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者文明

創造者文明

發布時間:2021-08-11 14:31:08

『壹』 文明創造者打開氏族大廳有什麼用

非洲黑人文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各民族在過去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稱「黑非洲」,返指撒哈拉中部以南的非洲。其居民主要是黑種人。著名學者基·澤博指出:「絕大部分學者都同意撒哈拉以南的民族在遺傳上是基本一致的,只存在一個准黑人集團」。它包括蘇丹人、班圖人、科伊桑人、俾格米人,「以及各種不同的少數集團,如跟『衣索比亞人』近似的各種少數集團」。
在歷史變遷的長河中,也有不少其他人種的民族遷入撒哈拉以南,如阿拉伯人、歐洲人、印度尼西亞人,並與黑種人混血。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明的研究,都沒有像非洲黑人文明的研究那樣遇到那麼大的思想障礙,經歷那麼長期的爭論。
首先是不承認。在歐洲學術界長期占統治地位的觀點是非洲黑人沒有歷史、沒有哲學、沒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一書中,把非洲分成三部分,一是「非洲本土」,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通常所說的黑人非洲;二是「歐洲的非洲」;三是「亞洲的非洲」,即指尼羅河流域,特別是埃及。他認為,非洲本土「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非洲黑人沒有「通達哲學的能力」,因為「黑人的精神意識十分微弱,或者更確切地說根本就不存在」。他甚至斷言:非洲黑人「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從來就是這樣」,「處在野蠻的、未開化的狀態中」。著名英國歷史學家費奇在評論黑格爾的觀點時指出:「他所代表的觀點已成為19世紀歷史正統的一部分,甚至在今天也不乏追隨者。」戴維·休姆就是一個,他說:黑人「沒有精巧的製造者,沒有藝術,沒有科學」。巴茲爾·戴維遜評論說:「按照這種說法,非洲人從來就沒有發展過自己的文明」。
非洲文明的存在是一個事實問題,而不是一個思辯的問題,只要不存種族偏見的人,都會承認世界上有一個獨特的非洲黑人文明存在。他們不僅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麥羅埃文、斯瓦希里語文、豪薩語文、瓦伊文等)、文學、史學、宗教和其他著作存留,而且有大量精湛的藝術、音樂、舞蹈、建築和醫學、科學技術遺存。
從19世紀中葉起,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考古學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868年發現了大辛巴威遺址,德國地理學家宣布「這是遠古時代文明人的創作」。1897年,英國遠征軍佔領貝南城,擄回了大量的雕刻品,轟動歐洲,導致「藝術」這個詞同非洲聯系在一起。1907-1914年,考古學家把麥羅埃文明展示在世人面前,1931年諾克文化的發現,更使歐洲學者為之瞠目。這么多文明遺址的發現,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確實存在一種非洲黑人文明嗎?但是,且慢,那些帶有偏見的人又挑起了一場爭論,難道這么高的藝術、冶金術和建築術,黑人能創造得出來嗎?
傳播主義論出籠了。繼黑格爾之後,一些歐洲(主要是德國)的人類學家、歷史學家認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發現的一切文化成就都是含米特人帶來的。這就是「含米特理論」。
凡是在黑非洲發現一處古代文明遺址,馬上就會出現一種外來人創造的喧鬧。德國地理學家卡爾·毛赫考察大辛巴威遺址後,一方面說,它是古代文明人的創作,同時又說,這是外來人建造的,「土人」未曾參與;山上的王城是仿照莫里亞山上所羅門王的廟宇建造的,山谷中的「橢圓形建築物」是抄襲示巴女王在耶路撒冷住過的宮殿式樣。但是,埃及考古學家戴維·蘭道爾-麥基弗和英國考古學家格·卡拉-湯普遜證明:大辛巴威和其他同類型的遺址,起源於非洲,從建築式樣上看,沒有東方和歐洲任何時期式樣的痕跡;從住宅特徵看,毫無疑問是非洲的;從藝術和製造類型看,都是典型非洲式的。
