學普及學會寫了一封信,請求該會實地觀察。當貝爾德從一個房間把比爾的臉和其他人的臉傳送到另一個房間時,應邀前來的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一項難以置信的偉大發明。贊助者也很快意識到了這項發明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於是紛紛投資,成立了好幾家公司。

1928年春,貝爾德研製出彩色立體電視機,成功地把圖像傳送到大西洋彼岸,成為衛星電視的前奏。一個月後,他又把電波傳送到貝倫卡里號游輪,使所有的乘客都十分激動和驚訝。這一時期的貝爾德,正可謂春風得意,與同時代的其他幾個也在發明電視的發明家相比,他的技術脫穎而出,凌駕於其他發明家之上。

然而好景不長,1936年貝爾德遇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電氣和樂器工業公司發明了全電子系統的電視。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專家於1937年2月得出結論:貝爾德的機械掃描系統不如電氣和樂器工業公司的全電子系統好。貝爾德對其系統不斷地進行改造。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送全世界最早的高清晰度公共電視節目。1939年4月30日,美國人第一次用電視節目播送了羅斯福總統在博覽會上的開幕致辭。一連幾天,成千上萬的觀眾擁進曼哈頓百貨商店,在美國無線電公司展出的9英寸×12英寸的屏幕前觀看電視節目。

從此,電視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每天晚上,人們下班回家,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機,觀看新聞,小朋友們也不會錯過定時播放的動畫片。電視,給人們創造了接觸世界的新空間,人們已經再也離不開它了。尤其是1962年通信衛星被送上了太空軌道,各大洲之間的通訊,已不再有什麼困難。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知道世界上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人與人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被縮短了。這一切都要感謝貝爾德的發明。

3. 電視機是誰發明創造的

發明者:貝爾德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4. 關於電視機的發明,詳細資料

發明者:貝爾德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5. 電視機是怎樣發明的

發明者: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
發明者:約翰·貝爾德
1929年的一天,當英國人第一次看到電視圖像時,無不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們中間的電
視發明者貝爾德(1888—1946),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貝爾德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
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
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
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
「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
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要把設計圖紙變成實物樣機,不是容易的事。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
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
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
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
究,並有所成就。

電視機的誕生

上世紀初期,無線電技術廣泛運用於通訊和廣播以後。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著手研究。

1906年,18歲的英國青年貝爾德雄心勃勃,開始研究電視機。貝爾德家境貧寒,沒錢購置研究器材,只得就地取材,把一隻盥洗盆與從舊貨攤覓來的茶葉箱相連,作為實驗的基礎設備。箱子上安放著一台舊馬達,用它來轉動「掃描圓盤」。這掃描圓盤是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著一個個小孔,可以把場景分成許多明暗程度不同的小光點發射出去。這樣,一台最原始的、只值幾英鎊的電視機便問世了。

經過18年夜以繼日的努力,他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1924年春天,他把一朵「十字花」發射到3米遠的屏幕上,雖然圖像忽隱忽現、十分不穩定,但是,它卻是世界上第一套電視發射機和接收器。

接著,他想到應該把圖像發射得遠一點、清晰一點。他把幾百節干電池串聯起來,使電壓達到了兩千伏,這樣,馬達就會轉動得更快,使「掃描」圖像的速度加快,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可是,他在操作時太大意了,不當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電線上。他只覺得渾身一麻,就被彈了出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虧被人及時發現,對他進行了搶救,貝爾德才大難不死。

第二天,倫敦《每日快報》用「發明家觸電倒地」的大標題報道了他觸電的新聞,也介紹了他不懈努力研究的情況。

在這之後,貝爾德的實驗毫無進展,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無錢付房租,他只得把設備上的一些零件賣掉,換錢糊口。

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探索並在親友的資助下,1925年10月2日,貝爾德的實驗有了突破,他將一個人的圖像發射到了屏幕上,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頭發都清晰可見。一架有實用意義的電視機宣告誕生了。

1941年,貝爾德又研究成功了彩色電視機,可是,當英國廣播公司1946年6月第一次播送彩色電視節目時,他沒能看到,不久,他便與世長辭了。

貝爾德(1888-1946),電視機的發明者。他的發明成功後,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英國廣播公司不願意,後經議會決定才獲准。1936年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在倫敦播放電視節目。

他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現被陳列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中。

