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很多公司發現,要建設高績效組織,一個極為有效的方式就是擁有工作勤奮、態度積極的員工。為了獲得人才,公司必須要擁有「工作環境令人滿意」的好名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吸引那些優秀的員工紛至沓來。而只有這類員工才會以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公司和自己貢獻的產品為榮。
戰略人力資源行動計劃
如何使公司擁有這樣的好名聲呢?方法就是訂立和實施「戰略人力資源行動計劃」。第一步是設定招聘和選拔戰略,這樣組織才能夠吸引和獲得與其企業文化最為匹配的員工。這份計劃要能夠幫助人們明確職責。比如說,有的人適合實施,有的人適合協調,計劃中必須有所體現。同時,計劃中必須羅列出支持計劃的必備資源和達成具體目標的各個期限。
總體而言,這一計劃必須要能夠解決員工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是為了傾聽員工的心聲,更是為了向他們顯示管理層在全神貫注地傾聽並力爭做出回應。
通過這些項目,員工們能夠得到表達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果管理層敷衍了事,無動於衷,問題就會惡化,勞資間的種種紛爭也會浮出水面。計劃的內容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我們為很多公司設置了常規會議項目。這樣員工首先可以向管理層闡述他們的想法,之後管理層就可以據此收集解決方案。如果與問題匹配度夠高的話,這一方案就會得到實施。如果員工覺得在人群前發言有壓抑感,那麼他們就會受邀寫下問題並將其存入「答案箱」中。之後,員工會私下裡收到這些問題的反饋。我們同時還會幫助公司實施名為「即時傾聽」的月會制度。這些非正式的會議可以幫助分享信息,提出問題,收獲答案。
溝通決不僅僅指「聽」和「說」。一個人在溝通時,必須要急員工所急,想員工所想,通過創造「親員工」的工作環境,讓他們享有對自己生活更多的控制權,以體現員工利益至上的准則。比如說,在某些情況下,也許可以向員工提供靈活的工作日程安排;或者,也許他們可以獲得許可在工作時使用通信工具;有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壓縮自己的工作日程,這樣的話他們每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會拉長,但是整個工作周期卻會縮短。
創造積極的工作環境
通過對下列項目的結合或拆分使用,也許就能滿足員工的個別需求並幫助公司擁有令人滿意的工作環境的好名聲。
娛樂項目:組織電子游戲比賽,電影之夜,劇院之旅,品酒之旅,周末滑雪之旅及參加體育活動等。
物質激勵:將員工的薪水按一定的百分比投入各種計劃投資項目中,提供來自專業人士的免費投資建議,為員工孩子的上學提供無息貸款。
內部晉升項目:比如說,在員工大量為女性的公司中,晉升到管理層職位的女性比例也應保持女性在員工中的同等比例。
生育獎勵:當女性生育之後,她和她的配偶一定會很高興收到一些獎勵,比如說一筆以現金形式發放的獎金,一筆以新生兒名義購買的儲蓄性債券,或者是一段時間內提供家庭免費清潔工作等。
導師項目:每個新員工都可以有一個導師,然後就應該為雙方安排各式非工作活動計劃,比如說棒球比賽、高爾夫、外出就餐等。在此之後,受過教導的員工生產率會更高,新任務的適應速度會更快,對公司的目標也會更加欣賞和重視。
簽發獎金支票:新員工獲得支票作為獎勵,支票的額度將根據員工的能力和經驗而定。他們的配偶會收到鮮花。如果他們有孩子的話,孩子們將會收到適合他們年齡的禮物。
銷售目標:如果員工達到甚至超過了既定銷售目標,那麼每一位這樣的員工都能夠收到獎勵,形式包括現金獎勵,健身俱樂部免費會員資格,和他的配偶在他們最愛的餐廳共進晚餐,或是外出遊玩,參加體育活動等等。
R&R:也可以為員工提供每月一次按摩,定期瑜伽課程,免費修剪指甲和美容等。也可邀請員工打高爾夫,參加公司組織的野餐及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等。
培訓:如果公司向員工提供額外的培訓課程,以幫助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並由此在職業道路上更上一層樓,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就會越來越高,而且他們會明白,他們正參與建設公司的未來。由於管理層人員是從內部提拔的,因此員工們會感覺有動力去追求並取得成功。如果員工們選擇參加與他們職責有關的課程的話,那麼管理層可以考慮為這些課程埋單。
實施戰略人力資源計劃將保證公司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並提高其在這方面的知名度。
如果不想讓這種名聲很快就失去根基搖搖欲墜,那麼它必須建立在問、聽、言,和對員工的問題和需求進行積極回應的基礎上。如果管理層對與之交談的員工忽視不顧,那麼他們必定不會真誠地問、聽和行動。因此,管理層必須了解每位員工的名字,工作職責,家庭背景,並熟知他們的工作表現記錄。這些信息盡管基礎,卻表現出管理層對員工的關心程度。保持信用公司對於員工福利的真正關心最終將轉化為雙方間的信任。如果管理層在與員工交流時成功地表現出了這種關懷,那麼他們就能打開更多直接交流的渠道,並且得到安慰的信息:公司的信用到目前為止還完好無損。
