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數學再創造舉例說明

數學再創造舉例說明

發布時間:2021-08-06 08:54:32

Ⅰ 舉例說明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1、騎自行車的時候用腳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行走的米數。我們可以去測量車輪的半徑,再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來。

2、原始社會,人類智力低下,當時把石塊放進皮袋,或用貝殼串成珠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

3、面積的計算。自家的住房面積,公園的佔地面積,操場的活動面積等等。

4、統計學的計算。遲到的時候需要在執勤人員那裡登記,要求寫下年級班級姓名。這樣學校就會知道這個星期哪個班的遲到人數最多,哪個班遲到人數最少。

5、工資的計算。財務收入與支出,日常的消費管理等等。

6、計算機相關工作者,數學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語言寫程序,就需要運用排序演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希爾排序,桶排序,錦標賽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數據結構》的相關知識,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Ⅱ 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再創造

數學教育的「再創造」教學方法,是荷蘭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提出來的。他批評版傳統的教法「將權數學作為一個現成的產品來教」、「只是一種模仿的數學」。我國傳統的教法也是一題為一例,通過例題示範讓學生模仿。這種「模仿數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能「模仿」而不利於「創造」,費賴登塔爾說:「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他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

Ⅲ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處,請結合具體情境舉例說明,馬上要用,拜託啦~

平時生活中進行買賣時所發生的計算,如錢財的計算;建築學中所運用到的幾何計算;天氣預報的事件發生以及買彩票的概率性計算;商店進行的打折等的對於商家是否能掙回本錢的計算,等等~

Ⅳ 什麼是數學再創造

由世界著名教學教育權威弗賴登塔爾提出的「再創造」的論述內容相當豐富,他認為:

1)數學是最容易創造的一種學科。它實質上是人們常識的系統化。教師不必將各種規則、定律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創造合適的條件,提供很多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或是「再創造」出各種運演算法則和各種定律。

2)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特點重新創造數學知識。個人學習數學的進程和數學發展的歷史有著相似之處。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

3)每個人有不同的「數學現實」,因而可達到不同的水平。這里「數學現實」是指客觀現實與人們的數學認識的統一體。是人們用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體。其中既含有客觀世界的現實情況,也包含學生個人用自己的數學水平觀察這些事物所獲得的認識。教師應當針對各個學生數學現實和思維水平的不同,通過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加強反思,使學生的創造活動由不自覺的狀態,發展為有意識的活動。

4)「再創造」應當貫穿於數學教育的全過程。數學教育的整個過程學生都應該積極參與,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天地,聽任各種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方法自由發展,絕不可以對內容作任何限制,更不應對其發現設置任何預先的圈套。

更多請參考 http://learning.sohu.com/20060417/n242808119.shtml
望採納,謝謝!!

Ⅳ 計算機在數學中的應用,舉例說明 急!!!

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電腦日益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聲音、圖像、動畫等優點,不僅可以傳播大量教學信息,而且還給學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同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刺激學生不同的器官,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共同參與到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主動性,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效果,牢固掌握知識點,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計算機「班班通」,乃至「師師通」,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已在課堂中得以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能創設情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並能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興趣是求知的重要動力,沒有興趣就不可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激發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設置疑問,巧設懸念,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軸對稱圖形,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屏幕話音:同學們,正是秋高氣爽,外出郊遊的好時節,讓我們一起到郊外去看看(動畫呈現)。在美麗的郊外,房子、蝴蝶……一片迷人的景色,讓我們一路盡享美景。學生上網自由瀏覽教師提供的網頁。然後交流:你有什麼感受?這些圖形為什麼如此美?你有什麼發現?(學生搶著回答)師:同學們,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圖形,它們的美有著共同之處:軸對稱。教師藉助多媒體再現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學生自由瀏覽網頁,讓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探究美的慾望。

Ⅵ 小學數學需要培養學生的什麼

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與學有用的數學兩者不相沖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是希望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數學學習和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數學學習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這才是數學學習的本質。

Ⅶ 什麼叫數學歸納法,最好再有舉例說明

在科學研究中運用歸納方法提出和建立假說,在實驗基礎上抽象和概括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它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從經驗事實到事物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手段和模式。按照它自身的特點,大體可分為枚舉歸納、消去歸納、漸近歸納、綜合歸納4種類型。

