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萊士事件的事件過程
在1942年5月8日在自由世界協會的演講中,華萊士勾勒了他的「平民的世紀」——他贊同聯邦政府對工人的教育和集體衛生保健的支持。這些建議要求繼續華萊士欽佩的新政時期的計劃,但是政府缺乏足夠的政治資本來促進一個擴大的國內社會福利計劃,因為總統採納了強化行政戰爭權力。不僅僅是新政鼓舞了亨利·華萊士。基督教道義和社會信仰形成了他演講背後的基本靈感。作為清教徒自由主義的產物,他遵循訓誡准則並且他認為他自己有義務完成主的工作。
羅斯福總統欣賞並且試圖控制他的副總統的理想主義自由主義,而在同一時間,試圖教會他在華盛頓的政治機器是如何操縱的。羅斯福認為華萊士超出他那個時代很多年,期望她的思想能夠最終實現。但是華萊士沒有能夠抓住華盛頓政治導致副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在國會山的地位顯著下降。
㈡ 華萊士是什麼
華萊士是什麼?華萊士快餐連鎖店,是中國本土最大的一家集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西式快餐企業,截止2014年1月,華萊士在全國超過了 4800家連鎖店,擁有員工50000多人。
華萊士企業創始人「華氏兄弟」(福州華懷慶、華懷余兄弟)於2001年1月8日創建了華萊士第一家餐廳——福州師大餐廳;幾年以來,企業不斷壯大,歷經了幾個突破性的發展階段:2002年經營模式逐步完善;2003年連鎖餐廳相繼開業;2004年華萊士形象不斷上檔次;2005年全國連鎖全面鋪開;2006年品牌化經營步入正軌;2007年視覺形象煥然一新。華萊士是目前本土最大的西式快餐企業,創建品牌以來,先後在閩、浙、贛、粵、湘、津等全國各省市城市開設連鎖餐廳,公司經營的漢堡、炸雞、薯條等產品,美味與品質兼具,時尚與文化領先,深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華萊士已經成為業內知名的西式快餐加盟品牌,其影響力也涉及全國。
㈢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關於對創造性思維過程的研究,國內外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見解,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或理論:
一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1926年出版了《思想的藝術》,他在該書中通過對許多創造發明家的自述經驗的研究,提出了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准備、醞釀、啟發和檢驗的有名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材料、進行思考的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要想從事創造活動,首先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而且,這些問題決定著思維的方向.因此,提出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一環.
接著,思維者有意識地收集資料、挑選信息,或同時進行一些初步的反復試驗,認識課題的特點,通過反復思考和嘗試來努力解決問題.
2. 醞釀階段
假如直接的解決不能立即得到,醞釀階段隨即來臨.醞釀在其性質和持續時間上變化很大,它可能只需要幾分鍾,也可能要幾天、幾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時期里,思維者不再蓄意解決問題,或者說已經暫時「放棄」了,在現象上看是有意識的努力一度中斷的時期.但在這個時期,據華萊士講「無意識的大腦活動」仍在繼續,即大腦的潛在意識仍在不知不覺地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著篩選和重組.
日本創造心理學家高橋浩曾在談到這一階段的特點時說:「創造性思維也和造酒一樣,需要有個醞釀期.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到了下一步的醞釀期,和釀造名酒一樣,新的思想方案才逐漸成熟起來.普通一般的人不能忍耐這個醞釀期,也沒想到有經歷這一個時期的必要,因而老是在第一階段里徘徊.」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這種所謂「頓悟」,主要並不是由語言表達出來,而是通過視覺上的幻象表達出來的.這種頓悟一出現,就十分不同於別的許多經驗,它是突然的、完整的、強烈的,以致會脫口喊出:「是這樣的」,「哈!沒錯兒!」華萊士把這種經驗稱為「尤瑞卡經驗」.如阿基米德終於尋到了希臘王向他提出的檢驗王冠含金量問題的解答時,從浴盆里跳出來,狂喜地在大街上邊跑邊喊,向世界大聲宣告:「我已經找到它了!我已經找到它了!」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這是對整個創造過程的反思,以使創造成果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並物化為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這一階段,又是在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
二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
劉奎林是目前我國系統研究靈感思維的一位學者,他在華萊士,「四階段」,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就創造性思維中的靈感思維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誘發靈感的機制序列鏈」理論.他認為這個序列鏈由五道程序組成,即「境域——啟迪——躍遷——頓悟——驗證」.
