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加索是誰呀
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Ⅱ 畢加索成名的原因
畢加索是通過油畫作品《亞維農少女》成名的。
1906年畢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繪畫影響,而轉向一種新畫風的探索。於是,他畫出了一幅著名傑作《亞維農少女》,這幅不可思議的巨幅油畫,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它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亞維農少女》始作於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間曾多次修改。實際上,《亞維農少女》是五個被醜化了的妓女。是曾經患上性病的畢加索以此發泄他的怨恨.竭力醜化她們。結果好運趕上了,毫無美感的漫畫式油畫《亞維農少女》竟然使他一舉成名。
(2)畢加索發明擴展閱讀:
1889年8歲就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 鬥牛士》;
1894年13歲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14歲進入巴塞羅那的隆哈美術學校;
1897年16歲進入馬德里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畢加索一生中畫風的多變,作品均異,那種勇於改革,自我否定的魄力在歷代畫家中可謂絕無僅有。他的畫風因變換風格可以分為如下不同的時期。
藍色時期 (1900—1903年,19歲-23歲,人生的低潮時期)。遷至巴黎的畢加索,既落魄又貧窮,住進了一處怪異而破舊的住所「洗衣船」,這里當時是一些流浪藝術家的聚會所。
Ⅲ 畢加索{緊急}
畢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對於作品,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面對勤奮的畢加索和天才的創作,你會不會畢恭畢敬呢?
最新消息:2004年5月5日,西班牙著名藝術家畢加索(PabloPicasso)一幅1905年的油畫作品《抽煙斗的男孩》(Garcon a la Pipe)5月5日在紐約蘇富比(Sotheby)拍賣會中,以104,168,000美元售出,創下了單幅畫作拍賣的最高金額紀錄。
路透社報導說,這次拍賣打破了梵谷(vanGogh)作品《加歇醫生的畫像》(Portrait of Dr.Gachet)1990年所締造的拍賣紀錄,當時的拍賣價格為8,250萬美元。
據悉,此前有興趣投得《拿著煙斗的男孩》的名人包括:軟體巨擘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化妝品公司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的繼承人羅納德、萊奧納爾•蘭黛、以及拉斯維加斯賭場大亨韋恩。
蘇富比曾預估這幅油畫「可超過7,000萬美元」。5月5日的創紀錄天價包括蘇富比的傭金,成交價格實際為9,300萬美元。報導說,這幅畫在紐約的蘇富比拍賣會上由一個匿名的買家得標。拍賣行不願透露買主的任何信息,並拒絕暗示買主國籍。
畢加索在24歲時畫了這幅畫,畫裡面的是一個年輕的巴黎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煙斗,頭上帶著花環。畫中男孩名叫「路易」,畢加索後來形容這名男孩是最常拜訪他的訪客之一。BBC報導援引蘇富比拍賣行消息說,這幅畫在拍賣前就創下最高的預估價格7,000萬美元。
結果到了拍賣時價格一路猛漲,最終拍賣價為9,300萬美元,另外還要加上拍賣傭金。在此之前,在拍賣會上成交價格最高的畢加索畫作是"雙手交叉的女人",在2000年11月以5,500萬美元賣出。
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賣價的畫作裡面,畢加索的作品就占據4幅,梵谷有3幅。 5月5日的拍賣使畢加索這幅在1905年完成的畫作成為價格最昂貴的一幅畫。
巴伯羅•畢加索(1881-1973)這位在藝術史上始終為人所追隨與頌贊的人物,於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畢加索自幼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能。畢加索又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人們試圖劃分畢加索的創作階段。但這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他每兩三年都要用一些繪畫上的創造發明把批評家們難住……研究者們規定了許許多多時期:「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立體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抽象主義時期」。
也許是對人世無常的敏感與早熟,加上家境不佳,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郁。早期畫近似表現派的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努力地研習學院派的技巧和傳統的主題,而產生了象《第一次聖餐式》這樣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調,與羅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會的題材,也是畢加索早年學習的對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畫作中,總看到用羅特列克手法經營著浮動的聲光魅影,曖昧地流動著款款哀傷。畢加索十四歲那年與父母移居巴塞羅那,見識了當地的新藝術與思想,然而正當他躍躍欲試之際,卻碰上當時西班牙殖民地戰爭失利,政治激烈的變動導致人民一幕幕悲慘的景象;身為重鎮的巴塞羅那更是首當其沖。也許是這種興奮與絕望的雙重刺激,使得畢加索潛意識里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郁動力。
遷至巴黎的畢加索,既落泊又貧窮,住進了一處怪異而破舊的住所「洗衣船」,這里當時是一些流浪藝術家的聚會所。也正是在此時,芳華十七的奧麗薇在一個飄雨的日子,翩然走進了畢加索的生命中。於是愛情的滋潤與甜美軟化了他這顆本已對生命固執頹喪的心靈,筆下沉淪痛苦的藍色,也開始有了跳躍的情緒。細細緩緩地燃燒掉舊有的悲傷,此時整個畫風膨脹著幸福的溫存與情感歸屬的喜悅。
玫瑰紅時期的作品,人物表情雖依然冷漠,卻已注重和諧的美感與細微人性的關注。整體除了色彩的豐富性外,已由先前藍色時期那種無望的深淵中抽離。摒棄先前貧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徵,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生百態充滿興趣、關注及信心。在《穿襯衣的女子》中,一襲若隱若現的薄紗襯衣,輕柔地勾勒著自黑暗中涌現的侗體,堅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輕女子的傲慢與自信。鬼魅般地流動著纖細隱約的美感。整體氣氛的傳達幽柔細致,使得神秘的軀體在氤氳中垂憐著病態美;拼貼藝術形成的主因,源於畢加索急欲突破空間的限制,而神來一筆的產物。實際上拼貼並非首創於畢加索,在19世紀的民俗工藝中就已經存在,但卻是畢加索將之引至畫面上,而脫離工藝的地位。首張拼貼作品《藤椅上的靜物》與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貼手法實現立體主義的最佳詮釋。
