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耳釘

誰發明的耳釘

發布時間:2021-08-06 08:03:24

⑴ 耳釘的起源

世界各地考古發現,耳環幾乎是古代每一個民族都特別鍾愛的飾物,而且無論男女。在古埃及陵墓中所發現的女子飾物中,耳環分為很多種,有帶墜兒和不帶墜兒的,有環狀和圈狀的。許多精巧的金屬耳環是在衣索比亞發現的,那裡的女人最常用的飾物就是環狀帶珊瑚石、金屬和石頭墜兒的耳環。在亞述利亞達官貴人身上,各種不同形狀的貴重耳環是男女華服必不可少的裝飾物。遐邇聞名的腓尼基人則被公認為古代世界上最好的製造首飾的大師。他們留下了大量的鑲有石雕的金銀戒指和各種花式的金銀耳環。
身體各部位的耳環
許多世紀以來,一些原始民族對飾物的需求比對衣服的需求更強烈。在他們眼裡,飾物至今仍起著象徵物、典禮用品的作用,並被當作能使普通人變成超人具有魔力的法寶。眾多的成年儀式都附有十分痛苦的過程――改變身體的各部分、切除肉體,其中包括刺穿鼻、唇、耳等部位。
非洲人的成年儀式,巴布亞人、印第安人的祭祀儀式,撒多馬佐希斯特人的宗教儀式都把在人體上穿孔作為一種標記。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朋克分子開始做令世人感到惱火的穿孔術――從普通的耳環到佩針和刮臉刀片刺入耳朵、面頰、嘴唇、眉毛。在印度、北非,流行把耳環戴在鼻孔上。戴在鼻孔上的不僅有普通的耳環,還有釘子、木棒和鑲有寶石的首飾。亞馬孫和新幾內亞的民族會刺穿鼻隔膜,並在結疤時往裡面裝上一隻環。

⑵ 耳環是誰發明

環 耳環[earring] ,用金屬或玉石製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 佩戴在耳垂上的耳飾。造型豐富,佩戴主要以婦女為主,個別男子也有佩戴。佩戴的方式通常有3 種:穿掛於耳孔;以簧片夾住耳垂;或以螺絲釘固定。一般用金銀製成,也有鑲嵌珠玉或懸掛珠玉鑲成的墜飾。現代還流行以塑料或大理石、陶瓷等材料製成的耳飾,一般與服裝相配套。耳環在一定程度上可顯示出某種風俗、信仰、地位、財富等。 當今,年輕的姑娘們戴上形形色色的耳環,顯得秀美俊俏,但你可知道穿戴耳環的習俗是怎樣來的?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這些醫學上的好處,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環的女孩子們所會想到的吧!
採納哦

⑶ 耳環是誰發明的

是奴隸主來區分奴隸的,現在成為一種時尚。(我很討厭戴耳環的人)

⑷ 耳環的來歷

耳環最開始並不是為了美麗,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有些戲劇性。在以前,耳朵上穿孔並不是為了美麗,而是代表「卑賤者」,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對於一些生活不檢點的婦女,有人便想出了在她們耳朵上扎一紮,以此提醒她們。

再後來傳到中原,就演變成了漢人的一種禮俗,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那個時候的女子對於穿耳並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迫這么做,但又些人也不以為然,逐漸地戴耳環就形成了一種風氣,慢慢地也就盛行起來。

(4)誰發明的耳釘擴展閱讀:

耳環的佩戴:

在我國古代,耳環好象僅限於女子佩戴,但在國外,卻常見到男女均戴耳環的現象。在朝鮮發現的公元二世紀的古墓里,就有不少臼形的耳環,男女均用。

在日本出現的古代金屬首飾,也是男女都戴的。在古代埃及的壁畫中,可以看到國王和貴族戴著巨大的耳環,這種耳環不僅是一種裝飾品,而且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在古希臘,耳環作為一種避邪物,也是男女都戴的,古羅馬的貴族,不僅佩戴耳環,而且在耳環上鑲嵌大量的珠寶。直到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男子還有佩戴耳環的。

