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鑽木取火的介紹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一萬年前,生活在古昆侖山上的一個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鳥啄燧木時產生火苗,受此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這個族群也因此被稱為燧人氏族。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
『貳』 中國古代鑽木取火的發明者
鑽木取火是根據抄摩襲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
『叄』 我國古代傳說鑽木取火的發明者。
古籍對鑽木取火的記載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屍子》雲::「 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拾遺記》雲:「遂明國有大樹名遂,屈盤萬頃。後有聖人,游至其國,有鳥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氏。」《古史考》雲:「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於使(是)有聖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鑽燧出火,教人熟食,鑄金作刃,民人大悅,號日燧人。」《三墳》雲:「燧人氏教人炮食,鑽木取火,有傳教之台,有結繩之政。」《漢書》亦有「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記載。清末著名學者尚秉和先生說:「火自無而有者也,其發明至為難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實藏火,不知幾經攻治,幾經試驗,始鑽木得之。其功又進於有巢,而即以是為帝號,可見當時之詫為神聖,而利賴之深矣。」又說: 「或謂火化而食始於庖羲,故以為號,豈知燧人既發明出火,其智慧豈尚不知炮食?況炮者裹肉而燒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僅發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尚先生在《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還說:「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於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幾,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實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關矣,水之冰者可燠飲,居之寒者可取溫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猶後也。當夫登台傳教,廣播為用之時,萬民之感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發達美備耳。其創於燧人,無疑也。」尚秉和先生認為,戴慶幸為何如,真驚天動地之偉業矣。既有火則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為之,今所謂石器時代也。」
故事還原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起,又冷又怕。由於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天上有個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間生活得這樣艱難,心裡很難過,他想讓人們知道火的用處。於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隨著「咔」的一聲,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濕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起,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這時候有個年輕人發現,原來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他發現身上好暖和呀。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這一切,他來到最先發現火的用處的那個年輕人的夢里,告訴他:「在遙遠的西方有個遂明國,那裡有火種,你可以去那裡把火種取回來。」年輕人醒了,想起夢里大神說的話,決心到遂明國去尋找火種。
年輕人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歷盡艱辛,終於來到了遂明國。可是這里沒有陽光,不分晝夜,四處一片黑暗,根本沒有火。年輕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年輕人眼前有亮光一閃,又一閃,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就在遂木樹上,有幾只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年輕人看到這種情景,腦子里靈光一閃。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可是卻著不起火來。年輕人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終於,樹枝上冒煙了,然後出火了。年輕人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年輕人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了。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智慧折服,推舉他做首領,並稱他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傳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約7米,周圍松柏環繞。冢前有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先生的手書碑刻及後世刻的石像生,是人們為紀念燧人氏而立的。
『肆』 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故事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在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
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
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4)鑽木取火的發明者的簡介擴展閱讀
「燧人氏」之名始於古代傳說,其事跡是「教民鑽木取火」,這一技術發明,使得人們不再依賴天然火取得火種。
「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現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擊出火星。在先秦時代主要是指的是鑽燧取火,也就是用一個木棒快速研鑽另一木塊生熱最終而成火的行動。
其實遂、隧、燧、邃四個字同音,都與「貫通黑暗」意義相關:遂表示完成,其本義相當從黑暗的隧道中走出來,有豁然開朗的意味,如遂心、遂願等;隧就是開掘隧洞,隧道中當然黑暗;燧是在木塊上鑽洞,目的在於取火;邃指空間或時間的深遠,如同在隧洞中一樣,難以辨明前景。
從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極有可能遠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就已經有了燧人氏的傳說故事。「燧人氏」這個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鑽木取火這一偉大發明。
『伍』 鑽木取火的故事來歷是什麼
傳說在一萬年前,生活在古昆侖山上的一個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鳥啄燧木時產生火苗,受此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這個族群也因此被稱為燧人氏族。
袁枚《新齊諧·燧人鑽火樹》:「教燧人皇帝鑽木取火,以作大烹。」
魯迅《南腔北調集·火》:「但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
羅廣斌《在烈火中永生》:「沒有墨,就用鑽木取火的辦法把棉花燒成灰,滴上幾滴水,就代替了墨。」
羅隱《兩同書·理亂》:「昔伯益鑿井, 燧人鑽木。水火之利,於今賴之。」
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想像出來的。
『陸』 是誰發明鑽木取火
燧人氏
魯迅《南腔北調集·火》:「但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卻似乎沒有犯竊盜罪。專」屬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一萬年前,生活在古昆侖山上的一個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鳥啄燧木時產生火苗,受此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這個族群也因此被稱為燧人氏族。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
『柒』 鑽木取火是誰發明的
燧人氏
燧人(sùi rén)(燧人氏)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火的發明者,有說法他為三皇之一。回
《韓非子·答五蠹》有記載:「民食果蓏蜯蛤,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燧人氏,在遠古時,商丘一帶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
『捌』 鑽木取火是什麼時代發明的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一萬年前,生活在古昆侖山上版的一個權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鳥啄燧木時產生火苗,受此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這個族群也因此被稱為燧人氏族。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