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的作文
馬上就好了~~親
② 我要一篇作文《只有勇氣才能創造機會》600字
小學畢業時吳鼎民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一所全國有名的中學讀書。可初二還沒讀完,文革就開始了,學校停了課,然後便是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他背著行李隨著高中同學走了,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勞動以外,他到處尋找精神食糧。附近鞭炮廠收了一大堆書籍准備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尋珍寶一樣淘出一批大學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大多數人看不到前途,想學習又堅持不下去,他卻走到哪兒都捧著一本書。有一次,同伴同他打賭:別看你今天在讀書,明年的今天你還在讀書,我把頭砍下來送給你。他沒想要同伴的頭,但他確實一年後仍在讀書,而且一年一年延續下來,當村裡只剩下包括他在內的兩名知青時,他把機會讓給了年長的知青。他是第一批進村的,卻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八年中,他不去考慮用什麼辦法回城,只知道看書學習。因為有一個信念支撐他。這個信念來自於一位長者對他說的話:「國家不會永遠亂下去,總有一天知識會有用。」他努力著,等待機會。
機會來了,1978年初,初二未讀完的吳鼎民一舉考上了大學外語專業,他終於抓住了機會。在學習期間,他是學校允許可以不上課的兩名學生中的一名,因為他還是學校中專班的先生。後來吳教授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進發,在南京大學,在華東師范大學,直到1988年取得廣州外國語學院碩士學位。
寒來暑往,吳教授已不年輕。他的心卻和年輕人一樣,敏銳、進取。他深知機會到來之前准備的重要。現在他正引導、幫助學生做機會到來前的准備。在他帶領下搞的分級分類教學試驗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更注意的是以人為本,激活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開發自己的潛能。吳教授為學生選的學習內容涉及很廣,從中國古代美術到伯拉圖的哲學思想,從對中國電影發展的分析到當代大學生的思維走向,從倫理道德到宗教法律,在外語教學的課堂上,他不但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還讓學生同時接受綜合素質的教育。這就是吳教授受學生歡迎的原因。吳教授所學所教的專業決定了他不會像理工科那樣有震驚世界或者巨額經濟效益的成績。但是吳教授的了不起就在於他了解未來社會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他知道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所以他始終處於不知疲倦的探索中,去大力幫助學生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充分准備。他熱切希望每一位學生都有美好的明天。
幫助學生抓住機會的同時,吳教授自己的機會也會來臨。
③ 給自己創造機會作文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不會忘記,兩個月以前,那是一個被提問時膽戰心驚手抖臉紅的我,那是一個要發言時怯怯懦懦金口難開的我,那是一個從不「高抬貴手」、主動回答問題的我。我夢想,我決心,我要成為一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我,我努力著。如今,我成功了。我細細地回顧這一周,如數家珍般地會議一周里課上的發言情況,1、2、3……7次,我舉手了七次,發言了七次,戰勝了自我七次,實現了目標七次!我驚異,更多的是溢滿心間的喜悅與幸福。每一次課上的發言至今仍歷歷在目,它們是我的見證,更是我今後的動力。
一個星期,僅僅一個星期,舉手的次數就已大大超過了上個學期次數的總和!我驚異,更多的是為自己的改變與進步而自豪。這也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不要以為自己的才華是誰也拿不走的,有才華一定要表達出來,要與人交流,而不是坐以待斃地等著別人來發掘它。否則,就像是一塊被埋在土裡的金子,遲早也會被厚厚的的塵土埋沒了應有的光輝。有句話叫「沉默是金」但在這里我卻是絕對絕對的不贊成。任何一個滿腹經綸胸懷大志的人,如果只會自恃清高的沉默,那麼機遇就會在你指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時候,一些機遇是不可多得的,就這么與你擦身而過,同你失之交臂,也許你會發:沉默很多時候是塊鐵,會另你白白葬送比金子更為可貴的機遇。不是嗎?課堂上,你舉手,說明你已經戰勝了自我,你成功了老師讓你來回答,你獲得了機會,你成功了你大膽地暢談自己的看法,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與思維能力,你成功了你的看法是正確的,獲得了老師的鑒賞,你成功了即使你的回答是錯誤的,你還是成功了,因為你獲取了比正確更為寶貴的經驗。瞧,就是這么一個「舉手之勞」,竟能使你收獲學識,收獲勇氣,收獲如此之多的成功,又何樂而不為呢?「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我想,你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最後一個答案。
④ 「創造機會」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Oh Father," said a little Frog to the big one sitting by the side of a pool, "I have seen such a terrible monster! It was as big as a mountain, with horns on its head, and a long tail, and it had hoofs divided in two." "Tush, child, tush," said the old Frog, "that was only Farmer White's Ox. It isn't so big either; he may be a little bit taller than I, but I could easily make myself quite as broad; just you see." So he blew himself out, and blew himself out, and blew himself out. "Was he as big as that?" asked he. "Oh, much bigger than that," said the young Frog. Again the old one blew himself out, and asked the young one if the Ox was as big as that. "Bigger, father, bigger," was the reply. So the Frog took a deep breath, and blew and blew and blew, and swelled and swelled and swelled. And then he said: "I'm sure the Ox is not as big as this. But at this moment he burst.