參考資料
http://www.fguir.com/article/2006-3-28/9525-1.htm

6. 人類根據什麼發明了電視機

1931年,美國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 (11張)
科學家茲沃雷金(Vladimir Kosma Zworykin)製造出比較成熟的光電攝像管,即電視攝像機,並在一次試驗中將一個由240條掃描線組成的圖像傳送給4英里以外的一台電視機,再利用鏡子把9英寸顯像管的圖像反射到電視機前,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
約翰·洛吉·貝爾德1888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電器公司工作。
約翰·洛吉·貝爾德
1923年,因為身體原因,他辭職在家,並受馬尼可的遠距離無線電發明的啟示,決心開始「用電傳送圖像」,最初他使用的方式還是圖片和硒板,但最終得到的只是靜止的圖像。如何才能得到活動的圖像呢?為了這個實驗的成功,貝爾德不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還不斷和朋友借錢,到了最後只好利用身邊一切可用的材料:用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隻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隻從廢物堆里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干箱里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一切凌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成了他發明機的實驗裝置。當然,貝爾德知道,如果要成功地做成有圖像的裝置,必須把要發送的圖片或物體分成許多小點兒,或暗或明,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後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利用所有收集到的舊收音器材、霓虹燈管、掃描盤、電熱棒和可以間斷發電的磁波燈和光電管,經過上百次的反復嘗試,貝爾德終於在1925年10月2日的清晨在另一個房間的影像接收機中看到自己玩偶比爾的臉。

7. 電視機的發明講了什麼

電視自發明後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今天的電視也由過去的黑白電視進化到液晶電視,那麼你知道它是怎麼發展來的嗎年,人類實現了有線電報傳遞後不久,無線電通訊也誕生了。這時人們想電波能傳遞聲音,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傳遞圖像的方法呢年,一位名叫史密斯的電氣工程師用一種叫硒的物質,去維修海底電纜的裝置時,發現了一種怪現象,這就是硒遇見陽光後就像電池一樣產生電。這個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因為硒在19世紀初被發現後,確認是一種不導電的元素。美國工程師肯阿里為此進行了實驗,他在兩塊金屬板中間夾上硒做成一個特殊裝置。這個裝置在陽光照射下,會從金屬板發出微弱的電流,因為這是光發電,所以他把這種裝置叫做「光電池」。它使光電之間的轉換成為可能,硒的光敏性被發現,為電視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年,德國發明家尼普科用一塊布滿極密小孔的網板,在圖像或景物前旋轉,並把強光打到景物上使光從小孔中通過,射到硒粒上,隨著光的變化而產生電流,電流通過電線傳送到遠處,使遠處的小燈泡放光。尼普科在發光的小燈泡前採用同樣的一個布滿極密小孔的網板,用同樣的速度旋轉,小燈泡的光通過網板小孔射到白紙上,一幅和發送部位一樣的圖就被放映出來。這種光電轉換裝置雖然設計合理,但由於光電池所產生的電流太弱,達不到要求而試驗失敗了。尼普科的實驗使科學家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光電池的效能提高,才能滿足設計需要。

年,德國的耶斯塔和蓋特發明了「光電管」,它根據光的強度,轉換為不同強度的電能,它的效能要比「光電池」大得多了。1924年,光電管不僅達到了完善,而且已用於各個方面。這時,美國的福雷斯發明了三極體,它能把微弱的電流放大,科學家們的辛勤勞動,使電視的發明為期不遠了。

我們知道,一張拍攝得很好的照片有不同的光亮和陰影。如果在靠近一塊硒板的地方放一張照片,再把一束光投射到照片上,並移動光束照片的各個部位反射到硒板上,那麼,硒板上的感光便會隨著圖像的明暗變化而產生各種強度不同的電流。這一過程就是圖像的「掃描」過程。產生的電流隨後被輸送給發射機,由發射機用線路或無線電波發射出去,再由接收機接收,並隨電波轉換成明暗不同的圖像,這是最初的攝像顯像過程,不過這個過程只能產生靜止圖像,而電視需要的卻是活動圖像。於是,人們採用了電影放映的原理,在1秒鍾內轉換圖像20多張,獲得了連續運動的印象效果。

