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有哪些影響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4、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中國的火葯推進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恩格斯曾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葯發明中的作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葯動搖了西歐的封建統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漸衰落了!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㈡ 論述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貢獻。
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4、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2)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擴展閱讀:
火葯的歷史沿革: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火葯的發明是副產品。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
唐初的名醫兼道士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
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虛子,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㈢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近代西方文明有何影響
一 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以往歐洲中世紀用羊皮紙書寫的歷史,有利於知識文化的傳播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在中國率先出現,使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超過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紀左右,阿拉伯人才開始用中國的技術和設備造紙。造紙術經由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13世紀以後,廉價耐用的紙張很快取代了歐洲中世紀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紙和小牛皮紙。中世紀許多典籍在當時就是 由文士手工抄錄在羊皮紙上,然後做成經卷,然後存放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先傳到越南和朝鮮,又從朝鮮傳到日本。西晉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有個學者叫王仁博士,帶了《論語》等書到日本去,這些書都是寫在紙上的手抄本。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六一0年),有一個朝鮮和尚曇徵到日本去,他把從中國學到的造紙方法和造墨方法傳給了日本人。不久,日本也能大量造紙了。公元七五一年,我國的造紙方法,又向西傳到了阿拉伯。那時候,阿拉伯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我國的歷史上叫大食。大食的疆域一度擴展到中亞細亞。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唐朝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帶領軍隊,和大食的齊牙德·衣布·噶利帶領的軍隊打了一仗,結果,高仙芝被打敗,好多唐朝的士兵被俘虜去了。這些士兵中有不少造紙工人,因此,我國的造紙方法也就傳到了大食國。大食國人就在撒馬爾罕和其它一些城市裡開辦造紙廠,大量生產紙,並且把紙出口到歐洲各國去。當時歐洲各國所用的紙,都是阿拉伯人製造供應的。
紙傳到歐洲以前,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歐洲人把字寫在石頭、蠟板、紙草、羊皮上。紙草-經折疊就會斷裂,不容易保存。羊皮價錢很貴,抄寫一部《聖經》,就要用三百多隻羊的皮。這種用羊皮抄成的書,一般人誰買得起呀,太貴了。
阿拉伯人把紙輸送到歐洲各國,歐洲人也就得到了便宜的書寫材料。他們普遍用起紙來,不再使用紙草和羊皮寫字了。公元一一五0年,阿拉伯人在歐洲的西班牙設立了造紙廠。這樣,中國的造紙方法就傳到了西班牙。而這時,離開蔡倫改進造紙法已經有一千年了。以後,紙又從西班牙陸續傳到了歐洲其他各國;到十七世紀末,才傳到了美洲大陸。我國的紙和造紙方法,最後終於傳遍了全世界。各國人民都用上了紙來,這樣,就大大促進了各國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中國的造紙術的發明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他從此便改變了以往用羊皮紙,蠟板,紙草書寫的歷史,也便於文化的傳播,這樣才使得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在用羊皮紙寫的經典從而轉抄到紙上,從而更便利於保存整理,使古代文明得以繼承和傳播,這樣才有了希伯來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中的優秀成果用紙繼承傳播,文明的傳承也才會有後開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一批坯的人文主義者在吸收借鑒前人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為新興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掃除障礙,開辟道路,這樣才使人們從中世紀的黑暗蒙昧中走出來,此時在各個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文主義者,有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歐洲近代自然科學也從此勃然興起。
二 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
大約在唐朝時候,我國的印刷術首先傳到了朝鮮,到十世紀的時候,朝鮮人民也用雕版印刷的方法來印書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侵入朝鮮,把朝鮮的銅活字和木活字搶去不少。於是,日本人也學會了活字印刷術。我國的印刷術還傳到了越南。十五世紀的時候,越南開始用雕版印刷術的方法印書。十八世紀初,他們也開始用木活字印書了。
歐洲印刷術的產生,也受了我國印刷術的深刻影響。元朝時候,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他們看到元朝政府印的紙幣可以代替金銀使用,覺得非常新奇。在他們寫的游記中,對於中國的紙幣記載得很詳細。當時到中國來的歐洲人,很多住在杭州等地。杭州的書坊非常多,刻印工人的技巧也非常熟練。有的歐洲人在那裡住過好幾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印刷術帶回歐洲去了。
造紙和印刷術對歐洲文化的傳播,對社會,整治,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傳到歐洲以後改變了只有僧侶能讀書和接受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科學從漫長黑暗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三 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制丹葯時發明的。北宋的唐福發明了火蒺藜,南宋時的陳規發明了火槍,這是火槍史上的一大進步,因為它們能發出子彈打人,二者都是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後來明朝人又發明了兩級火箭,飛彈。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末,出現了火炮,火箭,宋史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與宋金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13世紀40年代,蒙古軍隊西征中歐時,把中國的火葯帶到歐洲,從14世紀開始,歐洲人首次在戰爭中使用火炮。大炮和毛瑟槍的使用,是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火器的進步更促進了采礦業和金屬製造業的發展,相對充足的金屬供應,反過來又刺激了武器製造業。15世紀中期起,歐洲在武器製造方面開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圍攻君士坦丁堡時,特地僱用歐洲工匠在城外鑄造巨型火炮,轟塌了城牆,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同時,火葯也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型軍政整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可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火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當然火葯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歐洲的影響還包括對後來的新航路開辟的巨大作用。新航路的條件中:西歐生產力的發展,知識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使遠洋航行中海船裝上了羅盤針,同時火葯的傳人,使海船裝上了火炮,軍事威力大大增強,使海洋探險家信心倍增。直到後來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冒險家已經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世界范圍,而把目光投向世界,尋求財富,沉溺於「尋金熱」把東方看成是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加緊了對外擴張的步伐,從此以後,資本主義從對外擴張中,找到了更多的殖民地,也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作為資本原始積累它是血腥的屠殺和野蠻的掠奪而獲得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是骯臟的,血淋淋的,充滿血腥的。
