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坦克是由哪國發明的
英國,當時為了保密,就給這玩意取了個代名詞:Tank,水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貳』 坦克是哪國發明的
英國。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國遠征部隊服役的斯溫頓中校提出,他說,需要製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場上開辟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越野、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
1915年2月,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溫頓的建議,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部前線的這種沉悶僵局。當時的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
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1915年9月製成樣車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成功,樣車被稱為「小遊民」,全重18.289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重機槍,發動機功率77.175千瓦,最大時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過0.3米高的障礙物。但在處理越野和防護性能的關繫上,反映了設計思想的差異。
(2)坦克是由發明的擴展閱讀:
火力、越野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葯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
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導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2000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80%,1500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到60%以上。
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導彈相差不大,且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的威力大大優於導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武器。按能量傳遞形式,可分為機械傳動裝置、液體傳動裝置和電力傳動裝置三類。
『叄』 坦克是由哪個國家最先發明製造出來的
坦克是由英國人發明的,一戰開始後,戰壕加鐵絲網配上機槍大炮成內了戰爭的主要作容戰方式,在機槍面前,以往的排著橫隊,一排排的傻了吧唧的往敵人陣地沖鋒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英國在一戰開始的時候,一次戰斗,就被德軍的機槍大炮打死了六萬人,從那之後,陣地戰成了主流,雙方都開始拚命的挖掘戰壕,構築掩體,架設鐵絲網。為了能突破德軍的陣地,英國研究出了坦克,為了保密,在運往前線的過程中,完全用木箱遮掩,木箱上寫著水櫃,英文音就是坦克,所以坦克就成了英國新發明的武器的名字,直到現在。當時坦克的速度很慢,一小時才十幾英里,人走著都比坦克快,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麼步坦協同戰術,就是坦克自己往上沖,坦克分兩種,雄性的坦克帶著一門炮,雌性的只有機槍。第一次使用坦克,當時德軍完全被嚇壞了,機槍打不動,大多數德軍開始逃跑,英軍獲得了勝利,不過由於步兵沒有及時的往縱深發展,很快就被德軍給打了回來。當時的坦克,有掉到坑裡的,有半路上壞的,最後能堅持到最後勝利的也不多。
『肆』 中國的坦克是誰發明的
坦克是英國人發明的,中國只是首先模仿才有了現在的坦克。
1955年,先由許光達提出建議,中國陸續向蘇聯購買了眾多坦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T-34,這款可謂二戰坦克中最成功的了
1955年,中國購買了蘇聯T-54及其改進型T-54A樣車,並決定仿製T-54A。
1956年蘇聯同意援助T-54A全套圖紙和生產設備,1956年4月,中國第一家坦克製造廠617廠成立,58年第一輛坦克下線,1959年完全掌握生產能力,同年國慶正式登場,年底被命名為「195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59坦克,至此,中國擁有了獨立製造坦克的能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坦克技術的提升,並伴隨著坦克作戰思路的改變,世界陸軍開始了機械化的新時期,對軍隊作戰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以德國、蘇聯、英國、美國為主要代表,德國將軍古德里安則是機械化作戰思想及戰術的創始人。
(4)坦克是由發明的擴展閱讀: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坦克戰術與技術發展思想的探索和實驗時期,各國研製裝備了多種類型的坦克。輕型、超輕型坦克曾盛行一時,在結構上還出現了能用履帶和車輪互換行駛的輪胎—履帶式輕型坦克、水陸兩用超輕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令盟軍坦克無法招架。
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德軍的魏特曼上尉駕駛虎式坦克擊毀了英軍25輛坦克、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布倫通用載具。一般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和射擊。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越野性較差、突擊作戰能力弱,僅用於伴隨坦克作戰,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動。坦克經受了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戰斗考驗,虎式坦克的威力可見一斑。
『伍』 坦克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1915年9月6日第一輛坦克問世是由英國的富斯特公司製造的,取名「小遊民. 最早的坦克 。
1916年1月15日,英國I型坦克在法國索姆河戰役中首次用於戰場。參戰的49輛坦克中,有17輛因機件發生故 障被留在後方,實際上只有 32輛到達出發陣地,其中五輛在沖擊時陷入沼澤中,9輛機件損壞,最後只剩下18輛。
(5)坦克是由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於50年代後期開始生產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並投產了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70年代以來研製和生產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戰坦克。88式坦克戰斗全重48噸,安裝有口徑為105毫米的線膛炮。
