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羅盤是誰發明的
幾個世紀以來, 人們在導航中一直使用磁羅盤。 雖然有資料顯示早在二千多年前, 中國版人就開始使用天然磁石權-一種磁鐵礦來指示水平方向, 但羅盤的發明者還是無人知曉。 看來也許是 12 世紀的地中海海員最先在海上使用了磁羅盤[1] 當今的平衡式指針羅盤只是稍微改變了這項早期發明, 先進技術生產出了狀態穩定的電子羅盤 ,這種羅盤以 MR磁感測器和加速度原理的傾斜感測器為基礎。 電子羅盤具有許多優於常規「指針」型或常平羅盤的長處。 例如: 抗沖擊性和抗振性。 對雜散磁場效應的補償以及與電子導航系統的直接介面 ,本文將討論兩類羅盤?基本的八指針羅盤與1 度羅盤。
⑵ 羅盤是誰發明
羅盤是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
羅盤,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版氣宗派常用的操作權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⑶ 美國人發明了什麼
1、電燈,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版,製成了首個權有實際效用的電燈。
2、空調,1902年,美國威利斯·開利博士發明了第一套科學空調系統。
3、互聯網,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4、手機,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
5、尼龍,尼龍是美國傑出的科學家卡羅瑟斯(Carothers)及其領導下的一個科研小組研製出來的,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種合成纖維。
⑷ 羅盤是古羅馬人發明的嗎
羅盤就是指南針,而指南針是公認的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你認為呢?
⑸ 羅盤是誰發明的呢
羅盤是楊公發明的。
羅盤,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氣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公元854年,年方二十歲的楊公登科第入仕為士。唐僖宗時,官至朝廷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主管宮廷建築、重要寺廟的規劃布局,以及天象觀察、皇族祭祀等職。公元875年黃巢兵起,880年京都長安陷落。為避兵禍,楊公私攜御庫秘籍《郭璞·葬書(禁中玉函秘書)》逃離長安。輾轉奔波,南逃至虔州府轄崇賢里,寄宿黃禪寺。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雖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乾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佔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⑹ 中國羅盤是誰發明的
幾個世紀以來, 人們在導航中一直使用磁羅盤。 雖然有資料顯示早在二千多回年前, 中國答人就開始使用天然磁石-一種磁鐵礦來指示水平方向, 但羅盤的發明者還是無人知曉。 看來也許是 12 世紀的地中海海員最先在海上使用了磁羅盤[1] 當今的平衡式指針羅盤只是稍微改變了這項早期發明, 先進技術生產出了狀態穩定的電子羅盤 ,這種羅盤以 MR磁感測器和加速度原理的傾斜感測器為基礎。 電子羅盤具有許多優於常規「指針」型或常平羅盤的長處。 例如: 抗沖擊性和抗振性。 對雜散磁場效應的補償以及與電子導航系統的直接介面 ,本文將討論兩類羅盤?基本的八指針羅盤與1 度羅盤。
⑺ 盤尼西林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意義
青黴素(盤尼西林一般指青黴素)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
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
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青黴素過敏試驗包括皮膚試驗方法(簡稱青黴素皮試)及體外試驗方法,其中以皮內注射較准確。
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所以皮試或注射給葯時都應作好充分的搶救准備。
在換用不同批號青黴素時,也需重作皮試。乾粉劑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試液均不穩定,以新鮮配製為佳。而且對於自腎排泄,腎功能不良者,劑量應適當調整。此外,局部應用致敏機會多,且細菌易產生抗葯性,故不提倡。
⑻ 牛頓、瓦特、張 衡他們的發明或發現分別是什麼
牛頓:
發明地動儀、渾天儀、瑞輪莢、指南車、計里鼓車、獨飛木雕、地形圖。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拓展資料: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創造點:
1764年,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為格拉斯哥大學修理紐可門蒸汽機模型時,注意到了這一缺點,並於1765年發明了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並於1769年取得了英國的專利。
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杠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為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瓦特裝設了抽氣泵。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以減少冷凝損失。
瓦特的創造性工作使蒸汽機迅速地發展,他使原來只能提水的機械,成為了可以普遍應用的蒸汽機,並使蒸汽機的熱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
⑼ 羅盤是誰發明的
但是羅盤是指南針啊,所以他們都是人發現的,因為羅盤相當於指南針,也相當於司南,所以司南是羅庚,結果就是羅盤是羅庚發明的
⑽ 知道羅盤最早起源於那裡嘛
