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是哪五大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
1、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
客家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見到圍屋的蹤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的廣東、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灣的屏東、雲林、台中東勢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
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4、干欄式建築
干欄式建築,即干欄巢居,是遠古時代的人群,特別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築風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干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區。
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干欄式建築可以防震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干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古越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文獻上所說的柵居、巢居等,大體所指的也是干欄式建築。
這種建築適合那些居住於雨水多比較潮濕地方的人,現在主要流行於中國較偏遠的地區,包括廣西中西部、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國家也有干欄式建築。
5、雲南一顆印
在雲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間四耳是最常見的宅制,既正房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廂房)。前面臨街一面是倒座,中間為住宅大門。
四周房屋都是兩層,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牆,很少開窗,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所以俗稱為「一顆印」。
位於滇中高原地區,與當地四季如春,無嚴寒酷暑,風大的氣候環境特點相適應。多採用厚土牆及筒瓦鋪屋頂。通常為樓房,房間分為兩層,牲畜及雜物在樓下,人住樓上。樓下正房是堂屋,作為起居待客之處,堂屋左右做卧室,樓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外牆一般無窗、高牆,主要是為了擋風沙和安全,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
『貳』 中國有哪些出名的建築物
萬里長城,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平遙古城,頤和園,天壇,麗江古城,八達嶺,南京古城門,上海東方明珠摩天大樓,台北101大樓,北京該體育場,秦始皇陵兵馬俑,山東曲阜孔廟
『叄』 中國民間建築有哪些
民間建築主要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居建築,中國民間建築很多,有特色還留存的有以下這些:
1..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漳州等地區
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並一直延續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創造性的生土建築藝術傑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禦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築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約、堅固、防禦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築類型。
20世紀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縣、龍岩市永定縣的土樓被美國人誤以為是蘑菇狀的核武設備,殊不知這獨一無二、從宋元時期就已經產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築,早在第一枚原子彈蘑菇雲騰雲駕霧之前,就已經在閩西南一塊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數個世紀了。中國「福建土樓」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開平碉樓
廣東開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小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土屋交錯,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築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築文化與當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其數量之多,建築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雕樓類型及藝術特點,在建材上,有早期的泥牆樓(用灰沙、糖、鹽、蜆殼、蚝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後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代建築用料建成);在類型上,約分三大類:一是更樓或燈樓,這種樓一般建在村頭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團及更夫使用,裡面有探照燈及報警器,一旦發現匪賊立即報警,讓村民准備。二是眾樓,由十多戶或幾戶人家合資興建,這種碉樓有3~6層,每層設有2~4間房,如有匪賊或洪澇,各戶人家可住進眾樓,以避災難。三是居樓,由華僑獨資興建,用於長久居住。開平碉樓中西合璧,碉樓的造型千姿百態。最大特點是按照自己的意願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綜合一起,自成一體,既有古希臘、羅馬的風格,又有哥特、伊斯蘭、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要素,很難將開平碉樓具體歸入國外某一個時期的某種建築風格之中。這些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築元素在開平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它在建築結構上則充分體現了防衛功能,其共同特點就是門窗窄小,鋼窗、鐵門,牆身厚,頂層四面都有槍眼,樓頂還有瞭望台、探照燈、警報器等,在歷史上對保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極大貢獻。
3.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宗祠作為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萬名海外王氏後裔相繼到此觀光並拜祖敬香。
4.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台,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築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築上的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於夜間巡更護院。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5.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目前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站——陽城電廠近在咫尺,通訊網路覆蓋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晉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交通條件便利。
