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業銀行具有信用創造功能,其信用創造有一定的限度。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商業銀行具有信用創造功能,其信用創造有一定的限度是不正確的。
B. 信用創造概念
在信用創造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信用創造貨幣;信用形成資本。
在貨幣金融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紀的約翰.勞為先驅、以19世紀的麥克魯德、韓以及20世紀的熊彼特等人為代表的「信用創造學派」。在這一學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就是信用。約翰•勞說:「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與貨幣量的增加有同樣的效果,即它們同樣能產生財富、興盛商業。,「通過銀行所進行的信用創造,能在一年之內比從事十年貿易所增加的貨幣量多得多。所以,法國如欲富庶,實在有求助於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於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強,法國即將陷入貧弱的狀況。」「只要貨幣豐富,即能夠創造一國之繁榮;只要有信用設施(他主要指銀行等),即可以供應豐富之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能夠為法國產出大量的財富。」約翰•勞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貨幣就是財富——貨幣不必是金銀,而以土地、公債、股票等為保證所發行的紙幣為最好——紙幣是銀行的一種信用——銀行通過供給這種信用,就可提供豐富的貨幣——給經濟以最初的沖擊——依靠這種沖擊,就可以使國家富強、經濟繁榮;總之,信用即貨幣;貨幣即財富,即資本。
麥克魯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論》中指出:「人們以生產物與勞務和人交換,而換得貨幣,此貨幣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體,然而人們卻樂於用其生產物與勞務換取貨幣,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換得貨幣以後,可在需要之時,憑以換取所需之物的緣故。所以,貨幣的本質不過是向他人要求生產物與勞務的權利或符號,從而實為一種信用」,「因此,金銀貨幣也可以正確地稱之為金屬信用。」麥克魯德認為信用與貨幣兩者的本質是一致的,信用的創造就是貨幣的增加,兩者可以統一於「通貨」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單一的價值,但是貨幣卻有多數的價值或者一般的價值,信用只是對某個人的要求權,但是貨幣卻是對一般商品的要求權;(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確定的價值(因為債務人死亡或者破產,信用就變得沒有價值了),而貨幣則有持久的價值。
韓被公認為信用創造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於1920年發表了《銀行信用之國民經濟的理論》,影響很大。他是這樣論述信用就是貨幣的: 「為了支付的目的,從一人轉讓給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劃條,就法律的觀點來看,自然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但從經濟的觀點來看,只要它需要兌換成本位貨幣而完成了貨幣的功能,則它就不只是兌取貨幣的憑證,而實是貨幣本身。」「向銀行兌取貨幣的憑證,只要它確實可靠,為任何人所願意接受,則它就被當作貨幣而流通了。」韓的理論重點在於闡明了信用能夠形成資本。他認為信用愈擴,利率愈低,資本商品的生產就愈多,從而資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縮,利率愈高,資本商品的生產即愈少,從而資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題就是:「資本形成不是儲蓄的結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結果。」「假如說需求對生產是第一性的,那麼信用提供對資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沒有信用提供則任何資本商品都不能夠生產,因而資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給之能引起資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產一樣」。
C. 貨幣為什麼有信用創造功能
貨幣的本質就是信用。
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信用創造是銀行的特殊職能,即銀行通過在其日常業務活動中發行銀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藉助於支票流通,銀行可以超出自有資本和吸收的資金總額而擴大信用時所發揮的一種職能。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
D. 信用創造的基本理論
信用創造論認為:信用創造資本,信用就是貨幣。貨幣是一種交換手段,因此,凡是有交換手段職能的物品都是貨幣。信用既然被用作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那麼,信用就是貨幣。信用就是財富。因為貨幣就是財富,信用就是貨幣,故信用就是財富。信用創造資本。信用就是生產資本,通過這種生產資本的擴張即信用量的增加與擴展可以創造社會財富,繁榮商業,使國民經濟具有更大的活力。銀行具有無限創造信用的能力。
約翰·勞認為,國家擁有的貨幣多,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多,就能增加國民財富。他相信貨幣具有積極的力量,信用擴大,貨幣增加,就能促使工商業發展。英國銀行家亨利·桑頓(Henry Thomton)認為「商品的價格決定於商品的供求比例和通貨的供求比例,商品增多對銀行券的需求擴大,銀行券增多對商品的需求擴大,所以當銀行券增多而商品對銀行券的需求未擴大時,就必然使物價隨之上漲。物價上漲,工資缺乏彈性,一方面刺激生產,另一方面制約消費,從而造成作為資本的商品增多」。