四 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它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後來到北宋初年,又創立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宋代是,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到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國的海上交通,很早就已經開始了,在指南針發現之前,遠航如果方向導航錯誤,就會遇到危險,直到指南針發明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決。明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需要同海外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明朝初年,政府就曾經派鄭和進行了大規模的遠航。從公元一四零五年到一四三三年共航海七次。所以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西洋」指南洋群島和印度洋一帶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海船之大,數目數量之多。這些大規模海船就是因為裝有羅盤針再加上有航海圖,所以才航行遠達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前後經過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樣多次大規模遠航中,羅盤針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的。
羅盤針的發明不僅對中國航海事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也為歐洲資產階級時代,提供了重要工具,從此開辟了西方遠洋航海的新時代,使資本主義從此便走向了解世界。發現美洲使世界聯系為統一整體,打破了1500年前彼此隔絕的時代,從此世界歷史才成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歷史。並為後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中發現更多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為資產階級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現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㈣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葯武器由此誕生。
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造紙術影響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印刷術的影響與爭議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法國漢學家安田朴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法]安田朴《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
火葯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指南針的影響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中國漢族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㈤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有什麼影響或貢獻
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造紙術:紙的發明不僅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與人傳承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也為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傳播與平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印刷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對人類的文明歷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火葯: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明,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指南針: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明的時代。
1、四大發明的概況:
(1)造紙術:概況:
① 紙出現以前的書寫材料——甲骨、青銅、竹木簡、帛
②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不適於書寫。
③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能書寫的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2)印刷術:概況:
①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剛經》
②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節省印刷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人類的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是泥活字,後來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
③外傳——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後又從西域傳到歐洲。
(3)火葯:概況:
① 唐代煉丹制葯時偶然發明,最早記載見於孫思邈著的《丹經》,稱作硫磺伏火法。
② 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朝廣泛用於狩獵、開山、採石和火器。
③ 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指南針:概況:
① 戰國:司南
② 北宋:指南針發明,用於航海
③13世紀傳入西歐,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㈥ 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其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的創造。它們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偉大技術成果,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
早在西漢時,我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使紙很快被應用推廣。從6世紀開始, 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 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 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 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 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 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我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就製成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宋代時,指南針用於航海。阿拉伯人從與中國商船交往中學會了使用指南針來導航,約在12世紀,傳播到了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 培根曾說:「我們若要觀察新發明的力量、效能和結果,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了......歷史上沒有任何帝國、宗教或顯赫人物能比這三大發明對人類的事物有更大的影響力。」馬克思更精闢地指出:「火葯、羅盤、印刷術--這是預示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並且一般地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創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推動力。」四大發明在歐洲文明產生以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㈦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
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
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
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馬克思評論:「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雖然沒有提到造紙術,但是正是它為印刷術的產生和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