年,英國工程師貝爾德,最先研製成功了機電掃描黑白電視機。他把鑽了許多洞的圓盤安裝在一根織針上進行掃描,將光投射到轉動的圓盤上,圓盤按固定的順序照亮了圖像的不同部位並,將其轉換成電流,他將這些強度不同的電流變成了圖像。第二年,貝爾德進行了電視試播。1928年,貝爾德又在英國首次進行了機電式彩色電視試播。他的攝像機有三個攝像管,分別攝取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圖像,當這三種顏色的圖像按順序投影在屏幕上時,由於速度極快,三種顏色的圖像就混合成自然色的圖像。

最初的電視機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怪里怪氣,非常原始。

現在不僅有黑白電視,還有彩色電視和液晶顯示電視。電視機的外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大屏幕電視,也有像兩個香煙盒一樣大小的小電視。電視的性能和質量也大大提高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世界性的電視熱潮,到70年代,全世界擁有近3億台電視機。

電視機的發明,不是一個人在一個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它集中了人類的科學智慧。電視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終於實現了人類「坐家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夢想,它大大豐富了人類的文化生活。為人類的進步又助了一臂之力。

8. 電視機的發明過程是什麼

一次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革命

——1925年電視的發明

許多人已習慣了有電視的生活。打開電視機,五彩繽紛的世界吸引著你的視線,影響著你的思維。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貝爾德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時,也許很難想像,電視會給今天人們的生活帶來如此大的影響。

1.貝爾德其人

貝爾德出生在蘇格蘭海倫斯堡一個牧師的家裡,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的時間就修好了幾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然而由於無情的病魔始終纏著他,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從此貝爾德就下定決心要完成「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2.發明電視機的過程

貝爾德最初研究電視的時候,人們認為他的想法稀奇古怪不切實際,沒有人給予他經濟支持,他白天替人推銷皮鞋油,晚上在狹小的頂樓做實驗,每天的收入只夠買麵包付房租,但是他從不氣餒。

1924年,貝爾德首次用收集到的舊收音器材、霓虹燈管、掃描盤、電熱棒和可以間斷發電的磁波燈和光電管等,做了一連串試驗來傳送圖像。然而這些試驗材料實在太破舊了,以致每次試驗都要損壞、更新一些零件。經過上百次的試驗後,貝爾德總結了大量的經驗。1925年10月2日清晨,當貝爾德再一次發動起房間里的機器時,隨著馬達轉速的增加,他終於從另一個房間的映像接收機里,清晰地收到了比爾——一個表演用的玩偶的臉。貝爾德興奮異常,他多年的夢想——發明「電視」實現了。雖然還談不到完美,但卻是一次成功的試驗。緊接著,貝爾德說服富有的公司老闆戈登·塞爾弗里奇為他提供贊助,更加專心地研究起電視來。

1926年1月,貝爾德發明的機器有了明顯的改善。他立刻給英國科學普及學會寫了一封信,請求該會實地觀察。當貝爾德從一個房間把比爾的臉和其他人的臉傳送到另一個房間時,應邀前來的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一項難以置信的偉大發明。贊助者也很快意識到了這項發明的市場前景是廣闊的,於是紛紛投資,成立了好幾家公司。

1928年春,貝爾德研製出彩色立體電視機,成功地把圖像傳送到大西洋彼岸,成為衛星電視的前奏。一個月後,他又把電波傳送到貝倫卡里號游輪,使所有的乘客都十分激動和驚訝。這一時期的貝爾德,正可謂春風得意,與同時代的其他幾個也在發明電視的發明家相比,他的技術脫穎而出,凌駕於其他發明家之上。

然而好景不長,1936年貝爾德遇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電氣和樂器工業公司發明了全電子系統的電視。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較,專家於1937年2月得出結論:貝爾德的機械掃描系統不如電氣和樂器工業公司的全電子系統好。貝爾德對其系統不斷地進行改造。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送全世界最早的高清晰度公共電視節目。1939年4月30日,美國人第一次用電視節目播送了羅斯福總統在博覽會上的開幕致辭。一連幾天,成千上萬的觀眾擁進曼哈頓百貨商店,在美國無線電公司展出的9英寸×12英寸的屏幕前觀看電視節目。

從此,電視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每天晚上,人們下班回家,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機,觀看新聞,小朋友們也不會錯過定時播放的動畫片。電視,給人們創造了接觸世界的新空間,人們已經再也離不開它了。尤其是1962年通信衛星被送上了太空軌道,各大洲之間的通訊,已不再有什麼困難。人們坐在家裡,就可以知道世界上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人與人之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距離被縮短了。這一切都要感謝貝爾德的發明。

閱讀全文

與電視機的發明屬於什麼類型的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