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是誰他們又發明了什麼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網路全書里甚至沒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3、畢升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4、杜詩
杜詩 ,(?-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1)中國農民發明家擴展閱讀: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葯。
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Ⅱ 中國四大發明人是誰
中國四大發明人;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指南針北宋無記載;火葯唐朝孫思邈;造紙術東漢蔡倫。
1,畢升(約-1051),出生於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在宋仁宗慶歷年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畢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雕版印刷術」。
畢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
2,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
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
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2)中國農民發明家擴展閱讀
一、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
二、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三、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Ⅲ 農民發明家吳玉祿哪裡人
吳玉祿,一位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的普通農民現年48歲,小學文化,迄今為止發明了38個機器人,在這個機器人大家族裡吳玉祿分別按他們的出生順序給他們命名為吳老大、吳老二……。兄弟38各有所長:蹦跳翻跟頭、拉車爬牆點煙斗、敲鑼打鼓拉二胡、寫字倒茶把桿爬。更有幫助病人的翻身床和會下棋的智能機器人。
吳玉祿在家排行老五,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他不愛說話,就喜歡鼓搗一些小玩意兒。上學後,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卻經常像小乞丐一樣,滿大街撿別人沒用的「破爛」,寶貝一樣放在書包里。吳玉祿第一次接觸的「機械」,是一把廢棄的鐵鎖。為了弄明白鑰匙和鎖的關系,他砸壞了很多鐵鎖,終於學會了修鎖配鑰匙。 這個窮困的家庭,並未因為多了一個勞力而出現轉機。耕田、種地等農活,吳玉祿一樣不幹。大量空閑時間,吳玉祿都花在搗鼓他收藏的那些機械「破爛」。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吳家的小兒子是個「敗家子」。
醜陋的「吳老大」
然而,家庭的貧困,讓吳玉祿的夢想只能停在腦海中。村裡照顧他這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將其招了工,讓他進入一家民營工廠當電工。造機器人的夢想,從那時開始付諸實施。 1978年夏,16歲的吳玉祿與村裡一個鐵哥們兒商量:一起做個會走路的機器吧。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機器人」的概念。 折騰了一年多,第一個機器人面世:外形是一個人形的鐵皮,身後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一台撿來的小電機充當動力。小電機發動後,帶動兩根鐵絲前後移動,「鐵皮人」開始動起來。 這是吳玉祿的機器人處女作,名為「吳老大」。從那一天開始,他就上癮了。
造風扇俘獲女孩心
吳玉祿和妻子董淑艷與機器人1986年,經媒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名叫董淑艷的女孩。 然而,兩人第一次見面,董淑艷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就走。 吳玉祿找來一個電機,接上一根連桿,將一柄蒲扇插在上面。通電後,蒲扇前後擺動,扇出涼風。他還設置了一個擋位開關,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 這個小物件,讓董淑艷欣喜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發現只要她能想到的,吳玉祿都能給她做出來。 就這樣,兩人結婚了。直到現在,吳玉祿的家裡還擺著這台「電風扇」。
雷管炸傷手
1989年夏,吳玉祿正在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現了一節「七號電池」,標簽上寫滿外國字,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准備當作「吳老二」的動力。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兩級時,一聲巨響,爆炸了! 吳玉祿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起來了。鄰居將他送到醫院,打了十幾針麻葯,才縫合好傷口。 吳玉祿的無名指被炸壞。直到現在,這根手指到冬天總是冰涼的。 後來,吳玉祿才知道,那節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寫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葯的意思。