這一計劃中還有一部分是有關離職面談的。當有人離職時,管理層肯定不想其苦心經營的名聲因為一位員工的不愉快而毀於一旦。員工受雇於公司時,在反映有些問題時可能會猶豫不決,但是在離職面談時,他的顧慮會有所減少,從而管理層會大有收獲。管理層可以獲得一些極具價值的信息,如公司的工作環境有哪些可改進之處,公司文化有哪些可變革之處,如何提高公司的可信任度和信用級別等等。這些真知灼見最終將有助於提高公司的生產力和效率。
如果這位離職的員工對公司有任何誤解,管理層必須要向其做出解釋並向他重申公司對於員工福利的重視。這一點也相當重要。
⑵ 如何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
這要看你所處的環境了。
如果你是想給自己創造環境的話,去圖書館自習室不錯。。
如果你想給他人創造環境的話,每天設置一定的任務,並限制在一定的時間內,比較好。
在放鬆的時間段內,放點輕松地音樂。在准備投入之前,放點氣勢高昂的可以鼓舞人心的音樂,都不錯。但要要求所處環境要安靜。
⑶ 如何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近期,全社會都在推廣環境清潔活動,各地紛紛推出各項政策舉措,全力打好這場環境清潔保衛戰。希望通過全民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更加美觀、清潔的社會及家庭環境,作為一名普通的群眾,因為個體的原因,雖然不能拿起掃帚、拖把參與實戰,但從自己身邊的小事開始,一樣可以為社會清潔出一份微薄之力!
⑷ 求問如何為自己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
我們讓自己受到積極的影射,變得更幸福,更成功等等。How can we create a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ourselves, where we are primed by the positive , where we can be happier, more successful and so on.1、找一些你愛的人或地方的照片,這些東西很重要,因為即使你不看它們,潛意識中還意識到它們的存在Have pictures of people you love or places you lov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hings is that even if you don』t see them, you see them. So on the subconscious level it』s still there.2、讓你開心的東西,無論是紀念品、鮮花、藝術品、你最喜歡的藝術品Have pleasant object, whether it』s memorabilia, whether it』s flowers, whether it』s art, your favorite art. TAL.教授掛了他自己孩子不同階段所畫的畫,當然也有名家的作品,如羅丹的《沉思者》、《吻》。所以找些東西掛在牆上創造一種讓你覺得溫暖、開心的環境And again have these things on your wall creates the environment where you feel warm, where it』s fun for you to be there. 3、名人名言Quotes.「耐心和堅持總能奇跡般地掃除困難和障礙」——亞當斯(美國總統)「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have a magical effect before which difficulties disappear and obstacles vanish」——By John Quincy Adams「推動人類進步的重任不能等待完人來完成。」——喬治.艾略特(瑪麗.安妮.艾凡斯)「The important work of moving the world forward does not wait to be done by perfect men」 ——George Eliot「在深冬里,我終於發現在心裡有個不敗的夏天。」——加繆「In the depth of winter, I finally learned that there was within me an invincible summer」. ——Camus「如果一個人能昂首挺胸地朝著夢想前進,努力實現他想像的生活,他會與成功不期而遇。」 ——亨利.戴維.梭羅「If one advances confidently in the direction of his dreams, and endeavors to live the life which he has imagined, he will meet with success, unexpected in common hours」.——Henry David Thoreau4、把喜歡的書放在手邊,聽聽音樂Have you favorite books next to you. Listen to music.