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牛頓第二定律是誰發明的
當然是牛頓
⑵ 牛頓第二定律是怎麼得出的
許多介紹牛頓的書上都介紹過牛頓與蘋果的傳奇故事:1665-1666之間,由於劍橋流行黑熱病,學校被迫停學,剛從劍橋拿到學士學位的牛頓也返回了家鄉。一天,牛頓正坐在一棵蘋果樹下看書及思考問題時,這時,有一個蘋果落了下來,這一下子啟發了牛頓.但後來經專家發現,當時的蘋果並沒有砸到牛頓.而且牛頓的日記中回憶道,蘋果並沒有砸到他.這位當時年僅23歲的學生立刻想到,蘋果一定是被地球的引力拉下來的,此後,經過多年努力,他終於完成了萬有引力定律的闡述、數學證明與公式推導。 這個故事流傳得非常廣泛,不過,近來有一位歷史學者提出異議,他認為所說並不是事實。他的根據如下: 把這個故事最早公諸於眾的是法國作家伏爾泰 (Voltaire,1694-1778),他對牛頓的研究成果抱有極大熱情,並曾積極予以宣傳。1726年,他前往英國,當年寫了25篇通訊,其中第15篇通訊中提到這個蘋果落地的故事。他在文章中說,這個故事是聽牛頓的侄女告訴他的。此時是1726年。 其後,在1752年,有一位比牛頓小45歲的牛頓的朋友(William Stukeley),在他的回憶文章中說,牛頓去世前一年,牛頓曾講過這個故事,而牛頓是1727年去世的,就是說,牛頓在1726年自己也講過這個故事。 因此,這位歷史學者指出,在同一年(1726年),如果兩個人都講過,那麼,到底是誰先講的?所以,關於蘋果的故事一定是瞎編出來的。有人認為,這個蘋果的故事至少有兩點與已經了解的歷史事實不符: 第一,萬有引力不是牛頓一個人的獨立發現,而是歷史上若幹人的研究逐步探索、積累的結果,有的書上卻把萬有引力定律以牛頓名字命名,這是不行的;另外,把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說成是由於受了蘋果落地啟發的自然結果,根據歷史學者的觀點,顯然是對歷史的嚴重歪曲。第二,在1665年,牛頓對天體的運動規律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如果承認這個蘋果故事,不是等於把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發現提前了至少20年嗎?實際上,牛頓直到二十多年後才取得最終結論,並完成數學論證與公式推導。 持第一個觀點的人認為,不能把萬有引力定律成果歸於牛頓名下,因為前人也付出過探索和努力。他們指出,萬有引力發現的實際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首先,開普勒(J.Kepler,1571-1630)最早在探索行星運動規律時,認為引力就是太陽發出的類似於磁力的流,這些磁力流沿切線方向推動著行星公轉,其強度隨離太陽的距離而減弱。開普勒還曾企圖用磁作用機制解釋橢圓軌道的產生。他還以月球與海水間的磁性吸引解釋潮汐現象。 1645年,法國天文學家布里阿德(I.Bullias)提出一個假設:「開普勒力的減少,和離太陽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是第一次提出平方反比關系的思想。 1661 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研究重力問題。羅伯特 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克里斯托夫 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愛德蒙 哈雷(Edmund Halley,1656-1742)在引力問題的研究上都曾做出過貢獻。據說早在1661年,羅伯特 胡克就覺察到,引力和地球上物體的重力應該是有著同樣的本質。 在1674年的一次演講「證明地球周年運動的嘗試」中,胡克提出,要在一致的力學原則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宇 宙學說,為此提出了以下三個假設:「第一,據我們在地球上的觀察可知,一切天體都具有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並且還吸引其作用范圍 內的其他天體。因此,不僅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形狀和運動發生影響,而且地球對太陽和月亮同樣也有影響,連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對地球的運動都有影響。第二,凡是正在作簡單直線運動的任何天體,在沒有受到其他作用力使其沿著橢圓軌道、圓周或復雜的曲線運動之前,它將繼續保持直線運動不變。第三,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體,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至於此力在什麼程度上依賴於距離的問題,在實驗中我還未解決。一旦知道了這一關系,天文學家就很容易解決天 體運動的規律了。」胡克首先使用了「吸引力」這個詞。