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奉佛跟信奉上帝有什麼區別有沖突嗎
有沖突。
1、佛教包容,基督教排外。佛教不同於其它宗教(尤其是排他性很強的西方宗教)的一大特點就是其寬容。佛教承認其它宗教所信仰的神的存在,所以不會像西方宗教那樣認為與自己信仰不同的人都是邪惡的;但是正信的佛教徒能夠認識到其它宗教是「不究竟」的,即雖然信仰其它宗教可能會得到往生天道的善報,但畢竟不是終極的解脫之道。
反過來,信仰上帝的人是絕對不允許有任何其它信仰的。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一神教雖然有歷史上的淵源,但是各自都聲稱自己所信仰的惟一的神才是「真神」,各自都認為與自己信仰不同的人都會下地獄,當然也包括所有持佛教信仰的人。
2、耶穌很強調有神,佛說諸法皆空,萬法由心;心外無神亦無魔,都是想像。耶穌用善知識來維護信仰,佛教用信仰來開啟知識的大門,這是根本區別。
3、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聖經中有很多關於末日的說法。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而《新約聖經》的最後一章,據說是耶穌的門徒約翰所寫的,主要是對世界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是傳道士傳教的重要依據。其中許多神話和比喻,成為基督教世界藝術的經久不衰的源泉。
在新約中,耶穌親自將其總結歸納概括為「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因此作為基督教的基本倫理,按聖經所述可歸納為「愛神與愛人」。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摩西十誡」作為《聖經》中的基本行為准則,流傳了下來,影響深遠。第一條誡命: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上帝,本身是指至高無上統治者,在基督教等引入中國後,作為同義詞,將其用作猶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創造宇宙的神。被視為宗教信徒至高無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恆的存在,創造和治理世界。
上帝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有。上帝是宇宙的支撐和創造者。自然神論說,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泛神論則認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
⑵ 是上帝創造了佛祖,還是佛祖創造了安拉,亦或是安拉創造了上帝,還是上帝創造了安拉。
誰都沒有創造誰,都是發現者,都是覺悟者.
⑶ 在佛教中,是誰創造了人
南無阿彌陀佛,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慈慈光師兄答的也很好
人從哪裡來,妄想中來,執著中分,顛倒分別中來,因中來
佛陀是創世主嗎?
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眾生的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葯,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
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
這是宗教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世間有兩種無神論,一種是唯物的無神論;一種是佛教所說的無神論。
唯物無神論否定一切精神的獨立存在,也不信有鬼神的世界。而佛教所講無神論,是說諸法由因緣所生,宇宙萬物由眾生的共業所成,承認有精神、有鬼神,只是不以為有一位如一神教所說的全知、全能,主宰創造宇宙的,既是最初也是最後而唯一的神。
神的分類,從宗教學上,可分作多神、二神、一神、泛神以及無神的信仰。多神是一般的民間信仰,沒有組織、沒有體系,是原始民族的宗教型態,也是地域性的宗教型態。例如∶中國民間的神,分作地方的、國家的。地方的又分作祖先神和自然神,它的名稱和形象,可以因地、因時而異;國家的神是全國和全民族的元祖或山川日月。
至於二神信仰,是把善惡分為兩種勢力。最初是兩個敵對民族各自將己方的保護神視為善神,而對方的則為惡神,後來經由各民族的統一之後而形成了二神的信仰,那便是惡神為魔鬼,善神為上帝;不過,既崇拜魔鬼,也崇拜上帝的宗教,在世界上只有波斯的襖教。基督教雖然也相信魔鬼和上帝永遠的存在,但是只拜上帝,不拜魔鬼,有二神教的內容,只取一神教的形式。
所謂一神教是說,萬物由一神所創造、控制、毀滅,神有大能、權威來主宰萬物,正如中國人所稱為的造物者,基督教所說的耶和華。基督教雖然也相信有天使神,那是唯一上帝的扈從,也是唯一上帝的創造物,不可能成為上帝的繼承人和與上帝相等地位的另一位大神。