⑤ 議論文 創造生產機遇
1.機遇: 日本從前有個叫騰庵的人,早年開過釀酒作坊。那
時日本酒坊釀出的酒比較混濁。有一次,騰庵手下的一
個伙計因為對騰庵不滿,決定離開酒坊。這個伙計在離
開前故意抓了一把灰丟進酒桶里,目的是想把酒弄臟,
讓它賣不出去。騰庵碰到這樣的人為災禍,心裡自然十
分氣憤。懊喪的心情使他久久地看著大酒桶發呆。奇怪
的是,過了一陣,他發現被撒了灰的酒漸漸地變清了!
後來,他請人化驗分析才明白,原來正是摻進去的灰使
酒里的雜質沉澱了。從此,騰庵就用這種方法生產出當
時別的酒坊還製造不出來的清酒,大受顧客的歡迎,他
本人也因此發了大財。
機遇只所以成為成功的關鍵是根據馬列主義唯物世界觀得出的。我們說客觀條件決定人的主觀意識,一個人的成功要憑借的不只是自己的主觀努力,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曾慨嘆過: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古人如此,今人依然。我們的主觀努力不就是要充分發揮外界條件的最大優勢嗎?所以說無論成功的人是處於優勝還是劣勢,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由於外界機遇的存在,而自身的努力也不過是加快成功的動力而已. 2.成功的關鍵是機遇 ,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價值還不如一頭騾子.
原理:內外因辨證關系的原理。
機遇只是個人發展成才的的外因,它是我們成功的必要條件,有了機遇可以幫助我們成功,但前提是我們努力了,也就是你自身的內因才是決定你是否能成功的關鍵。有了機遇,而你自己沒有準備也是不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說,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它只是幫助我們成功的催化劑而已。
機遇只會青睞有準備的人——不記得是哪個名人如是說過。
辯題:機遇是成功的關鍵/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 正方一辯:
尊敬的各位來賓、對方辯友:大家好!
首先,非常慶幸我們正反雙方都抓住了這次機遇,來共同追尋我們對成功的渴望。我方觀點--機遇是成功的關鍵!
現代漢語辭典把機遇解釋為對人有利的時機、境遇和機會。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把科學工作者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某項觀察活動、實驗時的偶然發現稱之為機遇。由此可見,機遇是客觀存在的一種事物,它是認識機遇、駕馭機遇的總和;而成功是個人事先樹立某個有價值的目標,而循序漸進使之成為現實的過程。顯而易見,無論是樹立目標還是實現目標都需要一個好的境遇即機遇,他貫穿了成功的全部過程。機遇具有偶然性、客觀性和意外性。客觀性是指機遇的存在不以人的好惡而改變;意外性是指機遇通常出現在人們有意識、有目的、預知的活動之外的,機遇的時間性特別強,長則數載,短則稍縱即逝。伯樂相馬的例子大家耳熟能詳,千里馬客觀存在,但在伯樂出現之前卻沒人能認識它是千里馬,正是伯樂的出現,使人們認同了千里馬的存在和價值。對千里馬而言,這就是它成功的關鍵,伯樂就是機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李白不但有本事,而且是出類拔萃,這點不容懷疑,但是他一輩子都沒能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因為他沒有機遇。
可見機遇是成功的關鍵!機遇是一切其他因素產生效應的前提,如果沒有機遇,縱使你有才華也得不到展現抱負的機會和舞台。常言道,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能否抓住機遇。所謂君子適時而動,英雄應運而生;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由此可見機遇何等重要。所以,事到臨頭眾人都十分在乎來之不易的機遇!
居里夫人說得好:「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一個人的成功有偶然的機會,但偶然機遇的被發現、被抓住與被充分利用,卻又絕不是偶然的。諸葛亮可以出人頭地,除了他本身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抓住了劉備三顧茅廬給他提供的機會,抓住機遇就能獲得成功,進一步說明了機遇是成功的關鍵!