「諾克祭祀小像」及其冶金遺址的發掘,馬上又出現了一個傳播論。一些歐洲學者認為,西非的煉鐵技術是從麥羅埃和卡爾他熱(位於今突尼西亞)引進的。即使反對「外來說」的戴維遜對此也搖擺不定。他一方面說,「諾克小像等藝術品的起源」都可以和那些純粹屬於非洲遠古時代的最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品,即畫在塔西里山塞法爾岩石上的男女坐像聯系起來,是尼格羅人的創造。另一方面,他又說,美索不達米亞把冶鐵技術傳給埃及,埃及再傳給庫施,庫施則「不斷地、不可抗拒地傳到了西方和南方各地。由於這個極端重要的鐵的傳播問題,使庫施對於非洲南部起了地中海文明在幾個世紀以前對歐洲北部所起的作用」。
考古學家已經查明,撒哈拉以南的冶鐵技術都是非洲黑人自己創造的。冶鐵的方法、熔爐和風箱的構造都與眾不同,證明不是從別處學來的。從語言角度講,蘇丹語言中沒有含米特語的鐵(brzl)一詞。從民俗學角度看,阿拉伯人視鐵匠為賤民,明令規定,不準與鐵匠交往,熱帶非洲各族視鐵匠為英雄、青年人的導師、部落傳統的維護者和秘密會社的領袖,甚至打鐵是貴族特權,王位繼承人必須學會冶金。從考古學角度來看,西非煉鐵的初始時間,早於麥羅埃和卡爾他熱。尼日尼亞美大學在阿加德茲南部發現的冶煉遺址(其中包括煉銅和冶鐵的熔爐),經同位素碳14測定,煉銅爐已存在4000年(約公元前2000年),冶鐵爐已存在2500年,均比麥羅埃和卡爾他熱測定的日期為早。這就推翻了黑非洲冶金技術外來說的假定。
更有奇談怪論者,把希臘人和葡萄牙人抬出來作為西非陶製品和青銅製品的影響者或師表。
藝術史家已經公認,西非陶器和青銅藝術品是一脈相承的。貝南的青銅藝術品直接來源於伊費,伊費的青銅頭像,繼承了諾克文化的藝術風格。這兩種文化對人像的眼睛、四肢和軀體的處理是相似的。正如前述,諾克藝術又來源於原始岩壁畫。諾克不僅是個獨立的冶煉中心,而且是西非文化藝術的一個獨立中心。希臘人和葡萄牙人怎能成為其師表呢!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被瓜分完畢,美洲黑人相繼從奴隸制下獲得解放,一批黑人知識分子從非洲和美洲涌現出來,面對世界的未來,他們開始考慮非洲的命運。他們對非洲「黑人沒有文明」,「黑人文明外來說」,從思想、歷史、文化各個角度進行反駁,提出了黑人文明的命題,論證了黑人文明的特徵,其目的是增強黑人的自信心,培養黑人的自豪感。
西非民族主義的先驅布萊登強調,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非洲黑人文明有不同於其他文明的特性,名之曰:「非洲個性」。他把「非洲個性」歸結為三點:(1)非洲人生活中的村社觀念以及非洲人之間的和諧一致;(2)非洲人跟自然的和諧一致;(3)非洲人與自然的和諧應加上與神的和諧一致。布萊登是非洲黑人知識分子中最早提出非洲有信史和確鑿的文化,並強調黑人是對世界文明作出過貢獻的人之一。
與此同時,在美洲的黑人知識分子加維·杜波伊斯等人,在研究黑人歷史的基礎上,批判了黑人非洲「沒有歷史」「沒有文化」的觀點。杜波伊斯指出:「從衣索比亞射出人類文明的曙光,然後普照整個尼羅河谷」,「衣索比亞這個黑皮膚人的國家,乃是埃及文明的搖籃。」杜波伊斯的《黑人靈魂》一書首先提出了「白人與有色人種的界線問題」,不僅明確了黑人所面臨的問題,指明了斗爭的方向,而且論證了黑人傳統精神。桑戈爾說:「今天,人們可以說,黑人傳統精神正是從這部著作中噴湧出來的」。
在布萊登、杜波伊斯思想影響下,一批留學英、法、美的黑人知識分子,如阿克齊韋、恩克努瑪、塞澤爾、桑戈爾等人,脫穎而出,除繼續批判各種種族主義理論外,進而領導了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本世紀八十年代,非洲基本完成爭取民族獨立、摧毀殖民主義統治以後,非洲各國的學者為恢復黑人文明和歷史的本來面目,孜孜不倦地工作,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一批新的歐美學者,如戴維遜、奧利弗、費奇、柯廷等,站在比較公正的立場,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唐普爾1945年出版的《班圖哲學》一書,論證了黑人以存在的動力為基礎的本體論,打破了自黑格爾以來黑人沒有哲學的「正統觀點」。