他在這里提出的這三條假設,實際上已朦朧意識到有關吸引力的一些特性,只是他對引力與距離的關系還沒搞清楚,另外,只是缺乏對引力的定量表述和論證而已。 1679年,胡克與牛頓之間進行了關於引力問題的交流,在1679年11月,牛頓致信胡克說:「自己關於發現周日運動的想像,即設想一個自由落體落到地球上,通過地面進入地球內部,而不受任何物質的阻礙,則該落體將沿著一條螺旋形軌道運行,在旋轉數圈後,最終旋入(或十分接近)地心。」胡克回信說,物體不會按螺線運動,而是按「一種帶橢圓狀的曲線」運動,它的軌道將「像-橢圓」。1679年12月13日,牛頓寫信給胡克說:「如果假定它的重力是均勻的,〔物體將〕不按螺線下沉那個真正的中心,而是以交替升降的形式運行。」 我們從後人清理牛頓同胡克的這些通信中看出,直至1679年,牛頓對落體引力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他還在考慮物體的重心偏心可能會使落體在下落過程中邊旋轉邊落向地心,而胡克認為,該物體的運動軌跡應該是一個橢圓。從牛頓的角度來看,對於萬有引力問題,與距離平方成反比是沒問題了,牛頓正在考慮的是與質量的關系、及重心的偏心是否會對萬有引力產生影響。還有,就是要用數學知識對萬有引力作用下天體按橢圓軌道運行作出嚴格證明,對萬有引力定律作出公式推導。胡克在信中曾向牛頓提出過這個問題,希望牛頓完成這個定律的數學證明與公式推導。因此,後來人們得出結論,一直到1685年,牛頓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直到1686年,牛頓才最終解決了它,並且在哈雷的催促下,把這部分數學論證的內容一並加入《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當胡克老先生看到這本書的書稿後,認為自己也應該有一分功勞,於是向年輕人牛頓提出,最好在書里把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工作成績提一下。後來有人氣憤地指出,這個本來是合理的要求卻遭到了牛頓的斷然拒絕。因為牛頓曾向負責出版這本書的哈雷寫信說,他不想給胡克任何榮譽,而且稱在許多年前他就已經知道了引力作用,以及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關系。 老年時的牛頓有一段回憶說:「同年(1666年)我開始把引力與月亮軌道聯系起來,並找出了如何估計一個天體在球體內旋轉時用來趨向球面的力的方法,……, 最後在1676和1677年之間的冬天我發現了一個命題:利用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離心力,行星必然環繞力的中心沿橢圓旋轉,……。」 牛頓的這段話指的是月亮軌道的推導及尋找行星繞太陽旋轉的原因。有人說,與前面他在信中與胡克討論落體問題相比較,可以看出在時間上是矛盾的:牛頓1677年研究的是月球軌道和行星軌道問題,而他1679年才研究質量對落體的影響,因此人們說,牛頓在這里是故意把他發現萬有引力的時間改在1679年與胡克通信之前,而且造出蘋果神話,其目的顯然是為了要獨吞萬有引力這項成果。 牛頓和胡克之間的梁子,不僅表現在萬有引力定律的爭議上,最早表現在胡克對牛頓的光的微粒說有不同的看法,因為胡克對光的本質是站在波動說一邊的。1673年,年輕的牛頓向皇家學會遞交了他關於光的一篇論文,後來他又遞交過第二篇論文,這些論文受到老先生胡克的批評,並且說論文的一些觀點是抄襲他的。這使牛頓無比憤怒,雖經皇家學會調解,牛頓的怒氣未消,於1675年2月向胡克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如果我比笛卡爾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許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牛頓的謙虛精神,而攻擊牛頓者認為,這其實是他對胡克的一種諷刺和蔑視,完全不是人們望文生義的那回事。 據此,「倒牛頓者」認為:牛頓根本沒把胡克和笛卡爾看作巨人一樣尊敬,牛頓也沒有攀登他們所搭的梯子,他說自己站在比梯子更高的巨人肩膀上,顯然這句話是對胡克的人身攻擊——胡克身材矮小。他們認為,牛頓的《光學》著作所以在1704年出版,就是因為牛頓為了等胡克去世後才敢出版他的書。 「倒牛頓者」進一步指出:牛頓獨佔了萬有引力的成果後,還不足以解除對胡克的恨,當他於1703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主席,就下令在皇家學會除去所有的胡克的肖像。所以當時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中就是胡克的肖像沒有留傳下來。
對弗拉姆斯蒂德觀測數據的剽竊和盜版