至於泛神,是哲學家所相信的理念之神,它是宇宙的本體,自然的法則,並沒有人格的形象,卻是萬物所出生和所回歸之處;神不能有意志地愛人,人有責任和義務服從和敬愛神。
至於無神,本文剛才已說有二類。一是唯物論的無神,認為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運行所產生,除物質的活動之外,沒有離物質而存在的靈體。人在出生以前,沒有過去,死亡之後,沒有未來;如果說有,是肉體遺傳的源頭和延續。對個人而言,人死如燈滅,縱然也承認人在世間時所發揮的精神力量,不論是學術的、政治的、藝術的,都能夠影響於後世;但那是物質,而不是精神。人能夠懷念古人,古人卻不知道我們懷念他,因為他們根本已不存在;懷念古人不為慰靈,乃為見賢思齊的自勵勵人。
佛教的無神論主要是基於諸法從因緣所生的現象,說明眾生是由業力感得的果報。每一眾生,各自造業,個別受報,而許多眾生,於往昔生中,曾造無量業;同類的業因,感同類的果報,出生於相同的環境,這就是佛說眾生無盡、世界無窮,是眾生的自作自受。
我們的世界屬於太陽系的范圍之內,是由地球人類及生於此界的其它眾生,往昔的共業所感,並不如一神論者所說是神創造而來。而對於神的認識及神的需求,實際上是因人的需要而有。全知的一神不是真的,但不能說他即等於無神,從信仰者說,他是有的;從被信仰的神而言,他可能是大力的鬼神,大福德的主神,或來自於他方世界的天神。他們不只有一個,因此,一神教的信仰者們,本身就有分裂,對於一神的形象、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因此一神信仰,其實是多神信仰的升格。
佛教的無神,並不否定多神、二神,乃至於一神的信仰和作用,只是把它們當作眾生的類別,所以《華嚴經》、《地藏經》,乃至於《阿含經》等,都講到鬼神。佛教不是「無鬼神論」者,而是不以為有獨一無二主宰宇宙的創造神。
⑷ 佛是上帝創造的嗎
原則上說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天主創造的,但是佛只是一種概念,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哦
⑸ 佛學承認上帝吧,學佛的也了解上帝,上帝是創造生命的神
第一:上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去普度那裡的眾生,因為去那裡的人至少都是候補菩薩。去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了成佛。
第二:成佛之後教化眾生不用跑來跑去。那是眾生所見,佛菩薩的法身如如不動不取余相,我們都在他們的真心之中,沒有來去之相,只有我們輪回之身才有來去。即使救渡眾生也不需要起心動念,而是在甚深禪定之中來完成的。這個過程是很復雜的,請看楞嚴經,會更好的為您解答。
第三:佛無煩惱,因為到了菩薩的果位,就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
南無阿彌陀佛
⑹ 佛與上帝到底有何不同
上帝和佛祖的區別
概括的講:上帝是贖救有罪之人;佛祖是普度眾生。
一、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拜多神,或無神。
一切宗教皆有信仰,就是最低級的宗教有時也十分虔誠;但重要的問題不是你有信仰,乃是你所信仰的是誰?因為你所敬拜的神不同,你的生命人格、思想、生活、受用也隨之而異。青年人實在要謹慎選擇他的宗教、比選擇職業、婚姻更重要。佛教在敬拜上,實在夠虔誠,只可惜敬拜多神。 而且那些神皆不是神。近年來新佛教有所覺悟,只敬拜釋迦、阿彌陀佛、及觀音菩薩;可惜這叄位也不是神。觀世音菩薩尚在修行地位,阿 陀佛不過是千億萬佛之一。佛教中最尊貴者,當推釋迦佛,但釋迦佛也不是神。他並未叫人把他當神來敬拜。佛與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 按佛學說:禽獸也可成佛。徹底說來,佛教是無神可敬拜的。結果,佛教祖師把佛像劈開燒火。自己就是佛,自己就是宇宙間最高大的。可憐,卻不知道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有多樣的軟弱、低能。基督教則不然,上帝即在古時藉著眾先知,曉諭人類,雖然在各民族,深淺不同,先知所知道的有限,但在這末世,藉著他的獨生子耶穌啟示於世人。這位宇宙間獨一的真神上帝——耶和華,不但是真理,太初的道,自有永有,而且是最高權能、智慧、仁愛、聖潔、公義、有位格的獨一真神,這才是人類所應當敬拜的。
二、基督教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有計劃,有目的的;佛教看世界是因緣和合,四大皆空,無計劃、無目的的。
佛教看這閻浮提娑婆世界,眾苦充滿,都是由於一切眾生業感而來,果報而來,故佛教徒看不出被造之物、大自然界之美,及上帝創造之恩典。基督徒則不然,以為世界萬物俱是天父上帝所創造,奇偉美麗無比,其中蘊藏財寶豐富,用之不盡,取之不竭。人苟能靈能眼開了,則無論太空宇宙之大,原子之小,處處皆可見到上帝創造之奧妙。吾人對於山水花鳥,音樂美術,在在皆可寄情欣賞.因為這一切,皆是天父上帝為人類預備的。
三、基督教看人生是樂觀的;佛教看人生是痛苦煩惱的。
佛教看人生有八苦,故不願來生再做人;基督教則不然,無論音樂、美術、科學,皆應努力研究。家庭、社會、世界,皆要努力服務。以為愈能做得多,愈能榮耀上帝。