抓住機遇還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還會創造機遇。大家如果把《孫子兵法》拿來讀一讀,就會理解怎麼才能創造機遇,以及機遇為什麼是成功和勝利的關鍵!過去的紅軍和解放軍的運動戰,就是軍事上創造機遇、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好例子。
綜上所述,機遇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機遇或許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抓住機遇、創造機遇,走上成功的道路。我堅定地樹立起我方百擊不倒的立場:機遇是成功的關鍵!
反方一辯:
尊敬的主席,對方辯友,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機會難得,能和這么多高手朋友過招,這無疑是一次提升個人素質的機會.我方始終認為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
我方認為:機遇在人生中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能創造機遇的人!人,靠的是實力,沒有實力,來了機遇又如何?實力靠的是自己,機遇同樣靠自己。機遇只是為一個准備好的人提供一條成功的捷徑。
誠然,個人奮斗和外部機遇是成功的兩個必備條件,而今天我們探索的是它們之中哪個在成功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第一,從哲學角度看,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外因則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個人奮斗是內因,外部機遇是外因,因此,自身奮斗是成功的關鍵;第二,從成才成功的過程來看,我們首先要確定目標,從而選擇方向和類型,再通過自已的個人奮斗,隨著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才能把握機遇,利用機遇,達到自身奮斗和外部機遇的完美結合。這正體現了自身奮斗的關鍵性。
我們都知道,機遇再好,沒有能力的人不會成功。只能眼睜睜看著機遇從身邊溜走。千里馬日行千里的前提是能力。金子發光是金子本身的含金量!我方認為:機遇對成功有影響,它好比旅途中的一陣順風,順風行走,必然省力,但如果沒有堅定的要到達目的的決定和克服困難的毅力以及辛勤的汗水,是不可能到達彼岸的。順風也好,順風也罷,只要我們堅定地向目標一步步走,就一定能到達。
看看偉人是怎麼成功的吧,那是金子加個人努力的結果,從正常的人際關系來看,機遇只是人為的一個結果,如果自己不爭取,沒有能力爭取,機遇不會自己來,等待只能是一敗塗地.
眾所周知,就我們今天正反雙方而言,註定有一方會是失敗的。同樣一次機遇,兩種不同結果,所以說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
正方二辯:
尊敬的各位來賓、對方辯友:大家好
很高興能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坐而論道,我方認為機遇是成功的關鍵。
對方立論「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一直沒有能找到對方要說明什麼是成功的關鍵。
我方認為,實力是基礎,成功是目的,機遇則是關鍵,沒有基礎的大廈是不存在的,沒有實力的成功是不現實的(不具有實力的能成功只能是黃粱夢而已),連路都不會跑的孩子能去參加百米跑嗎?對方辯友不會跟我討論讓一個不會跑路的小孩去參加百米跑吧?所以我們不可能在沒有一點實力的情況下來談論成功。
我方認為機遇是關鍵。什麼是關鍵?在所有因素中能起決定性的因素就是關鍵,而機遇對於成功而言正具有這種作用。
打個比方:種子要生根發芽至於收獲,應保證它具有完好的胚芽胚乳的種子組織,具有當種子的所需的條件(即實力),其次必須要有適合它生長的溫度和濕度,才能生根發芽至於收獲。這里的溫度和濕度就是種子發芽的關鍵。有詩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所以農民們要抓住合適的節氣來播種(過了節氣就不會有收成了)。現在人們常使用溫室來調節溫度和濕度,創造出適宜的環境,所以我們的餐桌上就有了四季不斷的新鮮蔬菜。
機遇是成功的關鍵,這一點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對方辯友提到:同樣機遇面前成敗有別。這只能說明,敗者沒有把握成功的關鍵,而成者把握了這一關鍵。不能因為自己沒有把握機遇,來否定「機遇是成功的關鍵」這一命題。如果沒有機遇,僅憑個人單打獨斗也許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彼岸。
「機遇是成功的關鍵」包括:有實力的人才能抓住機遇,只有抓住機遇的人才能成功,而沒有機遇是肯定不行的,但機遇也是可以創造的,所以我們才會想辦法創造機遇(很榮幸對方辯友支持了創造機遇的觀點)。
對方辯友提出了:「個人奮斗和外部機遇是成功的兩個必備條件」,我方贊成。
首先感謝對方佐證了我方的觀點,支持了」外部機遇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其次對方還提到了「個人奮斗」,我們並不否認個人奮斗的作用,我們就看看個人奮斗的作用:其一、個人奮斗能夠努力提高自己的實力,使自己更能夠有實力抓住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其二、個人奮斗也提高了創造機會的能力,也是你創造機會的努力。由此可見:「個人奮斗」仍然是支持我方機遇是成功的關鍵的論據,所以我不得不再次感謝對方辯友提供了支持我方觀點的證據。
綜上所述,對方辯友心裡還是很支持我們的觀點的,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難道對方辨友能漠視眼前的機遇嗎?顯然不能!