妻子離家出走
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東西,雖然成本低廉,但要讓機器人「聽話」地動起來,卻需要更多精密的零件。吳玉祿指著一個被拆得稀爛的玩具直升機說:「幾百塊的玩具,我只用它的遙控器。」諸如從新摩托上拆電機、從汽配城買小轎車坐椅,這些事他都幹得出來。 1999年夏季的一天,吳玉祿帶著全家到鄰村維修農具,但時間不長就接到村裡的電話,讓他們趕緊回家。吳玉祿剛騎車到村外,就見自家方向濃煙滾滾,村裡大喇叭喊著:「社員們都去吳玉祿家滅火。」等他們趕到家門口時,整個房子燒得只剩下三根檁條。 董淑艷帶著孩子離家出走,打算和吳玉祿離婚:「讓他跟機器人一塊過吧」。
一舉成名
吳玉祿和「超級吳老五」2003年吳玉祿攜自己的機器人兒子參加科技周並到人民大會堂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之後被北京市評為「京郊十大新聞人物」,並由市領導頒獎。 2004年在湖南衛視主辦的農民機器人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並獲得「最聰明的農民發明家」稱號和獎金一萬元。 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十套走近科學欄目擔任道具師並獲道具設計製作優秀獎。 2006年參加深圳衛視主辦的「創意中國」大賽,捧回了冠軍獎杯,參加山西衛視主辦的「才藝大比拼」依舊捧回了冠軍獎杯。 2007年受聘於山西彩燈公司和浙江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應廣州市政府邀請參加第十三屆機械博覽會並在開幕式上做了機器人拉車表演。 2008年應邀到香港、天津等地參加展出。 2009年吳玉祿的機器人兒子與神舟七號宇宙飛船一同在河北石家莊展出並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並應邀在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市第九中學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演講。
未來目標
有了經驗,設計起來得心應手。設計一個會翻跟頭的機械狗,僅需2小時;用不到3個月製作成功的「超級吳老五」,已被一名大學生花3萬元人民幣買走。 他和正在讀計算機專業的兒子合作製造更具實用性和智能性的機器人,他管硬體設計,兒子來編程序。目前,二人已做好了可給病人定時翻身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
父子合作開機器人工廠
拉車機器人在老吳心裡,最大的目標就是建個機器人工廠——自己管機械設計,兒子管程序設計,工人組裝。「到時候,我們成為百萬富翁沒問題。」老吳顯然已經把學計算機的小兒子吳汪洋當成了接班人。 吳汪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大一,他已經進了學校的科技社團。老吳說,小吳曾經發明過家用防盜報警器,和自己一樣腦子好使。現在吳汪洋已經開始學習單片機及相關知識,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老吳和兒子的機器人夢會一步一步的實現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發明
1、蔡倫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5、麻沸散。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抽割積聚(腫塊)。」
Ⅳ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發明家那麼多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執政者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涉及到政權穩定、社會安定的大事,所以農民發明家自然就多了。
Ⅵ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發明家那麼多而青少年發明家少
最近這幾年,總是能在各大新聞媒體里看到有農民自製飛機或者汽車或者潛艇什麼的。也許在人家眼裡農民就是農民,本身沒幾個錢,幹嘛吃飽了撐著了,非得造人家已經造出來的東西?
在我看來這些情況其實非常合乎情理,就因為人家吃飽了撐著了!
隨著最近這些年,人均收入的提高,各類社會保障計劃的出爐及實施,部分地區農民的收入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穩定。然而,由於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們在當地沒有太多可消費場所,那麼此時,如果家庭負擔也比較輕的話,其實平時日子是過得非常安逸富足的(當然超生游擊隊和有病號的家庭除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自己本身再有理想抱負,那麼他就有非常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不過光有時間和精力其實也不夠,他們中的大部分最後都是負債累累,半途而廢。
