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升團隊的創造性讓他們有更多的創新意識
針對團來隊的創造性,有幾點是必須源要注意的。
第一、營造創新的分氛圍,鼓勵員工創新,不要害怕員工犯錯誤。
新想法都是有風險的,犯錯誤難免,必須允許員工的犯錯,不能打擊員工積極性,一犯錯就處罰。
第二、獎勵
創新不是容易的事情,想激發員工的動力,合理的獎勵是必須的。比如提出建議的的只要採納就應該給點獎勵,不用太多,一條合理化建議5元10元都行。對於建議創造了比較不錯的利益,要根據貢獻度給予一定的獎勵,可以按貢獻比例分配利益。
第三榮譽
除了物質獎勵,必要的榮譽也很管用,比如創新能手,排行榜等。
第四創新需要資源
應該給員工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支持,讓員工的想法能夠進行落實。
第五全員創新
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要營造全員創新的文化,鼓勵大家的參與。
第六必要的培訓
針對員工開展一些創新工具、理念、思維的培訓,幫助員工提升技能水平,對創新是很有幫助的。
以上六點我是在管理過程中逐步積累的經驗,應該說,員工的參與很重要,結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先積極參與創新,慢慢積累成果,這樣團隊才有活力和創造力。
2. 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當代有關能力的基本理論
能力是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個性心理特徵。它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出來,是影響活動效果的基本因素,是符合活動要求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
(一)傳統智力理論
傳統智力理論有獨立因素說、二因素說等。
1.獨立因素說
桑代克認為,人的能力是由許多獨立的成分或因素構成的。例如,抽象力、對社會關系的適應能力、對機械問題的適應能力等。根據這種學說,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彼此是沒有關系的,能力的發展只是單個能力獨立的發展。
這種學說很快受到人們的批評。心理學家們很快發現,當人們完成不同的認知作業時,他們所得到的成績具有明顯的相關。這說明各種能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2.二因素說
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根據人們完成智力作業時成績的相關程度,提出能力由兩種因素組成:一種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簡稱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潛能(能量),是決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種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簡稱S因素,它是保證人們完成某些特定的作業或活動所必須的。由許多特殊因素與某種普遍因素結合在一起,就組成人的智力。人們在完成任何一種作業時,都有G和S兩種因素參加。活動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種作業成績的正相關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績的正相關就越低。
(二)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每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相互作用,產生外顯的智力行為。這七種智力分別為:
(1)言語智力:包括閱讀、寫文章或小說、以及用於日常會話的能力。
(2)邏輯—數學智力:包括數學運算與邏輯思考的能力。
(3)空間智力:包括認識環境、辨別方向的能力等。
(4)音樂智力:包括對聲音的辨別與韻律表達的能力。
(5)運動智力:包括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的能力。
(6)社交智力:包括與人交往且能和睦相處的能力。
(7)自知智力:包括認識自己並選擇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三)成功智力理論
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是一種用以達到人生主要目標的智力,是對現實生活中真正能起到舉足輕重影響的智力,亦稱為「惰性化智力」。斯騰伯格認為智力是可以發展的,特別是成功智力。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變的智力,而是可以不斷修正和發展的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分析性智力涉及解決問題和判定思維成果的質量,強調比較、判斷、評估等分析思維能力;創造性智力涉及發現、創造、想像和假設等創造思維的能力;實踐性智力涉及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包括使用、運用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用分析性智力發現好的解決辦法,用創造性智力找對問題,用實踐性智力來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三個方面協調、平衡時才最為有效。
二、問題解決的實質與過程
(一)問題及其問題解決
所謂問題指這樣一種情境:個體想做某件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這件事所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問題包含四個成分:(1)給定信息(問題初始狀態);(2)目標(問題結果狀態);(3)障礙;(4)方法,即個體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步驟。
問題分類:結構良好問題(具有明確的條件、目標和解答的問題);結構不良問題(沒有明確的結構或解決途徑)。
問題解決是指對問題形成一個新的答案或解決方案。這一答案不是簡單應用已經學過的規則,而是對已有的知識、技能或概念、原理進行重新改組,形成一個適應問題要求的方案。問題解決有以下特點:(1)問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是新問題,即第一次遇到的問題;(2)問題解決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它將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據當前問題的要求進行重新轉換或組合;(3)問題解決是形成解決問題的原理或規則,並成為認知結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問題解決是更為高級的一種學習形式。