火炮雙向穩定器、火控計算機、激光測距和晝夜合一觀瞄裝置組成的新型火控系統,滅火抑爆裝置,三防和潛渡裝置及新型電台,採用了復合裝甲和功率為537千瓦的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
1996年研製成功,並於1998年開始裝備部隊的ZTZ-99主戰坦克各方面性能優異,躋身世界先進主戰坦克之列。中國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乎大多數國人想像。中國在火炮方面頗有心得,威力之大在世界上鼎鼎有名,中國坦克可以輕松擊穿美軍坦克前裝甲。
99式坦克通過了在寒帶測試 ,耐受性極佳。中國人師從俄羅斯人,受益匪淺。我國的99式主戰坦克底盤是根據T-72改進的,簡單且實用。
『陸』 坦克是誰發明的
[編輯本段]坦克的發明
乘車戰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夏代就有了從狩獵用的田車演變而來的馬拉戰車。但坦克的誕生,則是近代戰爭的要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當時為了保密,英國將這種新式武器說成是為前線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辟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製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它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柒』 坦克是誰發明的
坦克是英國政府根據E.D.A.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制出來的。
坦克一詞是英文「tank」的音譯,原意為貯存液體或氣體的容器。參戰前,為保密而取用此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和德國共製造了近萬輛坦克,主要有英國的Ⅳ型和Ⅴ型、法國的「聖沙蒙」和「雷諾」FT-17及德國的A7V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法西斯德國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實施閃擊戰。大戰中、後期,在蘇德戰場上曾多次出現有數千輛坦克參加的大會戰;在北非戰場上以及諾曼底登陸戰役、遠東戰役中,都有大量坦克參戰。
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蘇、美、英、法等國設計製造出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10重型坦克、T-54中型坦克、T-55中型坦克和PT-76輕型水陸坦克,英國的「征服者」重型坦克和「百人隊長」中型坦克,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等。
60年代出現的戰斗坦克,火力和防護性方面達到或超過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時又具有中型坦克機動性好的特點,形成一種具有現代特徵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62、美國的M60、英國的「酋長」、法國的AMX-30、聯邦德國的「豹」Ⅰ、瑞典的Strv103(簡稱「S」)等坦克。
70年代以後,相繼出現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主戰坦克,主要有蘇聯的T-72和T-80及T-90、德國的「豹」Ⅱ系列、美國的M1主戰坦克系列、英國的「挑戰者」Ⅰ和Ⅱ、法國的「勒克萊爾」、日本的90式和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等。
中國於50年代後期開始生產59式中型坦克。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後製造出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坦克。70年代以後,研製出69式、79式、88式、96式和99式主戰坦克。
坦克的裝置組成:
坦克通常由武器系統、推進系統、防護系統、通信系統、電氣設備、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武器系統包括武器和火控系統兩部分。
坦克炮是坦克的主要武器,主要配備穿甲彈、破甲彈、殺傷爆破彈等彈種。
輔助武器多為7.62毫米並列機槍、12.7毫米高射機槍。火控系統由火控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激光測距儀、微光夜視儀和熱像儀等組成。
推進系統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和操縱裝置。防護系統包括車體和炮塔、特種防護裝置和各種偽裝設備。
通信系統主要包括無線電台、車內通話器、信號槍和信號彈。電氣設備由發電機、蓄電池和各種照明器材、線路等組成。特種設備和裝置包括潛渡裝置、導航裝置、掃雷裝置及推土裝置等。
坦克按主要部件的安裝位置,通常劃分為操縱、戰斗、動力-傳動和行動四個部分,操縱部分(駕駛室)位於前部,戰斗部分位於中部,動力-傳動部分位於後部,行動部分位於車體兩側翼板下方。
現代坦克的戰斗全重為40~62噸,乘員通常為4人,裝有自動裝彈機的坦克可減少1名乘員。火炮口徑105~125毫米,炮彈基數40~60發,有的坦克還能發射導彈。
發動機功率550~11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55~72千米/時,最大越野速度30~55千米/時,最大行程300~650千米,爬坡度30度左右,越壕寬2.7~3.2米。
坦克正面裝甲通常可防禦穿甲能力為350~600毫米反坦克彈葯的攻擊。新型主戰坦克將採用頂置火炮式等布置形式。
武器系統將採用大口徑火炮、多功能彈葯、自動裝彈機和自動跟蹤目標的指揮儀/獵殲式火控系統。
推進系統將進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和傳動效率及乘坐舒適性。
防護系統將採用具有更佳防彈性能的模塊化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將形體防護、結構防護和特種防護有機結合起來,在不明顯增加重量的情況下增強防護力。
『捌』 坦克是誰發明的
世界第一種配備發動機和武器的裝甲戰車是由澳大利亞工程師莫爾於1912年發明和設計的。1911年,31歲的莫爾設計了一種履帶式裝甲戰車。1912年,信心十足的莫爾帶著自己的發明到了英國。莫爾熱情地向英國陸軍推薦「能夠行走的履帶機器」——它可以很容易地運載重型載荷在崎嶇道路上行駛並能夠越過戰壕。可是,英國陸軍官員對他發明的「怪物」不感興趣。1913年6月,英軍正式通知他,他的發明被拒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軍隊在西線作戰中傷亡慘重。英國一些有識之士驚嘆地面戰血流成河,開始思考突破地面戰的新式武器裝備。1915年,仍不死心的莫爾希望戰爭能夠改變英軍對他的發明的看法,再次遞交了發明。然而,英軍官員稱,他需要首先製造一個模型,英軍才會考慮他的發明。 他還沒來得及建造新的模型,一種新型裝甲戰車開始在英軍中誕生。英國陸軍工程師斯溫頓中校不知莫爾早已設計了類似的新型裝甲戰車,自行設計了一種拖拉機式的作戰裝備——幾乎與莫爾設計的一樣,獲得了陸軍的首肯。它外形酷似水櫃,所以英文叫TANK,也稱為「陸地戰艦」。 至於為什麼英國陸軍沒有採取莫爾的設計,而是用了斯溫頓的發明。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