至於文明形成的標志,不只是黑非洲文明討論的一個問題,也是其他文明所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英國一些考古學家根據西亞文明發展的情況,提出了進入文明社會的三要素或四要素。所謂三要素指城市、金屬工具和文字,所謂四要素是在三要素之上加上一條禮儀性建築。由於歐洲人長期否定非洲黑人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因此,這個問題的討論還是必要的。
戈登·柴爾德(Gordon Childe)認為,任何文明的一個最本質的因素是文字的存在。1963年出版的《古代文明網路》,大概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把除埃及以外的非洲其他地區都排除在古代文明之外。
文字不應是從野蠻轉向文明的惟一因素,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恩格斯指出:「從鐵礦的冶煉開始,並由於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原始社會也是如此。由於冶金(不只是冶鐵,還有煉銅和冶煉黃金)業的發明,人類可以使用耕犁,大規模地耕種土地,可以使用鐵斧和鐵鍬,來清除森林,開辟耕地和牧場,兩者均可提高食物的供給量。由此,剩餘產品出現了,分工發展了。除了農牧業之外,一部分人專門從事手工業、商業和藝術品的生產,交換和商業的發展,促使城市的出現和發展。所以恩格斯又說:「野蠻時代是學會經營畜牧業和農業的時期,是學會靠人類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物生產的方法的時期。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麥羅埃文明和諾克文明都證明了恩格斯的這一論斷也能適用於黑非洲。在這兩個地方出現了冶金業、商業、城市和藝術品。至於說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字,出現也不是太晚的。公元前二世紀出現了麥羅埃象形文字。迄今已發現800餘字,仍未釋讀。公元10世紀前後,出現了用經過修改的阿拉伯字體書寫的斯瓦希里文、豪薩文、富爾德爾文。非洲黑人還創造了巴蒙文、瓦伊文、門德文、曼丁哥文和沃洛夫文。
因此,從野蠻進入文明的三大要素:金屬冶煉、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都已具備。非洲黑人文明的存在已是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
歷史發展不平衡是各大洲文明發展的共同特點,黑非洲也不例外。在殖民者入侵非洲時,非洲的大部分已進入文明社會。但非洲南端的科伊桑人,赤道熱帶森林地區、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邊緣地區、東非大裂谷東支沿線地區,人們還過著採集、狩獵、游牧和半農半牧的原始社會生活。
文明的發展有一個傳遞和擴展的過程,這是世界各大洲的共同特點。正像歐洲文明從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向西、向南擴展一樣,非洲黑人文明也有一個由北向南推進的過程。這一傳播過程可以從金屬冶煉的擴展,大體窺見一個輪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公元前5世紀左右,金屬冶煉,最早開始於東西蘇丹。考古發掘表明,冶鐵技術迅速擴展到中非、東非和南非。大約到公元5世紀冶金業已在全非形成。
金屬冶煉,特別是冶鐵術的推廣和普及,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農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鎮的興起和文化的發展。在廣闊的非洲大地上相繼出現了麥羅埃文明、諾克文明、斯瓦希里文明、豪薩文明、依費—貝南文化、剛果文化、大辛巴威文化、馬拉維文化和馬蓬古布韋文化,產生和發展了具有「非洲個性」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包括歷史、小說、詩歌、雕塑、音樂、舞蹈、建築,以及以「班圖哲學」為代表的思想意識形態、倫理習俗和宗教觀念。