風水羅盤,又稱羅經、羅庚、羅盤、羅鏡、經盤、羅經盤、子午盤、針盤。是風水師堪輿風水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測量工具。羅盤是風水操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定向。在我們認識風水理氣學問時,首先要學習以羅盤定向的基本方法。
羅盤學名為羅經,創自軒轅黃帝時代,後經過歷代前賢,按易經及河洛原理,參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運行原則,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態,加以修正改良製造而成,用於測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與地師及海員大都稱它為「羅盤」或「羅庚」,很少稱為「羅經」。
羅盤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盤、三合盤、三元三合兩用盤、易盤、玄空盤及各派所用戶的獨特盤。但無論是那門那派的羅盤,中間必有一層是二十四山方位的,從北方開始依次序排列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個方位。
羅盤是由海底、內盤、外盤三大部件構成的,三大部件的質量都與羅盤的測量精度有密切關系。 羅盤面:最早由手繪手寫,而現在羅盤面大都以黃銅板製作,高檔羅盤用5厘、4厘銅盤精製;中低檔羅盤用1、2厘銅板製作,也有鋁板、紙板等製作。
方盤材料:分為高級中密度板、電木、樹脂、塑料、普通纖維板、石膏、木頭等。
高檔盤多以高級中密度板為材料,加以黃水處理,優點:羅盤重量輕、攜帶方便、旋轉靈活、不變形、不爆裂;缺點:怕長時間浸泡於水中(經防水處理可克服)。因為純手工製作,做工精細,產量少,價格稍高。
電木材質:半機械化生產,價格較低,羅盤重,攜帶不便,電木質量差的會變形,甚至爆裂
樹脂或塑料材質:半機械化製作,價格底、多為初學者使用或用於避邪當裝飾品用。羅盤重,易爆裂,易變形,易破碎(落地就破碎)
經天緯地的神秘工具 風水師探尋吉地,除靠眼睛觀察外,還要使用一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羅盤,被尊奉為"羅經",取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之義。羅盤的出現及其復雜化,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三代時期,人們通過占卜選擇宮室基址,選定後,需要確定右心,當時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來測定的。《詩·國風·定之方中》有雲:"定之於中,作於楚宮,揆之以日,作於楚室"。據解釋,定即定星,又叫營星,當豐歷十月的時候,此星在黃昏時分出現在天之正中,古人認為這時可以營建宮室。"揆之於日",就是依靠日影測定東西南北方位,這實際上就是"土圭法"。從甲骨文的有關資料來看,商代已掌握了這種技術,卜辭中有"臬"字,是樹立木竿以為標桿,"甲"字是木午上端有交橫木,"丨""*"二字是指立木,"士"如木棒插土之形,這些東西都可用來測量日影。至周代,應用更廣,《周禮》一書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馬》說:"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土圭究竟如何使用,從《冬官·考工記下》的記載可以推知:"匠人建國,水地以縣(懸),置*以縣(懸),*以景,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陽。""水地以縣,"就是觀察木桿的影子,"為規",就是以柱長為半徑、柱立處為圓心畫圓,"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就是測量日出日入的影子,"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據太陽的影子,晚上依據極星,以則定方位的正確性。可見,所謂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豎柱,並通過懸繩使之垂直於地面,然後觀察太陽在日出與日落時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這兩個影子以柱為圓心、柱長為半徑所畫的圓的兩交點線即正東西方向,再參考正午時的柱影或夜晚極星的方位來校正。戰國時期,人們根據磁石指南的特性,發明了司南。《韓非子·有度》說:"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穀子·謀》亦謂:"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可知當時司南已得到普遍運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針,形制比較簡單,主要是由勺和*組成。勺用磁鐵製做,底部呈圓形,可以在平滑的盤上自由旋轉,當勺靜止時,勺柄就指南方。*是一個方形盤,用銅質或木質材料製成,盤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應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維共有二十四向,作為司南的定向。在漢代,"六壬術"很盛行,這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的一種占卜術。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屬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舍陰取陽,故名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當時,人們創造了一種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這就是六壬式盤,近代考古中屢次出土六壬式盤,現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盤分為天盤與地盤兩部分,天圓地方,天盤嵌在地盤當中,中有軸可以自由轉動。北宋楊維德《景佑六壬神定經》記載造式之法雲:"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門、地戶、人門、鬼路,四隅訖。"