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餘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里。地下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辦了煤炭開采,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旅遊服務等多種產業。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新十大旅遊景點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緻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
皇城相府已成為太行山上一朵絢麗的奇葩,黃河流域一顆璀燦的明珠。
6.大邑劉氏庄園
劉氏庄園原是大地主劉文彩的私家住宅,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封建地主庄園。庄園由南北相望的兩個大建築群組成,佔地70餘畝,房屋三百五十餘間,建於清末至民國。
南部建築群即老公館,始建於1931年,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全公館共有27個院落、180多間廳堂住室、3處花園、7道庄門。
北建築群為新公館,建於1938年,距老公館300米處,是中西合璧的近代庄園建築。據說是當年劉文彩修建送給劉文輝的,但後來因為臨近解放而沒有住成,到是長工臨時居住過。後來,改建成了展覽川西民俗風俗的地方。新公館由兩座一樣的大院所組成,但目前只開放了一座大院。每一座大院由三個類似於三個四合院的院子組成。第一個大院主要是用來展覽川西婚俗儀式的,第二個大院主要是用來展覽川西人的生產用品及工具的。第三個大院主要是展覽川西民風民俗及土特產品等。
新公館與老公館的建築風格完全不一樣,老公館壁壘森嚴,顯得封閉,而新公館則落落大方,布局規整、配置對稱、主次分明,體現出封建秩序及尊卑高下的等級關系,頗有大家風范。館內展示有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1965年創作的超現實主義雕塑傑作《收租院》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和廣泛的影響。
7.宏村
宏村位於安徽黟縣東北部,距黟縣縣城11km ,全村面積:9.17公頃(300多畝) 。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緻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牆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水在宏村的選址中作用重大。相傳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後在歙縣唐模、黟縣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災。後來汪氏舉家遷到雷崗山下,最初建十三樓,取名弘村,取弘廣發達之意。鑒於以往教訓,宏村在規劃時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預防火災的能力,後歷經400餘年、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明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汪思齊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對建築重新布局,宏村的設計、構造最終實現。
在村落的科學布局中,水起著重要的作用。整個村落採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形狀惟妙惟肖,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悠閑的水牛靜卧在青山綠水之中。
8.西遞村中國十大特色民間建築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
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綉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9.姜氏庄園
姜氏庄園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姜氏庄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庄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庄園建築。
庄園佔地40餘畝,主體建築為陝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庄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牆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於防患,整個建築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庄園,也是漢民族建築的瑰寶之一。
整個庄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第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牆,上部築女牆,猶若城垣。沿第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餘米的寨牆,將庄園圍住,並留有通後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築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後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後山。
10.康百萬庄園
康百萬庄園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3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庄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遊景區。所謂「康百萬」是由於當時的庄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後逃難西安,回鑾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康百萬庄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餘部分,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以具有園林、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展室擺放的有名人畫和古玩珍寶,其中《留余》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寫。
康百萬庄園為我們提供了研窮封建社會地產階級的發家史料,也給我們提供了古代建築的實物資料,它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倍受各界朋友青睞。目前,各級政府對此非常重視,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在保持原有風貌、不改變建築結構的前提下,對庄園的主要建築進行了修葺布展,現有展室36個,每年接待遊客16萬人次。
『肆』 用創字 那是一座很有什麼的建築物
那是一座很有創造性的建築物.
『伍』 中國著名建築有哪些急急急
1,東方明珠電視塔
國家體育場(鳥巢)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
舉行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
『陸』 什麼是創造性
1.創造性按照現行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是指與 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回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答顯著的 進步。2.創造性由創造性意識、 創造性思維過程和 創造性活動三部分組成。3.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 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 蒸汽機,魯班發明 鋸子。
『柒』 哪些工作具有創造性
上面諸位兄弟的建議都不錯,我也提提