公平地講,非洲黑人文明是世界文明極富特點的一部分,對世界文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卻是發展比較緩慢的一部分。在物質文明方面,長期停滯在鋤耕農業,甚至沒有發展犁耕農業,在精神文明方面,非洲黑人傳統文明沒有留下眾多的思辯性的哲學和文論著作。
非洲黑人傳統文明發展滯後的原因,用種族主義理論來解釋是站不住腳的,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條件,黑人社會的內部機制和外界交往不發達共同作用使然。
就外部條件而言,非洲不是孤島,黑人非洲也不是與世隔絕之區。但與歐亞、北非相比,與外部世界交往較少,文明沖突的力度也不大。
黑格爾曾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於三面環海,一面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對於世界各部,始終沒有任何聯系,始終是在閉關之中」。事實上,蘇丹和衣索比亞通過尼羅河和紅海與南阿拉伯、埃及自古以來就有密切聯系。東非沿岸的非洲人民通過印度洋與希臘、羅馬、阿拉伯、波斯、印度、印尼和中國有著頻繁的交往。撒哈拉大沙漠並未完全阻隔它同地中海沿海國家的往來。英國學者奧利弗和費奇認為:「至少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地中海和黑非洲就有經常的交往」。
世界文明史的發展一再證明,世界各種文明的互相接觸、碰撞和影響,必然產生相互借鑒、選擇和迭加的效應。對非洲黑人文明與其他文明的關系也應如此認識。
早在古代,黑人文明同古埃及文明、希臘羅馬文明、猶太文明、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都發生過接觸和交流,有過互相影響和吸收。僅舉一例,中國瓷器輸入東非以後,東非人也像中國人一樣,用瓷器作食具、飲具和裝飾品,並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裝飾材料,模仿中國瓷器燒制技術,燒制伊斯蘭—斯瓦希里風格的陶瓷。「索馬里有一種裝潢美觀的飲器至今一直叫新納(sina)。」這是一種中國瓷器的仿製品,但畢竟不是瓷器,仍是陶器,因為當地缺乏製造瓷器的高嶺土。這一例證說明了在各種文明交流中互相影響、借鑒和適應本地情況的改造和迭加的道理。
世界歷史證明,不接受外來文明,閉關自守是愚昧的,要用一種文明,哪怕是先進的文明去取代、消滅另一種文明,實行所謂「同化政策」,同樣是愚昧的。
15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把非洲變成獵取和販賣黑奴的場所,使成百萬人背井離鄉,流落他鄉,而後侵佔他們的土地,滅亡他們的國家。與此同時,殖民者一面宣傳黑人是沒有文明、野蠻的民族;一面又推行「同化政策」,強迫黑人皈依基督教,開辦歐式教育,灌輸歐洲文明的價值觀。結果如何呢?
在推行「同化政策」的法國,出現了以桑戈爾為首的黑人知識分子的「黑人精神運動」,這不是對「同化政策」的絕好諷刺嗎?在強制推行皈依基督教的地方,不是出現了「非洲基督教會」運動,並開展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這也是歐洲殖民者所始料不及的。
世界上各種文明的交流都是雙向的。非洲黑人文明既吸收了歐洲、亞洲文明的成果,也對歐洲、美洲和亞洲文明產生過積極的影響。爵士音樂便是典型的一例。它起源於非洲黑人的勞動歌曲和婚葬祭祀場合所唱的散拍樂曲(ragtime)、靈歌(spiritual)和怨曲(bluse),並從美國流行到了全世界。
經過100年左右堅苦卓絕的斗爭,非洲到20世紀8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爭取民族獨立的任務。在獨立後的新歷史時期,在傳統文明的基礎上,非洲黑人正在努力發展民族經濟,建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和民族文化,涌現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考古學家、史學家、思想家、歌唱家、舞蹈家、雕刻家、電影藝術家和體育明星。例如奈及利亞的作家沃爾·索因卡因其卓越的文學成就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貳』 瑪雅文明的創造者是誰