反方二辯:
成功不是上蒼的賜予,不是好運的降臨,更不是什麼機遇的結果。人生的成功,在於每個人心中堅定的目標,在於每個人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毅力,更在於每個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它是汗水和堅強的表現,它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結果。放眼世界,哪一位成功者的背後沒有辛勤的汗水,哪一次的成功不飽含著艱苦的付出?當我們在人生中期待『機遇』降臨的時候,你是否想到過愛迪生發明燈泡過程的復雜和艱難?他曾經每天工作18小時,用了無數試驗材料,嘗試了上千次的失敗。
對方一辯在開題中便說:「機遇是對人有利的時機、境遇和機會」。也就是說,成功在於有利的時機、境遇和機會。對方二辯又說:「在所有因素中能起決定性的因素就是關鍵」。也就是說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有利的時機、境遇和機會。既然機遇在成功中起決定性因素,那就是說有利的時機、境遇和機會對成功起決定性作用。
由以上對方發言可以看出,對方把機遇的出現與機遇出現的前提分割開來。完全沒有領悟我方一辯的真正意思,我們承認機遇的存在,但它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機遇是什麼,機遇其實就是成功一霎那間所具備的所有有利因素,成功的出現不是由它來決定的,它只是成功的一個伴生物,它的出現是由在它之前所有的付出與努力來決定的。革命的成功不是因為成功那一刻的有利因素決定的,而是幾十年的艱苦鬥爭決定了這些有利因素的出現,成功與否,在於它的奮斗過程,而不能把它的伴生因素當做決定它的因素。機遇不是空穴來風,它是創造的,在對方二辯中我們也看到,他們承認機遇在於創造,而不是守株待兔,那就說明,真正決定成功的是創造機遇的過程,而不是好運氣或好命運帶來的機遇。
太空梭的研製成功是人類一大進步,伴隨發射成功的機遇有發射那天適合的風力、天氣、技術、安全等。是它們決定了太空梭的研製成功嗎?不是!因為這些機遇全部都是通過科技人員幾十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而決定的,是通過天文、地理、工程等各方面科研人員努力選擇與創造的。所以說成功不是由伴隨成功的有利因素決定的,更不是憑上蒼賜予的好運氣決定,而是成功出現之前的所有付出及努力過程所決定。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如果方向錯了,那麼就註定要失敗的,即使擁有再多的有利因素,那也決定不了成功的,因為開始就已經錯了。所以,決定成功的因素在於成功之前所有的過程,而並非某些所謂機遇的出現。任何把機遇當做成功與否決定性因素的想法,都是漠視事物發展過程,脫離現實、不切實際的想法。
正方三辯:
尊敬的各位來賓,對方辯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對方二辯說「成功是汗水和堅強的表現,它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結果。」這是不切實際的。付出努力了不見得能成功。超女們一夜成名,她們之前都具備了實力,過程中付出了努力都不假,但如果沒有「超女」比賽這個機遇,她們肯定都還在默默無聞的繼續「努力」,你能說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嗎?再試問一下對方辯友:在這場辯論賽中,僅僅靠你們「心中有堅定的目標、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毅力和誓不罷休的決心」,僅僅靠私下裡准備辯詞、摩拳擦掌就夠了嗎?就一定能成功嗎?你們聽說過「天時地利人和么」?沒有給你這次辯論的機會,何來你我口才的展現?這次機遇,正是辯論成功的關鍵!
