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中有什麼綠色環保新發明
在「砥礪奮進的復五年」大型成就展制上,一系列環保創新產品和展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展品,讓觀眾們感受到綠色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在第六展區智能飲料瓶回收機的展示現場,把廢棄的飲料瓶放進機器,根據瓶子大小,使用者可以收到5分或1毛錢,只要輸入手機號或刷卡,錢就可以返回到手機賬戶或公交一卡通里。
生態文明建設,全民在行動。五年來,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2012年至2016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0.9%,累計節能10.2億噸標准煤,約佔全球節能量的80%。發展綠色產業、生態保護和修復都取得重大進展。
B. 節能環保小發明
防滴抄水雨傘
現在的雨傘不足的是:傘上有滯流的雨水,當進入室內時,水會從傘上滴落下來,弄臟或弄濕地毯或清潔的地面,例如上超市只能把 傘放在門口寄存,費事費時。 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我對雨傘進行了改進:
在傘桿頂端安裝上一個能盛,收傘後倒流滴下雨水的小桶(棒棒冰上的)。滴下雨水的體積(最多時)是小桶容積的3/4,小桶底部固定在傘桿上,小桶上部用支撐架固定防止松動,並起美觀作用,這樣雨水就會滴入小桶中,當再次使用時,先向下撐開傘,再揚起來,小桶中的水則從傘面流下,也不會灑在人身上,如果長時間不用,水會自然蒸發。 經過試用,防止了傘上的水污染地面,方便,潔凈。
C. 綠色科技有哪些
綠色科技涉及能源節約,環境保護以及其他綠色能源等領域。高效回、節約、環保的綠色科技答產業是拉動整個世界經濟最大的動力引擎。綠色科技將會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是發展綠色經濟、進一步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重要技術保證。
綠色科技包括:
綠色產品
綠色生產工藝的設計、開發
綠色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
消費方式的改進
綠色政策
法律法規的研究
環境保護理論
技術和管理的研究等
D. 列舉幾個小發明,小創造的事例
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1)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2)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E. 發明創造的例子
弗蘭明是英國細菌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22年他發現溶菌酶。1928年他又發現了青黴素,這是他在觀察培養葡萄球細菌的毓盤時,發現盤里長了青綠色的霉,再細心觀察,這種青綠色霉的周圍沒有葡萄球菌。經過反復觀察和研究,證實這種綠色坶是殺菌的物質。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葡萄菌剋星。經過進一步研究製成了青黴素這種高效抗菌素。以後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肯定了它的治療價值。青黴素的出現,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為此,他榮獲諾貝爾獎。著有《青黴素——它的實際應用》。
例二。張衡觀測天象製作渾天儀
東漢傑出科學家張衡,在任太史令時,專心研究天文歷算。在當時,有種比較先進的天文學說叫渾天說,認為天是渾圓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殼,地像卵黃,在天的中間,日月星辰在「卵殼」上不停轉動。張衡認為這樣的結論不完善。於是他天天觀測天象,積累了大量恆星運動的資料並對恆星運動的規律進行了分析研究,製成了渾天儀,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渾天說。渾天儀用銅製成,主體是一個球體模型,上刻著恆心、南極、北極、經度、黃道、赤道。儀器上表現的情況同天空中星象出沒完全相符。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完全由於張衡堅持觀測天象的結果。
例三。貝爾的不少朋友卻希望他鑽研電報術。但發明家不以為然。他心裡唯一惦記的事,就是要完成傳遞人聲的工作。他先試製成「諧和電報」——在一根導線上連接由帶電蘆葦組成的兩個豎琴模樣的集合。每根蘆葦在導線的那一頭都有同頻率的對應者。貝爾把兩個「豎琴」掛在磁性薄膜上。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種裝置。
有一天,貝爾的助手托馬斯.沃森擺弄夾住了的蘆葦,而貝爾卻從導線上聽到了鄰室傳來的撥動的弦音。他記下了事實,從而導致進一步試驗。試驗過程中,貝爾遇到不少困難。但他是個虛心好學的人,因而在向別人求教時,得到過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指導與幫助,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約瑟夫.亨利、愛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
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採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F. 列舉十個名人發明的物品
1,萊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計算器
2,尼古拉·特斯拉(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無線電
