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愛國情感的演講稿
每個星期一的早晨,我們都會沐浴在陽光下,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庄嚴肅穆的注視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時候我們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種愛國之情,如果我問大家:「你熱愛我們的祖國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自豪地說:「愛」。是的,作為炎黃之孫,愛國是我們的神聖使命,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作為跨世紀的高中生,你是否意識到:我該如何報效我的祖國呢?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志士為了報效祖國,寫下了一頁又一頁的輝煌 。
在古代,楚國詩人屈原把滿腔的熱忱溶於《離騷》之中,含恨而逝。宋朝愛國名將岳飛,背上的四個大字「精忠報國」,伴隨著他走過了多少個戎馬春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這首《過零丁洋》至今還震撼著我們的愛國之心。清朝禁煙大臣林則徐在趕赴廣州之前給他的老師留下了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近代,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還有秋瑾的詩,田漢的詞,聶耳的曲。多少革命老前輩用生命和青春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毛主席的油燈,周總理的大衣,朱總司令的扁擔。他們把自己的愛國之情表現在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現代,雷鋒叔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梁帆同學把愛國之情表現在維護祖國的榮譽上。國內外的華人華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祖國的建設。
同學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以天下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大家還記得嗎?在抗洪救災中,我們學生永遠是積極響應號召的主流隊伍,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炸毀了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事件中,我們用筆強烈譴責了北約的暴行。在「九、二一」台灣大地震中,我們學生也是行動的先鋒。在貧困山區我們捐款捐物建起「希望工程」。
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我們要把強烈的愛國之情投入到學習中去,知識才是力量,沒有科學文化你何以談報國?別沉迷於華而不實的容貌中,低級、庸俗的玩樂中,別終日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也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出了這道校牆,我們要面對的是社會的紛繁復雜。是我們單純稚嫩的思想所必須接受的。只有在校園里學好知識,練好專業,才能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正所謂:看世間風雲變幻,誰主沉浮?二十一世紀,你我都將是風流人物。九百六十萬神州任爾馳騁。
同學們,二十一世紀的洪鍾已經敲響,中國,這條東方巨龍業已騰飛「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偉大任務就由我們來承擔,同學們,明天的太陽一定會由我們托起,讓這句不朽的名言不再成為空談,不再成為口號。
❷ 關於愛國情懷的演講稿
供你參考: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從身邊小事做起,書寫愛國主義情懷。 一提到愛國主義,往往會聯想到「轟轟烈烈」、「驚天動地」。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學偉人,有多少文學巨匠為它而拼搏,為它而奮斗不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他牢記母訓「精忠報國」,帶領岳家軍,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馳騁疆場,擊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南宋末年,文天祥奮起衛國,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他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詩句,表達了他的強烈愛國之情和誓死不屈的決心。再讓我們看一看周圍,無數清潔工人用自己的汗水清洗著環境衛生;無數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愛心呵護著每一位病人;無數甘為人梯的教師用生命哺育著祖國的未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團紙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邊,過往的人群們紛紛從它身上跨過,……就這樣,它在那裡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個鄉下的少年來到了這條街,看到了著團紙,第一眼就把它撿了起來……那隻是一個簡單而又朴實的一個動作,卻飽含了深刻無比的愛國之情,難道我們這些所謂的現代人就不如一個鄉下少年嗎??? 這么多人為我們樹立了愛國主義的榜樣。現在,我國正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怎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呢?我們作為在校學生又應該怎樣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呢?我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做大事是愛國,做小事同樣也是愛國,因為我們現在只能做小事,事情雖小,但只要有意義那就是愛國的一種體現。故人雲:「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一件件小事做好,將來才能做好大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❸ 表達愛國情感的文章有哪些急需!!!!!!!!!!!!!!!!!!!!!!!!!!!!!!!!!!!!!!!!!!!!!!!!!!!!!!!!!!!!!!!!!!!!!!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世代養育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的神聖義務。我國是一個領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有著燦爛文化和優良傳統的文明古國。
中華民族自古勤勞儉朴,重禮儀,講道德而且具有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他們一代一代的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造著自己的祖國,美化著自己的家園。熱愛祖國的思想和行為,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調整個人與國家、民族之間的關系,協調個人與全民族活動的道德意義。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把對祖國的忠、對民族的愛視為作人的根本與大節。那些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和民族的利益英勇面向或立下豐功偉績的人,都會名垂青史,為世代所崇敬和歌頌。反之,那些背拳祖國、出賣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總是要受到人民的咒罵和唾棄,乃至遺臭萬年。因此,熱愛祖國已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每個民族成員、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起碼的公德和覺悟。熱愛祖國,具體說,就是每個民族成員從思想到言行,都要忠實於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人民;熱愛祖國的山河、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主權尊嚴;熱愛祖國的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熱愛祖國的和平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大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和破壞祖國統一的一切行為;熱愛祖國的建設事業、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繁榮昌盛,並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四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直至生命。
❹ 責任感使命感愛國主義情感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
首先,每個公民必須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時期任何愛國者必須具備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們自立向上的恆心,自豪感能樹立我們建設祖國的自信。鄧小平曾說:「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
要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須反對民族虛無主義。近代史上,面對列強的分割,面對祖國的落後,部分激進分子主張一切採取「拿來主義」,甚至走向民族虛無主義的極端。民族虛無主義既否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獨立品格,也徹底否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備受人們推崇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一種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觀點。