⑸ 耳環是誰發明的·

佩戴耳環、耳環的由來,說法各異。有人認為它最早源於北方民族用於禦寒防風的金屬耳套,但比較可信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耳環、耳環的出現,是人們對美的追求所產生的;另一種說法是,耳環、耳環最初是用於醫療治病的目的而出現的。第一種說法很好理解,不言而喻;第二種說法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也有一定道理,因為佩戴耳環、耳環的耳垂的部位,恰是眼部的穴位。由此可知,佩戴耳環、耳環,對保護視力、防治眼病,特別是預防和治療近視,是有一定輔助作用的。

⑹ 中國耳環的起源

在中國古代,穿耳戴環曾經是「卑賤者」的標志。

明代《留青日札》一書中說: 「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原來穿耳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

它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紮上一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

後來逐漸也變成了漢族人的禮俗。但那個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婦女那麼熱衷,而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時期,由於禮教思想的抬頭,婦女穿耳之風,空前流行。

不說一般的婦女,就連皇後、嬪妃也不例外。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



(6)誰發明的耳釘擴展閱讀:

耳環分類

1、釘狀耳環

最流行,最普遍的一種。耳環的針穿過耳洞,在耳背用托固定。一般穿耳的時候,用的都是釘狀耳環。

2、兩粒釘狀耳環懸垂式耳環

在耳珠垂下來,通常還有一串珠寶作點綴。長度不一,有些只有耳珠下2厘米,有些卻可以長至肩膀。較長的懸垂式耳環,通常在較隆重的場合使用。

3、圈狀耳環

一個360度的大圈,在中間開一個口,穿過耳洞。在中國古代有一種以有缺口玉環製成的圈狀耳環,稱為玉玦,有學者認為佩戴玉玦需要穿很大的耳洞,亦有學者認為這是夾式的。

4、懸掛式耳環

不用釘耳洞的設計,只掛在耳背上。這種懸掛式耳環也愈來愈流行。

5、夾狀、磁石耳環

為方便沒有穿耳孔的人,部分圓環形耳環會設計成夾狀,夾著耳珠。顆粒狀或釘狀的耳環一般無法設計成夾形,因此需要利用磁石的特性來夾著耳珠。磁石耳環分別為外方一顆連有磁鐵的耳環,及內方一塊帶有相反磁性的迷你磁鐵,兩塊磁鐵將耳珠牢牢夾著。

網路-耳環

⑺ 耳環是怎麼被發明的

出席首屆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認為,距今8000多年前的人類已經懂得用玉磨製耳環來裝飾自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耳環。有關專家對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興隆窪文化遺址的玉玦研究後發現,這些是世界上最早的玉玦,這些玉制耳環大小不 等,直徑在2.5到6厘米內,形狀像被敲掉一條縫的玉鐲,留出的縫隙可以讓耳環穿進耳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隊長劉國祥說:「最奇妙的是每個玉制耳環都成對出現,且大小、尺寸、重量近乎相同。其中最精美的一對耳環的重量一模一樣、內外直徑分毫不差--很難想像遠古時期的先民在沒有現代化工具的情況下如何掌握了這樣高超的技藝。」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著名的玉文化研究專家鄧聰說:「由於耳環的直徑很大,古人要穿很大的耳洞才能佩戴上,因此可以推測那時的人們已經有醫治耳朵發炎的簡單醫術。即使現在,東南亞有些地方的人還佩戴這種形狀的耳環,沉重的玉玦能把耳朵拉長,佩戴者以此為美。」考古證據表明,雖然現代耳環以女性佩戴為主,8000多年前的耳環卻是男女都佩戴的飾物。日本著名古玉專家藤田富士夫說:「玉玦採用的玉料溫潤碧綠,與內蒙古草原的顏色十分相近,古人可能以此顏色為美。耳環形狀製作成圓形,可以從審美學上解釋--方型的臉佩戴圓形的耳環很漂亮,而蒙古族人種的臉都是方形,也許他們已經意識到圓形的耳環能更好地裝扮他們。」