3,亞歷山德羅·伏特(義大利) 最著名的發明:電池
4,亞歷山大·貝爾(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電話
5,艾薩克·牛頓(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微積分
6,霍華德·休斯(美國)最著名的發明:改進飛機設計
7,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雙焦距眼鏡
8,詹姆斯·瓦特(英國) 最著名的發明:改進型蒸汽機
9,約翰內斯·古騰堡(德國) 最著名的發明:現代印刷術
10,托馬斯·愛迪生(美國) 最著名的發明:燈泡
G. 高中科技節綠色小發明
我在家裡,洗碗、拖地、抹桌子等只要我能做的事,我總是主動去做回。我最害怕做的事是拖地答,幾間房子拖下來手就磨出了血泡,櫃子、桌子等窄小地方不容易拖,還拖不幹凈。一次,我邊拖邊想,要是有一雙拖把鞋,穿在腳上拖地那該多好呀!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既輕便、又不彎腰的拖地工具--
鞋拖。
製作方法:1、鞋拖要比自己平時穿的鞋子大一些,便於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條作鞋底上的拖把條,拖把條上面釘一層較厚的塑料
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殼和防水布做成鞋幫,鞋幫的後根安上一條拉鏈,穿脫方便。把鞋幫和鞋底連起來,鞋拖就做成了。
一個小風扇,
只需要一個小馬達,兩節5號電池,還有一些短導線,一個實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紙片!
首先把實心泡沫掏空,用導線連接好小馬達,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馬達的轉子軸漏出泡沫),在把導線連到電池上,也塞如泡沫內,用剪刀把小紙片剪成行,套在小馬達的轉子軸上即可!
H. 誰有節能/環保/科技/綠色的小發明
想節能,用皇明太陽能啊,
有時間到我們這里來參觀一下,絕對無污染
I. 符合綠色生活理念的發明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無污染交通工具,如氫氧燃料電池車,符合「綠色生活理念」專,故A正確.
B、對城屬市生活和生產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分級使用,防止環境的污染,符合「綠色生活理念」,故B正確.
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符合「綠色生活理念」,故C正確.
D、使用白熾燈等大功率的照明燈具,浪費能源,不符合「綠色生活理念」,故D錯誤.
故選D.
J. 中國近現代有哪些偉大的發明列舉幾個比較有名的
1、人字形鐵路
人字形鐵路運用歷史悠久、應用場所廣泛,是簡單經濟又高效實用的鐵路線岔道段種類。人字形鐵路經過普及和發展,又衍生出之字形和X型等鐵路線交匯模式,讓火車在不同鐵路線之間能快速變軌。
清末中國工程師詹天佑巧妙利用人字形鐵路克服了因周邊高落差地勢環境而導致火車難以安全爬坡的困難。
2、侯氏制鹼法
侯氏制鹼法又稱聯合制鹼法,是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於1943年創立的。是將氨鹼法和合成氨法兩種工藝聯合起來,同時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的方法。原料是食鹽水、氨氣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廠用水煤氣製取氫氣時的廢氣。
此方法提高了食鹽利用率,縮短了生產流程,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了純鹼的成本,克服了氨鹼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譽,得到普遍採用。變換氣制鹼的聯鹼工藝,是我國獨創,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3、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
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後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4、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從1958年開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生物系三個單位聯合,以鈕經義為首,由龔岳亭、鄒承魯、杜雨蒼、季愛雪、邢其毅、汪猷、徐傑誠等人共同組成一個協作組。
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肽鏈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經過周密研究,他們確立了合成牛胰島素的程序。這是中國當時唯一一次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
5、陸相成油理論
中國在大慶、大港、勝利等地連續建成大油田,陸相成油理論的作用功不可沒。此前,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在海相地層中才有可能出現大的油田,西方人確認中國貧油,就因為中國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為陸相沉積。
我們的科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只要條件適宜,陸相沉積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論。這個基礎理論的突破,讓我們發現了自己腳下的油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