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求簡練的,容易明白的、
19世紀初,人們開始使用煤氣燈(瓦斯燈),但是煤氣靠管道供給,一但漏氣或堵塞,非常容易出事,爆炸,人們對於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事實上,愛迪生為自己訂定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了改良照明之外,還要創造一套供電的系統,於是他和夢羅園的夥伴們,不眠不休地做了1600多次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炭絲燈泡,可以一次燃燒45個鍾頭。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終於推出可以點燃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這前前後後花了整整30年。 (簡短精煉,求採納。)
B. 愛迪生的精神是什麼
愛迪生的精神是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關於愛迪生與電燈的故事遠不止於此。這個科學家在自己實驗了幾千次都失敗的情況下,別人都在勸他:你已經失敗這么多次了,放棄吧。可是他卻堅持:我沒有失敗,事實上我成功了幾千次,雖然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燈絲,但我知道試驗過的這幾千種是不合適的。
愛迪生硬是以一種堅持不懈的勤奮以及科學的探索精神,發明了電燈,為人類帶來了像普羅米修斯的火種具有同樣意義的光明。
也許這樣的故事大家都聽多了,一個很常見的故事么。可是今天當我在省教學年會再次聽這個故事,聽他的那句話:我沒有失敗,事實上我成功了幾千次,雖然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燈絲,但我知道試驗過的這幾千種是不合適的。我忽然很激動,從未有過的激動,似晨鍾暮鼓,重重敲在了我的心上。我聽出來了不一樣的味道。當時吳正憲前輩正在講《數學課上的德育滲透——讓數學課厚重些》,她是用此例子來說明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做到將科學家的探究精神滲透給學生,探究來不得半點虛假,做學問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她深刻地提到教學目標的割裂化,就說對於教學目標中有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不是想當然要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活生生的德育滲透,我們對學生探究過程表現的態度,對學生探究結果表示的關切,一點一滴都滲透著我們做人的准則,做學問的態度,我們可以給學生對待數學的求真、求實的原則,做學問來不得半點應付。但是這樣的情感培養不是一節課或者是一日之功,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
「現代教育」,一種社會、學校、家庭的結合體,更多程度上,學校不再像以往在孩子們心中是唯一的權威,社會以及家庭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社會的浮躁,學生的浮躁,以及家長對於孩子的庇護,很多都是老師一己之力無法回天的。但是畢竟可以做到自己能夠做的,影響到所能影響的,踏踏實實做事。正如吳老師所說的:「沒有純粹的脫離教育的教學活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C.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啟示
我懶得理你!!!
D. 愛迪生憑借怎麼樣的精神發明了電燈小學閱讀思考,求解
如果你所填的學校有補錄徵集志願你當然可以填(因為你有該校校考成績)。補錄時一般要求文化過省線,專業分數看省統考分數。你可以報很多學校的志願。但你必須要看清學校的要求條件(7月15日前上招生網看公告),切記。祝好運。
E.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電學家、發明家。他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邁蘭,由於家庭貧困,一生只在學校讀過三個月書。但他從小熱愛科學,自己刻苦鑽研,醉心於發明,正式登記的發明達1328種,被稱為世界發明大王。
他的發明創造不僅靠聰明才智,而且靠艱辛的科學實踐。他發明電燈時,光收集資料,就用了200本筆記本;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先後用過銅絲、白金絲等一千六百多種材料,還用過頭發和各種不同的竹絲,最後選中了日本的一種竹絲,經過燃燒炭化後,成為最初的燈絲。正如他自己所說:「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F. 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發明了電弧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很不實用。因此愛迪生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
他開始著手於燈絲的材料:從傳統的炭條到金屬釕、鉻、白金等,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但愛迪生面對試驗的一次次失敗卻沒有退卻,他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愛迪生嘗試用炭化棉線裝進燈泡,接通電源後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後來1879年10月21這一天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標志著可使用電燈的誕生。
但愛迪生沒有滿足,他要讓燈泡的壽命延長後來他嘗試用炭化後的竹絲作燈絲,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於是電燈開始批量生產,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6)愛迪生發明電燈的精神擴展閱讀
1929年10月21日,是電燈發明50周年,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慶祝會,德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法國的瑪麗·居里等科學家紛紛前來祝賀。
不幸的是,在這次慶祝會上,當愛迪生發言的時候,由於過分激動,突然昏厥過去,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1931年8月1日,愛迪生身感不適,經醫生診斷,他同時患有慢性腎炎、尿毒症、糖尿病。
G. 愛迪生得到什麼啟發發明了電燈
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鍾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症結就在這里。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消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H. 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的精神支柱是什麼
愛迪生精神品質:
持之以恆、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
勇於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
5個字,創新不言敗
在研製電燈時,記者對他說:「如果你真能造出電燈來取代煤氣燈,那你一定會賺大錢.」愛迪生回答說:「一個人如果僅僅為積攢金錢而工作,他就很難得到一點別的東西——甚至連金錢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