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切削液有哪些國際品牌
Quaker奎克 (始建於1918年美國,金屬加工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行業影響力品牌,大型跨國企業,奎克化學(中國)有限公司)
Blaser巴索 (創立於1936年瑞士,歐洲最大的金屬切削液製造商之一,切削液全球領導品牌,巴索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嘉實多Castrol (始創於1899年英國,全球最好的潤滑油品牌之一,大型跨國集團公司,世界著名品牌,嘉實多(深圳)有限公司)
Master馬思特 (源於1951年美國,北美最大的金屬切削液提供商之一,金屬切削液行業的引領者,馬思特(上海)化學有限公司)
福斯Fuchs (始創於1931年德國,世界最大的獨立潤滑油生產商之一,切削液十大品牌,世界著名品牌,德國福斯油品集團)
好富頓Houghton (於1859年美國,工業介質領域全球領先企業,著名特種工業油品提供商,好富頓(上海)高級工業介質有限公司)
Petrofer德潤寶 (創於1948年德國,居於全球特種工業化學助劑行業領先地位,世界知名品牌,上海德潤寶特種潤滑劑有限公司)
泰利德TECTYL (由美國Valvoline 石油公司創立,以高科技腐蝕防護產品及工業用化學品而著稱,上海泰利德化學有限公司)
CIMCOOL新美科 (源於美國,曾首創全球第一支全合成金屬切削液,金屬加工潤滑技術領先者,新美科工業產品(上海)有限公司)
泰倫特 (國內表面技術工程工業領域領先企業,切削液知名品牌,高新技術企業,中外合資,天津泰倫特化學有限公司)
Ⅱ 切削液的介紹
切削液(cutting fluid, coolant)是一種用在金屬切削、磨加工過程中,用來冷卻和潤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業用液體,切削液由多種超強功能助劑經科學復合配合而成,同時具備良好的冷卻性能、潤滑性能、防銹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釋特點。克服了傳統皂基乳化液夏天易臭、冬天難稀釋、防銹效果差的的毛病,對車床漆也無不良影響,適用於黑色金屬的切削及磨加工,屬當前最領先的磨削產品。 切削液各項指標均優於皂化油,它具有良好的冷卻、清洗、防銹等特點,並且具備無毒、無味、對人體無侵蝕、對設備不腐蝕、對環境不污染等特點。
Ⅲ 切削液都有哪些著名品牌
國外知名品牌:瑞士巴索(乳化油,微乳液),嘉實多(全合成),米拉克龍(全合成),馬斯特(半合成),好富頓奎克(兩家合一了,鋼板軋制乳化油)等等
國內知名品牌:安美(啥都干),富蘭克(半合成),廣研(本人單位,切削液國標指定者,全合成,啥都干),泰輪特(啥都干)等等
切削液:產品選型最關鍵(根據客戶的加工材料,加工工藝,甚至轉速都要了解,還有前一道工序,後一道工序的要求,一般切削液生產廠家有很多型號供選擇,我們有50-60款,甚至可以根據價格來調整,但是有些性能就要降低,不過客戶未必需要這些性能,做銷售的懂不懂就很關鍵,這個要幾年現場經驗的,否則也會害了工廠)
二是切削液的維護,一般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下再好的切削液都可能搞壞,所以要維護好,這個東西佔成本很少,但是壞起來也可能造成大損失,特別是現在環保查得嚴,還不能倒掉。
買切削液提供的都是整體方案,怎麼選型,怎麼維護,怎麼減少使用,減少排放甚至要幾年不排放,還要注意保護工人,保護工廠環境。
Ⅳ 金屬切削液的作用原理有什麼概念簡介
世界機械製造工業是以切削、磨削與鑄鍛造三大加工工藝為主要支柱的。其中切削加工的應用比例最高,約占機械加工總勞動的30%~40%,金屬切削液約占整個金屬加工液總量的52%。近年來,金屬切削加工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要求與之配套的切削液不斷更新換代,以適應機床切削的要求。
1、切削液的作用原理
切削液與一般潤滑油使用狀態不同,一般潤滑油是處在反復移動的不變的摩擦面之間,盡管有時壓力很大,但容易形成潤滑膜。而切削液是時時接觸切削所形成的新鮮表面,加工面連續發生彈性變形,因而刀具與被加工面間所承受的壓力,要比一般摩擦狀態大得多。另外,切削時除外摩擦熱之外,還有刀具與切入金屬內部分子的內摩擦熱(剪切面應力變化產生的熱),因此切削區可達到600~800℃的高溫,這就要求切削液除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外,必須具有良好的冷卻性能。由於在切削加工時產生大量碎屑和磨粉,會影響刀具和磨料的性能,因此切削液還需要有良好的清洗和排屑作用。此外,為了使工件在加工和短暫的工序間不生銹,以及與切削液接觸的機床和刀具不生銹,要求切削液具有良好的防銹作用。
1.1、潤滑機理
金屬切削加工,多數屬邊界摩擦。在切削高溫高壓條件下,切削液中的某些添加劑與刀具和工件發生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或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低剪切強度的潤滑膜。切削液是通過滲透、潤濕,建立潤滑膜,改善摩擦狀態來實現潤滑的。