我們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領導世界潮流,直到中國已走向衰落的20世紀。英國著名的思想家羅素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評價:「中國的文明是世界上幾大古國文明唯一倖存和延續下來的文明。自孔子時代以來,埃及、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的文明都相繼消亡,但中國文明卻通過持續不斷的改良,得以繼續下來。」又說:「平心而論,我認為中華民族是我們遇見的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 他還斷言:「他們將在科學上創造世人矚目的成就。他們很可能超過我們,因為他們具有勤奮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復興的熱情。」這些論述對於我們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實上,民族虛無主義只是部分激進分子們倡導的,而大多數愛國者還是尊重我們祖國的主權,堅信我們民族的文明。事實證明,民族虛無主義並不會給中國帶來好的出路,只能帶來自卑與自殘,「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歷史文化,區分精華和糟粕,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的文明成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其次,要從思想上、知識上充分裝備自己,為祖國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對WTO的認可與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已成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員。在這個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於不敗之地,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我們必須先從思想的高度上認識我們面臨的局勢:我們雖有輝煌的文明,但仍處於落後的狀態;我們雖已取得了成就,並得到世界的認可,但仍有部分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制度十分仇視,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維護已取得的革命成果與建設成就,維護祖國的穩定統一。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是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愛國主義是我們祖國的優良傳統美德。歷史上的一些道德規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價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無子為大」等已被當作封建禮教而摒棄,而愛國主義卻始終是基本的素質要求。
當全球化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時代潮流跨越民族、國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的障礙,使人類逐漸形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時,加入WTO、參與全球化的進程又使我國的社會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雖然我國獲得了加快發展的機遇,但也直接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挑戰,對我國的愛國主義傳統、民族凝聚力也是個重大的考驗。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切實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廣大公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強烈的民族復興責任感,成了當前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生產跨國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商品世界化、資本國際化和市場全球化的過程,它使我國可以充分利用國際間流動的信息、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為現代化建設服務,也可以使我國憑借自身的網路優勢參與國際競爭,促進經濟質量的提高。但是,經濟全球化賴以發展的信息網路、經濟網路、金融網路,主要是由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控制的,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主要也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作用不僅難以改變,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強。
因此,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明顯的劣勢地位,不可避免地成為發達國家的資本積累對象。隨著我國加入WTO,發達國家憑借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優勢地位,必然大舉進入和佔領我國的市場,我國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大產業都面臨著嚴重的沖擊。在一段時間會出現洋貨充斥市場,某些民族產業衰微的情況。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的日益開放、對外交流的頻繁、國民的視野也更為開闊,這就會使「有的人只看到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物質生產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就以為一切是外國的好,對外國盲目崇拜,對祖國妄自菲薄。」這一切,都會影響到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❺ 愛國情懷是詩人創作的重要話題
表達愛國情懷的古詩
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石灰吟》【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示兒》【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8、《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9、《出塞曲》【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0、《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1、《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12、《十一日風雨大作》【宋】陸游
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來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3、《春愁》【清】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14、《海上》【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15、《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6、《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❻ 公民為什麼要增強愛國情感,立志為國家奮斗
1、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儒家傳統文化里強調「捨生取義」,其意義就是為了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愛國一定程度上是保證人的生存自由權利的需要。
2、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以往有了質的變化。封建時代執政者強調人們愛國,但本質是維護皇權,人民生活在國中,但國不屬於人民;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樣,公民愛國,實際上就是愛自己的政權,捍衛自己的根本利益。
3、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在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愛國主義都是人們的一種普遍的政治情感和道德追求,都是人們共同推崇的一面精神旗幟,也都涌現出了愛國主義的許許多多動人事跡。簡單地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我們民族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上,都呈現出不同時代的愛國主義內容。
4、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 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增強愛國情感,立志為國家奮斗。
❼ 詮釋愛國情感的內涵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致力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斗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成為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於促進視同統一的事業。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這是對我國現階段愛國主義特徵的精闢概括。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一種集中體現。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人沒有精神不行,一個民族沒有精神更不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開始一次次地面臨著世界列強的欺辱,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放棄抗爭,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富強。回顧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最終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能自信地挺起我們的脊樑,就是因為我們有偉大民族精神的堅強支撐。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曾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正是憑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熔鑄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得以經受住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一直保持堅強的團結和旺盛的生機。
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而奮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俞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個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從歷史中看愛國主義是永恆主題。歷史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源泉,歷史知識本身就充滿愛國主義的內容。懂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由衷地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涌現出許多光輝燦爛的文化。商朝的青銅製造和青銅藝術以及天文歷法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秦朝的兵馬俑和萬里長城,漢朝的造紙術、勾股定理、張衡的地動儀、華佗的「麻沸散」,隋唐時期趙春的趙州橋、《唐本草》,宋元時期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等,無不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尤其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標志——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葯,表明了中華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的培根說:「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這三項發明已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狀況」。馬克思也說:「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四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通過對這些優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和時代的緊迫感。