鄧聰說:「同樣的玉玦數千年間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傳播。考古證據表明,同一類型、顏色、質地的玉玦最早出現在8000多年前的中國內蒙古地區,於3000多年前消失,卻在3000多年前中國西南的雲南地區出現。這一飾物在長江流域出現在6000到7000多年前,而在珠江流域出現在4500年前左右,在越南北部出現在4000多年前,在越南南部出現只有在3000多年前。」

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出土於內蒙古赤峰市的興隆窪文化遺址中,該文化距今約有8200年到7500年。興隆窪玉器的發現開創了中國史前雕琢玉器之先河,為探索中國玉文化起源、深入研究東北亞地區史前玉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料。(

⑻ 耳環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耳環的歷史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配戴耳環?根據考據耳環的出現應該比玉玦還晚。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蔚縣古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一枚銅質耳環,這是迄今所見年代最早的耳環實物,它的形制非常簡單,僅僅用一根較粗的銅絲彎曲而成。這個遺址的年代,相當於歷史上的夏朝,距今約有4千多年。
北京平谷獨樂河商代墓葬中,1977年出土一件耳環。其製作較前者更為復雜,材質以金為主,耳環的一端被加工成扁圓型,狀如喇叭口,口寬2.2厘米;底部則作一道溝槽;環身直徑約1.5厘米,由粗而細,至另一端呈尖錐形,以便穿過耳垂上的小孔。整件器物重6.8克。這種金質耳環,在山西石樓後蘭家溝及永和下辛角村商代晚期墓葬中都有發現,造型也很有特點:整件耳環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部用金絲彎成鉤狀,鉤子的頂端呈尖銳狀;下部則用金片錘壓成捲曲之狀以為裝飾,在鉤子和金飾片的連接部分,還穿有一至二顆綠松石製成的圓珠。這些耳環的出土,表明我國金鑲寶石首飾的製作工藝早在3千多年以前已見雛型。 漢魏時期的婦女,一般不戴耳環,而佩以珥,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墓葬中,很少見到耳環實物。唐代婦女不尚穿耳,也無耳環,雖然在個別唐墓中出土有一些耳環,但基本上都是少數民族的遺物。一直到了宋代,由於穿耳戴環之風在婦女中特別盛行,所以才有大量的耳環實物出土傳世。北宋時期的耳環,以江西彭澤宋墓出土的一對較為典型,它是由一根粗細不等的金絲打制而成,整件器物呈"S"型。一端為尖銳狀,另一端被錘成薄片狀,在這塊金薄片上,還浮雕出花卉圖紋。江蘇無錫宋墓出土的一對耳環也很有特色,它是由兩丬金片相合而成的,金片上壓印著十分繁縟的紋飾:中間為兩個對稱的瓜果,瓜果上下均以枝葉蔓藤纏繞,用以穿耳的金絲,也製作成枝桿之狀,與金片上的紋飾渾然一體,反映出設計、製作者的巧思。

⑼ 耳環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這些醫學上的好處,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環的女孩子們所會想到的吧!

⑽ 耳環最早是誰發明的呢

環 耳環[earring] ,用金屬或玉石製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 佩戴在耳垂上的耳飾。造型豐富,佩戴主要以婦女為主,個別男子也有佩戴。佩戴的方式通常有3 種:穿掛於耳孔;以簧片夾住耳垂;或以螺絲釘固定。一般用金銀製成,也有鑲嵌珠玉或懸掛珠玉鑲成的墜飾。現代還流行以塑料或大理石、陶瓷等材料製成的耳飾,一般與服裝相配套。耳環在一定程度上可顯示出某種風俗、信仰、地位、財富等。 當今,年輕的姑娘們戴上形形色色的耳環,顯得秀美俊俏,但你可知道穿戴耳環的習俗是怎樣來的?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後來,她幸遇一位名醫,名醫認為她可以復明。在徵得姑娘的同意後,拿起閃閃發光的銀針在她兩側耳垂中各刺一銀針後,奇跡出現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於是請銀匠精製一對耳環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記名醫之恩。當姑娘戴上銀耳環後,她日益眉清目秀,並逢人傳誦名醫的聲名。穿耳戴環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以後,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並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徵。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這些醫學上的好處,恐怕不是今天戴耳環的女孩子們所會想到的吧!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耳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