美洲文明的搖籃古代瑪雅人居住在中美洲地區,即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境內。在諸多的印第安部落中,尤以瑪雅人的社會發展水平最高, 堪稱世界古老文明部落之一,它是美洲文明的搖籃。
據地下資料表明,公元前2000 年左右,尤卡坦半島已經有了人類居住的遺跡。他們以漁獵和採集作為謀生手段,來創造和發展自己的歷史。公元前 1000 年左右,他們開始定居,這時,以種植玉蜀黍為主要作物品種的農業生產發展起來了。然而這種文化是否為瑪雅人所創造,至今仍無定論。公元初, 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南部建立了城市,此後的七八百年間,總共建立了100 多個城市。在城市的廣場上他們進行日用品和食品的交換。這時,瑪雅人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
公元10 世紀以後,一支托爾提克人從墨西哥入侵瑪雅地區,在尤卡坦半島上建立起一些新的城邦。自此,瑪雅文化便出現了第2 次的繁榮興盛。
瑪雅人在美洲創造了高度的文化,其全盛時期當在4~10 世紀。此後瑪雅文化遭到了明顯的踐踏和摧殘,只有尤卡坦半島北部還得以保存和持續發展,直到15 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這一地區,瑪雅文化的獨立發展才被打斷。
神奇的瑪雅文化遺址 瑪雅文化的重要遺址有位於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奧提華城、尤卡坦半島南端烏蘇烏辛塔河流域的科班城和尤卡坦半島北部的烏斯馬爾城。它們分別屬於古典時期、早期和晚期的奴隸制城邦遺址。
通過考古探測,我們知道這些城市的規模宏大,有的城市長寬均達數公里。城內聳立著許多金碧輝煌的神廟和宮殿。在建築物的牆壁、柱子、梯階和石碑上有精美的雕刻,有的地方還發現了栩栩動人的壁畫,描繪了慶祝遊行、呈獻貢賦、押送戰俘、爭奪格鬥等場面,表現了瑪雅人高度的藝術成就。
除此以外,多層次的金字塔台廟建築,光怪神奇,令人贊嘆。如烏斯馬爾城的幾座多層次金字塔,反映了瑪雅人對地球的原始觀念。他們將地球上部分成若干層,每層有13 個世界;地球下部也是如此,每層有9 個世界。各層分別由「界神」掌管。
瑪雅人信仰太陽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地神和農神,尤以崇拜玉米神為最。他們用占卜勾通人與神的聯系。瑪雅人祭神的規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飛禽、瓜果外還一度盛行人祭。
公元前後,瑪雅人便有了象形文字,包括許多象形符號和音標、音節符號,它們一般用小毛筆書寫在無花果樹皮上。科班城建築群中著名的「象形文字梯道」,是瑪雅人特有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然而,遺留到今天的瑪雅文字,多是鐫刻在石碑、陶器、骨器上的銘文,而且迄今無法辨認。
是誰創造了瑪雅文化 瑪雅人創造的太陽歷法,規定每年為365.2420 天,而現在天文學家的准確計算是365.2422 天,一年的誤差不過是0.0002 天,這種精確度恐怕很難用巧合來解釋。
此外,令人更加迷惑不解的是,在宏都拉斯一座神廟的壁畫中,人們發現畫面中有瑪雅人乘坐一種類似今天火箭的飛行工具邀游太空的形象。人們相信,藝術的誇張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據此斷定,瑪雅人已早於我們幾千年提前進入了太空時代呢?如前所述, 瑪雅人具有超時代的天文科學知識,他們創造的太陽歷比格列高利歷更准確,更貼近回歸年長度。從現有的文字手稿中,人們還知道有瑪雅人預測數十萬年間日食、月食的表格和標明流星隕石墜落的時間表。這些事實表明, 瑪雅人的智慧,已超越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特定歷史時代。
據此,有的學者提出,是外星人創造了瑪雅文化,瑪雅人的祖先原本就是進入地的外星人。另一些學者則從瑪雅文化與亞洲古代文化的歷史淵源, 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研究,發現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人類學家發現,印第安人的膚色和體形與亞洲蒙古利亞人種相似,因而一般認為他們屬蒙古人種。
有人考證,古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曾有過「地球另一隅的人」 的記載,這些人可能就是進入美洲的亞洲人。這些人進入美洲後,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秘魯、宏都拉斯經過長期的發展,雖然逐漸形成了與印度各自不同的文化體系,但是,他們卻有著大致相同的神祇和信仰,如對日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海神、地神的信仰等即是有力的佐證。印度古代的大佛塔「窣睹坡」與墨西哥等地的大型金字塔台廟形象十分相似,這也是很難用巧合來加以解釋的。
基於上述理由,有人便提出亞洲人是瑪雅文化的創造者之一。
由於美洲沒有發現遠古人類生活的遺跡,美洲人種究競來自何方的問題,多少年來,學者們一直眾說紛紜。近年來一般認為,印第安人是從亞洲東北部移居美洲的,屬於蒙古人種的一支。也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印第安人屬澳人利亞一美拉尼亞人種,是與蒙古人種的一支同日寸或更早移入美洲的澳洲人。
據測定,他們移居美洲的時間約在四五萬年以前。其遷移動機或者由於追蹤野獸、或者因為氣候突變。為了生存,他們從亞洲出發。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越過白令地峽(最近一次冰河時期,當時的白令海峽比今天約低100 米)抵達美洲大陸。後來海面升高,地峽變成海峽,遷移的人便踏著海峽的堅冰,或是沿海邊航行進入美洲。不過,這種移民,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漸進過程,決不是一次兩次的挺進行動所能完成的。
上述種種觀點,孰是孰非,還有待於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輕率的結論只能是科學探索領域的最大誤區。