(二)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
對於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不同學者看法不一,目前主要有杜威的五階段論、華萊士的四階段論以及我國學者總結的四階段說。
1.杜威的五階段論
(1)開始意識到難題的存在;(2)識別出問題;(3)收集材料並對之分類整理,提出假設;(4)接受和拒絕試探性的假設;(5)形成和評價結論。
2.華萊士的四階段論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通過對名人傳記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四個階段:(1)准備,即收集信息階段;(2)沉思,即處於醞釀狀態;(3)靈感或啟迪,即問題解決方案的突然出現;(4)驗證,即檢驗各種方法。
3.我國學者總結的四階段說
我國學者(陳琦等人)綜合各家理論模式和階段論,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理解和表徵問題階段、尋求解答的方案階段、執行計劃或嘗試某種解決方案階段、對結果進行檢驗階段。
4.問題分類解決
(1)結構良好問題的解決過程
建立問題表徵;搜尋解法;手段—目的分析;想法檢驗;執行解決方法和評價。
(2)結構不良問題的解決過程
理清問題及其情境限制;澄清、明確各種可能的角度、立場和利害關系;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評價各種方法的有效性;對問題表徵和解法的反思監控;實施、監察解決方案;調整解決方案。
三、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一)有關的知識經驗
有關的背景知識,能促進對問題的表徵和解答。只有依據有關的知識才能為問題的解決確定方向、選擇途徑和方法。探索的技能在解決問題中不能替代實質性的知識。
(二)個體的智能與動機
智力水平的高低對問題解決有重要的作用: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記憶力、分析能力等對問題解決有重要影響,認知特點即對問題的敏感性、靈活性、沖動性、反省性等特點,對問題解決也有一定影響。
動機也影響問題的解決:對問題持漠然的態度,既不能發現問題也不能解決問題;但動機過於強烈,人處於高度的焦慮狀態也會阻礙問題的解決。
(三)問題情景與表徵方式
問題中的事件和物體將以某種特點呈現,如空間、位置、距離、時間順序等。這些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將影響人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表徵。某些呈現方式能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便於尋找解答的方向、途徑和方法;某些呈現方式則可能掩蔽或干擾了解決問題的線索,增加解答的難度,甚至導入歧途。
(四)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
反應定勢有時也稱定勢,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應的傾向。思維定勢是指人用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定勢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定勢使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刻板化。
功能固著是由德國心理學家鄧克爾提出的,它是指一個人看到某個製品有一種慣常的用途後,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人們通常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是由於他們很少考慮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品的不平常的用途,這就是所謂的功能固著性。
(五)原型啟發與醞釀效應
原型啟發:類似事物即稱原型,它對人的創造活動所起的作用叫原型啟發。原型所以能起啟發作用,一是由於原型與所要創造的新事物之間具有共同之處或類似之處,二是由於人們可以從原型中發現某種原理,從而引起模仿。原型啟發法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
醞釀效應:當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解答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星期,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決,這時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決方法,這種現象稱之為醞釀效應。醞釀效應打破了解決問題不恰當思路的定勢,從而促進了新思路的產生。
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一)充分利用已有經驗,形成知識結構體系
知識和能力內在關系的規律揭示出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提高受制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教師對學生知識基礎狀況的精確洞察與把握;另一個是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的知識准備。
(二)分析問題的構成,把握問題解決規律
分析問題即了解「四成分」——已知、目標、障礙、方法。教學生分析問題的步驟是:①教師帶著學生分析問題;②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③讓學生獨立分析問題。
對問題解決規律的把握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普遍規律和具體規律。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主動性,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四)教授問題解決策略,靈活變換問題
策略,指的是人在思維過程中,從大的角度來考慮思維方向的思想方法。好的問題解決策略,是人們長期問題解決的經驗總結,它對於解決特定問題很有效。因此,教師要經常教給學生一些好的問題解決的策略。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覺地總結自己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策略並靈活運用。
(五)允許學生大膽猜想,鼓勵實踐驗證