科學歸納法的特點是:歸納邏輯的結論內容超出了前提所包含的內容,因而它是人們擴大知識、增加知識內容的一種邏輯手段。因此,其結論與前提之間的關系是或然關系 。歸納方法可用於提出假說和形成科學理論,但其歸納過程和思想上的直接猜測與假設不同。基於以上原因,運用科學歸納法應注意時時用經驗、事實和實驗對歸納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給予驗證,還必須注意用更概括的歸納校正所歸納的結果,在歸納過程中還應綜合使用各種邏輯方法並使之有機結合起來。
例如,得出金屬受熱體積必然增大就可用這種科學
歸納法。

因為:銅受熱體積增大,鐵受熱體積增大,如果金屬受熱,那麼分子距離加大,如果金屬分子距離加大,那麼體積增大,所以,金屬受熱體積增大。

科學歸納法不僅適用於有限類,而且適用於無限類;不僅可以作為科學發現的方法,而且可以作為證明方法。它在科學認識過程中具有廣泛的、重要的作用。

是指數學歸納法嗎?它是一種數學證明方法,典型地用於確定一個表達式在所有自然數范圍內是成立的或者用於確定一個其他的形式在一個無窮序列是成立的。有一種用於數理邏輯和計算機科學廣義的形式的觀點指出能被求出值的表達式是等價表達式;這就是著名的結構歸納法。最簡單和常見的數學歸納法證明方法是證明當n屬於所有自然數時一個表達式成,這種方法是由下面兩步組成:

遞推的基礎: 證明當n = 1時表達式成立。

遞推的依據: 證明如果當n = m時成立,那麼當n = m + 1時同樣成立。(遞推的依據中的「如果」被定義為歸納假設。 不要把整個第二步稱為歸納假設。)

這個方法的原理在於第一步證明起始值在表達式中是成立的,然後證明一個值到下一個值的證明過程是有效的。如果這兩步都被證明了,那麼任何一個值的證明都可以被包含在重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或許想成多米諾效應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你有一排很長的直立著的多米諾骨牌那麼如果你可以確定:

第一張骨牌將要倒下。

只要某一個骨牌倒了,與他相臨的下一個骨牌也要倒。

那麼你就可以推斷所有的的骨牌都將要倒。

Ⅷ 舉一個例子,數學就是解釋,數學是嚴謹的思維的例子,舉例說明,簡單說說體會

嚴謹性是數學課的基本特點,思維的嚴謹性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之一。然而,出題者思維中的不嚴謹現象在老師當中常常出現,這種不嚴謹的思維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如某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小學六年級數學試卷有這樣一道的判斷題:「甲數的1/3等於乙數的1/4,那麼乙數大於甲數。」

從參考答案來看,出題者認為該打「√」。我想出題者的本意是在有「甲乙兩數都是正數」的大前提下。此時,甲× 1/3=乙× 1/4→甲/3=乙/4→甲∶乙=3:4→乙數大於甲數。但是,如果在沒有「甲乙兩數都是正數」的前提下,應該考慮到:

1.甲乙兩數同為零時,這在小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系統下是應該考慮到的,此時甲數等於乙數。

2.如果考慮到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雖然小學生還未學到,但他們進入初中馬上就會學到,此時,乙數應該小於甲數。例如,取甲數為-3,乙數為-4,有(-3)X 1/3=(-4)× 1/4,但-3>-4。

綜上所述,就原命題而言,結論應分三種情形:

1.當甲乙兩數同為正數時,甲數小於乙數。

2.當甲乙兩數同為零時,甲數等於乙數。

3.當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甲數大於乙數。

所以,我本人認為,原題是一個缺大前提的命題。作為判斷題應打 「×」。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小學生未學負數的情況下,可以打「√」,我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其一,小學生已經學了零,並且知道自然數和零是整數的一部分。對於思維嚴謹的學生,注意了甲乙兩數同為零時,原命題是假命題。其二,當小學生升入初中後,還會碰到此題,那時他會發現,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原命題也是假命題,而且他還會體會到,原來小學學的知識與初中學的知識並不矛盾,而且知識系統所包含的內容更豐富、更完整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到了中學還會見到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對學生負責人的人,就應該經常注意培養學生全面、完整地考慮問題的習慣,那麼就能逐步使學生養成嚴謹思維的特點。

Ⅸ 如何引領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

數學教育的「再復創造」教制學方法,是荷蘭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提出來的。他批評傳統的教法「將數學作為一個現成的產品來教」、「只是一種模仿的數學」。我國傳統的教法也是一題為一例,通過例題示範讓學生模仿。這種「模仿數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能「模仿」而不利於「創造」,費賴登塔爾說:「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他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

Ⅹ 1數學課標提倡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 )

判斷題?
對的吧。

閱讀全文

與數學再創造舉例說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