1.2、冷卻機理
切削液的冷卻作用是將產生的切削熱迅速地從切削區帶走,以降低刀具的最高溫度,延長其耐用度;減少工件的熱變形,減少其產生的熱應力,從而提高加工精度。其冷卻機理是通過滲入切削摩擦和變形區(熱源)的切削液來實現散熱冷卻的。切削液的冷卻作用取決於它本身的導熱性能、對金屬表面的潤滑性和供液方式。
1.3、清洗排屑機理
切削中加入的某些表面活性劑,對工件表面的油污潤濕、滲透、乳化和分散,降低油污在金屬表面上的附著能力,並藉助切削液的流速和壓力將碎屑、磨粉和油污等沖走。114 防銹機理 切削液中的防銹添加劑,通過吸附在機床和工件表面形成保護膜隔絕外界環境,或通過增強切削液的鹼性(在使用時切削液的pH值應保持在8~10之間,通常用碳酸鈉或三乙醇胺調節切削液的pH值),避免產生腐蝕反應,達到防銹目的。
2、切削液的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使用的切削液主要是油基型切削液,其中含有硫、磷、氯等極壓抗磨添加劑。以前考慮了用動、植物油或兩者的混合油再加入潤滑劑,但由於動植物油容易腐敗變質,粘附在金屬表面不易清洗,目前應用越來越少。當前國外有人採用被稱為惰性極壓劑(PEP)的油溶性磺酸鹽作為油基型金屬切削液的添加劑。總的來說,油基型切削液的潤滑性好,但其存在發煙、產生有毒氣體、冷卻性差和消耗較多等缺點。
3、切削液的發展趨勢
從切削液的作用機理和研究現狀,大致可以看出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將納米材料加入油中,或對切削加工的金屬納米化處理、微金屬滲透技術處理等手段,來提高金屬切削液的性能;
②用微乳化方法對油基型切削液添加劑進行處理,提高切削液的環保性能,增強它的實用性;
③向水基型金屬 切削液方向發展。
下面著重談談水基切削液的發展問題。
(1)金屬切削液正逐步向水基方向發展,英國油基切削液的需求從1979年佔60%降到1990年的42%,而水基切削液則從38%上升到58%,另外,為滿足環保和健康法規的要求,水基切削液正向無氯、無酚、不含亞硝酸鈉及使用壽命長,處理費用低的方向發展。
(2)水基切削液是將濃縮液用大量水稀釋後使用,因而不會產生油煙和引發火災。水的比熱容大,熱導率高,汽化熱大,是非常優良的冷卻劑,且成本低廉。另外,加工後的脫脂清洗也比較簡單。和油基切削液相比,它的潤滑性、防銹性稍差,且易受細菌影響,發生腐蝕,排放後處理費用大。近年來,隨著潤滑劑、防銹劑和抗銹劑和抗菌劑等研究的深入和排放後處理工藝技術的完善,水基切削液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取代了油基切削液。水基切削液分為乳化液、半合成液和合成液三種。
(3)水基合成切削液是由各種水溶性添加劑和水 組成,在其成分中完全不含礦物油。使用時用一定比例的水稀釋後,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稀釋液,具有極好的冷卻和清洗作用、易過濾和循環使用、使用期 長、環境衛生好等優點。配製1000kg乳化油,需用600~800kg機械油,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還會污染環境。因此,採用水基合成切削液可以大量節約能源,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根據水基合成切削液的性能和用途,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種類型:普通型、防銹型、極壓型和綜合型水基合成切削液。
在三種水基切削液中,除了潤滑性較差外,合成液的性能優勢是很明顯的。制約水基合成切削液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如何提高其潤滑性能,亦就是水溶性潤滑添加劑的研究問題。無論是從經濟性,還是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發展水基合成切削液是一種必然趨勢。隨著國內外對水溶性潤滑添加劑研究的逐步深入,合成液潤滑性能的提高,必將使合成液有更大的發展和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Ⅳ 切削油的來源
眾所周知,切削液是金屬切削加工的重要配套材料。人類使用切削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在磨製石器、銅器和鐵器時,就知道澆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在古羅馬時代,車削活塞泵的鑄件時就使用橄欖油,16世紀使用牛脂和水溶劑來拋光金屬盔甲。從1775年英國的約翰·威爾金森(J.wilkinson)為了加工瓦特蒸汽機的汽缸而研製成功鏜床開始,伴隨出現了水和油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的應用。到1860年經歷了漫長發展後,車、銑、刨、磨、齒輪加工和螺紋加工等各種機床相繼出現,也標志著切削液開始較大規模的應用。
