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造宣言》陶行知 讀後感急啊!100~200字!
2.在《創造宣言》一文中,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是真善美的活人。對於借口環境平淡、生活單調、年紀太小、太無能了、陷入等五種「不能創造」的觀點,陶行知舉出古今一系列偉大的創造,一一予以反駁。最後他得出結論:「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立足於教育談創造,特別強調教育方法的重要。教育方法不當,可能使眾多受教育者被毀,教育方法得當,可以使眾多受教育者成才。說到教育方法,我想到一詞,因材施教。在我們大班教育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並不容易,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把「因材施教」變成「盲目施教」,「千篇一律」「一層不變」。就我自己而言,在教育方法上,總覺得比較老套,思維定勢,膽子比較小,不太敢於去嘗試新的方法。雖然很多時候我也會發現問題,但是卻很少時候會冷靜的思考問題之所在,更不用說尋求解決的方法了。陶行知在《教育與科學方法》一文中說道:科學方法的步驟有5項,第一,發現困難;第二,知曉困難之所在;第三,設想解決困難的方法;第四,試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五,解決問題之方法的普遍性,並確認之。不知道老師們目前能做到這5項科學方法的哪一項?我是很慚愧。 然而,在以後,我一定要努力,一項一項地進步。
B. 創造宣言的中心意義 陶行知的
1、《創造宣言》教案 陶行知
教學目標:
1.了解演講辭的文體特點.
2.掌握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
3.樹立創造意識,培養敢於創造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會從分析題目,把握文體的角度來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難點:
1.快速閱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選用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說說\'什麼是創造\',再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或別人的經歷具體說說你對\'創造\'的理解.
(旨在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創造\'的積極性.)
那麼生活在20世紀的我們的教育家,又是怎樣理解\'創造\'的呢 如果讓大家來寫一篇關於\'創造\'的文章,你先來思考一下,首先確立題目,再到你所選用的材料,你的觀點……
二,分析文章題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種演講辭,既是演講,那它一定具備演講稿的特點——文詞優美,感情充沛,說理生動,鼓動性強.
那作者為什麼要選取這樣一種文體,他演講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對於\'創造\'他又有著怎樣精妙的話語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創作.
三,作者簡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是我國近現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他早年留學美國,歸國後,他終身致力於中國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國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他在實踐中創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為中心的教育理論,是我國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為世界所知曉的中國教育家.
四,快速自讀課文,把握關鍵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後的感覺是什麼
答: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經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答: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圖畫,雕塑,文學,音樂,數學,物理,地理等領域.
2.作者的觀點和感情是怎樣的 從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並說明在文中什麼位置.
答:作者認為\'創造是人類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且他認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即使我們走兩步退一步,也應該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它在文章的中間部分.
(讓學生體會抓住關鍵句子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
(1)文章如何劃分層次 劃分依據是什麼
答:第一部分(1段)總領全文.
第二部分(2~5段)我們的人類最值得崇拜的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駁斥了幾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並得出結論.
第四部分(13~15段)以東山樵夫的故事為喻,說明喪失創造力的可悲下場.
根據每段開頭的句子來劃分以上層次.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 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麼
答: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美術家(羅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創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學生先生合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睛.\'這里所用的幾個比喻分別比喻什麼 這句話怎麼理解
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像\'比喻眾多教育對象.\'萬龍點睛\'比喻使眾多教育對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當,可能使眾多受教育者被毀,教育方法得當,可以使眾多受教育者成材.
4.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 文中批評了哪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 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答:八大山人朱耷揮毫畫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的傑作;法國企業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蘇伊士運河;不識字的惠能據說本是目不識丁的樵夫,偶聽人講經,頓悟佛理,後來成為禪宗的南宗開創者;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
作者用這些例子來駁斥五個錯誤觀點:①環境平凡,②生活單調,③年紀大小,④太無能了,⑤陷入絕境.
說明處處都需要創造,天天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可以創造.這種論證方法是駁論文章的寫法.
5.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 哪些句子明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答:作者渴望創造,熱切呼喚\'創造之神,你回來呀!只要你肯回來,我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五,課文小結
陶行知用生動的事例證明了創造是人類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懶惰者,平庸者卻不屑於創造,還為自己找出種種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誡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六,思考
了解陶行知先生創造精神的現實意義究竟是什麼 (問)
C. 創造宣言 創造的神指什麼
教育者
D. 創造宣言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容格
E. 陶行知的創造宣言給人什麼啟示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中指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先生的這番話使我更深刻地感覺到 「創造」就在每個教師的身邊,其實,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帷幄創造的主渠道。現代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存在信息交流。因此,我們要在課堂上積極地創造條件,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強烈的思維互動,產生創造的火花。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充分發揮。
即明確自己的職業特點;保持一顆平常心;拋棄浮躁,立即行動;策劃自己的未來;永遠不要說校長的壞話;用笑聲感染每一個人;做一個受歡迎的教師;著眼細節,造就專業;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關注;引導學生快樂地思考;讓學生學會自己「捕魚」;在課堂教學中彰顯你的個性;做一個用心傾聽者;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藝術地表揚與批評學生;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永遠保持求知者的姿態.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讓我們一起做個有心人吧,「創造」就在你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