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x光機的發明者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爾姆·康拉德·倫琴發現的X光導致醫生使用的新診斷工具出現。他發現X光幾個月後,拉塞爾·雷諾茲就製成了這個X光機。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X光機之一,它使人類得以在沒切口的情況下,觀看人體內部。
X光機醫療適用范圍
X線介入診斷、胸部透視、拍片、胃腸道鋇餐透視、氣鋇雙重造影、檢查胃腸道疾病、檢查大腸疾病、檢查泌尿系疾病、膽道「T」型管造影、檢查肝膽系情況。
X射線發生器原理X射線發生器組成
一.X射線源
二.X射線控制系統
三.電源
一.X射線源由高壓倍加器,X射線管組成
高壓倍加器提供X線管燈絲電源和高電壓
X射線管為一高真空的二極體,杯狀的陰極內裝著燈絲;陽極由呈斜面的鎢靶和附屬散熱裝置組成 .
冷卻方式採用密封油冷循環冷卻
二.X射線控制電路開信號實現提供給射線源所需電壓和燈絲信號,並監控X射線源工作狀態.
三. 射線源發生器的電源來自電網220V提供,X射線發生器使用對電網要求是波動小於+/-10%(有穩壓要求除外)
X線是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波。波長范圍為0.0006~50nm。X線安檢中常用的X線波長范圍為0.008~0.031nm(相當於40~150kV時)。在電磁輻射譜中,居γ射線與紫外線之間,比可見光的波長要短得多,肉眼不可見。
射線成像主要利用射線的穿透性,熒光效應和攝影效應
X射線與物體相互作用
1.光電效應
2.康普敦散射(非相干散射)
3.瑞利散射(相干散射)
4.電子偶效應
X線的發生程序是首先接通電源,經過降壓變壓器,供X線管燈絲加熱,產生自由電子並雲集在陰極附近。當升壓變壓器向X線管兩極提供高壓電時,陰極與陽極間的電勢差陡增,處於活躍狀態的自由電子,受強有力的吸引,使成束的電子,以高速由陰極向陽極行進,撞擊陽極鎢靶原子結構。此時發生了能量轉換,其中約1%以下的能量形成了X線,其餘99%以上則轉換為熱能。前者主要由X線管窗口發射,後者由散熱設施散發
(以克金公司採用的140KV 美國斯派曼射線源為例)發生器原理
X射線是由燈絲管產生的,當燈管燈絲上電,燈管兩極分別加上+/-70V電壓時,就會有X射線發射出來.
XRAY提供相應的反饋信號,供閉環控制用採用脈寬調制技術,工作頻率在30KHZ左右.電壓電流閉環調整,並設有過壓,過流保護.
工作原理
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是藉助於傳送帶將被檢查行李送入履帶式通道完成的。行李進入通道後,將阻擋光障信號,檢測信號被送至控制單元,觸發射線源發射 X 射線束。一束經過準直器的非常窄的扇形 X 射線束穿透傳送帶上的行李物品落到雙能量探測器上,高效半導體探測器把接收到的 X 射線變為電信號,這些很弱的電流信號被直接量化,通過通用串列匯流排傳送到工業控制計算機作進一步處理,經過復雜的運算和成像處理後得到高質量的圖像。
應用
X光機廣泛應用於火車站和機場的安全檢查等等。
B. 第一台X光機怎樣誕生
100多年前,德國物理家做實驗時,偶然發現一種神秘射線,他把它叫射線.後來他經過反復實驗和研究,發現射線能透過 玻璃等後來人們運用X射線做出世界上第一台X光機.
C. 安檢X光機與醫用X光機有什麼區別
兩者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安檢X光機的用法就是將行李放入物品掃描X光機內,待檢測完畢後,旅客再拿回自己的行李離開。對物品進行過機檢查用的X光機是利用X射線穿過物體而獲得X影像,通過計算機處理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用以辨認圖像、評估物件安全性。原理雖然與醫院做人體X檢查類似,但安檢X光機的劑量,應該比人體照射的X光量要少。因為安檢的X光機只需要看到大概,看出是什麼形狀的東西就可以了。而醫用X光機需要把人體看得很清楚,因此輻射劑量更大。
D. X光是何時發明並在中國投用的
1895年,物理學家倫琴在探索陰極射線本性的研究中,意外發現了X光。X光的發現,不僅揭開了物理學革命的序幕,也給醫療保健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倫琴因此成為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中國第一個照X光的是李鴻章
1895年3月,李鴻章以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赴馬關主持和議,未想,日本國公然無視國際公法,在談判的第二天,即遭到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的槍擊。在日本醫生的全力搶救之下,李鴻章保住了性命,但考慮到年邁,做手術可能會危及到生命,因而左眼下的子彈未被取出。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李鴻章「一生事業掃地無余」,自此賦閑在賢良寺達一年之久。1896年適值沙皇尼姑拉二世加冕,李鴻章又迎來了他外交生涯中的又一個輝煌。他被指定為出使大臣前往俄國道賀,並順帶訪問了德、法、比、荷、英、美和加拿大。7月,李鴻章途經德國,聽說不久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強穿透力的神秘射線,這種射線能夠穿過皮膚看清骨骼組織,李對此十分感興趣,加之這一年來,留在頰骨內的彈頭讓李疼痛難忍,因而決定通過此種神秘射線來檢查一下。