英國人大衛·克拉克等人最近寫了一本書 ,通過一系列的來往書信和翔實的資料,專門揭露牛頓壓制、阻撓天文學家弗·拉姆斯蒂德等人的研究並且剽竊他們的成果: 弗·拉姆斯蒂德(1646-1719)是英國首任皇家天文學家,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創始人、現代精密天文觀測的開拓者。他在 1676-1689年間共作了大約2萬次觀測,測量精度約為10",他對3000顆星的測量結果收入了著名的「不列顛星表」(Britannic Catalogue)。按照西方科學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是由三個步驟構成的:首先由理論科學家提出理論模型,然後,進行數學論證與公式推導,最後,由實驗科學家做實驗對理論進行檢驗。此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否正確,還需要得到實驗數據的驗證。 1675年,弗拉姆斯蒂德被英國國王任命為皇家天文台長,條件仍是十分艱苦,他從皇家未能得到足夠的辦台經費,連年薪100英鎊也經常拖欠。為了維持天文台的經費,他不得不用額外招收學員的學費來補足,在繁忙的工作之外還要為140名數學學生教課。當時皇家提供的科研經費有限,連牛頓出版《原理》還是靠朋友哈雷的資助,才能夠順利出版。 1694 年開始,牛頓訪問了弗拉姆斯蒂德,並且向他索要關於月球運動的觀測資料,此後牛頓為了驗證萬有引力理論對月球軌道的計算結果,曾多次寫信給弗拉姆斯蒂德,索要試驗數據資料,弗拉姆斯蒂德後來說,他都滿足了牛頓。弗拉姆斯蒂德1700年對他的朋友洛瑟普說:「『牛頓』曾一度想使月球運行表符合他設想的定律,但是,當他開始將自己的定律與天體(即月球的觀測位置)進行比較時,他發現自己錯了,並不得不全部拋棄自己的定律。我曾給他提供了二百個以上的月球的觀測位置,人們會認為這些材料足以限定任何理論;既然他已修改了自己的理論,並把自己的理論調整到完全符合這些觀察,所以他的理論描述了這些觀察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他還是為此而感激這些觀察,甚於感激他關於引力的臆測,這些臆測曾使他犯過錯誤。」 牛頓的《原理》1687年第一次出版時,弗拉姆斯蒂德手裡應該有了兩千多份觀測資料,不知何故,他只給了牛頓兩百多份觀測資料。 大衛·克拉克在書里說,其時牛頓已是皇家學會主席,在索取資料的時候經常對弗拉姆斯蒂德的工作指指點點,有時還利用自己的高位來羞辱這位可敬的天文學家。這大大激怒了這位天文學家。到1700年之後,他們之間就再沒有通信了。牛頓獲得了弗拉姆斯蒂德的資料,並且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引用了這些資料,由於他們之間的矛盾,在《原理》的第二版出版時(1713年)他將弗拉姆斯蒂德的名字刪去了。然而牛頓和他的支持者哈雷還是急切地需要弗拉姆斯蒂德的進一步的觀測資料。他們希望弗拉姆斯蒂德出版他的觀測資料,不過弗拉姆斯蒂德卻總是推託說,要反復校核以後才能出版。牛頓和哈雷所做的一件不道德的事是,他們未經弗拉姆斯蒂德的同意,私自在1712年出版了弗拉姆斯蒂德以畢生精力得到的觀測星圖,共印刷了400冊,並且把其中的300冊回送給弗拉姆斯蒂德。弗拉姆斯蒂德看著這些充滿錯誤的資料,並且根據牛頓和哈雷理論的需要刪改過的印刷品,很生氣地把它們全部焚毀了。後來他的星圖經過仔細校核後,在他去世後由他的學生於1729年出版。 後來也有人認為, 牛頓要出版那些弗拉姆斯蒂德已經校核了三年多的觀測資料,弗拉姆斯蒂德見無法推脫下去,故意給了一份復制的資料,且是一份經過塗改,有著大量錯誤的觀測資料。 大衛·克拉克認為,牛頓為了獲取弗拉姆斯蒂德的觀測資料,軟硬兼施,牛頓以天文台是皇家學會的下屬單位,觀測結果應當屬他這位皇家學會主席來支配,這樣來以勢壓人。可是皇家學會根本上沒有供給弗拉姆斯蒂德足夠的經費,一切設備都是他自籌來的。弗拉姆斯蒂德的憤怒可以從他給一位朋友(Abraham Sharp)的信中看出:「我和主席(牛頓)的另一個爭執是,他形成了一個陰謀,想攫取我的儀器,而送我一個委員會,其中僅有他自己和兩位物理學家。主席熱度很高並且過分下作。我預先告訴他,別動我的東西。。。」 1684 年萊布尼茲發表了他的微積分的論文。3年後,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書的初版中對萊布尼茲的貢獻表示認同,但是卻說:「和我的幾乎沒什麼不同,只不過表達的用字和符號不一樣。」這幾句話,由於後來與萊布尼茲的矛盾,在第二版(1713年)時也被刪掉了。牛頓的流數理論到萊布尼茲發表論文二十年後, 即1704年作為他的著作《光學》的附錄中正式發表,附錄的序言中,牛頓提到他1676年給萊布尼茲的信,並補充說∶「若干年前我曾出借過一份包含這些定 理(微積分)的原稿,之後就見到一些從那篇當中抄出來的東西,所以我現在公開發表這份原稿。」這話的意思就暗指他的手稿曾經被萊布尼茲看到過,而萊布尼茲 的論文就是從他的手稿中抄來的。 現在公認的看法是:牛頓首先發明微積分,萊布尼茲後來也發明了微積分,但他早於牛頓向外公布出來。由於他曾看過牛頓的論文手稿,因此,爭議的焦點在於,到底按萊布尼茲說的,是他獨自發明了微積分,還是按牛頓說的,他借鑒抄襲了牛頓的成果? 1711 年3月4日,倫敦皇家學會的秘書斯洛( Hans Sloane)收到萊布尼茲寄來的一封信,信中抱怨其成員開爾(John Keill)指責萊布尼茲把牛頓的微積分改變了少量的符號,偽裝為自己的原創發表,並且聲明這不是事實,要求學會給以公正的裁決。 倒牛頓者指出,這一狀告正好告到了牛頓手上,恰好給了當時作為皇家學會主席的牛頓以售其奸的機會。後來,由於牛頓的導演和親自出馬、匿名運作,形成勢不兩立的兩派。