四、基督教看人與禽獸有分別;佛教看眾生平等。
佛教之所謂眾生,是指胎,卵,濕,化一切生物。佛教又謂一切眾生六道輪回。所以不敢吃牛豬雞鴨,以為恐怕是祖宗投胎,吃到了自己的祖宗。縱然不是祖宗投的胎,也不可吃。因為一切眾生,佛性平等,殺一眾生,來生要投為牛豬雞鴨被殺,以償還業報。故有買魚投之江河以放生,買豬牛送到廟中去養老。基督教則主張;人與獸之間是大有分別的,上帝創造萬物之時,唯有人有上帝的形象(品格).唯人有上帝的靈氣。其餘一切生物,只不過有魂,有血氣生命而已。佛教徒時常批評基督教的愛狹小,只愛人,而不愛禽獸。其實不然,應該說:佛教的愛不正確,過份注重禽獸,而了忽略愛人之特殊。
五、基督教勸人信耶穌,出發點是赦罪得救;佛教勸人信佛修行,出發點是離苦得樂 佛教徒出家,或吃齋念佛,集功德,原因都是為離苦得樂。
修修來生,或圖往生西方。出發點,並不是想到罪的問題,只想到苦的問題。此又與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叫人頭一件想到罪的問題,倒並不一定要離苦,甚至要甘心樂意吃苦,背十字架,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愛人、服事人。
六、基督教有救恩;佛教講因果。
這是基佛二教最大區別,釋迦佛只是教主、導師,指示人離苦得樂,教導人自已修行之方法。他並未說:我能代替眾生擔罪,只要信我就得救。耶穌則不然,聖經清楚地說:我的寶血,是為你們的罪流出來,使罪得赦.信的人就有永生。
七、基督教的究竟是永生;佛教的歸宿是涅盤。
佛教修行之目的,是在乎八涅盤。涅盤梵音,意為寂滅,是令人很難捉摸的名詞。到底進入究竟涅盤後,還有我沒有?我問過好多法師,回答卻是不同。有的說仍有我存在,有的說那時絕對沒有我存在了。如一滴水歸入大海,還有一滴水嗎?有的說:一滴水固然歸入大海,其滴水之相,了無可得,但此一滴水性還是存在於眾水之中而未消滅的、甚至有兩可的回答說:存在,不存在。存在是因為涅盤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回到法性實相。不存在是法性本來空寂。達摩說: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基督教對此問題,卻有了相當確切的回答,就是肯定說有永生。永生希臘原文乃指屬靈的生命屬上帝的生命。此生命人在世時就能得到,假若此人真能悔改重生的話。
⑺ 佛再厲害,他也不能創造宇宙,所以上帝最厲害,我說得有道理嗎
你直接問我不就得了,真無聊。 一個人出生最想解答的問題是:宇宙是如何生成的?宇宙是如何運作、如何發展的? 拿一些宗教的說法:那就是神,上帝創造了一切。佛不同,佛家一出場就揭開了宇宙的真相,公開宣稱宇宙是無限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
⑻ 我覺得上帝比佛祖厲害,因為上帝創造了世界,而佛祖本來是人
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信奉的是一個主神(古印度婆羅門成其為大梵天),所不同的是上帝的代言人(先知)和教言略不同。
到底誰是真正的世界之主?
對於這個提問,答案是千變萬化的。絕大多數都會說是上帝或真主創造的。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包括鬼、神、人類、動物等等也都是他們創造的。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是這樣嗎?那麼,同樣作為上帝或真主的子民,為什麼我們的命運、相貌、健康等等會因人而異呢?為什麼大地山川區別那麼大呢?為什麼這個地球會有那麼多的天災人禍呢?如果真是他們創造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我們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創造的生靈和事務能夠和睦相處呢?等等諸多疑問讓我們不得不試圖擦亮自己的眼睛,想了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其實,在兩千多年前,佛祖就這些問題就與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有有一番精彩的對話。揭示了這些種種疑問的絕對真理。
佛祖從世界的生成與毀滅,日月星辰的運轉,山河大地、樹木叢林、動物的形成與命運。眾生(包括人類)的相貌、命運、健康、苦惱等等種種懸殊和不平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與總結,令號稱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不得不心服口服地糾正了錯誤的觀點。
這其中的道理究竟如何?佛祖又是如何用事實說話讓大梵天王心服口服的呢?我們不妨暫時拋開成見,去仔細聆聽佛祖與大梵天王之間的對話。
⑼ 佛說為什麼不是上帝創造了人類
上帝創造世界,魔王創造人類,外國大概是這樣的,中國的人類和其他國家的人類都不是一個神靈,和方法創造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