要集中注意聽,不要只當背景音樂,要讓音樂激發你。But listen to it mindfully, not just as background music but the music that inspires you.5、多看看激勵你的電影。Watch films that inspire you. 冰山理論:The Isenberg principle即當你度量某種現象時,也是在改變自己。Is that when you measure a phenomenon, you are also changing yourself.所以通過研究積極環境,我們也是在對自己影射積極的東西。So by researching the positive we are also priming ourselves with the positive. 反思:照片、書籍、音樂、藝術品、日常物品,幾乎所有可以讓自己心情愉悅的東西都可以擺出來,即使不常看,但無形中都會影響到自己。所有這些做法,外國人都非常「科學」地去進行了研究,得出其「科學性」。其實對於現代人而言,感覺反而是有太多可「愉悅」身心的東西了,結果卻是「迷失」到這些東西里,最終「迷茫」了。
⑸ 如何創造環境,讓改革者「有為」
以鼓勵激勵機制為牽引,強力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
「十三五」時期,要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通過科學有效的機制,充分調動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要注重晉升激勵,讓真正幹事的幹部政治上有盼頭。要將幹部的提拔任用同區域經濟發展、社會治理、脫貧攻堅、黨的建設等中心工作緊密掛鉤,著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一線發現幹部、錘煉幹部、選任幹部,對推動發展有辦法、社會治理有成效、脫貧攻堅抓得實,組織信任、群眾公認的幹部要優先提拔使用,達到提拔一人帶動一片的效果。
二要注重物質獎勵,讓真正幹事的幹部經濟上得實惠。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黨員幹部不是「清教徒」,一定的物質激勵是必要的。我區堅持在政策規定范圍內,每年拿出一定資金,對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縣(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考評、脫貧攻堅考核中成績突出、進位明顯、考核優良的單位和幹部,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就是要讓幹事者得實惠。
三要注重精神鼓勵,讓真正幹事的幹部社會上有榮譽。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都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區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將29個鎮辦分為重點發展區域和生態發展區域兩大類,將部門分為黨群、綜合、經濟、駐區四大類,實行差異化考核,區委區政府堅持對完成任務好的單位和個人,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出發點就是要讓全社會都來學習先進、尊重先進、爭做先進,使幹部在幹事創業中受到社會尊重、實現人生價值。
以容錯糾錯機制為牽引,著力解除幹部幹事創業的顧慮。當前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新形勢、新任務、新情況、新問題為幹部幹事創業提出了新要求。必須通過科學的機制,讓改革者有為、讓創新者出彩、讓擔當者無憂。
一要旗幟鮮明地為銳意改革的幹部容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總書記強調,「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乳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政府機構改革、審批制度改革、招投標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每項改革在推進過程中都會觸及固有利益,如果我們的幹部處處瞻前顧後、迴避矛盾、明哲保身,改革就會寸不步難行。對敢於把自己擺進去謀改革、抓改革的幹部,黨委政府必須旗幟鮮明地保護重用,對他們在推進改革中出現的失誤或偏差,要認真甄別、准確研判、妥善處置,消除思想顧慮,鼓勵積極作為。
二要旗幟鮮明地為勇於創新的幹部容錯。「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居首。隨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入推進,幹部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需要在嚴守法律、紀律、政策、道德「四條底線」和安全、穩定、廉政、生態等工作底線的基礎上,先行先試,大膽創新。既然是創新,就沒有經驗可循,就可能出錯,一旦出現了《辦法》中規定的11種情形,黨委政府要旗幟鮮明地站出來保護幹部,使他們消除顧慮,放手工作。