中華民族不但以勤勞、智慧著稱於世,而且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這體現在中華民族反侵略反壓迫的愛國主義傳統。中國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彪炳千古的愛國事業,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光輝燦爛的篇章。民族英雄戚繼光領導戚家軍抗擊倭寇、鄭成功勇逐荷蘭殖民者光復台灣、林則徐虎門銷煙、太平軍勇破洋槍隊、鄧世昌勇撞日軍旗艦、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狼牙山五壯士抗擊日軍等事跡,反映了中華民族富於反抗、追求民主自由的愛國主義傳統。在近代由於中國人民的英勇抵抗,才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中,為祖國的興盛和進步,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春秋戰國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宋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各個少數民族積極學習中原先進的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進程,中原漢族政權也積極吸取周邊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我國歷史上不僅有漢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也出現過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政權。各民族之間雖然有戰有和,但和平是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願望。戰爭是支流,是短暫的。
雖然歷史上的反動統治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罪行,從清政府到北洋軍閥政府到南京國民政府,反動統治者為保住自身的反動統治,不惜出賣民族利益、國家主權,與外國侵略者相勾結,共同鎮壓人民群眾的愛國運動。但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強大力量下,他們永遠無法得逞。對外來侵略者無比痛恨,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對愛國志士無比崇敬,這不僅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判斷是非的政治原則,分清善惡的道德標准,而且已經成為我們寶貴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需要廣泛深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基礎性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而現在在校學習的學生再經過十年八年即將走上社會,他們是新世紀的主角,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將由他們去繪制,變成為現實。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愛國感情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立國之志和報國之舉,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並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這對於培養青少年具有愛國的情感、志向和報效祖國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高中國民族的素質,增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這樣才能推動全體人民奮發前進的,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和建設過程中,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如: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現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都不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一部分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讓我們回想一下吧,范仲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些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救國救民的思想,所以「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要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需要隨時代而不斷豐富、發展。「要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要豐富和發展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鞏固和發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與光明的前景,集中體現著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十多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使我國改變了民生凋蔽、滿目瘡痍的面貌,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國家。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都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已經和正在為祖國的統一和強盛做出貢獻,而且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社會主義的朋友。為了促進國家統一大業,我們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我們並不要求所有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贊同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他們贊同「一國兩制」,我們就要同他們加強團結。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人民民主即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也是統一的。世界上只有具體的、相對的民主,沒有抽象的、絕對的民主。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實行什麼樣的民主,取決於國家和社會制度的性質。社會主義民主同資本主義民主有者根本區別。民主建設是一個過程,它的發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經濟文化狀況相關聯。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為爭取人民民主而斗爭。現在,我們仍然在為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行不懈的努力。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建設和管理自己的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內容。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
在當代,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通過和平演變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剝奪我國人民主宰自己國家命運的權利,使中國變成西方大國的附庸。如果失去了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並且從根本上失去了人權。所以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要勇於同破壞國家統一、損害民族團結、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要自覺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學習,辛勤工作,促進安定團結,促進建設和改革,將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此外,我們所提倡的愛國主義,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那些過激的言論和行為因為打著「愛國」的旗號而分外冠冕堂皇,似乎只有從這些「不愛國」的名人們的身上踐踏而過,才能證實自己更加愛國。 愛國本來無錯,但是當人們把愛國當作一場時髦的運動,隨便找個靶子吐口水的時候,嚴肅的熱情就異化為滑稽的狂熱,愛國就在無聊的炒作中病變了。
愛國從來需要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口號和空談。從自身作起,從細節作起,也許是愛國主義的最好體現。愛國需要萬眾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一片廢墟的日本國土,多少年的苦心經營,多少年的努力奮進和踏踏實實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強大?又是多少中國人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才將濁浪滔天的洪魔擊退,保住了長江大堤的安全?「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正在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其前途和命運已經史無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對百年以來沉重的歷史負荷和千年際遇,冷靜、團結、開放和自尊成為我們愛國必須的心態。惟有如此,那些愛國病才可以得到根治,才可以永遠地塵封在記憶當中!
這些年來黨和國家在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現在是我國歷史上人民群眾精神最為飽滿、最為自信的時期。綜合的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現階段有其新的作用,體現。她將大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為一個十三億多人的大國,中國需要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內容超越黨派,超越階層,是整個民族的共識。對於中華民族的團結發展,影響深遠。
❽ 什麼是愛國愛國的具體表現,怎麼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感
熱愛祖國;報效國家;提高素質與人文修養,多看一些愛國文章,了解國家歷史、時事,不忘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品質,有民族自豪感.
❾ 人們常用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1、《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州橋》【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題臨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