當然,我上來不是只說這些,我是想從這件事情上,反思下我們國家為什麼農民發明家這么多,而在應該是小發明小製作集中的校園卻看不到幾個這么轟轟烈烈搞製作發明的?試想,如果是一個有一定學問的學生,又對某類科學很感興趣,而在這個年齡段又正是精力旺盛之時,那他們不可能不去做點什麼以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這個問題也一直讓我困惑很多年,因為在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應該有點「動靜」的理工科學生就沒有幾個搞發明創造,就是有也得不到關注。
就我個人看來,首先是教育體制的問題,由於應試教育對學生興趣愛好的抹殺,不少學生都對自己本身感興趣的東西最後都失去了興趣(這里不多說了,誰都知道怎麼回事)。
其次就是中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找份穩定的工作為將來的生活打基礎。對於孩子倒騰研究一些東西,鮮有父母能夠察覺到這個就是孩子的興趣而妄加阻撓。不過這個問題有更深的歷史原因——中國過去千年的封建統治遺留下來的一些愚民思想,比如儒家和佛教都宣揚人民要滿足現狀,過安逸的生活等等。
Ⅶ 有哪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麼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造紙術。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3、張衡——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4、袁隆平——雜交水稻。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5、愛迪生——電燈 電影 電報 電話 留聲機 復印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Ⅷ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發明家
1、紙張——蔡倫,東漢太監。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被漢和帝封為龍亭侯,時稱蔡侯紙。
2、活字印刷術——畢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沈括《夢溪筆談》載,其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燒硬後便成活字。可施墨鋪紙印刷,經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織布機——黃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養媳出身。從海南崖縣黎民學到紡織技術,回故里改革棉紡工具,包括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
4、水力鼓風機——杜詩,東漢南陽太守。水排以水為動力,通過滾動機械使皮製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稱為「杜詩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
5、麻將——難考。一說明朝太監鄭和,豐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說明初萬秉迢,引喻梁山好漢;三說起源江蘇太倉,以籌牌記數酬勞。最早有關麻將的計載是宋朝楊大年「麻將經」,清人陳實門豐富發展。
6、火柴——北齊宮女。陶谷《清異錄》載,577年北齊兩面受敵,缺火種來燒飯和取暖,絕望中一群貧苦宮女竟神奇地發明了火柴,用硫磺製作而成。
7、算盤——難考,初為算籌。一說東漢天文學家劉洪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數術記遺》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二說劉洪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傳授珠算之法;三說算盤的名稱最早見於元學者劉因《靜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子》論述了杠桿平衡,並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9、指南針——沈括,宋朝科學家。戰國時發明了司南,沈括《夢溪筆談》進一步說明了用鐵針磁化製作指南針的方法。
10、測園海鏡——李治,宋元數學家,《測園海鏡》是第一本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11、淬火技術——浦元,三國蜀工匠,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2、大衍求一術——秦九韶,南宋數學家。《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
13、孫子問題——孫子,三國數學家。《孫子算經》上卷介紹籌演算法則(春秋就採用十進位值制記數),下卷則有著名的「物不知數」題(乘余定理的起源),亦稱「孫子問題」。
14、造塔術——喻皓,北宋建築師。設計靈感塔,著《木經》,有造塔魯班之稱。
15、л精確值——祖沖之,南朝數學家。利用劉微割圖術提出л更精確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製成《大明歷》,造出指南車,千里船。
16、割圖術——劉微,魏晉數學家。發明了割圖術,取л值3.14。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
17、四元術——朱世傑,元代數學家。編撰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又著《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