對方辯友還說:「機遇是什麼,機遇其實就是成功一霎那間所具備的所有有利因素,成功的出現不是由它來決定的,它只是成功的一個伴生物,它的出現是由在它之前所有的付出與努力來決定的。」這顯然也是無視機遇的重要性。對方辯友把機遇當成成功的伴生物,我方認為恰恰相反,成功才是機遇的伴生物。成功是結果,機遇是條件,條件怎會是結果的伴生物呢?剛才的例子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再舉個例子吧:在毛主席時代,只要是腳踏實地,積極肯乾的就是勞動模範,就是光榮。那是他們的機遇,他們生在了毛主席時代。若是他們生於二十一世紀,不用說大家也可以想到他們的境況會是怎麼樣了吧?腳踏實地埋頭苦乾的人可能永遠是不起眼的角色,還易被人欺負被人看不起,甚至謂以「無用」的稱號。盡管他們是社會的脊樑和主流,但不是所有默默奉獻者都有如此好的命運,如同保先教育使得一大批腳踏實地的人變成模範,正是保先活動這個機遇才能讓他們發光發亮。同樣的材質,為何在不同的時期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呢?顯然,這是機遇的問題,是機遇把他們的努力轉化為成功。
對方辯友說:「真正決定成功的是創造機遇的過程。」很高興看到對方把成功和創造機遇連接了起來,對方終於也承認了機遇的重要性,這是不是也說明了機遇是成功的關鍵了呢?
對方還談到了太空梭的發射。天氣固然是機遇,中國經濟、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改革開放帶來的科學的春天,這何嘗不是機遇?何嘗不是中國航天事業得以飛速發展的關鍵?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多少發明創造中途夭折?有多少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付之東流?這么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難道還不能說明:機遇是成功的關鍵嗎?
綜上所述,我們始終認為:實力是基礎,成功是目的,機遇則是關鍵。
反方三辯:
尊敬的各位來賓對方辯友你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真誠地學習交流
請對方辯友注意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想這簡單的道理誰都懂吧!我方認為成功應該是能力與永不言敗精神的結合,機遇只是錦上添花罷了,並不代表成功!機遇再好,沒有能力的人,他也不會成功。他也只能眼看著機遇從身邊溜走,所以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
法國巴斯坦說過:偶然的機會不會幫助准備不周的人。對,事實就是這樣的,我想對方辯友不會不承認的。就拿最最簡單不過的例子來說吧,「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說的不就是小的時候有了偷拿別人一根針的機會,後來長大了,利用了很多機會偷盜,結果還是被繩之於法了,難道說這也是「機遇是成功的關鍵」么?還是懇請對方辯友多看看現實社會中的成功歷程吧!
對方辯友提到了超女的成功,誤以為是超女的舞台讓她們一夜成名,給了她們成功,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那千千萬萬個懷有超女夢想熱愛音樂的女孩,超女的舞台同樣是為她們開放的,為何她們卻不能成為超女呢?這里關鍵的是實力,並不是機遇。再說從超女一路走來的艱辛中也不難看出她們並不是「一夜成名」,而是與她們的自身努力分不開的。再看看那些高考落榜的學生,難道說是他們沒有機遇嗎?就拿千里馬遇伯樂之說,那可是因為那馬是千里馬啊,關鍵的是如何努力成為千里馬,不是機遇成就了它的美名。依據對方辯友的觀點是說超女的舞台朝誰開放,誰就成功了!機遇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難到沒有機遇,你就會空坐一生嗎?
俗話說,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我們應該在一些具體的方方面面努力來提高自己,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不是坐等機遇的到來。機遇是什麼?請對方辯友別混淆概念了!對於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包括自信、積極、勇氣等方面。還要善於將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應用到努力學習、追求理想、發現興趣、人際交流等最基本的行為方式中。只有按照這樣的邏輯順序尋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一個人才可能取得適合自己個性的成功。
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指的是個人的主觀條件,包括個人知識的積累和思維方式的准備。歷史上無數科學家的成功已經告訴我們,一個始終在創造主觀條件和改善客觀條件的人,比那些只會等待機遇出現的人更容易成功,其才華出眾,才是成功最大的資本。試問:對方辯友,是不是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也能發現萬有引力呢?所以我方認為機遇不是成功的關鍵,機遇只不過是成功的一個因素罷了!
正方二辯:
對方辯友到現在除了矢口否認機遇是成功的關鍵外,至今無法明確究竟什麼是成功的關鍵。
對方二辯將機遇說成是成功的伴生物,對方三辯說機遇只是錦上添花罷了,我想請教對方辯友:究竟是成功在前機遇在後還是機遇在前成功在後呢?很明顯的時間順序對方都不願意承認,這之間的因果當然就倒置了。
不知對方辯友是不是找不到合適的例子,居然用小偷的事例來討論成功方面的問題,真是滑稽可笑,真不知對方辯友是否想做一個成功的小偷嗎?