19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已首先進行了切削液的評價工作。 F·W·Taylor發現並闡明了使用泵供給碳酸鈉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對30%~ 40%的現象和機理。針對當時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鋼,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卻,故提出「冷卻劑」一詞。從那時起,人們把切削液稱為冷卻潤滑液。
切削液按油品化學組成分為非水溶性(油基)液和水溶性(水基)液兩大類。
水基的切削液可分為乳化液、半合成切削液和合成切削液。
乳化液的成分:礦物油50-80%,脂肪酸0-30%,乳化劑15-25%,防銹劑0-5%,防腐劑<2%,消泡劑<1%
半合成:礦物油0-30%,脂肪酸5-30%,極壓劑0-20%,表面活性劑0-5%,防銹劑0-10%
Ⅵ 什麼是切削液
切削液是一種用在金屬切削、磨加工過程中,用來冷卻和潤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業用液體,切削液由多種超強功能助劑經科學復合配合而成,同時具備良好的冷卻性能、潤滑性能、防銹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釋特點。克服了傳統皂基乳化液夏天易臭、冬天難稀釋、防銹效果差的的毛病,對車床漆也無不良影響,適用於黑色金屬的切削及磨加工,屬當前最領先的磨削產品。 切削液各項指標均優於皂化油,它具有良好的冷卻、清洗、防銹等特點,並且具備無毒、無味、對人體無侵蝕、對設備不腐蝕、對環境不污染等特點。
水基的切削液可分為乳化液、半合成切削液和全合成切削液。乳化液、半合成以及全合成的分類通常取決於產品中基礎油的類別:乳化液是僅以礦物油作為基礎油的水溶性切削液;半合成切削液是既含有礦物油又含有化學合成基礎油的水溶性切削液;全合成切削液則是僅使用化學合成基礎油(即不含礦物油)的水溶性切削液。每一種類型的切削液都會含有除基礎油以外的各種添加劑:防銹劑、有色金屬腐蝕鈍化劑、消泡劑等。水基切削液以寶瑪切削液為佳。
Ⅶ 切削液的成分是什麼
乳化液的成分:
礦物油50-80%,脂肪酸0-30%,乳化劑15-25%,防銹劑0-5%,防腐劑<2%,消泡劑<1%
半合成:礦物油0-30%,脂肪酸5-30%,極壓劑0-20%,表面活性 劑0-5%,防銹劑0-10% 全合成:表面活性劑0-5%,胺基醇10-40%
Ⅷ 切削液是什麼
切削液主要作用分為四類:一、潤滑作用;二、冷卻作用;三、清洗作用;四、防銹作用。
一、潤滑作用
切削液在切削過程中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前刀面與切屑,後面刀與已加工表面間的摩擦,形成部分潤滑膜,從而減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的消耗,降低刀具與工件坯料摩擦部位的表面溫度和刀具磨損,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在磨削過程中,加入磨削液後,磨削液滲入砂輪工件及磨粒、磨屑之間形成潤滑膜,使界面間的摩擦減小,防止磨粒切削刃磨損和粘附切屑,從而減小磨削力和摩擦熱,提高砂輪耐用度以及工件表面質量。
二、冷卻作用
切削液的冷卻作用是通過它和因切削發熱的刀具和工件間的對流和化學作用把切削熱從刀具和工件處帶走。從而有效的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工件和刀具的人變形,保持刀具的硬度,提高加工精度和刀具的耐用度。切削液的冷卻性能和其導熱系數、比熱、汽化熱以及粘度有關。水的導熱系數和比熱均高於油,以此水的冷卻性能要優於油。
三、清洗作用
清洗作用在金屬切削過程中,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清洗作用,除去生成的切屑、磨屑以及鐵粉、油污和砂粒,防止機床和工件、刀具的玷污,使刀具或砂輪的切屑刃口保持鋒利,不致影響切削效果,對於油基切削油,粘度越低,清洗能力越強,尤其是含有煤油、柴油等輕組份的切削油,滲透性和清洗性能就越好。含有表面活性劑的水基切削液,清洗效果越好,因為它能在表面上形成吸附膜,阻止粒子和油泥等粘附在工件、刀具及砂輪上,同時它能滲入到粒子和油泥粘附的界面上,把它從界面上分離,隨切削液帶走,保持切削液清潔。
四、防銹作用
防銹作用在金屬切削過程中,工件要與環境介質以及切削液組份分解或氧化變質而產生的油泥等腐蝕性介質接觸而腐蝕,與切削液接觸的機床部件表面也會因此而腐蝕。此外,在工件加工後或工序之間流轉過程中暫時存放時,也要求切削液有一定的防銹能力,防止環境介質及殘存切削液中油泥等腐蝕物質對金屬產生侵蝕。特別是在潮濕多雨季節,更應該注意工序間防銹措施。
Ⅸ 什麼是切削液,對人體有害嗎