以英國為一派包括英國著名數學家泰勒和麥克勞林都認為萊布尼茲是抄襲者。另一派是歐洲大陸的 數學家,包括著名數學家約翰?伯努利等為一派認為牛頓是抄襲者。爭論雙方停止學了術交流,不僅影響了數學的正常發展,也波及整個自然科學領域,以致發展到 英德兩國之間的政治摩擦。 這場由牛頓導演捍衛牛頓的戰斗,使英國人吃了大虧。萊布尼茲生命中的最後7年,是在這場大爭論中痛苦地度過的。「倒牛頓者」說,萊布尼茲死後牛頓曾為能使萊布尼茲心碎而幸災樂禍,這,也許更能夠看出牛頓的小人心理。他們還說,牛頓在以上所列舉的三樁公案中道德低下的表現並不是偶然的。牛頓是一個遺腹子,出生不久,母親改嫁,由外祖母撫養,從小沒爹也沒娘,據此推斷,他一定是心理受到嚴重扭曲、孤寂、好鬥。 從1669年27歲時出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教授起,牛頓就沉湎於煉金術和神學。在牛頓遺留下的手稿中,有關煉金術的內容約有65萬字之多,而神學內容的有 150萬字之多。即使是在他寫作《原理》和《光學》的時候,他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煉金術和神學上。據說,牛頓為了解決行星的「第一推動力」問題,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竟轉而求助於神學和上帝,他大量閱讀、研究神學,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困擾他終生的問題。攻擊牛頓者說,牛頓的晚年迷戀於多賺錢上。他們指出,曾有人推薦牛頓去擔任倫敦的一所貴族的上流學校的校長,他回信說「每年不過是200英鎊,還得每天關在倫敦不出去」為理由回絕了。1696年他離開劍橋出任造幣廠督辦,1699年出任造幣廠廠長,他如願以償,從此他在科學上便無所作為了。 「倒牛頓者」指出,1692 年,50歲的牛頓表現出嚴重的心理疾病、嚴重的迫害狂、明顯的精神錯亂。他們的證據是:1693年9月16日,牛頓曾給哲學家洛克回信時說:「 先生:我認為你竭力用女人和別的手段來糾纏我,我的感情大受影響,以致當有人告訴我你有病,將不能活時,我回答說,最好你死掉。……」 因此,他們認為牛頓患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他們推測說,大概和牛頓迷戀煉金術有關,因為煉金術的書籍中多處提到了水銀,牛頓一定是因為每天與水銀打交道,而導致水銀中毒,從而引發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嚴重的迫害狂和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也有很多人對此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牛頓晚年身體健康,頭腦清楚,寫了很多研究文章,活了八十四歲,在當時是罕有的長壽老人,假如他嚴重水銀中毒,再加上這么多心理、精神疾病,絕不會成為當時少有的長壽老人的。 關於牛頓晚年患嚴重精神病的說法,後來曾見於一些名人的言論中。
與哥特夫瑞德.布萊尼茨的爭論
布萊尼茨和牛頓各自獨立地發展了稱作微積分的數學分支,他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礎。雖然我們現在知道,牛頓發現微積分比布萊尼茨要早若干年,可是他比布萊尼茨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於是發生了關於誰是第一個發現者的大爭吵,科學家激烈的為雙方辯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為牛頓辯護的文章均出自牛頓本人之手,只是以他朋友的名義出版。當爭論日趨激烈時,布萊尼茨犯了向皇家學會起訴來解決爭端的錯誤。牛頓作為其主席,指定一個清一色的又牛頓朋友組成的「公正的」委員會來查審此案。更有甚者,牛頓後來自己寫了一個委員會報告,並讓皇家學會為自己出版,正式譴責布萊尼茨的「剽竊行為」。即便如此牛頓心猶未足,他又在皇家學會的雜志上寫了一篇匿名的關於該報告的回顧。據報告布萊尼茨死後牛頓揚言他為「傷透了布萊尼茨的心」而洋洋得意。
⑶ 牛頓第二定律是什麼呢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二定律?
1.定律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合=ma
3.幾點說明:
(1)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逝。
(2)F=ma是一個矢量方程,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凡與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負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反正方向。
