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航海,…
⑵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於公元1世紀發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紀才有瓷器,比中國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重要的發明。雖然現在已經進入計算機時代,但是算盤依然有應用,算盤成本低,計算快速方便,是計算機不能媲美的,也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
3、拱橋
中國的拱橋始建於東漢中後期,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中國現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橋是由李春發明並建造的隋代趙州安濟橋,又稱趙州橋。比西方於1345年建造的維奇奧拱橋,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國大眾菜餚,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適合老百姓消費,相傳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公元前二世紀中國人發明了墨水。1834年英國的史蒂芬斯開始在英國製造出書寫用的墨水,15年之後才大量生產。1860年代,英德發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發明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⑶ 中國古代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
1、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2、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3、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4、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5、火葯
火葯作為人類掌握的第一類爆炸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古代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發明了火葯 ,並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
經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銃等各種火器已達到成熱的程度。火葯的發明對世界科技的發展曾起重大作用,現代黑火葯就是由中國古代火葯發展而來的。
⑷ 中國有哪些古代的創造發明
1.建築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
2. 數學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學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機械
機械(英文名稱:machinery)是指機器與機構的總稱。機械就是能幫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像筷子、掃帚以及鑷子一類的物品都可以被稱為機械,他們是簡單機械。
5. 地質學
地質學(geology)的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
6. 物理學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7. 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⑸ 中國古代有什麼偉大的發明創造
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是影響全世界的 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葯,指南針 。
⑹ 中國有哪些古代的創造發明
1.絲綢 - 超過5000年前
絲綢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是第一個培育和使用蠶絲來製作服裝和其他貴重物品的文化。
絲綢的出現也導致了貿易的爆炸式增長。著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遍布兩大洲的貿易路線。
絲綢之路持續了數千年,並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茶 - 大約5000年前
正如您將在此列表中閱讀的那樣,中國人向世界提供了許多日常飲品。
中國人種植和發明的最古老的飲料是茶。
傳說,皇帝盛能開水,茶葉突然飄進他的水壺里,散發出一種令人愉悅的味道,讓皇帝覺得有趣。
茶葉的實際歷史在中國栽培的早期是葯用的。
直到公元4世紀,中國人才開始喝茶作為日常的快樂,而不是治療疾病。
通過貿易和口口相傳,飲茶遍及歐洲和亞洲,至今仍是一種受歡迎的飲品。
3.酒精 - 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
中國的酒史很難見到。
考古學家認為,早在9000年前,他們就已經發現了中國人用蜂蜜和葡萄釀造啤酒的證據。
這些考古學家發現了陶器和其他物品上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支持了這一主張。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成為米酒和其他烈酒的主要工匠,在他們的宗教儀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終,靈魂開始被用於日常生活中,而不僅僅用於宗教服務。
中國人再次成為出口商,並在整個非洲大陸傳播酗酒精神。
4.鐵冶煉 - 大約公元前1000年
中國已經冶煉了三千多年的鐵; 它們也是第一種生產鑄鐵的文化。
中國人開發了一種鐵冶煉工藝,在此期間遠遠領先於其他任何文化。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人正以這樣一種方式生產鐵,這種方式至少在歐洲不會再出現1000年了。
中國煉鐵過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這些古老的熔爐可以達到的溫度; 對於古代文化來說,達到1000攝氏度以上是聞所未聞的。
中國人對鐵的使用使得中國人能夠開發出遠遠超出周圍文化的尖端武器。
5.針灸 - 公元前100年左右
據信,中國人一直在使用這種治療方法比2000年的關於這一主題的書面歷史要長得多。
中國人認為,刺破皮膚的行為可以治癒一個人所患的所有類型的疾病。
許多現代醫生嘲笑針灸的想法,但全世界仍有數百萬人使用它。
6.紙張 - 公元前100年
在古埃及和其他早期文化中,創造了古代卷軸和其他書寫表面。
但我們可以描述為紙張的第一個創造者是中國人。
回溯到共同時代的轉折點,中國人開發了一種紙張生產方法,導致了紙張的廣泛使用。
在漢代,宮廷官員使用桑樹和大麻纖維來製作可靠的書寫表面。
7.機械時鍾-725 AD
歷史上有許多不同的時間來跟蹤設備,從沙漏到今天使用的復雜時鍾。
中國對計時的貢獻至關重要; 這是一個中國發明家創造了被認為是第一個機械鍾。