合理、科學的猜想是直覺思維的重要形式,也是科學發現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鼓勵學生勤於觀察,大膽地提出猜想,允許學生提出各種「異議」,啟發學生進行多向猜測、多向思考。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實踐驗證。
五、創造性及其培養
(一)創造性的基本概念
創造性是一種個性特質,具有這種個性特質的人具有創造力,即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從本質上來講,創造也是一種問題解決的過程,是最終產生新穎的產品的活動過程,因此,可以將它看作是問題解決的最高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發散式思維和聚合式思維的統一。
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1)思維的流暢性:在限定時間內產生觀念數量的多少。①用詞的流暢性;②聯想的流暢性③表達的流暢性;④觀念的流暢性。
(2)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擯棄以往的習慣思維方法,開創不同方向的能力。
(3)思維的獨創性(獨特性):產生不尋常的反應和不落常規的能力,此外還有重新定義或按新的方式對人們的所見所聞加以組織的能力。
除此以外,創造性思維者還要對新穎獨特的觀念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精密性。
(二)創造性的基本結構
1.靜態結構
(1)艾曼貝爾結構說
個體的創造性主要包括三種成分:有關領域的技能,包括實際知識、專門技能和該領域的特殊天賦,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套解決問題或從事某項特定工作的認知途徑;有關創造性的技能,包括認知風格、有助於探索新的認知途徑的知識和工作風格,這些決定了個體創造力發展的成果或反映能否超越該領域以前的水平;工作動機,包括工作態度和對自己所能接受工作的理解,它是個體創造力發展與展現的推動力量。
(2)吉爾福特結構說
創造力可以分解為以下六種主要成分:敏感性,即容易發現新事物,接受新問題;流暢性,即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特定的問題情境能產生多種反應或提出多種建議;靈活性,即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獨創性,即產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再定義,即善於發現特定事物的多種使用方法;洞察性,即能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和特性。
2.動態結構
現代信息加工學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認為,發明創造實質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創造力是在產生有價值的新信息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智力品質的總和。一般包括如下成分:發現問題的能力;明確問題的能力;闡述問題的能力;組織問題的能力以及輸出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
(三)創造性的培養措施
1.腦激勵法
教師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最重要的一步,是讓學生知道他們的創造性會受到贊揚。「腦激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產生想法和評價這種想法區分開來。
其基本做法是: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後鼓勵學生尋找盡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慮該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不作評論,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了為止。用這種方法,一種想法可能啟迪另一種想法。
2.吉爾福特的策略
吉爾福特在總結了大量的有關培養創造力的文獻和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前後有序的培養創造力的策略:
拓寬問題:例如,人們不應該問:「我們如何改進滅蚊器?」而是應該問:「我們怎樣才能消滅蚊子?」這樣就為尋找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打開了大門。
分解問題:問題越具體、越明確,就越有可能為人們提供提取信息的線索,從而增加問題解決的機會。
常打問號: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一個特徵是不斷發出疑問,通過訓練,人們可以形成提問的習慣,在問題解決過程的不同階段,提不同特徵的問題。
快速聯想與中止評判:這種策略一般是在群體思維或小組討論時使用的,但個人也可採用。快速聯想要與中止評判策略結合起來使用,若沒用中止評判,很可能會產生抑制的效果。在這期間,要嚴格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批評。這就是說,要鼓勵學生「自由放任」,想提什麼觀念就提什麼。
延長努力:產生觀念的努力不應過快地終止。一般說來,產生觀念的速度是剛開始時最快,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慢。但觀念的質量一般是隨時間推移而提高的。
列舉屬性:採用列舉屬性的策略,可以對事物重新分類,從而使它們更便於使用,更適用於不同尋常的場合。
形成聯系:獲得新奇觀念的一種可能的途徑,是迫使自己把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這種聯系是自己以前從未聽到過的,如帶橡皮的鉛筆就是橡皮與鉛筆的組合。
嘗試靈感:對某一問題的實際工作停頓一會兒,但仍保持解決該問題的願望,而得到的,往往是靈感,即在沒有料想到的情況下,突然涌現出很好的想法。
3.分合法
本義是「把原本不相同、不相關的元素加以整合」,包括兩種心理運作過程:「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和「使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
主要是運用類比和隱喻的技術來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形成不同觀點。
4.在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幾條建議
(1)接受並鼓勵發散思維;
(2)容納異議;
(3)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判斷;
(4)強調每個人都能以某種形式進行創造;