18、卧褥香爐(平衡環)——丁緩,漢長安巧工。《西京雜記》記載,其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初為房風發明),其法後絕,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為名。其原理與現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同。又作七輪扇,七輪大皆徑尺,遞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19、敞肩式拱橋——李春,隋代建橋巨匠,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趙州橋。
20、龍骨水車——馬鈞,三國魏人,時稱「天下之名巧」。水車桔槔(翻車)能連續提水,結構精妙。又先後改進了織綾機、製造了已經失傳的指南車、為魏明帝曹睿製做了「水轉百戲」、設計製造出了輪轉式發石車。
21、制圖六體——裴秀,晉魏地圖學家,曾與機械專家馬鈞辯難。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22、走馬燈——莘七娘,五代閩國隨軍夫人。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又發明了走馬燈,乃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23、天象儀——蘇頌,宋代天文學家。與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24、赤道式儀器——洛下閎,漢天文家。改創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25、統天歷——楊忠輔,南宋天文學家。創制了《統天歷》,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26、大衍歷——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家。編制新的歷法《大衍歷》,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世界第一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
27、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制定《皇極歷》,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以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又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28、石氏星經——石申--戰國魏國天文學家。著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後世尊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還記有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
29、天文儀表——郭守敬,元代傑出天文學家。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專供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測定了黃赤交角。
30、渾天儀——張衡,東漢天文學家。渾天說代表人物,設計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畫出我國首張星圖。
31、運河船閘——喬維岳,後周壽州刺史,984年發明了運河船閘,提高了河運能力。
32、機械鍾—— 僧一行,唐朝高僧、數學家,發明了機械鍾,實際上是一架附有報時裝置的天文儀器,而不是一架簡單的鍾表。
33、七巧板——難考。一般認為源於宋明燕(宴)幾圖,黃伯思撰《燕幾圖》,明代嚴澄著《燕幾譜》將方形改為三角形,用13張三角形的案幾合為蝶翅形,稱為燕翅幾,也可拼出各種圖形。清初始有七巧板,養拙居士《七巧圖》刊行,使之流傳。
34、耬犁——趙過,西漢搜粟都尉。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耬車有獨腳、二腳、三腳、甚至四腳數種。
35、火腿——宗澤,宋朝名將。發明了火腿的製作方法。
36、糕點——聞仲,奉商紂之命討伐武王,為減少埋鍋造飯時間,設計了一種用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餅,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點心。
37、毛筆——蒙恬,秦朝大將。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蒼毫名秦筆。
38、豆腐——劉安,淮南王,劉邦之孫。熬丹葯時無意間用黃豆、鹽鹵做成了豆腐腦。又說樂毅(戰國燕國大將)父母年老嚼不動黃豆,就磨成豆漿,再撒鹽鹵成了豆腐。
39、理發工具——羅隱,唐明皇時人,亦稱羅祖、羅真人,發明理發手藝和工具。
40、皮鞋——孫臏,戰國軍事家。苦不能行走,發明原始皮鞋,為「製鞋始祖」。
41、玻璃——陸毒,西漢綠林好漢,用石頭架鍋做飯時發出強光,原來是石頭被燒得透明,此為中國原始玻璃。
42、中醫四診——扁鵲,戰國名醫秦越人,創立望、聞、問、切「四診」醫術。
43、拋石機——馬鈞,三國魏人,把諸葛亮的連發弩改成拋石機(發石車)。
44、新式織綾機——馬鈞,三國魏國人。當時的織機經線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躡,馬鈞將其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
45、眼鏡——孫雲球,清初科學家,中國眼鏡業創始人,著《鏡史》。