易興創造了一個由水驅動的時鍾,它移動了一個機械裝置,可以保持手的移動和正確的跟蹤時間。
8.火葯 - 大約公元1000年
可以說,中國對世界最重要的貢獻是火葯的出現。
根據一個人的觀點,火葯的發明可以被視為重要的,並且正面和負面的方式都在改變世界。
中國人開發出火葯,含有三種元素的基本混合物,硫磺,木炭和硝石。
通過將這三種元素混合在一起,它產生的化學反應可以推進射彈長距離。雖然火葯在其構想的早期就被用於戰爭,但是槍的創新卻永遠改變了戰爭的面貌。
中國人精心調整了他們的發明,並最終在未來幾百年內在整個亞洲和歐洲使用武器。
9.磁羅盤 - 公元1000年左右
指南針的歷史確實令人困惑,難以確定。
據信,盡管中國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發明了用於海上航行的磁羅盤,但中國船員使用指南針在水域中航行。
貿易在中國歷史上始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南針讓中國海上貿易商能夠安全,適度地迅速完成任務。
10.火箭隊 - 公元13世紀
在宋朝時期,當火箭在公元1200年左右被製造成武器時,中國人將他們發明的火葯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最初被稱為「火箭」的中國和蒙古軍隊都在征服中使用火箭。
通過貿易的擴散和蒙古征服的擴散,火箭最終找到了通往歐洲用於中世紀戰爭的道路。
真正改變世界的發明,火箭的歷史不僅僅是在戰斗中。
中國煙花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美麗,最廣泛使用的煙花。
將火箭爆炸到空中慶祝的行為是中國的創新,並且仍然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應用以慶祝重大節日。
⑺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有哪些
1、絲綢-超過5000年前
絲綢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是第一個培育和使用蠶絲來製作服裝和其他貴重物品的文化。絲綢的出現也導致了貿易的爆炸式增長。著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遍布兩大洲的貿易路線。絲綢之路持續了數千年,並在整個歐洲和亞洲的文化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⑻ 中國有哪些古代發明創造
四大發明自然不用說
此外,還有:
計時器、橋牌、馬鞍。
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演示天體視運動的儀器——渾天儀
我國最古老的記時儀器——壺漏
張衡的地動儀
歷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氣歷》
科苑奇葩——郭守敬發明和研製的天文儀器
祖沖之和圓周率
算盤
磁偏角和磁傾角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投影 幻燈——走馬燈
竹簡和木簡
帛書和帛畫
絲棉紙——赫蹄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漢代洛下閎的赤道式儀器
蘇頌--中國宋代天文學家。和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馬鈞——魏國人,發明了水龍骨車
丁緩(漢代)發明了被中香爐、常滿燈、旋轉風扇
杜詩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⑼ 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發明創造
中醫中葯
王渝生介紹說,中醫中葯對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是其防病治病的實踐技術。中醫中葯建立起完整的醫葯體系,服務中華民族數千年,在西醫傳入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發揚光大,不僅在國內受到廣大患者的信賴,而且在海外日益發展,現在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中葯,外國人也日益崇尚中醫中葯。中醫中葯當之無愧名列新四大發明之首。
十進位值制
中國是數學古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九章算術》、《數術九章》是古代數學名著。古代世界各國曾經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種進位值制,現在統一使用十進位值制。王渝生說,中國是世界最早採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萬等字的合文來記數,最大的記數有二萬多,記錄了戰爭中殲敵、俘虜人數,以及牛羊頭數。後來發展成籌算和珠算的逢十進一的十進位值制,是對記數和計算的革命性發明,其沿用至今。
赤道坐標系
中國還是天文學古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太陽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國家。王渝生說,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赤道坐標已經為現代天文學所採用,中國成為領先世界採用赤道坐標的國家。古代天文學家在進行天文計算時,分別依照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和公轉的黃道平面確定坐標系,中國古代天文計算採用的是赤道坐標,以赤道二十八宿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運動;西方則按黃道坐標,即所謂黃道十二宮,這是兩種不同的坐標系。現代天文學研究證明,赤道坐標優於黃道坐標,現代天文學已經用赤道坐標系統替代黃道坐標系統。
雕版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同樣雕版印刷術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我國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證實,在韓國慶州發現的唐武周時期印刷的《無垢金剛經》印自中國長安,而且中國還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因此,中國成為世界雕版印刷術當之無愧的先驅。
⑽ 中國古代的科技創造
我國古代科技文化的萌芽較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稍晚,奴隸制時代的科技文化與古希臘科技成就相比也有距離。但由於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比西方差不多提前了1000年,而且我國封建社會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相比具有較合理的形態,這一巨大的社會制度優勢,使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從秦漢開始以不斷加速的態勢向前發展。