後期畫注目於原始藝術,簡化形象。1915-1920年,畫風一度轉入寫實。1930年又明顯的傾向於超現實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畢加索作油畫《格爾尼卡》抗議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這幅畫是畢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抽象畫,劇烈變形、扭曲和誇張的筆觸以及幾何彩塊堆積、造型抽象,表現了痛苦、受難和獸性,表達了畢加索多種復雜的情感。晚期製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畫和陶器等,亦有傑出的成就。畢加索從十九世紀末從事藝術活動,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畢加索是整個二十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現代派畫家。畢加索的作品對現代西方藝術流派有著很大的影響。
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能在於,他的各種變異風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獷剛勁的個性,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戲。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紀活躍的畫家,沒有一個人能將畢加索打開的前進道路完全迂迴而進。他說過:「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作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必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我想死也會相同吧!」
他靜靜地離去,走完了九十三歲的漫長生涯,他如願以償地度過了一生。
Ⅳ 畢加索在一生中發明了哪些偉大的東西
西班牙著名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和喬治·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畢加索、馬塞爾·杜象和亨利·馬蒂斯是三位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造型藝術革命性發展的藝術家,在繪畫、雕塑、版畫及陶瓷上都有顯著的進展
Ⅳ 畢加索生平簡介.
1881年,畢加索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是唐·何塞·路伊茲·伊·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瑪莉亞·畢加索·伊·洛佩茲(María Picasso y López)的第一個孩子。
畢加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稱嘆不已,稱他為天才。然而,這個「天才」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上課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聽課時他不是漫無邊際地幻想,就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鳥兒。畢加索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
作為壞學生,在學校關禁閉已成了畢加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牆壁,可是畢加索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裡自由地繪畫。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里找到了快樂。
1900到1903年,是畢加索人生的低潮。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1904年春,畢加索在巴黎蒙馬爾特區永久地定居下來,隨著他遷居巴黎、與菲爾南德·奧里威爾的同居。
(5)畢加索發明擴展閱讀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也許是對人世無常的敏感與早熟,加上家境不佳,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郁,早期畫近似表現派的主題。在求學期間,畢加索努力地研習學院派的技巧和傳統的主題,而產生了象《第一次聖餐式》這樣以宗教題材為描繪對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調,與羅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會的題材,也是畢加索早年學習的對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畫作中,總看到用羅特列克手法經營著浮動的聲光魅影,曖昧地流動著款款哀傷。
畢加索十四歲那年與父母移居巴塞羅那,見識了當地的新藝術與思想。然而正當他躍躍欲試之際,卻碰上當時西班牙殖民地戰爭失利。政治激烈的變動導致人民一幕幕悲慘的景象,身為重鎮的巴塞羅那更是首當其沖。也許是這種興奮與絕望的雙重刺激,使得畢加索潛意識里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郁動力。
Ⅵ 畢加索在世界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Ⅶ 畢加索的簡介 生平經歷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馬拉加(Malaga),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也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1881—1900年 童年時期 1881年 10月25日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 1894年 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 進入巴塞羅那的隆哈美術學校; 1897年 進入馬德里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1900—1903年 藍色時期 (人生的低潮) 1902年 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濃郁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畢加索《人生》 1904—1906年 玫瑰時期 (粉紅色時期,遇見自己的愛情) 1904年 開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時期開始。邂逅費爾南德·奧利維葉,並同居; 1905年 創作《拿煙斗的男孩》並被慈善家約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萬美元重金購得;《拿煙斗的男孩》 1906年 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為美國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畫像,《斯坦因畫像》是畢加索從「玫瑰時期」躍入「立體主義」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體主義時期 1907年 結識布拉克,開始立體派風格創作,創作《亞威農少女》; 1909年 解析立體派開始;創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2年 把上膠的紙貼到畫上,進一步發展立體主義; 1917—1924年 古典時期 1917年 在義大利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娃,創作《歐嘉的肖像》; 1918年 與歐嘉結婚,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20年 手工彩繪珂羅版《三角帽》; 1922年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5—1932年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7年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蕾莎·沃爾持,成為畢加索的模特。