三要旗幟鮮明地為敢於擔當的幹部容錯。要正視社會轉型期的新特點,對在推進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中,因大膽履職、大力推進出現一定失誤或引發矛盾的;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中,因著眼提高效率進行容缺受理、容缺審查出現一定失誤或偏差的;在處置突發事件或執行急難險重任務中,因主動攬責涉險、積極擔當作為,出現一定失誤或引起非議的;在化解矛盾焦點、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因勇於破除障礙、觸及固有利益,造成一定損失或引發信訪的幹部,要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上級為下級擔當,一級為一級負責。
以能上能下機制為牽引,切實壓實幹部幹事創業的責任。時下,在深入推進「五位一體」的進程中,中央和省市對各項工作的要求標准越來越高。必須通過科學的機制,讓能者上,庸者下。
一要嚴把「上」的入口。牢固樹立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理念,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對考核等次靠前、群眾認可度高、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堅決予以提拔重用,不簡單地搞論資排輩,更不讓老實人吃虧,真正讓想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獲重用。二要暢通「下」的出口。幹部能上能下核心是解決能下的問題。我區正參照《推進省管黨政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抓緊制定《推進區管黨政幹部能上能下辦法(試行)》,從目標責任考核、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綜治維穩、黨的建設等方面,細化「下」的標准,明確「下」的程序,就是要通過制度的力量,對事不對人,把那些履職不力、工作平庸、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幹部調整下來,從而達到治貪懲懶、治庸戒散的效果。
三要做好「轉」的介面。幹部走上領導崗位不容易,黨培養一名幹部更不容易。對於「下」的幹部,不能簡單一「下」了之,在做好思想疏導的同時,要切實用好「四種調整」方式,根據被調整幹部的個人品行、實際能力和群眾口碑,合理安排新的崗位,努力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確保下得「服」、下得「穩」。
具體而言:
一要認真學習領會。召開專題會議或幹部大會,組織各級中心組和全體幹部認真學習研討,統一思想、吃透精神。要把「三項機制」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專題討論,深入領會和全面把握「三項機制」的制定背景和核心要求。
二要加強宣傳解讀。在媒體平台開辟專欄,組織專家學者、領導幹部對「三項機制」進行全面、持續、深入解讀。注重挖掘一批正反典型,通過正面引導、反面警示,進一步營造幹事創業、追趕超越的良好風氣。
三要完善配套制度。按照省委文件精神,抓緊制定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具體實施辦法和操作細則,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省委要求,又要緊密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實踐,體現地方和單位特色。
四要帶頭抓好落實。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主動承擔起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細化落實的牽頭責任,把貫徹落實「三項機制」情況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督導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檢查、黨建制度改革督查的重要內容,層層傳導壓力,倒逼制度落實。
⑹ 如何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由於創造性是一項主觀標准,因此需要提出一些輔助標准,以利於准確、一致地判斷。這些標准也就是具有創造性的各類技術方案。
1、開創發明,如汽車、激光器等。
2、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的技術方案,如炸葯。
3、克服技術偏見的技術方案,如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電刷。