46、體操——華佗,三國神醫。他發明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是專門編了用作健身用的。
47、性激素——張仲景,東漢名醫。他發明了五石散,原用來治療瘧疾。葯性偏熱,服用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名寒食散。又說,服食後激動不已且不能著衣,疑有催情作用。魏人何晏廣為宣傳,遂在文士間蔚然成風。
48、二十四節氣——鄧平,漢朝科學家。《尚書》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淮南子》有完整的24節氣記載。前104年鄧平制定《太初歷》,正式把24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24節氣的天文位置。
49、法醫——宋慈,宋代名醫,福建建陽人。《洗冤集錄》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檢驗專著,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50、麻醉術——華陀,三國神醫。他發明「麻沸散」,主葯是莨菪子和曼佗羅。開創全身麻醉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術做腹腔手術的人。
51、人造金——葛洪,晉代道士煉丹家。其《抱朴子》中的「黃自」卷側重講了許多人造黃金和自銀,煉丹術已經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學葯品。
52、隸書——程邈,秦始皇囚徒,故稱隸書。在獄中改進文字,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53、楷書——鍾繇,三國魏書家。魏初任相,與王羲之並稱「鍾王」。
54、行書——劉德升,後漢書家。《太平廣記》載,「行書者,後漢劉德升所造也。行書即正書之小變,務從簡易,相聞流行,故謂之行書」。
55、草書——張芝,漢代書家。草書始於漢初章草(急就章),漢未張芝變「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的「狂草」。
56、小篆——李斯,秦國丞相。秦採取「書同文」政策,廢除六國文字中和秦文字不同的形體,將秦國的大篆進行簡省刪改規范,形成了一種新的正式字體「小篆」。
57、幾何——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經》中提出了點、線、方、圓等幾何概念。
58、勾股定理——商高,西周人。一般稱為畢氏定理,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格拉斯首先發現。但《周髀算經》記載商高與周公的一段對話,商高說「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遠早於畢氏,有人主張應稱商高定理。
59、吊橋——李冰,戰國秦水利家,興建都江堰。還在四川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的竹纜鏈橋。總長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
60、標度盤——趙達,晉朝科學家。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結構精細復雜令人驚奇,由多達40個同心圓組成。
61、火槍——唐福,宋朝科學家。995年使用火葯造出火簡、火槍。後來火槍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唐福還發明了火球和火蒺藜兩種火葯武器。後來,宋人陳規又發明了長竹管制火槍,引燃葯捻點爆。
62、火炮——鄭瑤,唐末科學家。將火葯包裝在拋石機上,用火點著向敵人拋過去的,《九國志》將這種打法稱為「發機飛火」。904年鄭瑤攻南昌便運用火炮陷龍沙門。
63、火箭——馮繼升,宋朝科學家。907年向政府獻上製作火箭的方法,政府還賜了他一些獎勵。1000年唐福又向宋朝政府獻火箭。
64、直升飛機——徐正明,清初發明家,江蘇吳縣人。前500年中國人製成了直升竹蜻蜓,這是直升飛機的起源。17世紀徐正明製成原始的飛行器棗飛車,離地尺余,飛渡港汊。堪稱直升機型式飛行器最原始試驗。
65、水雷——唐荊川,明朝抗倭英雄。其《武論》中闡述水雷製作方法,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縱機械擊發的水雷。
66、煙花——李畋,唐代花炮祖師,湖南瀏陽大瑤人。傳說鑽研《荊楚歲時記》中燃竹驅祟避邪之記,始有火硝爆竹之首創。又傳,得葯王孫思邈指點,將「伏火硫磺」首創為「火硝紙爆」,開「煙花禮炮」之先河。
67、宣紙——孔丹,東漢蔡倫的徒弟。傳說他想造一種精良的白紙,但屢試屢敗,便周遊四方,終於在安徽涇縣造出宣紙。
68、炒肝——劉喜貴,清會仙居掌櫃。用料為豬腸和豬肝,著名北京小吃。
69、臭豆腐——王致和,清康熙年間人。從安徽進京趕考落選,遂留在京城豆腐。無意間發明了臭豆腐,傳說慈禧賜名「青方」。
70、麵筋——張士誠,元末農民軍首領。《事物紺珠》說,梁武帝當年作斷酒肉文,創造了麩(麵筋)替代雞豚。但江浙民間說,乃張士誠手下廚師所創。
71、五香醬羊肉——馬永祥,清乾隆年間月盛齋掌櫃。月盛齋馬家老鋪由回族人馬慶瑞1775年創辦,以製作五香醬羊肉和燒羊肉著稱,從第二代馬永祥開始出名。
72、皮影戲——李少翁,東漢方士。為漢武帝做皮影戲,得見已逝的寵妃李夫人。佛教徒多用皮影藝術宣傳佛教。
73、木偶戲——偃師,周穆王的工匠。又稱傀儡戲,最早代替活人殉葬,全盛時期為宋代。
74、獸醫——馬師皇,黃帝時代獸醫。善醫馬及各種野獸,被後世尊為獸醫始祖。
75、冰糖——鄒和尚,唐代僧人,愛科學,尤重製糖技術,首創冰糖,列為朝廷貢品。製糖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76、饅頭——諸葛亮,三國蜀謀士。發明肉餡饅頭替代人頭,用以祭祀。