並生下女兒馬姬; 1929年 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作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系列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1932—1945年 蛻變時期 1932年 創作《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蝕版畫 [1]1934年 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內戰暴發。認識多拉。瑪爾,並創作《多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 創作完成《格爾尼卡》; 1938年 創作《女孩與小船》女孩與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 創作版畫《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歲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5年 開始嘗試石版畫創作; 1946—1973年 田園時期 1947年 兒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術品; 1948年 為世界和平會議作「和平之鴿「海報和《貢戈拉的二十首詩》; 1949年 創作《卡門》系列; 1950年 獲列寧和平獎章; 1953年 在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 1954年 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6年 與克羅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神秘的畢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加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 1958年 畢加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 1959年 創作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年 與35歲的傑奎琳·洛克結婚,並慶祝畢加索80大壽; 1963年 繪制《畫家與模特兒》; 1966年 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加索回顧展》。創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創作《塞萊斯蒂納》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畫;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贈結巴塞羅納畢加索美術館: 1971年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了《畢加索誕生90周年回顧展》; 1973年 92歲,4月8日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花園里。
Ⅷ 畢加索的故事
1、畢加索故事一
由1900年起畢加索一直往來於西班牙及巴黎之間。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
他結交了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爾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爾的房東的女兒馬德萊娜,他為馬德萊娜繪了幾幅肖像。其時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羅那大行其道的象徵主義影響。
畢加索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爾與土魯斯·勞特累克畫風的影響,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時染上的西班牙式的憂傷主義,這時期的作品彌漫著一片陰沉的藍郁。
2、畢加索故事二
1881年10月25日黃昏,馬拉加市中心的馬爾塞德廣場和往常一樣,聚集著三三兩兩的人群。一群群鴿子飛起又落下,引得市民和旅遊者們紛紛贊美。
忽然,一位醫生急匆匆地從廣場穿過,驚得正在覓食的鴿子「轟」地一聲飛上天空。醫生是急著去接生的。顯然這是個不願意順順當當地來到人間的小生命。
經過幾個小時的折騰,孩子終於安全降生,發出了洪亮的哭聲。這是當晚的11點15分。嬰兒的父親是一所藝術學校的美術教師,名叫唐·若塞·路易斯·柏拉斯哥。
當年31歲;母親叫多妮亞·瑪麗亞·畢加索·瑜·洛佩茲,26歲。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是他們愛情的結晶。孩子出生第三天,父母給兒子取了名字——巴柏羅·路易斯·畢加索。
讓兒子姓母姓是父親的主意,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姓在西班牙太普通了,所以在孩子的姓中又加上了母親的姓:畢加索。這就是響徹世界的畫壇巨子畢加索名字的由來。
3、畢加索故事三
1943年,他結識了法蘭絲娃·季洛,與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繪畫了一系列的靜物畫,並創作陶瓷。
他的兒子克洛德於1947年出生,1949年再誕下女兒帕洛瑪。他的作品中除了顯示這種簡單家庭生活的快樂之外,還表達了他對政治的承擔:1944年繪制《骸骨的藏室》。
1947年有《為了法國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繼續繪畫靜物、風景、肖像……1950年,庫爾貝的《塞納河邊的女人》啟動了他的圍繞名家大師作品的變奏創作。
4、畢加索故事四
畢加索討厭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枯燥的東西,他的眼睛總是盯著老師的掛鍾,盼望那該死的指針能走快一些。「先生,我要上廁所。」
「不是剛上課嗎?」被打斷講課的老師不耐煩,「去吧!去吧!」畢加索走出教室,東瞅瞅西看看,實在無處可去,便又走回了教室,但沒過一會,他又坐不住了。
「先生,我能為你畫像嗎?」他脫口而出。「什麼?你給我畫像!」老師氣壞了,瞪著他說:「去吧,去吧,上廁所去吧。」
畢加索在課堂上搗亂的事被父親知道了,父親並沒有批評他,「孩子,你真的想畫像?」畢加索說:「是的,我討厭上課,只想畫像!」後來父親把畢加索送到了當地有名的美術學校。
5、畢加索故事五
1954年,法蘭絲娃·季洛離開畢加索。畢加索在瓦洛里斯結識了賈桂琳·羅克,之後便與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們居於康城。
他在康城為德拉克魯的《阿爾及爾的女人》與貝拉斯克斯的《宮女》埋頭作畫,同時繼續《畫室》的後續工作。他先搬到沃韋納蓋斯,然後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
繼續他的變奏系列創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僅在這13年內,在目錄中記載的作品已超過千件,種類分別有版畫、素描和油畫等。畢加索於1973年逝世,終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