境域,即指那種足可誘發靈感迸發的充分且必要的境界.以文學創作為例,這種境域如托爾斯泰所認為的,創造者入境後表現出來的那種潛思維與顯思維隨意交融,思意馳騁,神與物游的「忘我」境域,正是「創作的最高境界」 .啟迪,就是指機遇誘發靈感的偶然性信息.創造者的靈感蘊育一經達到了飽和程度,只要有某一相關信息偶然啟迪,傾刻間就可豁然開朗.躍遷,即指靈感發生時的那種非邏輯質變方式,經過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互作用,潛意識即進入一種跨躍推理程序的、非連續的質變過程.潛意識的信息加工過程,一般說, 人們無法意識到在形態上或在能量上的中間循序過渡環
節,它是靈感思維的一種高級質變方式.頓悟,即指靈感在潛意識蘊育成熟後,同顯意識溝通時的瞬間表現.驗證,即指對靈感思維結果的真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鑒定.以上五個程序,彼此間緊密聯系,互相制約,從而形成一個以顯意識去調動潛意識,誘發靈感發生的有機系統.
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為我們說明了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所需經歷的五個階段.靈感思維雖然與創造性思維不是同一概念,但靈感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重要地位.我們從華萊士的,「四階段」理論中可以看到,其「醞釀」「啟發」的過程,著重指的也是靈感思維的過程.劉奎林的「序列鏈」理論,則著重說明的是靈感思維的全過程.我們將二者結合起來理解,就會對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三吉爾福特的「發散一輻合」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對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中,提出了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和輻合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的區分.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是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信息,其著重點是從同一的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為數眾多的輸出,很可能會發生轉換作用.」 吉爾福特提出的發散能力測驗要求不止一個正確的答案,其評分的主要依據是反應的新穎和多樣.例如,要求受試者提出一塊磚的多種用途或給一個短篇故事想標題.輻合思維是依據給定的零散信息得出一個有效的或合理的答案或結論.具體說,輻合思維是在發散思維所提供的大量事實基礎上,經過分析和比較從中提出一個可能正確的答案或結論,然後經過檢驗、修改、再檢驗,甚至被推翻,再在此基礎上集中,提出一個最佳的、有效的答案或結論.例如,就一篇短故事給受試者提供好幾個題目,要求受試者從中選擇出一個最佳的標題來.
在一個完整的思gWt*動中,發散思維和輻合思維是互為前提、交互進行的.一般而論,面對一個課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思維者總是先千方百計調集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每一個知識經驗者是以往輻合思維的產物.我們說解決問題須以知識經驗為前提,也就是須以輻合思維為前提.調集有關知識經驗的過程,就是發散思維的過程,即通過聯想和回憶,盡可能多地從不同角度尋求可能解決問題的假設、途徑和方案.這是一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盡量爭取一題多解的過程.經過這樣多角度地、靈活地、細致地思考,便最大可能地獲得了解決問題的假設或途徑,而這各種各樣的假設或途徑中即包含著在相對意義上最佳的、富有創造性的結果.當思維達到一定的發散程度後,便需要及時改變思維策略,由發散思維過渡到輻合思維.這是一個由多到一或眾中挑一的聚合過程,它需要對所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反復地分析、比較、加工、整理,最終求得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或途徑.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完整的創造性思維過程,既離不開發散思維,也離不開輻合思維,而且呈現出一種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交互推進的思維程序,即「輻合思維→發散思維→輻合思維」的程序.無論科學創造或文藝創作,都是在經歷這樣一個思維行程之後才獲得創造性成果的.