麥克魯德認為,信用就是貨幣,貨幣和信用都是財富,信用是生產資本,能帶來利潤,銀行是信用的創造者,因而也是資本的創造者,銀行所能創造的資本決定於它的存款准備率。
信用創造資本理論是現代西方社會最有勢力、最有影響的信用理論,為以後許多經濟學家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E. 信用創造是商業銀行所特有的職能,也是其區別於其他金融機構的重要特徵。
錯了。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經營活動特徵的職能。這一職能的實質,是通過銀行的負債業務,把社會上的各種閑散貨幣集中到銀行里來,再通過資產業務,把它投向經濟各部門;商業銀行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貸出者與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來實現資本的融通、並從吸收資金的成本與發放貸款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的差額中,獲取利益收入,形成銀行利潤。商業銀行成為買賣「資本商品」的「大商人」。商業銀行通過信用中介的職能實現資本盈餘和短缺之間的融通,並不改變貨幣資本的所有權,改變的只是貨幣資本的使用權。
F. 信用的經濟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信用具有流通的職能、中介的職能、分配的職能和調節的職能。
信用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籌措發展資金,加速資本集中這是信用最重要的功能。
通過各種信用形式,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集中到一起。
資金所有者只是暫時將資金使用權讓渡出來,卻可以讓分散的、小額的閑置資金聚少成多、形成信貸資金,服務社會再生產,加速了資本集中,也促進了社會發展。
(二)加速資金周轉,節約流通成本信用工具的廣泛運用成就了信用的這一經濟功能。
在現代經濟運行中,大量信用活動不涉及現金,而是使用在信用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各種信用結算工具進行,這就大大節約了貨幣流通的成本。
信用本身就加速了商品儲存、保管和銷售的速度,再加上非現金結算交易方式的出現,於是資金的流通時間大大縮短了,資金周轉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三)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效率信用的主要功能是將社會上的閑置資金通過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轉移給資金需求者,換言之,這就是社會資金的重新配置。
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通過競爭機制,那些具有潛力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產業總是更容易獲得信用資金,使資金從利潤率較低的部門向利潤率較高的部門轉移,於是社會資金得到了優化配置,整個國民資金效率大幅提高。
(四)有效宏觀調控,經濟平穩發展信用規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總量,國家可以通過制定各項金融政策來控制信用規模,從而達到控制貨幣總供應量(信用)的目的。
在經濟增長速度過快時,可以控制信用規模,通過減少信貸貨幣投放而緊縮貨幣供應量,使經濟降溫;在經濟增長速度過慢時,可以擴大信用規模,通過釋放信貸貨幣投放而擴大貨幣供應量,使經濟加速。
G. 有關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的疑問
1.現實流通的貨幣量是一種功能性的定義,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貨幣供給量。一般所說的貨幣供給量是一種統計概念。
各個國家為了計量貨幣量,一般都把貨幣量分成不同的貨幣層次:M1、M2、M3。不同層次貨幣量有著不同的現實流通性,相應地,不同的貨幣層次與價格總水平有著不同的相關性。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與現實流通貨幣相近的不是M0、M2,而是M1。這是經驗數據,而且理論層面上證實過的。所以這是中國的通用標准。世界上成熟的經濟體也大都使用M1。
至於M2 and M3,肯定是存在貨幣創造的,因為它們都包括了M1。
2.正如我第一題的回答,用M1是最符合中國實際的,也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如果你選擇M2 or M3的話當然沒意義。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都沒有。
3.是的。可以理解為默認。我們看M1包括哪些:M1=流通中的現金+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公式可以看出,M1的特徵,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4.有區別的。分別通過法定活期存款准備金率、法定定期存款准備金率來體現的,你學的乘數公式中就有這兩個變數的。而它們具體的數值都是央行根據實際經濟運行的狀況來定的。
補充一個:看得出來你很關心M2與M3的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廣義貨幣與更廣義的貨幣,是經濟學家研究通貨膨脹相關的,更大的流行性時參考的指標,尤其是現在金融創新與衍生品如此發達,它們的作用更明顯了。
5.不用謝了。這么好學,應該鼓勵才對。
H. 什麼具有信用創造的功能
信用創造功能類似杠桿作用,通過准備金的留存派生更多的存款;比如商版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權100萬,除留足法定準備金10萬外,其餘部分90萬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接受貸款的客戶並不完全支取現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現金,而是轉入其銀行存款賬戶,以轉移存款的方式進行支付使用。這樣,由原來那筆存款經貸款後又形成一筆新的存款。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