3. 創造性 創造性思維 問題解決有那些異同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
2)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
創造性思維並非游離於其它思維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種思維形式。
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就是指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補充: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見性的思維,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辯證統一,是創造想像和現實定向的有機結合,是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對立統一。創造性思維是指有主動性和創見性的思維,通過創造性思維,不僅可以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獨特的、有社會意義思維成果,開拓人類知識的新領域。廣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主體有創見,有意義的思維活動,每個正常人都有這種創造性思維。狹義的創造性思維是指思維主體發明創造、提出新的假說、創見新的理論,形成新的概念等探索未知領域的思維活動,這種創造性思維是少數人才有的。 創造性思維是在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和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還包括擴散思維、集中思維、逆向思維、分合思維,聯想思維。其中擴散思維是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信息,著重點是從同一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為數眾多的輸出,並且很可能發生移轉作用。集中思維是從所給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其著重點是產生獨有的或者習慣上所接受的最好的成果。逆向思維是把思維方向逆轉過來,用對立的表面看來似乎不可能並有的兩條思路同時去尋找解決問題之答案的形式。分合思維是一種把思考對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並,然後獲得一種新的思維產物的思維方式。聯想思維是一種把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某種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其相關性中發現啟發點從而獲取創造性設想的的思維形式。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成果產生的必要前提和條件,而創造則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個人推動社會前進的必要手段,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訓練更顯得重要。其途徑在於豐富的知識結構、培養聯想思維的能力、克服習慣思維對新構思的抗拒性,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加強討論,經常進行思想碰撞。
[編輯本段]創造性思維的特性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社會乃至個人都不可或缺的要素。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包括:思維的求實性:善於發現社會的需求,發現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滿足社會的需求出發,拓展思維的空間。思維的批判性:敢於用科學的懷疑精神,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識,包括權威的論斷。思維的連貫性:平時善於從小事做起,進行思維訓練,不斷提出新的構想,使思維保持活躍的態勢。思維的靈活性:善於巧妙地機動靈活地轉變思維方向,產生適合時宜的辦法。善於選擇最佳方案,富有成效地解決問題。思維的跨越性:思維進程帶有很大的省略性,其思維步驟、思維跨度較大,具有明顯的跳躍性。思維的綜合性:詳盡地佔有大量的事實、材料及相關知識,運用智慧雜交優勢,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發揮思維統攝作用,深入分析、把握特點、找出規律、創造出新成果。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必須經過自覺的培養和訓練,必須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必須敢為人先勇於實踐,善於從失敗中學習,才能獲得靈感,實現思維的飛躍。
[關鍵詞] 創新,思維,特性。
在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文化日新月異,主要源於各個領域的創造性。從宏觀上講,創造性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從微觀上講,創造性是衡量一個人才華高低、能力大小的尺度。創造性思維是創新人才的智力結構的核心。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活動過程,人類所創造的成果,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外化與物化。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是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它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內在、外在的有機聯系,是一種可以物化的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不同於一般思維的規范,雖然具有一般思維的特點,但它強調開拓性和突破性。創造性思維在解決問題時,帶有鮮明的主動性,這種思維與創造活動聯系在一起,體現著新穎性和獨特性的社會價值。創造性思維的特性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思維的求實性
創造源於發展的需求,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創造的第一動力。思維的求實性就體現在善於發現社會的需求,發現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滿足社會的需求出發,拓展思維的空間。而社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顯性的和隱性的。顯性的需求已被世人關注,若再去研究,易步人後塵而難以創新。而隱性的需求則需要創造性地發現。