你有興趣愛好么,可結合這個,每個人身版上都有天才按權扭,有時只是沒發現罷了
想像力豐富的話,可以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寫小說
畫畫好的話就配插圖,甚者畫漫畫......
當然每個成功的創業故事背後都有辛勤的付出,要堅持哦,看好前景,如果真的看不到希望再果斷改行也不遲啊,最重要的還是過程<它會給你積累經驗>,我們只能是提提建議,至於以後的探索就靠你自己啦
『捌』 什麼是創造性
心理學解釋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回會價值的產品的答心理過程。
創造性的心理成分及測量:輻合思維與發散思維(在發散生成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好壞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遠距離聯想能力,非智力因素,如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形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其他解釋:(發明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對於發明專利應具有突出的實質特點性和顯著的進步;對於實用新型專利,應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玖』 請問下大家 建築大師賴特的名言 建築,是用結構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的藝術 出處是哪裡啊最好要帶注釋的謝
建築是一個美妙的東西,建築反映的不只是建築本身的造型和內部的空間關系。 從建築里你能解讀到建築大師的人生觀和建築所蘊涵的文化和藝術。從一個建築看世界,你能從中領略到永恆。 賴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小生長在威斯康星峽谷的大自然環境之中,日出而居,日落而歇。向大自然索取而勞動的他,感悟到蘊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力量,體會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節奏。 賴特還認為住宅不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櫥,浴廁和書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強家庭的內聚力,他的這一認識使他在後來新的住宅設計中把火爐置於住宅的核心位置,讓它成為一個家庭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組成體。 賴特的一生經歷了一個摸索建立空間意義和表達的過程,從由實體轉向空間,從靜態空間到流動和連續的空間,再發展到適度的、序列展開的動態空間,最後達到自然組合的整體空間。布魯諾.塞維是如此評價賴特的貢獻:「有機建築空間充滿著動態,方位誘導,透視和生動明朗的創造,他的動態是創造性的,因為其目的不在於追求耀眼的視覺效果,而是尋求表現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動本身。 賴特提出了:
崇尚自然的建築觀
賴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類活動,目的,技術和自然的綜合它們使住房與宅地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花園幾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臟,內外混為一體。就如同人的生命。這樣,居室就在自然的懷抱之中。他認為:我們的建築如果有生命力,它就應該反映今天這里的更為生動的人類狀況。建築就是人類受關注之處,人本性更高的表達形式,因此,建築基本上是人類文獻中最偉大的記錄,也是時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實的記錄。
屬於美國的建築文化
我們不應該無視後代的要求,但更應該尋求現時的歡樂和豐富的生活,革命不能無視過去的創造,但我們應該努力消化吸收使之進入我們的思想。賴特首先立足於吸收民間傳統有價值的東西去創立美國自己的文化,一個例證是住宅的門廊,它最早源於瑞士和帝國的敞廊,後來出現在美國南部種植園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紀初,美國的住宅普遍採用了門廊作為一個娛樂休息的面積,賴特接受了這一傳統構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門廊圍繞住宅內部而是把它用來保持和延長住宅的平面構圖,如溫斯路住宅。還有一個就是十字行平面的運用,這原來是美國傳統住宅的固有形式,這種平面有利於三面採光,賴特繼承了這種形式,但他使空間向外伸展,上下穿差,從而產生新的空間效果。
活的有機的建築
建築師應與自然一樣地去創造,一切概念意味著與基地的自然環境相協調,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慮人的需要和感情。賴特認為:「只有當一切都是局部對整體如同整體對局部一樣時,我們才可以說有機體是一個活的東西,這種在任何動植物中可以發現的關系是有機生命的根本,……我在這里提出所謂的有機建築就是人類精神活的邊縣,活的建築,這樣的建築當然而且必須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這種活的建築是現代新的整體。這種「活」的觀念能使建築師擺脫固有的形式的束縛,注意按照使用者,地形特徵,氣候條件,文化背景,技術條件,材料特徵的不同情況而採用相應的對策,最終取得自然的結果而並非是任意武斷地加強固定僵死的形式。這種從本身中尋求解答的方法也使建築師的構思有利新的契機,從而靈感永不枯萎,創新永無止境。賴特的有機建築觀念主張建築物的內部空間是建築的主體。賴特試圖藉助於建築結構的可朔性,和連續性去實現整體性。他解釋,這種連續可朔性包括平面的互迭,空間的接續;牆,樓面,平頂既各為自身又是另方面的連續延伸,在結構中消除明確分解的樑柱體系,尤其是懸臂的運用,為整體結構,空間的內伸外延提供了技術可能。「活」的觀念和整體性是有機建築的兩條基本原則,而體現建築的內在功能和目的,與環境協調;體現材料的本性是有機建築在創作中的具體表現。
技術為藝術服務
進入二十世紀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各類機器相繼問世並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社會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對長期處於傳統形式的建築師提出了挑戰,在新技術面前賴特在設計實踐中鞭打自己對新的機器時代的熱情,他覺得住宅應該有輪船,飛機,汽車的流線型,因此結構應該表現出連續性和可朔性,尋求新時代的空間感。他說:「科學可以創造文明,但不能創造文化,僅僅在科學統治之下,人們的生活將變的枯燥無味,……工程師是科學家,並且可能也有獨創精神和創造力,但他不是一位有創造的藝術家」。
表現材料的本性
賴特的建築作品充滿著天然氣息和藝術魅力,其秘訣就在於他對材料的獨特見解。泛神論的自然觀決定了他對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他不但注意觀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種奇異生態,而且對材料的內在性能,包括形態,文理,色澤,力學和化學性能等等仔細研究,他指出;「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語言……每一種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對於創造性的藝術家來說,每一種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
連續運動空間
賴特並不認為空間只是一種消極空幻的虛無,而是視作為一種強大的發展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推開牆體,穿過樓板,甚至可以揭開屋頂,所以賴特越來越不滿足於用矩形包容這種力量了,他摸索用新的形體去給這種力量賦形,海貝的殼體給他這樣一種啟示,運動的空間必須有動態的外殼——一種無窮連續的可朔性。
有特性和詩意的形式
賴特對「簡潔」的看法是受到了日本的影響,他也十分贊賞日本宗教關於「凈」的戒條,即凈心和凈身,視多餘為罪惡,明顯地對日本傳統建築發生過影響,主張在藝術上消除無意義的東西而使一切事物變得十分地自然有機,反樸歸真。「浪漫」是賴特有機建築語言,他說:「在有機建築領域內,人的想像力可以使粗造的結構語言變為相應的高尚形式,而不是去設計毫無生氣的立面和炫耀結構骨架,形式的詩意對於偉大的建築就象綠葉與樹木,花朵與植物。肌肉與骨頭一樣不可缺少。」 我們也可以從建築本身去詮釋建築,人生和文化的關系。
『拾』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
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