切削液是一種用在金屬切削、磨加工過程中,用來冷卻和潤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業用液體。使用切削液產生的煙霾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技術發明人、北京京翰林模具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陶華強說:「環保一直是懸在切削液使用頭頂上的問題,其引發的工作環境氣味惡臭,煙霾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另外變質腐敗的切削液如果沒有經過處理排放,則對土壤河流造成更大的環境災難。」
(9)切消液發明者擴展閱讀:
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卻
切削液的冷卻效果是通過切削刀具(或砂輪)、切屑與被切削加熱的工件之間的對流和汽化,將切削熱從刀具和工件中帶走,從而有效地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工件和刀具的熱變形,保持刀具硬度,提高切削效率。
2、清洗
含水基切削液的表面活性劑具有較好的清洗效果,因為它能在表面形成吸附膜,防止顆粒和污泥粘附在工件、工具和砂輪上。同時能滲入顆粒與污泥的界面,將其與界面分離,並與切削液一起帶走,保持界面清潔。
3、防銹
金屬切削過程中,工件應與環境介質和切削液成分分解或氧化產生的水泥等腐蝕性介質接觸腐蝕,與切削液接觸的機床零件表面也會相應腐蝕。
Ⅹ 切削液的歷史
人類使用切削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在磨製石器、銅器和鐵器時,就知道澆水可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在古羅馬時代,車削活塞泵的鑄件時就使用橄欖油,16世紀使用牛脂和水溶劑來拋光金屬盔甲。從1775年英國的約翰·威爾金森(J.Wilkinson)為了加工瓦特蒸汽機的汽缸而研製成功鏜床開始,伴隨出現了水和油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的應用。到1860年經歷了漫長發展後,車、銑、刨、磨、齒輪加工和螺紋加工等各種機床相繼出現,也標志著切削液開始較大規模的應用。
19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已首先進行了切削液的評價工作。 F·W·Taylor發現並闡明了使用泵供給碳酸鈉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的現象和機理。針對當時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鋼,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卻,故提出「冷卻劑」一詞。從那時起,人們把切削液稱為冷卻潤滑液。
隨著人們對切削液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發現在切削區域中注入油劑能獲得良好的加工表面。最早,人們採用動植物油來作為切削液,但動植物油易變質,使用周期短。20世紀初,人們開始從原油中提煉潤滑油,並發明了各種性能優異的潤滑添加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研究和使用礦物油和動植物油合成的復合油。1924年,含硫、氯的切削油獲得專利並應用於重切削、拉削、螺紋和齒輪加工。
刀具材料的發展推動了切削液的發展,1898年發明了高速鋼,切削速度較前提高2~4倍。1927年德國首先研製出硬質合金,切削速度比高速鋼又提高2~5倍。隨著切削溫度的不斷提高,油基切削液的冷卻性能已不能完全滿足切削要求,這時人們又開始重新重視水基切削液的優點。1915年生產出水包油型乳化液,並於1920年成為優先選用的切削液用於重切削。1945年在美國研製出第一種無油合成切削液,全球一款全合成金屬切削液由Cimcool辛辛那提銑床公司(後更名為辛辛那提—米拉克龍)率先研製成功,並且以獨特的粉紅色來標記該產品,CIMCOOL 是革命性的。在其誕生的1945年,切削液只有純油和像牛奶一樣的乳化液可選。 CIMCOOL由於是水基產品,其冷卻性能是純油的2倍,與油不一樣的,它沒有煙霧、不會有火災隱患,加工後的部件清潔。與乳化液相似,CIMCOOL保持了出色的冷卻性能,藉助獨特的化學合成潤滑劑,其潤滑性得以發展,允許更高的切削速度並改善了刀具壽命。CIMCOOL對細菌攻擊顯示出較高的抵抗能力,它的透明性能對於工業來說樂於接受。CIMCOOL是金屬加工液體科技領域向前邁出的意味深長的一步,其它公司紛紛轉而研發化學金屬加工液推動了切削液技術的發展。隨著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入發展和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對切削液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必將推動切削液技術向更高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