對方的一辯和三辯為了否認金子會發光是因為有光線照耀的機遇,堅持說金子是會發光的。眾所周知,發光是因為有能量的消耗,否則只能是光線的反射。假如金子真會發光,大家都應該去買金子用來照明,省得付電費了,真感謝對方辯友在能源緊張的今天找到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明年諾貝爾獎可望由中國人獲得了。
對方為了否認機遇對成功的因果關系,舉出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樣一句話,請問到沙漠中去耕耘能收獲水稻嗎?乾旱洪澇造成農民心血盡付東流的事情不存在嗎?是否萬物生長靠太陽?
對方辯友理屈詞窮,只能將我們的觀點割開,斷章取義地去攻擊,我方一直認為:實力是基礎,成功是目的,機遇則是關鍵。
反方二辯:
對方辯友一再強調機遇是成功的關鍵,又說關鍵就是起決定性的因素,認為機遇決定了成功,卻始終沒有說明機遇是怎麼來的,難道說機遇是天下掉下來的嗎?還是人為創造的?
如果機遇是天下掉下來的,而我們只有抓住這些不知道何時才會掉下來的機遇才能成功,那麼一次次促成人類進步的成功就是無規律可循,隨機發生的,這是豈不是否定了我們當今的歷史發展觀嗎。
如果說機遇是人為創造的,那麼是創造機遇的過程決定一切?還是被創造出來的機遇決定一切呢?有什麼樣的成功,必定伴生有什麼樣的機遇,例如我們要在這場辯論中成功,必定要創造在這場辯論中成功的機遇。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有了當單位領導的機遇下而在這里的辯論中獲得成功。
要得到什麼樣的機遇,是由創造機遇的過程來決定的,因為我們要獲得這樣的成功,就必然會創造相應的機遇,近而獲得相應的成功。
所以從以上各方觀點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決定成功的不是機遇,機遇也不可能是成功的關鍵。人生中,錯把機遇當做成功的關鍵,必定會在成功的道路上迷失自己奮斗的方向。
反方三辯:
對方辯友,我們今天要辯論的不是金子發不發光的問題。請別離題了!
從馬哲上講,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外因是重要條件。內因當然是指自己的能力,而外因是機遇,所以能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方小偷的例子也正是證實了這一觀點。機遇並不是成功的關鍵。從正常的人際關系來看,機遇只是人為的一個結果,如果自己不爭取,機遇是並不會自己降臨的,等待只能是一敗塗地。
「影響力訓練」機構曾經作過上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最關鍵要素中,80%屬於個人自我價值取向、態度類因素,如各種能力;7%屬於運氣、機遇、環境、時間、天賦、背景等所謂的客觀因素。能否駕馭客觀的因素,還是因為人的態度,因為它根源於我們對待客觀因素的態度,以及把握客觀因素的技巧。成功100%都是因為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游戲規則都是需要自己用昂貴的代價去換取自己的利益。使用正確方法有效的營運自己的資源,始終堅持,迎刃而上,成功將會變得不再遙遠。
讓我們記住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結論,更清醒地去認識機遇並不是成功的關鍵,只是成功的一個因素罷了!
尊敬的對方辯友,讓我們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成功,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分析過去,把握今天,准備未來吧!
正方一辯:
對方辯友說「卻始終沒有說明機遇是怎麼來的,難道說機遇是天下掉下來的嗎?還是人為創造的?」 請注意,現在我們討論的辯題是「機遇是否成功的關鍵」,對方如此發問,難道是想辯論「機遇是如何來的」嗎?那我們可以另開個帖子,在此恕不奉陪。
綜觀對方發言,明顯曲解了我方觀點,並試圖把我方「機遇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論點等同於自己不努力而「坐等機會到來」。我方不得不再次重申:我們討論的「機遇」,不等於「好運氣」或「好命運」。機遇的偶然性是存在於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之中的,它不是天上掉下的一塊餡餅。承認機遇是成功的關鍵,不是要人們守株待兔,而是要充分尊重和及時把握客觀規律,敏銳的洞察事物變化,適時而動,讓自己的行動更具有目的性,更合乎時代的要求。這世上很多人都在努力,而有些人達到成功,有些人卻空勞一生,為什麼?低頭拉車不看路,踏破鐵鞋難成功。機遇來臨時不能好好把握,等它過去又怨天尤人,這都是可恥的。有句老話:金風未動蟬先覺。成功者莫不善於發現機會,並把握這一成功的關鍵,才能夠先人一步,採取行動達至勝利的彼岸。君子適時而動,英雄應運而生。片面強調個人努力,而無視客觀規律,不能發現機會並把握這一成功的關鍵,必然白費力氣,功虧一簣。
正方三辯:
很是奇怪,從一開始到現在,對方一直都沒提到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我在想,這是為什麼呢?是對方心中本就支持機遇是成功的關鍵,但由於機遇的問題對方處於反方,不得不作無力的辯駁?還是另外的什麼呢?很是值得推敲!