秦漢兩代,中國封建社會如日東升,國家空前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形成,都為生產力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從而也促進了科學和技術上新的進步。秦漢時代技術上的成就首推冶鐵術的成熟。不僅在農具和武器的製造上鐵基本上取代了銅,而且還出現了炒鋼技術。它的出現和逐步推廣改變了整個冶鐵生產的面貌,這是鋼鐵發展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情。相比之下,歐洲用炒鋼法冶煉熟鐵的技術直到18世紀中葉才出現,比我國要晚約1900餘年。秦漢時代還是建築、交通及陶瓷、紡織技術迅速發展的年代。萬里長城的修築,不僅顯示了秦代建築技術的高超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代閡闊的文化精神。秦漢時代還修建了許多馳道與棧道,開鑿了靈渠,不僅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更直接帶動了車、船技術的發展。從東漢開始,瓷器和絲綢一起成為中國舉世聞名的特產。漢代出現的造紙術,對整個人類文明史更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秦漢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形成,對技術的發展總體上是有利的,而對科學的發展則復雜微妙得多。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結束了百家爭鳴,在一定意義上阻礙了中國以理解自然為目的的純科學發展的進程。所以秦漢時代,一方面正如一些學者指出的那樣,「科學知識的進步在整體上沒有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的大繁榮,人們追求科學知識和研究自然的風氣已從春秋戰國時代向後退了一步。」另一方面,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大一統政治統治的需要又推動著與生產和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那一部分學科的迅速發展,這就開始形成中國古代科學重實用重經驗的特點和技術化、倫理化的傾向。
秦漢時代科學的最大成就是農、醫、天、算四大學科的成熟。中國以農業立國,農業歷來得到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秦漢時代,牛耕技術趨於成熟。漢代還出現了以《氾勝之書》為代表的數家農書,這標志著農業技術已發展到創立農學的階段。秦漢時代醫學在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就。被稱為醫聖的東漢人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傳統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基礎;而同時代的華佗,以其精湛的外科手術技藝流譽千古。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葯學專著。漢代天文學成就非凡,出現了張衡這樣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古代宇宙理論在這一時期也有新的進展,除了最早的蓋天說,又出現了渾天說和宣夜說。漢朝雖然沒有人寫出一部全新的數學巨著,但春秋戰國時流傳的一些已基本成書的著作被整理出來,其中漢代問世的《九章算術》是我國最早的傳世數學專著。它的問世標志著以算籌為計算工具的、具有獨特風格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秦漢時期也還是中國古代化學的奠基時期,煉丹術作為原始形式的化學,自戰國時代興起,到東漢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除此之外,生物學和物理學的知識也有了新的進步。
從以上所述的科技成果來看,我們可以說在秦漢時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已形成自己成熟而獨特的體系和研究風格。在同一時期,西方正是希臘科學衰退,羅馬文明興起和發展時期。因而中國科技發展超過西方的態勢正在形成。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動盪和政治混亂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精神比較自由,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特殊時期。所以這一時期古代科技的發展也呈放出獨特的異彩。社會動盪,戰爭不斷,使這一時期的武器製造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從而也帶動了機械技術向精巧化方向發展。
三國時曹魏的馬鈞不僅發明了戰爭中使用的石車,而且將東漢發明的翻車改進為龍骨水車。在水泵發明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與此同時,佛教和道教的蓬勃發展,打破了漢代儒學一統天下的局面。道教以長生成仙為目標,煉丹術的發展不僅推動化學進一步發展,而且帶動了醫葯學的進步。這一時期,著名的道士葛洪和陶弘景同時又是著名的醫學家和葯學家。道教文化成為推動中國醫葯學,特別是養生學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佛教寺院建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我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水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又有了顯著的發展。這一時期撰寫的數學書不下數十種,其中一部分被收入有名的《算經十書》一直流傳至今。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劉徽和祖沖之這樣兩位數學大家,這表明中國古代數學繼秦漢之後,又一次出現了高潮。天文學也非常活躍,東晉天文學家虞喜發現了歲差現象,生活於北魏北齊時代的張子信,在海島上堅持了30多年的觀測,從而發現了太陽視運動的不均勻性。這一時期,在恆星觀測,歷法計算和天文儀器製造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成就。這一時期醫學發展的特點一方面是對《內經》與《傷寒雜病論》的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則是內容豐富的臨床經驗的系統總結。而農學最突出的成就是北魏時期賈思舞所著的《齊民要術》的問世,這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中國古代農學名著。與此同時地理學也有不少新的創造,出現了裴秀的制圖理論和傑出的地理著作《水經注》。
在整個中國古代科技史上.這個時期科技發展最突出的特徵是科技非實用趨向的出現。譬如這個時代兩大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的工作具有明顯的純理論探討的性質。與科學的非實用化傾向相呼應,奇器製作也出現了一個高峰。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文化之所以在某些方面突破了秦漢時期形成的實用性和經驗性的特徵,根本原因在於文化的多元化。這同時也表明,中華民族並不是先天缺乏理論建構的能力,造成中國科學實用化特性的根本原因在於封建主義大一統的政治專制和「重政輕技」的思想文化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