(3)根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用牛頓第二定律處理物體在一個平面內運動的問題時,可將物本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別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答: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有關問題分別簡要分析如下:
1、牛頓第二定律的三個性質:
(1)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數學表達式∑F = 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體加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2)瞬時性:當物體(質量一定)所受外力發生突然變化時,作為由力決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時發生突變;當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同時為零,加速度與合外力保持一一對應關系。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瞬時對應的規律,表明了力的瞬間效應。
對於一個質量一定的物體來說,它在某一時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這一時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來決定.當它受到的合外力發生變化時,它的加速度隨即也要發生變化,這便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的含義.例如,物體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靜止,這說明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變,則物體將沿力F1的方向加速運動.這說明,在撤去力F2後的瞬時,物體獲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由零變為F1,而同時發生的是物體的加速度由零變為a1。所以,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時對應的。(即F、a同生同滅)
(3)相對性: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坐標系,在這種坐標系中,當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這樣的坐標系叫慣性參照系。地面和相對於地面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可以看作是慣性參照系,牛頓定律只在慣性參照系中才成立。
2、確定各類公式中的比例系數有兩種方法:(1)如果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已經確定,則需通過實驗來測定比例系數,如動磨擦固數、勁度系數、引力常量等的確定都屬於這種情況,(2)如果式中尚有未規定單位的物理量,則可光規定比例常數的數值為1(使公式最簡化),再規定出特定的單位。如牛頓第二定律,歐姆定律中的比例常數的取值均屬於這種情況。
3、合外力:公式F=ma中的F是指物體所受全部外力的合力,簡稱合外力。
⑷ 牛頓是怎麼發現「牛頓第二定律」的
證明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凈力成正比 由於是為了證明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凈力的關系,所以物體的質量和摩擦力必須保持不變。在同一的平面上(確保摩擦力相同),並在靜止狀態,以不同的力量推動質量相同物件,則可觀察到:以較大力量推動的物件,在相同的時間內,移動的距離較長。 以較小力量推動的物件,在相同的時間內,移動的距離較短。假設:t為時間 dL為受較大力量推動的物件的移動距離 ds為受較小力量推動的物件的移動距離因為較大力量推動的物件的移動距離較受小力量推動的遠,所以:dL > ds因此,得出它們的速率的不等式:所以,受較大力量推動的物件的速率比受較小力量推動的物件的速率大。由此,可得它們的加速度的不等式:簡化後,得出:而距離除以時間的二次方正是加速度。由此可得出,愈大力量推動的物件,物件的加速率也愈大;愈小力量推動的物件,物件的加速率也愈小。所以兩者成正比例。因此,「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凈力成正比」是正確的。所以:F = 物體所受的凈力 a = 物體的加速度
⑸ 牛頓第二定律是怎樣的
牛頓第二定律是由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的。常見表述是: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為 F合=ma。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有五個特點:
瞬時性: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效果,加速度和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矢量性: 是一個矢量表達式,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始終保持一致。
獨立性:物體受幾個外力作用,在一個外力作用下產生的加速度只與此外力有關,與其他力無關,各個力產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於合外力產生的加速度,合加速度和合外力有關。
因果性: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是力的作用效果h故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等值不等質性:雖然 ,但 不是力,而是反映物體狀態變化情況的;雖然 ,僅僅是 度量物體質量大小的方法,m與 或 無關。
(5)牛頓第二定律是發明擴展閱讀
牛頓第二定律發展簡史
1662年,伽利略·伽利雷指出「以任何速度運動著的物體,只要除去加速或減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以保持不變。」勒內·笛卡爾也認為,在沒有外加作用時,粒子或者勻速運動,或者靜止。
艾薩克·牛頓把這一假定作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並將伽利略的思想進一步推廣到有力作用的場合,提出了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1684年8月起,在埃德蒙多·哈雷的勸說下,牛頓開始寫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地整理手稿,重新考慮部分問題。1685年11月,形成了兩卷專著。1687年7月5日,《原理》使用拉丁文出版。《原理》的緒論部分中的運動的公理或定律一節中提出了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⑹ 牛頓第二定律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大家其實都想說……因為牛頓不是中國人……
⑺ 牛頓第二定律的發現過程說詳細點
過程就是蘋果砸在牛頓頭上
跟第一定律是同一時期的 答案補充 你去找蘋果砸在牛頓頭上的事例進行分析就可以了
我都說了嘛,蘋果砸在頭上後,他就發現了萬有引力,第二定律就是萬有引力定律的第二條
懂了沒? 答案補充 如你所願
1.定律內容: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合=ma
牛頓原始公式:F=Δ(mv)/Δt(見牛頓《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即,作用力正比於物體動量的變化率,這也叫動量定理。在相對論中F=ma是不成立的,因為質量隨速度改變,而F=Δ(mv)/Δt依然使用。
3.幾點說明:
(1)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逝。
(2)F=ma是一個矢量方程,應用時應規定正方向,凡與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負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反正方向。
(3)根據力的獨立作用原理,用牛頓第二定律處理物體在一個平面內運動的問題時,可將物本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別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答案補充 嗚嗚,大哥,我服了你
在鄉間的那段期間,牛頓更創立了積分的方法,並將之廣泛應用在物理和幾何學上。有一夜,牛頓坐在鄉間的一棵蘋果樹下沉思。忽然一個蘋果掉落到地上。於是他發現所有的東西一旦失去支撐必然會墜下,繼而他發現任何兩物體之間都存在著吸引力,而這引力更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可是,由於牛頓的性格孤僻及固執,他在二十年後才發表這理論。另外,牛頓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實驗,最後總結出三大邉佣�桑�於�私浀淞�W的基礎。牛頓成了經典物理學的創始人
⑻ 牛頓第二定律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你去牛家村問問牛頓的國籍
⑼ 牛頓是否發明了牛頓第二定律
廢話,不然叫牛頓第二定律干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