也就是說,天盤中央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將(十二月將為:征明,亥將,正月將;天魁,戌將,二月將;從魁,酉將,三月將;傳送,申將,四月將;勝先,未將,五月將;小吉,午將,六月將;太一,巳將,七月將;天罡,辰將,八月將;太沖,卯將,九月將;功曹,寅將,十月將;大吉,丑將,十一月將;神後,子將,十二月將。)象徵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盤列天干,代表五行: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於天、地、人、鬼四隅。地盤上的十二辰,象徵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楊維德所言是後來形制,較漢制稍繁。從出土實物看,漢代六壬式盤天盤中繪北斗七星,周邊有兩圈篆文,外圈為二十八宿,內圈為十二個數字,代表十二月將。地盤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干四維,中層為十二支,外層為二十作宿。使用時,轉動天盤,以天盤與地盤對位的干支時辰判斷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盤大約只用於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後來其用途不斷推廣,也用於判斷方位的吉凶,與風水術發和關聯。《唐六典》卷十四記六壬術用於九個方面,"一曰嫁娶,二曰發病,三曰歷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祿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其中第四和第九個方面肯定與風水有關。在唐代或其後出現的《黃帝宅經》中,以陰陽八卦配干支,分為二十四路為建宅的指導原則,是將六壬式盤應用到相宅中。該書中載有陰陽二宅圖並有較詳細的說明,陽宅圖如下所示。 書中說:"二十四路者,隨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應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稱"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其表示法與司南同。據《宅經》解釋,乾、震、坎、艮以及辰屬於陽位,坤、巽、離、兌以及戌屬於陰位,陽以亥為首,巳為尾,陰以巳為首,亥為尾,所有方位均與吉凶有關,順之者"一家獲安,榮華富貴",逆之則"家破逃散,子孫絕後"。 大約在晚唐時期,羅盤發明出來,並被廣泛用於風水。卜應天《雪心賦》中有"立向辨方,應以子午針為正"之說,據後人解釋,子午針就是指南針。《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說:"玄女晝以太陽出沒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氣,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氣,後作銅盤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輔而為天盤,地支分而為地盤。"這段話所說羅盤起源出於神話附會,但從中可以知道羅盤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盤和地盤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體說來,羅盤是司南與六壬式盤結合的產物,其後在風水家們的手中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神秘。天盤和地盤是風水羅盤的兩大部年,象徵著天圓地方。地盤是正方形,中間鑿有一個凹圓;天盤為圓形,盤底略凸,置於地盤的凹圓上可以旋車,中間裝有一根指南針,也叫磁針、金針。從各種風水書上所載及實物來看,風水羅盤的型制很多,簡單的只有二三層,復雜的有多至四十餘層者。如羅經圖分五層:一層天池,風水家認為天池是羅經中之太極,中藏金水,動而陽,靜而陰;二層先天八卦,又名內盤,所指適當子午之正;三層後天八卦;四層正針二十四位,分陰龍和陽龍,陰龍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陽龍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層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乾和四維,共七十二,以應七十二候。據王振鐸先生研究,羅盤可以按製造地域劃分為沿海和內地兩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廣東之興寧,後者如江蘇之蘇州、安徽之休寧等。下面以休寧所制的羅經盤為例,略作介紹,羅盤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釋過的,茲不再熬。 第一層是天池,即太極。磁針居於中,紅頭指向南方,黑頭指向北方。風水家認為,太極化生萬物,一為太極,二為兩儀(陰陽、乾坤),三為三才(天、地、人),四為四象(東、西、北),五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為七政(日、月、五緯星),八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兌、離),九為九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十為洛書成數九加一。在風水理論中,天池與金針非常重要,立規矩、權輕重、成方圓,莫不由之而定,金針動而為陽,靜面為陰,子午中分為兩儀,兩儀合卯酉為四象,四旬合四維為八卦,八卦定方位,於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層是先天八卦(多數羅盤為後天八卦)。 第三層是九星,有兩種提法:一種以唐代楊筠松《撼龍經》所說為代表,名為貪狼星、巨門星、祿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貞星、破軍星、左輔星、右弼星;一種以宋代廖*《九星轉變》所說為代表,名為太陽星、太陰星,金水星、木星、天財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掃盪星。本羅盤所刻為箭者,簡稱貪、巨、祿、文、武、廉破、輔、弼。九星與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組成艮丙貪狼木、巽辛巨門土、乾甲祿存土、坤乙輔弼木、坎辰申癸破軍金、兌丁巳丙武曲金、離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貞火。 