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紙何時發明

紙何時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1 13:08:52

① 最早的紙是在什麼時期發明

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版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權祖。

在蔡倫造紙術出現之前,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作為記事材料。

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尋求新的書寫材料已成為時勢所趨,造紙術就因此應運而生。

(1)紙何時發明擴展閱讀

早期紙的使用

西漢勞動人民所造的紙並經過東漢的蔡倫改進以後,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改進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山東人左伯,就是一個以造紙精美而聞名,當時的書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紙,這就是說,在東漢末年,造紙技術大大提高。

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期,紙張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

總之,在紙張得到廣泛應用之後,使書寫材料重量大大的減輕,從而完全取代了過去的寫字材料。

② 造紙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③ 紙到底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④ 衛生紙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最早在唐朝。如廁後使用衛生紙的習慣源於中國,最早在唐朝時即有。當時衛生回紙的答材質五花八門,王公貴族們甚至用宣紙或帛作衛生紙,但無一例外都是一張張的。

現代皺紋衛生紙則誕生在美國。

中國最早的用紙拭穢記載見於南北朝。《元史》列傳第三載元裕宗的妻子極為孝順公婆,侍奉婆婆昭睿順聖皇後(察必皇後)「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

譯文:不離開他身邊,非常孝順,她要在婆婆拭穢之前用自己的臉試試手紙的柔軟度。

(4)紙何時發明擴展閱讀:

使用衛生紙的注意事項:

一、看產品包裝是否標明衛生許可證號,是否印有廠名、廠址和有無執行標准。

二、看紙的色澤,純木漿制紙因無任何添加劑,顏色應為自然的象牙白,紋理相對均勻。

三、看價格,市場零售價過低的衛生紙一般不可能含有純木漿。

四、看耐力強度,純木漿紙由於纖維長,故拉力大、韌性好、不易斷,而質量差的紙,則有不規則的小洞和掉粉。

五、看火燒的結果,好的衛生紙經燃燒後呈白灰狀。

⑤ 紙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紙是中國人發明的而非從國外傳入,屬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

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5)紙何時發明擴展閱讀: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閱讀全文

與紙何時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