『叄』 一般認為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創造者是什麼人

「印度河文明」最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前2300年~前1750年,其文明並不是本土居民產生的文明,而是外來者創造的文明。
哈拉巴文化之後,外來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在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此之後古波斯人、古希臘人(孔雀王朝)等相繼進入印度,並建立國家,創造了各時代的文明。

『肆』 誰是早期文明的創造者

「印度河文明」最開始的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前2300年~前1750年,其文明並不是本土居民產生的文明,而是外來者創造的文明。哈拉巴文化之後,外來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在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此之後古波斯人、古希臘人(孔雀王朝)等相繼進入印度,並建立國家,創造了各時代的文明。

『伍』 中華文明的創造者

炎帝和黃帝 還有應該是傳說中的神農氏

『陸』 商朝青銅文明的創造者主要是

商朝青銅文明的創造者主要是C奴隸
夏、商、西周時期,在奴隸的版辛勤勞動下,出現了繁榮的奴權隸制物質文明。手工業方面出現了高超的青銅製造技術,司母戊鼎是其代表。農業和畜牧業也發展和繁榮起來,表現為「五穀」種植和當今大多數家禽的出現。這些共同構成了燦爛的青銅文明,同時燦爛的青銅文明是由過著非人生活的奴隸創造的。

『柒』 中華文明的創造者,被稱為「人文初祖」的是.黃帝.

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還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樂譜,他還聯結炎帝抗擊蚩尤,在涿鹿打敗蚩尤,形成華夏族,所人們稱它為「人文初祖」。求採納。

『捌』 誰是中華文明的創造者人們稱他為什麼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賞分10分

軒轅吧,戰勝炎帝,後人稱之為 黃帝 。傳說姓公孫 ,居於軒轅之丘 ,故名曰軒轅 。曾在阪泉戰勝炎帝,在涿鹿戰勝蚩尤,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閱讀全文

與創造者文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