第四層是天星,共二十四個,即天皇、天廄、天鬼、天乙、少微、天漢、天關、天帝、南極、天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廚、天漢、天壘、天輔。《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風水家認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惡,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應紫微,艮應天市,酉應少微,丙應太微,為"四垣",乃為天星之最貴,又稱"天星四貴",除少微外,三貴均有立國建都之驗。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則吉,不合局則不吉。 第五層是地紀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這是內盤,又稱正針。二十四位上應天時二十四節氣,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東北艮卦丑艮寅、正東震卦甲卯乙、東南巽卦辰巽巳、正南離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兌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風水術中,二十四向用來定山向,辨水向。盤中指數如指某節氣,則生氣臨在其對應的一方。另外,以洛書之數推卦氣的陰陽,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離東得三,坎西得七,皆為奇數,故該四卦為陽,所納之干支亦為陽,即乾納甲,坤納乙,離納壬寅戌,坎納癸申辰,均用紅字標示,余為陰,用黑字標示,故又稱紅黑陰陽。 第六層是二十四節氣,立春始艮,大寒終丑,以推五過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陰、少陽、太陰、太陽。 第七層是七十二穿山,分布於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龍十二支,如與亥位對應為丁亥、巳亥、辛亥,與子位對應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來龍,搞清了來龍屬何干支,才可辨別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兩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兩方。八干四維處於空格中,如指數在此幾格為凶。 第八層是分金,在正針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設五位,合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虛龜甲。 第九層是中盤人極二十四位,又稱中針人盤,子午對准內盤的壬子和丙午之間,處於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錯開半路,指向北極子午。風水家認為中針上關天星厘度氣運進退,下關山川分野地脈賴否。 第十層與第八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一層是透地六十龍。風水家認為,透加管吹灰,氣由竅出。五氣行之地,發生萬物。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氣透於地中,氣雄則地隨之而高坐,氣弱則地隨之而平狀,氣清則地隨之而秀美,氣景則地隨之而凶惡。 第十二層是口訣,配合透地六十龍解釋吉凶 第十三層是十二次。 第十四層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層是外盤縫針,子午對准內盤的子癸、午丁之間,處於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錯開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層與第八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七層與第十一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八層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層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紹的是一個十九層羅盤的情況,至於三十餘圈、四十作圈的羅盤,又加上八煞黃泉、八路四路黃泉、陰陽龍、劫煞取用、透地奇門、秘授正針二百四十分數、納音五行、登明十二將等等名目,不要說局外人看起來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風水師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將風水羅盤簡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盤三針:即內盤正針,起指南針的作用,所指方向為磁極子午;人盤中針,指向北極子午;外盤縫針,指向臬影子午,與正針之間形成磁偏角,用以確定正南方向。其餘層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調輔佐的數據,且其功用在風水中說法不同。 清乾隆時期的餐霞道人說過:"羅經是堪輿之指南,無羅經則山向何由分,方位何由定。"佛隱《風水講義》也說:"羅經為堪輿家之秘寶,挨星度,正方位,分金定穴,端賴乎是,所以列為陰宅之關鍵,研究是道者,必先洞悉羅經之妙用。"羅盤使用的關鍵是看針,根據天池內磁針的晃動情況判斷吉凶。風水家歸納出"羅盤八奇":一搪,懼也,浮而不定,不歸中線,說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兌,突也,針橫水面,不歸子午,其下必有金屬礦質或鐵器;三欺,詐也,以磁石引之,針轉而不穩;四探,擊投也,落針而半沉半浮,上不浮面,下不沉底,或一頭沉一頭浮;五沉,沒也,說明地下有銅器;六遂,不順也,針浮而亂動;七側,不正也,偏東偏西,不歸中線;八正,收藏中線。前七種情況均不吉,只不過第八種針歸中線為吉。風水師如果格水的方向,就用羅盤(托盤)正中的紅線(有的用白線)指定水口交合之處,再轉動圓羅盤,使磁針與天池海底線平行,再看紅線在圓盤上指的是什麼字,就可以根據風水理論推定方位之吉凶,若方向不合適,就調整羅盤,直到吉為止。格龍砂、穴位、建房屋等,都採用相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