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火葯誰發明的人

火葯誰發明的人

發布時間:2021-08-10 09:04:59

㈠ 誰發明了火葯,是哪個朝代的人

火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歷史的長河裡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火葯到底哪個發明的

有研究指出火葯始見於秦朝(公元前221~206年),但是因為文獻不足以及當時只是因為煉丹時偶爾做出的副產品/失敗作,並沒有制式紀錄製作方法。其中一種相傳最初火葯紀錄原因,則為煉丹術文獻中的記載,警告千萬不可混和一些指定物品,不然就會引起爆炸。可是現在可追尋的文獻中,亦可看出當時的混合物混有多種不能燃燒的材料,甚至有混進人類精液。亦有推測火葯始用於方便點火。

一般認為11世紀宋朝時,中國開始把其使用為戰爭工具,以火箭和投石機搭載的炸彈形式出現。最早可追尋的紀錄為1259年,竹枝被使用來發射瓦土彈頭。此類火箭大都只是驚嚇作用,並不實際構成巨大威脅。倒是初期火葯有不少有毒混合物,例如汞和砷,因此可以被視為一種化學武器。

火葯是誰發明的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還有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而且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

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葯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綜上所述,火葯源於春秋,興於唐宋,由孫思邈煉丹而來。

㈡ 誰發明了火葯,是那個朝代的人

火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在我國西漢時期,有一個皇帝叫漢武帝,他很想長命百歲。一天,他召開了所有文武大臣,讓他們給自己想辦法。
一個叫李少君的方士向皇上叩頭,建議道:「陛下如果吃了煉成的仙丹,就一定能夠長生不老,賽過老神仙。」
漢武帝一聽,十分高興,馬上就相信了李少君的話。他下令全國的方士都行動起來,為他煉制仙丹。
當時,煉丹的主要原料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煉丹的方士們,整天守在煉丹爐旁,腦子里想的都是仙丹。誰知,煉丹爐里不但沒有煉出仙丹,卻經常「轟隆隆」地發生爆炸,一些方士甚至把自己都炸傷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爆炸呢?原來,當方士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配成一定的比例時,無意中就製成了炸葯。一些軍事家聽說了爆炸的事情,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模仿著方士的做法,把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分別控制在75%、10%、15%左右,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黑色火葯。
火葯出現後,首先被用在了軍事上。後來又被廣泛地用於采礦、開山、築路等。

㈢ 火葯的發明者是誰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琉璜伏火法,用琉璜、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琉璜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3)火葯誰發明的人擴展閱讀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制丹葯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其中的「伏火礬法」是世界上關於火葯的最早文字記載,中國學術界由此認為火葯的發明不遲於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華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綿陽市文物局等單位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對老君山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發現老君山地區有朝陽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幾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其洞深在數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考察隊在朝陽洞等山洞中,發現了排列有序的用來生產的硝池,以及堆積如山的下腳料、廢棄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

其中煙子洞寬約60米,高達50米,在長約1公里的山洞內,人為形成了4處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個工作 面均有幾個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內還散落著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㈣ 火葯是誰發明的

唐高宗,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中國發明了火葯首先運用於製造煙火,不久後就將其運用與軍事,並發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槍在宋代中國火葯的軍事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使得中國的科技遙遙領先於世界。

(4)火葯誰發明的人擴展閱讀

火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對這個三種物質就有了一定認識。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燒制陶器時就認識了木炭,把它當做燃料。

商周時期,人們在冶金中廣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強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硫磺天然存在,很早人們就開采它。在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接觸到硫磺,如溫泉會釋放出硫磺的氣味,冶煉金屬時,逸出的二氧化硫刺鼻難聞,這些都會給人留下印象。

古人掌握最早的硝,可能是牆角和屋根下的土硝,硝石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很多物質發生反應,它的顏色和其他一些鹽類區別不大,在使用中容易搞錯,在實踐中人們掌握了一些識別硝石的方法

