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試述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
始存款一般是指商業銀行接受的客戶以現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貼現或再貸款而形成的准備金存款。原始存款是商業銀行從事資產業務的基礎,也是擴張信用的源泉。
派生存款則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必須從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備金,上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不得動用。這部分資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2、提現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提現率又能稱現金漏損率,是指現金漏損與銀行存款總額的比率,這也是影響存款擴張倍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3、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為了安全和應付意外之需,實際持有的資金准備金常常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這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超額准備金佔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額准備金率。
B. 商業銀行怎麼創造貨幣
國家會賦予幾家銀行以貨幣發行權,但中國的商業銀行是沒有貨幣發行權的。
C. 一個關於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與商業銀行創造貨幣多少的計算題,謝謝了
1/20%*100萬=500萬
<br>1/20%=5 求得的是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的倍數
D. 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利用貨幣創造乘數,把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如全社會就一家銀行,有存款100元,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額准備金,這塊是可以用來放貸款的,比如房貸。
假設,買房要貸款20元,首付10元,總價30元。這30元給開發商(開發商再分給誰先不要管),拿到這30元之後,再存進這家銀行里。
那麼,首先做第一筆處理:提現10元,然後貸款20元,開發商收到30元,但還沒有存進銀行。這個時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90×20%=18元,超額存款准備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後開發商再把這30元存進銀行里:那麼存款就變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額准備金就是 52+ 30×80% = 76元,總計120元。
整個貨幣系統中就「多了」20元,這20元,實際上就是拿未來30元工資做抵押,創造出來的貨幣。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貸款的過程中,M2增加了20元。
(4)銀行創造貨幣的公式擴展閱讀: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E. 解釋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銀行吸收存款,如果100元,向央行上存一定比例的准備金後,如20%,剩下的內可以放貸,即容80元;貸款人拿到貸款後還是存在銀行(只要不是提出來放在家變成手持現金),銀行就增加了80元存款。繼續前面的循環,銀行的存款和貸款就會越來越多,雖然是增量遞減的。這就是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
F. 金融學的貨幣創造乘數如何計算給個例子。
1、簡單來說,中央銀行增加10單位貨幣到流通市場,人們又將這10單位存內了8單位到商容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將6單位貸款出來給企業,企業再存入2單位作為流動資金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還可以將這2單位作為貸款放出去,這樣中央銀行增加10單位貨幣,最後導致市場上貨幣增加遠不止10單位。這就是乘數效應。
2、貨幣創造乘數指中央銀行創造一單位的基礎貨幣所能增加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3、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根據銀行體系的制度規定,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須以提取一定比例留作準備金,而另一部分可以由銀行向客戶放款,從而進一步增加貨幣量。如此繼續下去,整個銀行系統中最多可以創造出的貨幣量為ΔM=ΔD/rd。式中ΔD為銀行系統中最初增加的存款;rd為法定準備率。
4、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5、以上都理解的話,直接套書上的公式就可以了。
G. 銀行體系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簡單講,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產生原始貨幣供應量,而商業銀行體系在運營過程中,通過存、貸款業務,創造了派生貨幣。具體可以查一下關於「貨幣乘數」的原理。
H.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註:貨幣創造又叫做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通過信貸關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8)銀行創造貨幣的公式擴展閱讀:
創造貨幣的三大基本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
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I. 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銀行在收到人們的存款後,按照法定存款金率上交法定存款准備金,其餘的可以全部以貸款的形式發放,投資者將貸款如果存入另一家銀行,另一家銀行同樣會交出一部分法定準備金,貸出其餘部分,這樣一來,流通的貨幣量就是實際貨幣量的數倍。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即為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賬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影響因素:
1、居民持幣行為影響。
2、居民儲蓄行為影響准備—存款比率。
3、企業的持幣行為影響通貨-存款比。
4、企業的貸款需求影響存款貨幣的擴張。
5、企業的經營與效益影響貨幣流通速度,從需求方面相對影響貨幣乘數。
6、存款貨幣銀行變動超額准備金的行為影響准備—存款比率。
(9)銀行創造貨幣的公式擴展閱讀:
貨幣是商品,但卻不是普通的、一般的商品。它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與其他一切商品相區別的特殊商品。貨幣商品的特殊性,在於它具有一般等價物的特性,發揮著一般等價物的作用,這是貨幣最重要的本質特徵。
貨幣商品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它是表現和衡最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或工具。
2、它具有可與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換的能力,成為一般的交換手段。
貨幣商品不同於一般商品還在於其使用價值的兩個性特點:一方面,貨幣商品與其他商品一樣。按其自然屬性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比如黃金可作為飾物的材料等。另一方面,更敢要的是貨幣商品還具有其他商品所沒有的使用價值,即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J. 銀行如何通過貨幣乘數作用創造貨幣的呢請舉例說明~謝謝!
貨幣乘數最簡單的考慮就是只考慮存款准備金
加入准備金是 10%
那麼商業銀行拿專到100的現金存款後(屬這100也是以存款存在的貨幣) 上交10%給中央銀行 他剩90塊
假設銀行把90全貸出去 那麼市場上多了90的貨幣
然後那個得到90貸款的人先把錢全存銀行(這個假設可以放寬,所謂漏存率的引入),銀行又上交 10%給央行 他還剩 81可以貸出去
按照同樣的假設 81存入銀行 上交 又貸 81*(1-10%)
所以最後100的存款 變成了 市場上有 100+100*0.9+100*0.9^2+....這是一個等比數列
創造的貨幣數為 100/10% 這個1/10%就是貨幣乘數 他把100塊的基礎貨幣變成1000了
更復雜的乘數見:
http://ke..com/view/284962.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