4、解決了人們長期渴望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液氮冷凍法在牲畜身上打烙印。
5、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的技術方案,如當年的磁化杯,今天的摩托羅拉翻蓋手機。
⑺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安靜的住所、明亮的書房、舒適的桌椅、合適的燈光、必備的學慣用品等物質條件。這些環境對一般家庭來說都不難做到,只是根據家庭經濟實力,做到的程度不一樣。
全家人要融洽、和睦、團結友愛,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活潑開朗、熱情率真的孩子。家庭和睦、家人相親相愛,孩子就會開開心心,不會因為家庭的爭吵、不和而影響到情緒,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這是很重要的。
(7)如何創造環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用微笑和飽滿的情緒會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分散孩子沉重的心理壓力,減輕學生對考試的焦慮,不要讓考生總生活在壓抑的環境中。
不要一味拒絕親戚朋友來往,不要刻意不看電視、聽音樂。吃飯前後,孩子學習的間隙,一家人都可以在一起說說笑話、唱唱歌,良好的家庭氣氛有利於緩解焦慮。
⑻ 怎麼創造良好環境
管理者的處境,一方面要求他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卻又會使「有效性」難以實現。的確,除非管理者的工作卓有成效,否則現實中的環境會使他一事無成。
讓我們對機構外的管理者作一番概括的了解,以便找出問題的症結。
一個醫生一般說來不存在「有效性」的問題。病人從踏進他的診所時起就將一切情況說明白,使醫生的醫術得以奏效。醫生與病人在一起的時候,通常是能夠專心致志於病人的。他可以盡量將外界的打擾減到最低限度。人們期望醫生應作出怎樣的貢獻是很清楚的。什麼是重要的和什麼是不重要的,這要看什麼是引起病人鬧病的原因。醫生優先醫治的應該是病人訴說的主要疾病。醫生的一切工作,應是為了恢復病人的健康,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使病人感到較為舒服。醫生不是以具有組織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工作的能力而著稱的。對他們的工作是否有成效,似乎不存在很多爭議。
機構中的管理者卻處於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在他那裡,有四種情況是他基本上不能駕馭的。其中的每一種都是與他的組織、他的日常事務和他的工作密切不可分的。他沒有選擇的餘地,也不可避免要與其合作。但是其中每一種又都會向他施加壓力,使他趨於毫無成果和完成不了任務。
1.管理者的時間有屬於別人的趨勢。
如果有人試圖以工作(即通過他的活動)來給管理者下個定義,那隻好將管理者稱為機構的俘虜。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他的工作時間進來找他,而他對此卻毫無辦法。
通常他可能向門外伸出頭對秘書說:「半小時內我不接見任何人。」就在這時,電話鈴響了,他不得不和公司最好的客戶或者政府部門的一位高級官員或者他的老闆談話,於是這半個鍾頭就這樣白白地過去了。
這一點清楚地在一份某大公司高層管理部門的研究報告中呈現出來,那份報告實際上是記錄了高層管理人員的時間利用情況。
卡爾遜教授的研究指出,甚至最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發現他們的時間被別人的要求所佔用,而且對他們的有效性沒有多大的幫助。事實上,最好將管理者定義為沒有他們自己時間的人,因為他們的時間總是被其他某些人的重要事情優先佔有。
2.管理者被迫不斷地「工作」,除非他們主動去改變他們生活和工作的處境。
在美國,人們普遍抱怨公司的總裁或其他高級主管仍然繼續插手市場的供銷和工廠的管理,盡管他們現在是負責整個企業而理應將他們的時間花在公司的指導上。有時人們責備這種事實:美國管理者經常是從職能工作部門和一般事務工作部門中提升上來的,而當他們進入總經理部門時仍擺脫不了過去長期形成的習慣。
在另一些國家中,雖然其晉升的階梯是很不相同的,但也會聽到與此相同的抱怨。例如在德國,通常通向最高管理部門的道路是從總秘書處開始的,因為在這個部門工作的職員完完全全就是干著總經理的工作的。但在德國、瑞典或者荷蘭的公司中的高層管理人員,同樣也會受到像在美國所受到的批評那樣,過多地插手日常工作。
只要留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趨向並不局限在高層管理層中,它遍及整個管理層。人們寧願堅持做日常工作而不願晉升,這種違反常理的做法,其中必有原因。
根本的問題還是管理者所處的環境。除非他用審慎的辦法來改變它,不然事務就會像流水般向他沖來,並制約著他,使他窮於應付。