㈤ 火葯誰發明的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那麼火葯是誰發明的呢?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黑色火葯在唐代(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做神仙並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與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我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陽長期逗留過,還有偉大的醫葯學家孫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而且他博涉經史百家學術,通達道經佛典,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攻理論,收集方葯、針炙等內容,編著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書,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被後世尊為"葯王"。他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他是總結以前煉丹家經驗基礎上收集河洛地區和關中地區煉丹家的配方,最後提出硫磺伏火法這種較為管用的配方。總之,火葯的發明與傳播,和孫思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383閱讀
搜索
火葯為什麼是顆粒狀的
下火葯分上中下火嗎
白火葯是誰發明的

㈥ 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者是誰

火葯不是歷史上個別人物的發明,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從認識硝、硫性質,發現起火現象,到應用於軍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火葯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它並不感興趣。火葯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

(6)火葯誰發明的人擴展閱讀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㈦ 火葯是誰發明的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 火葯的發明不是某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發現製造出來的,它同我國的本草葯物學與煉丹術有密切的關系。人類,特別是古代的統治者與權貴階層,希望長生,像秦始皇、漢武帝都寄希望於方士煉制出長生不老葯。秦漢時的一些方士,認為仙人食金飲珠,故可壽與天齊。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已把硫磺、硝石,列為葯材。方士們也開始將硝石等作原料來煉丹——煉制不死之葯。漢代《周易參同契》的作者魏伯陽與《三十六水法》的作者就有用硝石試煉丹葯的記載。從漢代的魏伯陽到晉代的葛洪,煉丹的實驗持續不斷,煉丹篇的卷數以千記。長生葯是否煉出,人們不大清楚,但卻在這過程中發現了如何配製火葯。如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就有《金丹》、《仙葯》兩篇,其中就有火葯早期萌芽的記錄,如三物煉雄黃等。煉丹家並從長期實驗中了解到用適量的硫磺與硝石,再混合木炭就能著火、爆炸,煉丹家稱此為「伏火法」,這就是火葯製造過程中如何著火與伏火的方法。火葯製成的時間,不遲於晚唐,公元904年,唐昭宗天復四年,鄭璠攻打豫章的軍隊已使用「飛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到北宋火炮、火箭更為普遍。宋人孟要甫所輯的《諸家神品丹法》一書,除收有葛洪《抱朴子內篇》外,還收有孫思邈的《太清丹經要訣》以及今佚的煉丹書與配方。其中無名氏的「伏火硫磺法」,已是火葯的明確配方。經過近千年的努力,煉丹家 終於發明了火葯製作的方法,魏伯陽、葛洪、孫思邈以及許許多多的無名氏,正是這些為火葯的發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火葯的祖師就是這些煉丹師! 火葯發明之後,一方面用於日常生活與生產活動,如南宋時已製成焰火,在節日燃放;日常生產已用火葯開山、采礦、築路等。火箭、火炮、火槍,大量用於軍事。十三世紀,隨著成吉思汗西征中亞,火葯先是傳播到阿拉伯地區,後傳播到歐洲。火葯在全世界的傳播,首先導致火器的產生與激烈的軍事方面的革命,軍事變革促使新的民族國家誕生。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隨後引發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巨大變革,並成為後來歐洲社會革命的先導,這一切導致歐洲中世紀的結束。當邁入現代化的歐洲人用軍艦、大炮打開閉關鎖國的封建清王朝的大門時,中國現代化變革的鍾聲也隨即敲響了。有詩贊道: 火葯源自煉丹爐,未成神仙作師祖