在商戰中常常出現「跟風」現象,很多商家一旦發現什麼商品利潤大,便緊隨其後組織貨源進行銷售。結果常常是使市場的這類商品供大於求,不但不能盈利而且還造成虧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商家將預測學的原理應用於經營之中,通過對信息的收集篩選與分析判斷,得出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結論,進而制定相應的策略。沃爾瑪是世界上第一家試用條形碼即通用產品碼(UPC)技術的折扣零售商。1980年試用,結果收銀員效率提高50%,故所有沃爾瑪分店都改用條形碼系統(陳晶:《淺議企業創新的意義及內容》,中國知識產權網www.cnipr.com)。在案例教學里,西方很多大學都把沃爾瑪視為新技術持續引進的典範。再比如長嶺集團在產品熱銷時,研發無氟冰箱,先行自我淘汰,從而在市場競爭中佔有先機。
4. 怎樣創造性的解決某件事情
善於觀察事物的特徵與規律;善於歸納和總結事物的特徵特徵與規律;善內於學以致用,善容於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否定舊事物的思維方式,善於逆向思維;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具有執著追求理想、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敬業精神;
5. 請你舉一個生活中運用創造性的思維解決問題的例子。
2008年,奧林匹克的聖火在高雅華麗的「中國紙卷」中熊熊燃燒。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
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
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5)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擴展閱讀
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時,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結構去思考,去尋找答案。既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也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思維路線是開放性、擴散性的。
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地,而是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去探索,去選擇。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深刻性、獨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一個小主意,往往會贏得無盡的勝券。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長河裡,人類利用創造性思維推進世界文明的例子舉不勝舉,牛頓在蘋果樹下的想像,愛因斯坦十六歲時的大膽想像導致相對論的產生,阿基米德在浴盆中憑直覺悟出浮力定律。
6. 如何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壹】被你誤解和低估了的直覺
提到直覺,給人感覺是不靠譜,譬如女人就是迷戀於直覺的生物。太多藝術家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說女人就是天生的藝術家,她們的精神境界遠遠高於男人。
但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大名鼎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具有極強的直覺能力的人,他迷戀於獲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讓他形成了相對論的體系。
原來直覺也是一種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候雖然直覺看起來沒那麼靠得住,但很多時候又是可信的。可見,我們的直覺常常被自己浪費和低估了,白白浪費掉了而沒有好好利用。
想像區的開發其實決定著創造力的強弱。愛因斯坦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當然,可能偉人的一句名言並不足以說明問題,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何不切身感受到過想像力的重要性。
而制約想像力的天敵則是我們的慣性思維,顧名思義,慣性思維就是我們長年累月形成的定勢思維模式和固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慣性思維就像一堵看不見,卻無比強大、堅硬的牆,看似無形,卻堅不可摧。
7. 為實現海峽兩岸的統一,中共領導人創造性的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案
一國兩制方針,鄧小平提出
8. 舉一個用創造性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例子
鯨魚和潛艇的「鯨背效應」 當代核潛艇能長時間潛航於冰海之下,但若在冰版下發射導彈,則必須權破冰上浮,這就碰到了力學上的難題。潛舴專家從鯨魚每隔10分鍾必須破冰呼吸一次中得到啟迪,在潛艇頂部突起的指揮台圍殼和上層建築方面,作了加強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鯨背處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時的「鯨背效應」。
9. 舉一個用創造性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例子
司馬光砸缸,一般人是讓人離開水,可司馬光讓水離開人,這就是逆向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方內式。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容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
(9)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擴展閱讀:
創造性思維的作用: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
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
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