至於為何李鴻章能成為這「第一人」,首先從時間上來看,射線的發現是在1895年11月8日,倫琴在維爾茨堡大學進行陰性射線管放電實驗時所發現,從此打開了一扇通向身體內部「宮殿」的窗戶。而此時是1896年6月,中間僅隔半年之久,所以李鴻章是首個使用 X射線的中國人應該是確定無疑的。而作為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和積極的參與者,李鴻章十分重視西學的傳播,這其中自然包括對近代西醫技術的推崇。實際上,李鴻章對西醫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太關注到篤信的過程,而促使他篤信西醫技術的轉折還在於1879年,傳教士馬根濟為其夫人治癒了疾病,自此,李鴻章信任西醫,這從他後來聘請私人西醫和建立近代西醫學堂等都可以證明。由於骨子裡信奉西醫技術,因而李鴻章成為首個接受 X射線的中國人,也絲毫不覺得奇怪。
當時,李鴻章親眼在一張膠片上看到了自己左顴骨內的彈頭,「纖毫畢現」,連連稱奇,稱之為「照骨術」。據李鴻章的隨從記載,這種照骨術「凡衣服、血肉、木石諸質,盡化煙雲;所留存鏡中者,惟五金類及骨殖全副而已」。1897年,清朝《點石齋畫報》甚至以《寶鏡新奇》為題報道了X射線,稱其「照人肺腑,心腹腎腸昭然若揭」。在當時,這樣的報道可謂及時。
E. x光機多久發明的
1895年,德國醫生威廉·倫琴發現的X光導致醫生使用的新診斷工具出現。他發現X光幾個月後,拉塞爾·雷諾茲就製成了這個X光機。
F. X光機的原理
X光行李安檢機的工作原理,安檢機是藉助於傳送帶將被檢查行李物品送入履帶式通道完成的。物品進入通安檢機通道後,檢測裝置將相關信息送至控制單元,由控制單元觸發X射線源發射X射線。X射線經過準直器後形成非常窄的扇形射線束,穿透傳送帶上的行李物品落到探測器上,探測器把接收到的X射線變為電信號,這些很弱的電流信號被放大後量化,通過通用串列匯流排傳送到工業控制計算機作進一步處理,經過復雜的運算和成像處理後得到高質量的圖像。
然後可以通過物品成像的形狀和顏色來進行辨別的,如圖所示:
G. x光線是誰發明的
x光線是德國倫琴教授發現的。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教授(版1845~1923年),在他從事陰極射線權的研究時,發現了X射線。
自倫琴發現X射線後,許多物理學家都在積極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後發現X射線的偏振現象,但對X射線究竟是一種電磁波還是微粒輻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發現了X射線通過晶體時產生衍射現象,證明了X射線的波動性和晶體內部結構的周期性,發表了《X射線的干涉現象》一文。
(7)醫用x光機發明擴展閱讀
X射線的物理特性:
1、穿透作用。X射線因其波長短,能量大,照在物質上時,僅一部分被物質所吸收,大部分經由原子間隙而透過,表現出很強的穿透能力。
2、電離作用。物質受X射線照射時,可使核外電子脫離原子軌道產生電離。利用電離電荷的多少可測定X射線的照射量,根據這個原理製成了X射線測量儀器。
3、熒光作用。X射線波長很短不可見,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鉑氰化鋇、硫化鋅鎘、鎢酸鈣等時,可使物質發生熒光(可見光或紫外線),熒光的強弱與X射線量成正比。
H. x光是哪年發明的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兼物理研究所所長倫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從事陰極射線的研究時,發現了X射線。
倫琴
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陰極射線。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也為了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間全部弄黑,還用黑色硬紙給放電管做了個封套。為了檢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給放電管接上電源(茹科夫線圈的電極),他看到封套沒有漏光而滿意。可是當他切斷電源後,卻意外地發現一米以外的一個小工作台上有閃光,閃光是從一塊熒光屏上發出的。然而陰極射線只能在空氣中進行幾個厘米,這是別人和他自己的實驗早已證實的結論。於是他重復剛才的實驗,把屏一步步地移遠,直到2米以外仍可見到屏上有熒光。倫琴認為這不是陰極射線了。倫琴經過反復實驗,確信這是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便取名為X射線。他發現X射線可穿透千頁書、2~3厘米厚的木板、幾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鋁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鉛板幾乎就完全把X射線擋住了。他偶然發現X射線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輪廓,於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實驗室來看他時,他請她把手放在用黑紙包嚴的照相底片上,然後用X射線對准照射15分鍾,顯影後,底片上清晰地呈現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結婚戒指也很清楚。這是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照片,它表明了人類可藉助X射線,隔著皮肉去透視骨骼。1895年12月28日倫琴向維爾茨堡物理醫學學會遞交了第一篇X射線的論文「一種新射線——初步報告」,報告中敘述了實驗的裝置,做法,初步發現的X射線的性質等等。X射線的發現,又很快地導致了一項新發現——放射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