對方辨友一直到現在還在堅持:「有什麼樣的成功,必定伴生有什麼樣的機遇」,這讓我們覺得很是可笑,究竟是機遇在前還是成功在前?我想這並不難推敲吧?很明顯的是機遇在前成功在後。成功只是結果,機遇可是成功的條件,既然成功了,又哪還用什麼機遇啊?可見機遇是成功的伴生物屬無稽之談,把它反過來說成功是機遇伴生物才是正確的。
「如我們要在這場辯論中成功,必定要創造在這場辯論中成功的機遇。」,又一次看到對方提到了「如果要成功,必定要創造……成功的機遇。」的說法,真的很高興對方多次承認了機遇的重要性,看來我們已經達到了共識了。
「要得到什麼樣的機遇,是由創造機遇的過程來決定的,因為我們要獲得……成功,就必然會創造……機遇,近而獲得……成功。」再一次看到對方承認機遇的重要性,從頭到尾,我方已經多次看到對方的類似言論了,至此,究竟機遇是不是成功的關鍵似乎已經不用再辯了吧?
文章不能都靠別人寫,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路,別人寫的,可能你自己認為都不在理,議論文議論文,要自己議論,議論是沒有絕對的對錯的!對不?
找點論據,2到三個典型的,切莫湊字,議論文不看堆砌辭藻的東西,最重要的是你定的論據完全齒合你的論點,這樣就好了,
上面那些是我搜集的東西,你也可以在網上多找點內容,但論點要明確!就是什麼樣的創造能產生機遇,何謂創造,何謂機遇,
分不分都是次要的,我只是希望你可以學會寫作的技巧
唉!我是今年掉檔了,掉到了四川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基地班,很郁悶~
···
⑥ 以創造需要機會,價值需要研究為題的作文
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甚
至被碾得粉身碎骨。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生
命的價值不因我們身份的高低而改變,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
而是取決於我們自身!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向我這
樣沒人要得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總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小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這快
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
不能賣。」第二天,小男孩拿著這是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的
發現有不少人對他這快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越出越高。回到院內
,小男孩興奮的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到黃金市場再去
賣。結果,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來買這快石頭
。最後,院長叫他拿到寶石市場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長了
十倍,但該男孩說什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小男孩興沖沖地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了院長,
並問為什麼會這樣。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慢地說道:「生命的
價值就象這快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
眼得石頭,由於你的珍惜,就會有不同得意義,由於你的惜售而提
升了它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快石頭一樣?只要
自己看中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這就是人生的價值,自己本身就是財富,生命的價值是靠自己
去努力創造的,才能使生命的價值慢慢地提高,而不在於失敗後的
垂頭喪氣、失去勇氣的力量。人生一場夢,何不讓夢境變得多姿多
彩呢。
⑦ 尋求機遇,打好根基作文700字
實力在字典里的解釋是十分簡單的,指實際的力量(多指軍事或經濟方面)。而相對於一個人,實力指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總體水平及各方面的能力,"十八般武藝",這是實力,"吟詩作畫",這是實力,"抓住機遇",這更是實力。機遇,是指對人有利的境遇、時機、機會,但是機遇並不等同於運氣,運氣是偶然性的、無規律的,而機遇是永久性客觀存在的,機遇不是"天上掉下來一個陷餅"它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發現去創造的。
當今社會是在高速的發展前進的,各行各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無數的成功人士都告訴我們,實力與機遇是成功的秘決,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機會的重要性,機遇是我們展現自己越向成功的道路之一,相對於機遇而言,實力是一條通向成功的更寬更廣的道路。
實力是人的內因,是成功的必備條件,是基礎,機遇是外因,是成功的外部的有利因素。內因決定外因,成功的根本在於內因即在於實力。而外因只是一個條件而已。而且這個條件也不是平白無故會出現的,正如那句"機遇只偏愛那些做好准備的人"這句話所說,這里的"做好准備",無疑指的是擁有足夠的實力。
羅丹說,人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人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機遇,而是缺少抓住機遇的實力。假設一個獵人,抓住機遇,獵到野兔,他才可以填飽肚子;而相對於一個不會打獵的人而言,一隻免子又怎麼會是他的機遇呢?或是一個獵技不高的獵人,他即使看見兔子有了機遇也依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逃掉。
所以說,一個人沒有實力,他就根本發現不了機遇,一個人實力不強,看見了機遇,他也不是抓不住,機遇是時刻存在於周圍世界的,你的實力越強,相對機遇才會越多,如果沒有實力,那再好的機遇你也發現不了,把握不住。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告訴我們機遇是要靠自己的實力牢牢把握的,不然就會轉瞬即逝;"一個聰明人創造的機遇比他發現的要多得多"是告訴我們只要擁有實力就不愁沒有機遇。更多的事實告訴我們,實力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證,我們並不否認機遇對自身的重要,就如感謝有"金華九校辯論賽"這樣一個機遇,但是,對方辯友也必須認識到另一事實,我們能在決賽場上相逢,最終靠的是我們各自的實力!