77、桿秤——范蠡,春秋謀士。他在經商中發現,買賣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便發明了老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祿壽三星,組成了十六兩秤的「秤星」,告誡商人,缺一兩折福,缺二兩折祿,缺三兩折壽。
78、紙幣——張詠,北宋名臣。主政四川時,覺得金銀銅錢攜帶不便,於是創立「交子」制度。這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紙幣。
79、笛子——京房,漢音樂家。他對羌笛進行改造,從四孔變成五孔。而漢武帝時丘仲機所造之笛,完全是羌笛形制。
80、彈弓——考子。古語說「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生於古之孝子」,意思是說,弩箭由弓箭而產生,弓箭由彈弓而產生,彈弓的產生是因為一位孝子。古代實行淺葬,時有野獸掏墳吃肉,有個孝子在守墳時發明了彈弓。
81、火鍋——難考。一說三國魏文帝,時有「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形同今天的「鴛鴦鍋」;二說成吉思汗,為了使部隊不延誤戰機,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里眾人共吃;二說長江纖夫,火鍋熱湯佐以烈酒,疲乏頓消。其實,火鍋的發展是漸進式的。
82、腐乳——王婆,漢代商人。在漢中街賣豆腐,與佘員外競爭不利,豆腐長期積壓變質,無意中發明了豆腐乳。又說,苗栗客家人發明了「豆腐飴」。
83、月餅——楊貴妃,唐玄宗寵妃。殷周時期就有紀念聞仲的「太師餅」,後從西域引進芝麻、胡桃,改稱「胡餅」。某年中秋,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玄宗嫌「胡餅」不雅,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命曰「月餅」。
84、車船——李皋,唐朝人。《舊唐書》說李皋「常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所造車船即現代輪船的始祖。又說,南北朝祖沖之所造"千里船"日行100多里,就是車船。
85、獨輪車——諸葛亮,三國蜀相。前身是木牛流馬,俗稱「小車」、「雞公車」、「羊角車」。其實,這種車相傳大禹治水時就已經發明。
86、轆轤——史佚,周代初期的史官。《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
87、耬車——趙過,漢武帝時期人。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耬車,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山,發明了三腳耬,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
88、賈憲三角——賈憲,北宋數學家。他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此圖見於楊輝書中,特意說明「賈憲用此術」。所以,稱為「楊輝三角」是不妥當的。
89、地磁偏角發現——沈括,宋代科學家。他在《夢溪筆談》記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可以指南的時候指出,「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最早發現。
90、皮蛋——吳江人。傳說明代蘇州吳江有一家小茶館,掌櫃常把茶葉渣倒在爐灰堆中,他家的鴨子又常在爐灰堆上生蛋,無意中發明了皮蛋。
91、制墨——邢夷,西周人。《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最早記載的是三國魏書法家韋誕(字仲將),「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92、法典——皋陶,唐堯主管司法的大臣,首創國家第一部法典,被萬世敬奉為獄神或司法神。虞舜親自創作了三故五典,做為治國之文典制度之本。
93、榻床——呂望,即姜子牙。《廣博物志》載,「神農始作床,少昊始作簣,呂望始作榻」。
94、船櫓——魯班,春秋魯國發明家。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揮尾前進,遂削木為櫓。此說恐有附會,東漢劉熙《釋名釋船》對櫓作出了解釋,它省力且高效,有一櫓三槳之說。
95、石碾——魯班,春秋魯國工匠。明《物原》說,「魯般作礱磨碾子」。但是,目前未發現魏晉以前的考古實物,疑出現較晚。
96、石磨——魯班,春秋魯國工匠。《世本·作篇》載,「公輸班作磑」。公輸班即魯班,磑即磨。《說文解字》也說,「古者公輸班作磑」。
97、風箏——魯班,春秋魯國工匠。傳說發明了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
98、雨傘——魯班,春秋魯國工匠。傳說發明了傘,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
99、紙牌——張遂,唐代高僧一行。紙牌起源於葉子戲(紙牌只有樹葉大),而葉子戲由僧一行發明。後來馬可波羅帶到了歐洲,遂有撲克。
100、硯台——子路,孔子學生,硯墨而傳之。又說,春秋魯人仲田鑿石而成。
Ⅸ 中國機器人農民發明家吳玉祿(被譽為中國的特斯拉)只有小學文化,為了給他的機器人吳老二找一個可充電電
(1) 直流電壓
(2) 1.5 (3) ①電路原理圖如圖所示。 ② U/I-R 0 ; U為電壓表讀數,I為電流表讀數,R 0 電阻箱讀數 Ⅹ 為什麼中國農民發明家那麼多,沒什麼人成事 農民發明家來有的是創新思維創自新精神,他們可以稱之為能工巧匠。但是真正有實用價值的發明創造需要經過不斷改進後才能運用於實踐,改進過稱需要資金需要專業人員指導,而農民缺少這些必要的條件。所以好多奇思妙想很多隻能停留在理論階段,要想轉化為生產力,則需要專業人員專業部門從事研究。 與中國農民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