對醫生來說,按照日常事務排列的流水線進行工作可能是合適的。當病人進來時,醫生可能問:「你今天感覺怎樣?」於是病人可能會說:「我失眠了,在過去的三個星期內我不能好好睡一覺。」這樣,醫生仍然要對他進行周密檢查,即使失眠只是病人更為重要的病情中的次要症狀,他仍然要進行某種治療,使病人能安睡幾個晚上。
但是,事件本身卻很少能夠告訴管理者任何情況,更不用說告訴實質問題了。對一個醫生來說,病人的告訴便是問題的中心,因為對病人來說,那種病就是問題的中心。但是管理者卻是和更為復雜的世界打交道。
事件本身不會表明,什麼事件是重要的和有關系的,什麼事件卻僅僅是干擾的因素。它們甚至不像病人告訴醫生的那種次要症狀,雖然那種症狀也只是作為診斷的線索。
假如管理者任由流水般的事務決定他該做什麼,決定他對什麼進行工作,決定他把什麼擺在重要位置,那他就會使自己消磨在日常瑣事中了。他可能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但他確實浪費了他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拋開了那可以使他有成就的那一點有效性。
管理者的准則是,要使自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作出貢獻和拿出成果,即使這些事情並沒有在日常事務中出現。
3.第三種把管理者導向無成效的情況是,他是處在機構的范圍內的。這就意味著,只有當別人應用他的貢獻時,他的工作才是有成效的。
機構是增大個人力量的一種手段。機構採用他的知識並且使它成為其他管理者的資源、啟示和動力,但管理者之間是很少能彼此協調的,這正因為他們是管理者的原故。每個管理者都有他自己的技能和他自己所關心的工作,比如說可能對稅務感興趣,或者熱衷於細菌學,或者有志於訓練市政府中明天的管理骨幹,而他鄰座的人可能對成本會計的精打細算感興趣,或者熱衷於研究理論經濟學,或者有志於研究城市法律的合法性。於是,每個人都不得不利用其他人的成果。
一般說來,對管理者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的人往往不是他直接控制的人,而是其他單位的人,按照組織來說,是旁系的人,也許是他的上級。除非管理者能夠找到這些人,能夠使自己的貢獻對他們的工作產生效用,否則這個管理者就完全失去了有效性。
4.管理者畢竟屬於某個機構中的一員。
作為一個管理者,無論他所服務的機構是企業、研究所、政府機關、大學還是軍隊,他都會將組織內部看作與他自身關系最為密切的和最為接近的現實。如果他要全面地掌握情況的話,也只是通過厚厚的和彎曲的透鏡來觀察世界。對外界正發生些什麼,他了解到的也往往不是第一手材料,而是經過機構「過濾」的報告,也就是經過預先消化和高度抽象的報告,它將機構的關系准則強加於外部現實之上。
但是,機構本來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純數學的觀點來看,它只是代表一個點,既無大小,亦無延伸。即使作為最大的機構,在與它所處的現實環境相比較時,它所佔的范圍也是微不足道的。
具體地說,在機構內是沒有所謂成果的,所有成果都在機構外面。例如,企業的惟一成果是因顧客而產生的。通過他們的購買力交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意願,將企業的成本和努力轉化為收入和利潤。顧客考慮的當然不會是體現某個公司的成果,而只是滿足自己某一需求;有時某一成果還須以政府計劃的方式得到體現。這樣的政府基本上是以非經濟價值的喜愛為基礎,來調節供求關系的。在這兩種情況中,作決定的因素都來自企業外的而不是企業內的。
同樣,醫院只有為病人診病才會有成果。但是病人一般來說並不是醫院機構的成員。對病人來說,只有當他在醫院留醫時,醫院才是真正存在的。他的最大願望,就是盡快回到醫院以外的世界中去。
在任何機構內,只存在著成本和努力。像我們通常所說的那樣,在機構內存在著「利潤中心」,這是禮貌的委婉的說法。實際上,只有努力中心。機構為了取得成果而必須縮小戰線,事情越少,職能工作就會做得越好。
為了生產市場上需要的汽車或鋼鐵而僱用十萬人,這完全是技術上的落後。按照企業存在的惟一準則,為周圍環境服務,企業的人數越少,內部的活動越少,活動規模越小,企業就越更接近於完善。
機構以外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現實。而這個現實是不能從機構內部作有效控制的,充其量也只能由雙方共同作用才能產生成果。以戰爭為例:戰爭的結局是敵對雙方軍隊行動和決策的結果。一個企業,有可能作出努力通過推銷商品和刊登廣告的方式來影響顧客的喜愛和評價。除非是處於像戰時經濟那樣的極為貧乏的情況中,否則顧客仍然有最後的決定權和否決權。
但是管理者最先看到的正是機構的內部,因為機構的內部和他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它的各種關系和各種聯系,各種問題與各種挑戰,它的各種逆流和閑言閑語等等都在各個環節上和他發生關系。除非他作出特別的努力以便直接看到外部的現實,否則他便會慢慢變成井底之蛙。他在機構中的地位升得越高,他的注意力便會越來越集中在內部的各種問題和各種挑戰中,而失去注意外界事物的興趣和機會。
盡管機構是一種完全人為創造出來的環境(或製成品),與生物有機體是大不相同的,但它也要受到那些支配生物構造和大小的自然法則的支配: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成正比,而質量則與其半徑的立方成正比。生物長得越大,該生物體賴以維持其質量和內部的生理機能、循環和信息、神經系統等等的資源就需要得越多。
