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疫情的創造性

疫情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8-09 06:29:02

㈠ 抗擊新冠疫情下,如何體現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個唯物史觀基本原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我們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㈡ 怎樣看待這些在疫情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在疫情當中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我們所謂的逆行者,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對社會作出了貢獻。

㈢ 國家在疫情期間的行為舉動讓你有什麼想法

可以這么說,能生活、出生在中國,我真的很幸運,有這么強大的祖國做我們的後盾,還要感謝我們廣大的醫護人員,是他們舍小家,救大家,是他們沖在最前線,為我們保駕護航,希望當代的年輕人不要總沉迷於網紅明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㈣ 疫情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使用網路上課:疫情期間大學生不能開學,但是同時學業進度不能耽誤,所以學校就規定使用網路上課。通常會使用各大直播軟體和qq語音電話,並且每天要簽到、打卡,這與以往的上課形式完全不同。

生活被約束:大學生在學校時可以隨意的出校門逛街。如果不想吃食堂里的飯,還可以訂外賣,或者去外面的餐廳吃飯。而在家裡只能吃父母做的菜或個人做的菜,也沒有了其他的娛樂行為,生活有了約束。

(4)疫情的創造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疫情防控期間盡量減少去醫院的次數,採用遠程醫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必須前往醫院就醫時應該提前預約好醫院,去醫院途中最好選擇私家車或計程車出行,在醫院診療期間盡量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就醫完後記得要換衣物。

居家隔離時,常開窗多通風,家人也要盡量保持1米的衛生距離,在家多做一些居家運動,早睡早起,保持身心健康。

㈤ 疫情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疫情的肆虐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失衡問題。人和自然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

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實踐將物質世界劃分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前提。

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基礎人類社會在自然之上形成離不開自然規律的影響之約。實踐是使物質世界劃分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優勢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統一在一起的物質基礎。

人是處在自然當中的人人的行為方式會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但是人也可以具有自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自然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去改造自然。如果過分的開發利用自然而不注重保護自然,那麼就會受到自然的反作用,最終危害的是人類的本身。

所以我們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甦薈聚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㈥ 疫情期間你做了哪些創新性的活動

通過電腦對網路上的那些熱門的舞蹈自學。鍛煉身體。通過視頻app學習了幾個美食的製作。

㈦ 在疫情期間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有哪些

1、鍾南山:

疫情爆發以來,鍾院士始終心繫祖國,心繫湖北人民。他呼籲大家不要出門,居家防護。然而他卻在當天逆行湖北,當時的湖北已經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他沒有恐懼,始終把祖國放在第一位。

2、李蘭娟:

疫情發生後,73 歲的李蘭娟在疫情發生後第二次來到武漢,帶來了「李氏人工肝系統」「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從防治重症病人轉為危重症、預防繼發細菌感染、減少肺纖維化發生等幾方面入手,對患者進行治療。

3、王辰:

在武漢病毒疫情很嚴重之時,他提出建設方艙醫院,並指出方艙醫院重點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此舉能解決目前定點醫院收治容量有限的問題,同時能使確診輕症病人得到醫療照顧、與社會隔離,能減少大量輕症患者在家庭、社會中的傳染性。

4、陳薇:

2020年1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陳薇院士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他帶領的團隊緊急展開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挽救了眾多病患者的生命。

5、張伯禮:

張伯禮天津中醫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疫情發生後,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指導中醫葯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顯著成效,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㈧ 疫情帶來的機遇和影響有哪些

機遇:

一是遠程教育、智慧醫療等需求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二是為生鮮零售等新業態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空間,尤其是對電子商務、健康服務等需求會更高。

三是催生雲辦公系統、大數據分析系統、體溫預警系統等新市場。

影響:

一、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行業受到沖擊並造成損失。中國經濟規模龐大、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大,通過貿易收支可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疫情的爆發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各行業產生沖擊。

二、大數據應用行業。此次疫情爆發後,我國採取了迅速、有力、科學的應對舉措,許多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近年來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在大數據應用方面。

三、網路購物行業。疫情形勢固然嚴峻,但其實疫情並沒有堵死所有的銷售渠道。相反的,由於大量的居民選擇閉門不出。上網成了大多數人主要的娛樂項目,這反倒會刺激網上購物平台的增長。

四、遠程協助。由於開工被推遲,遠程辦公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在疫情期間,實行的都是遠程在家辦公。企業微信、釘釘和石墨文檔等可以用用於遠程協協作的工具都受到了空前關注。

無、線上教育行業。在《教育部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發布後,「停課不停學」成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的唯一選擇。不僅僅是各地大中小學大力推行線上教育,新東方、學而思、猿輔導等線上教育企業紛紛推出相關線上教學方案。

六、互聯網醫療行業。這次大規模的在線問診增加了消費者對於線上醫療的信任度,在用戶體驗和使用習慣等方面都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的地區。醫院開展線上業務做出了新的探索,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院的合作會增加,醫葯電商也培育了大量的用戶。

㈨ 受疫情影響,在國際格局演變進程加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如何以創造性的方式來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

第一,應時勢變化選擇並實施契合本土情境的治理範式。通過梳理疫情期國際治理範式,我們發現,成功的社會治理模式是契合當地實際的治理模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對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後疫情」時期,如何基於社會治理新要求,設計「平戰結合」的治理模式,以有效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社會治理實踐議題。防控實踐表明,現代化的社會治理實踐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亦需要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的廣泛參與。

第二,社會主要矛盾演變的現實,社會治理實踐的演化趨勢以及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表明,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既需承擔居於中心的「元治理」(Bell and Hindmoor, 2009)角色,也需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尤其是鼓勵專業組織與專業人士參與疫情防控與社會治理。因此,在有關疫情防控等事務的社會治理路徑選擇之框架設計層面,需要打造「強政府」與「強社會」有機結合的治理框架。毋庸諱言,社會治理中的「強政府」角色容易實現,但時下「強社會」角色亟待加強。這一點可以在疫情防控中專業組織和人員力量嚴重匱乏等問題中得到充分印證。可以說,積極培育專業化社會組織,不斷提升社會力量參與治理水平,是「後疫情」時期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亟待落實的工作之一。

第三,依據當前疫情發展實際,中國可以適當借鑒「國家中心關系型」治理模式。該模式下,國家由於其「元治理」角色,能夠通過資源配置和政策偏好影響其他治理參與者,而自然成為社會治理的核心,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體現。該模式同時強調,社會、市場等非政府型治理主體也要在社會治理中扮演積極角色。在此次疫情中,大量志願者和社區網格員的參與,充分彰顯了社會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諸多治理主體中,政府要與社會組織、市場參與者建立互動反饋的「關系型」合作機制,使後者在治理中扮演必要的角色。綜上,「國家中心關系型」的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國情,有助於國家、市場和社會形成一種「多元協作」的關系型治理模式,從而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疫情防護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

第四,為保障「後疫情」時期「國家中心關系型」治理模式的有效運行,有力應對後續可能出現的類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需要建立必要的多元化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通過立法等手段,在制度上保障社會、市場等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社會治理;另一方面,應轉變行政管理思維,強化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理念,營造多方力量參與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從非制度層面為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必要的氛圍支持和平台支撐

閱讀全文

與疫情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