㈧ 火葯是誰發明的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始於古代煉丹術。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黑色火葯在晚唐(公元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於神仙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㈨ 火葯誰發明的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代煉丹家制葯時,逐漸發現硫黃(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燒和爆炸能力。唐末天□年間(904~906),在戰爭中開始出現火葯箭,還出現「發機飛火」的記載,即用拋石機投擲火葯包,作燃燒性兵器。宋朝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設廣備攻城作,其中有生產火葯的部門。《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火葯的三種配方,生產火葯已達相當規模。盡管生產技術嚴格保密,仍傳入遼朝,故從日本大量進口硫黃的同時,又嚴禁硫黃和焰硝向遼出口。宋神宗趙頊時,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葯弓箭、火葯火炮箭等兵器。遼道宗時,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閱火炮」。南宋時,水軍也配備了霹靂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設有火葯兵器製造業。早期火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後,火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見彩圖火箭(模型)將火葯筒縛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葯燃燒時產生的後推力帶動箭支前進,宋代軍隊配備的火葯武器之一)。金朝火葯製造技術來源於遼,金軍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後,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葯的使用愈益頻繁。金末抗擊蒙古軍時,曾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器。宋代出現了類似近代炮彈的鐵火炮,卻仍用拋石機投射;又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類似於後世槍炮,卻尚未使用金屬發射管。這是遼、宋、 金代火葯兵器進步的極限,卻已決定了後世火葯兵器的發展方向。總之,遼、宋、金代可算是人類使用火葯的奠基時期。到元、明又發現了銅鐵鑄造的管狀火器——銃和炮。 火槍 南宋時候,火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為了防禦金兵的侵擾,南宋的軍事家們就不斷想法改進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有一個叫陳規的軍事學家,發明了一種管形火 器——火槍,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進步。 這種火槍是用長竹桿做的,竹管里裝滿火葯。打仗的時候,由兩個人拿著,點著了火,發射出去,用它燒敵人。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管形火器。把火葯裝在竹管里做成火槍,在火葯的應用上是個了不起的進步。用拋石機發射火葯,不容易准確地打中目標;有了管形火器,人們就可以比較准確地發射和適當地操 縱火葯的起爆了。 火槍發明以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發明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葯,還放一種叫「子窠」的東西。用火把火葯點著以後,起初發出火焰,接著「子窠」就射出去,並且發出象炮一樣的聲音。 這種「子窠」,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很可能就是一種最早的子彈,可惜古書上沒有說明。 火槍的作用只在燒人,突火槍卻能發出子窠打人,比火槍又前進了一步。 火槍和突火槍,都是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 震天雷炮和神火飛鴉 最早的飛彈。 明朝時候,由於火葯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原始的兩級火箭。 根據茅元儀《武備志》一書的記載,當時有一種名叫「火龍出水」的火箭。用一根五尺長的大竹筒,做成一條龍,龍身上前後各扎兩枝大火箭,火龍出水,這就是原始的兩級火箭。這是第一級火箭,用來推動龍身飛行。在龍腹里,也裝幾支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使用的時候,先發射第一級火箭,飛到兩三里遠,引火線又燒著了裝在龍腹里的第二級火箭,它們就從龍口中直飛出去,焚燒敵人。 明朝時候,技術水平最高的火箭,發射出去還能再飛回來。這種火箭叫「飛空砂筒」。根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箭是把裝上炸葯和細砂的小筒子,連在竹桿的一端;同時,再用兩個「起火」一類的東西,一正一反地綁在竹桿上。點燃正向綁著的「起火」,整個筒子就會飛走,運行到敵人的上空時,引火線點著炸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時,反向綁著的「起火」也被點著,使竹桿飛回原來的地方。這種「飛空砂筒」,不但是一種兩級火箭,而且還能飛出去又飛回來,真是巧妙極了。 十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㈩ 火葯是誰發明的

火葯是我國化學史上偉大發明之一。在《諸家神品丹法》卷五里,載有唐初醫葯家兼煉丹家孫思邈的《丹經內伏硫黃法》,從這一記載看出,當時已經掌握了硝石、硫黃、木炭混合點火會發生劇烈反應的特點,因而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率,防止爆炸。中唐以後的一種煉丹書《真元妙道要略》里曾有火葯燃燒造成事故的記載:「有以硫黃、雄黃合消石並蜜燒之,焰起,燒手面及燼屋舍者。」這說明我國在約1200年前已發明了硝酸鉀、硫黃和炭(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加熱後即分解生成炭)混合劑的火葯。

閱讀全文

與火葯誰發明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