阿米巴(一種變形蟲)的每一部分都是與環境保持恆定的、直接的接觸,所以它不需要特別的器官去覺察外部環境或者使各部分結合在一起。而一個像人這樣龐大復雜的生物體,就不得不需要一副骨骼來支持身體的各個部分。他需要各種器官來攝人食物和消化食物、吸氣和呼氣、將氧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生殖等等。為了充分協調好各種機能,因而也就需要腦和一些復雜的神經系統。較高級動物的大部分質量、資源、食物、能量供給、組織等都是用來克服和彌補其構造的復雜性及其與外界的隔離性的。
和生物不一樣,機構本身並不是目的,也不能僅靠世代延續種屬的行動來獲得成功。機構是一個社會器官,能否對外部環境有所貢獻才是它自己必須履行的義務。但是,當機構變得越大而且取得更大成就時,其內部的事務就會越來越多地佔用管理者的興趣、精力和能力,從而將他與外部世界逐漸隔離開來,使他失去對外部世界的有效性。
在今天,這種危險正隨著電腦和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而日益加深。
作為一種機械,電腦只能處理能夠數字化的資料,盡管它的工作完成得如此迅速、准確而精密。它可以將迄今為止所能得到的大量的數字化信息處理出來。但是,一個人卻只能將機構內正在進行的情況基本上數字化,例如成本、產品、醫院中病人數字統計、訓練報告等情況。而有關的外部事務是很少能夠以數字化的形式加以利用的,當我們對它們加以數字化的時候,再對它們作出反應就已經是太遲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搜集與外界事務有關的信息的能力落在了電腦的技術能力之後了。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擔心這一點,那我們只須增加統計的努力就可以了。
實際上,電腦本身自然也會極大地幫助我們克服這種機械上的限制。倒不如說,問題是外部世界的重要和有關的事務常常是屬質量方面而不能數字化的。它們還不能算是「事實」。作為一件事實,它畢竟是已經確定了的,已經被分了類的,尤其是已經被賦予一定關系的。必須先有概念才能夠數字化。必須從無數混亂的現象中抽象出能夠定名和最後能計算的明確概念。
導致許許多多畸形嬰兒出生的「太利多邁」悲劇正是這種情況的事例。在歐洲大陸,當醫生具有足夠的統計資料以了解到畸形嬰兒的出生數字比正常要高的時候(這數字是如此之大,說明其中必定有特別的而且是新的成因),災難已經發生了。
福特公司艾德舍爾型汽車事件同樣給我們上了相類似的一課。在這種型號汽車投入市場之前,公司收集了可能得到的一切數字。所有的數字都指出,這種汽車正是市場所需要的。而質量上的變化,即美國顧客購買汽車從量入為出到憑愛好購買這一情況的變化,卻不是統計研究所能夠顯示出來的。在這種變化被數字統計捕獲的時候,卻為時已晚——這種型號汽車已投放市場並且遭到了慘敗。
外界真正重要的不是趨勢。重要的是趨勢中的各種因素的轉變。這些轉變最後決定了機構和它的各種努力的成功和失敗。這些轉變必須被覺察到,它們是不能計算、定義和分類的。分類仍然會產生預期數值——正像他們為艾德舍爾型汽車所做的那樣。但數值不再與實際情況相適應。
電腦是一部邏輯機器,這是它的力量,但也是它的限制。外界的重要事件是不能以電腦(或任何其他邏輯系統)所能處理的那種形式作出報告的。但是作為人,當他不是特別具有邏輯性時他還是可以覺察得到的,這正是人的力量所在。
危險的是,管理者會變得對那些不能簡化成邏輯和電腦語言的信息和刺激不屑一顧。管理者可能對覺察到的每一事件變得視而不見,而只在事件發生之後獲知既成事實。於是,大量的電腦信息反而可能阻礙了他們對外界現實的接近。
電腦這個潛在的最有用的管理工具最終必定會使管理者覺察到自己被隔離的狀況並且從這種狀況中解放出來,轉而對了解外部世界多花時間。但是,在短期內卻還會是個「電腦病」。而且對迷信它的人來說還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電腦只是使原有的條件變得明確。管理者必然要在機構內生活和工作,除非他們自覺努力地去觀察外部世界,否則他的目光將囿於內部范圍而看不到外部世界。
管理者不能改變上述四種現實情況。而這四種情況,又是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條件。因此,他必須設想,除非他作出特別的努力使自己成為有成效的,否則他就會成為沒有成效的管理者。
增強有效性,很可能是我們希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成就和滿足的惟一方法。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高效能人士的管理法則》
⑼ 人怎樣創造環境
這社會不能被你所改變
但你卻可以,可能憑借著自己的努力
創造一個符合你所想的社版會
就像許多人覺得權現在社會太虛假太殘酷
那些人便懷著個夢想 ,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努力
去學習 , 去創造一個更好更和諧的社會
我個人理解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