所以,,實力比機遇更重要。
⑧ 以機遇為話題寫一篇700字高中作文
對於機遇,有人會說:「機遇就是你碰到了,別人碰不到的那種運氣。」也有人會講:「機遇就是別人對自己的關照。」還有人會說:「機遇是你平時經營的種種關系。」
而我要說:「機遇是自己爭取,創造來的。別人給不了,也等不到。」
小時候,爺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叫「青蛙找水」。大抵是一年大旱了一隻青蛙到處找水喝,這時它走到了一片大沙漠,這里荒無人煙,太陽照得它又累有渴,這時,它發現身邊有一塊大石頭,就想,水源會不會藏在石頭下呢?於是它開始搬石頭,可石頭又重又大,就是原地不動,小青蛙想:這或許是上帝對我的考驗吧!只要我堅持到底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我一定行!」終於在一番努力後,石頭被移走了,源源不斷的水從石頭下流出來,小青蛙喝了個飽,它又躺在小水池裡沖沖涼,心想:如果我剛才就這么放棄了,一定會被渴死在沙漠里的。
這就告訴我們,有時機遇看似遙遠,其實它就在身邊,只要努力,創造機遇,就會成功。但是如果放棄不幹了,就會錯失一切,原來屬於你的,也會離你而去。
還有,機遇是萬萬等不得的,有的人總想大好機遇自己找上門來,那決不可能!你不找它,它也不會來找你的,不要做白日夢了,夢再美好,醒來終究是場空,畢竟這世上沒有神仙,別人幫不了你,只有靠自己努力,營造美好生活,機遇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有千千萬萬個機遇,把握每個機遇就是登上你成功的階梯,不要讓它從你的指縫里溜掉,或許下個路口,就通往你成功的明天!
危險中抓住機遇
繭,束縛住了蛹,而蛹破繭而出的時候化作了最美麗的蝶;
夜,遮住了光線,而星星努力閃爍造就了美麗的星空;
危,迎面而來擋住了前進的路,而我們,危中尋機,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危,是司馬遷深陷牢獄,受宮刑之苦,該繼續堅持寫下真實的歷史,還是屈服於封建皇權放棄?司馬遷在危難面前,毅然選擇了堅持,而正是這場危難,給了他對生命的珍惜和面對權力威脅的大無畏。如果沒有危,恐怕難以成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危,是李白雖有昭昭若日月之德才,缺遭人誣陷,被流放邊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危中尋機,將流放視為散心的良機,在流放中寫下了《蜀道難》等千古經典。如果沒有危,哪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骨氣與不羈?
危,有時小得像一滴燈油滴到了衣服上,而法國年輕的家務雜工不得不用白乾一年來賠償。而他危中尋機,發現了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僅沒臟反而把陳年的污漬清除了。這個發現,使他研製出了乾洗劑。沒有危,怎麼會有對傳統洗衣技術的巨大改革呢?
危,有時又很大,比如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請記住這個時刻,來自地下二十多千米的震動震倒了校舍,震倒了家園,震到了許多大工程,可是,危難,卻給了我們見證母愛的機會,見證師德的機會,見證團結的機會,見證國家關懷的機會!大災有大愛,恩格斯曾說:沒有一場巨大的災難不是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作為補償的。而我們中華民族,將以災難作為凝聚人心的契機,崛起!
人生如山,危中尋機好比尋徑如山,方知山之高!
人生如海,危中尋機好比揚帆入海,方知海之大!
我們都不喜歡黑夜,但我們喜歡星空;
我們都不喜歡危難,但我們可以轉為危機。
所以在我們無論是面對個人命運的危機,還是國家命運的危機,就讓我們在危險中抓住機遇,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