㈣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網路
2個提問有了新回答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2014-12-09 | 分享
10分鍾內有問必答前往下載
滿意回答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和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T.Amabile)所提出的五階段論。華萊士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四個階段.而艾曼貝爾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
㈤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醞釀、明朗和驗證內四個階段。容
艾曼貝爾(T.Amabile)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准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循環運轉。
劉奎林是目前我國系統研究靈感思維的學者,他進一步就創造性思維中的靈感思維的過程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誘發靈感的機制序列鏈」理論。他認為這個序列鏈由五道程序「境域——啟迪——躍遷——頓悟——驗證」組成。
㈥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華萊士創造性思維的「四階段」理論
1.准備階段
這是提出課題、搜集各種版材料、進行思考的權過程,也就是有意識地努力的時期。
2。 醞釀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經有意識的努力而得到的東西大都是勉勉強強、比常識稍勝一籌的東西,不能有大作用。
3.啟發階段
這一階段又稱頓悟期或靈感期。這種「頓悟」,並不是本人有意識地努力得來的。它的出現,大都是在疲倦極了、一度休息之後,或者是正當轉而注意別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時候。
4.檢驗階段
並非所有的問題解決都會以這種突然的強烈的經驗而告終,這種經驗也可能是和問題的錯誤解決伴隨產生。所以,這種靈感的成果還必須經歷一個仔細琢磨、具體加工和驗證的過程。
㈦ 華萊士的故事
1922年1月下旬的一天早晨,紐約市格林威治村,在米奈塔路1號地下儲藏室的一個辦事處里,封面印著1922年2月的《讀者文摘》創刊號准備妥當,等待裝運。這工作是由該雜志的創辦者兼共同編輯德惠特·華萊士(Dewitt和莉拉·貝爾·艾奇遜(Lila最後,總數5000本中的最後一批包裝完畢,運到最近的郵局,寄給基本訂戶。然後他們焦急地等待反應。看這本小小的新雜志是否真的是世界正需要的刊物。
莉拉·貝爾·艾奇遜,32歲,棕色頭發,藍眼睛,身材嬌小(160厘米),骨骼均勻,氣質溫柔,非常漂亮。她是社會工作者,戰前曾任英語教師。三個月前,她剛和華萊士結婚。
德惠特·華萊士,大家都叫他華利,也是32歲,身材細挑輕靈,高逾185厘米,動作象運動員般優美輕捷,十幾歲時曾擔任半職業性棒球員。他父親是希臘語言學者,是學院院長。德惠特在大學中途退學,換了一個又一個工作。他不久前被一家公司解聘,到紐約來,依自己的想法出版一份自編的雜志。
這本雜志內容是濃縮的。它的內容——沒有虛構小說、沒有圖片、沒有彩色、沒有廣告,全是密密排印的有資料性和有助益的文章。
這份「小雜志」(它的副名)會受讀者歡迎嗎?已經一連兩年,這一行業的專門人士全都說估計不會。現在,華萊士得到新婚妻子的協助,又湊集了2000美元的資本(其中大部分是借來的),決計自己試辦,自己打天下了。
「極好的主意」他天生愛閱覽,對任何寫的或印的東西都愛看,有無法滿足的好奇心。不論是葯瓶背面的標簽,或酒吧放酒瓶銀托盤底上那一行「義大利製造」的小字,只要有字他都注意。
任何對他可能有用的話,他都用筆記下來。「記憶不能代替記錄」便是他錄下的一句話。這習慣是他19歲那年在轉換學院時開始的。他對他父親解釋道:我有些8厘米乘13厘米的紙,每讀一篇文章,便將我要保留或記住的資料寫下。晚上睡覺前,我在心中復習我白天所讀過的東西,又常讀那些筆記,以記住那些文章。我看不出為什麼這樣利用時間會不如讀書有益。
華萊士會用很小而清晰的字,將文章的精化部分整個抄下,用原著者的原來字句,加以濃縮。
生活的教訓他1889年11月12日出生於聖保羅市。起初,他在學校里總是第一名,並且跳了兩班。隨後他的興趣轉到了別的方面,多數是運動和惡作劇。朋友們和大學聯誼會的兄弟們都叫他「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家中談論貧窮最能使人想到發財。如果華萊士家的子女經常聽說學業優良之可貴,他們也同樣經常聽見家中叫窮。
華萊士因家中窮困,要謀生路。1911年暑假,他在俄勒岡州鄉村挨戶兜售該州的地圖。他第一天在梅德福鎮一帶,走了40公里,賣出12張。在這段奔波日子,他常和經驗豐富的推銷員在旅館的大廳中聊天,學習他們的訣竅。
賣東西使他入迷。晚上,他看雜志,做筆記,將促進生意的有用資料保存起來。他認識的人漸多,發現不論和誰交談,都能獲益。普通人未必有學位。但不可因此便低估他們的智慧。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好奇。渴望獲得知識。 華萊士恰在適當的時刻登場,目擊「資訊時代」的出現,古老的觀念逐漸失勢或消失時,變化就成了20世紀的中心新聞。通訊社和報紙為讀者報道詳情和推測,著重迅速。新聞太多,許多讀者只覺得眼花繚亂,辨不清哪些是無關緊要,哪些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華萊士覺得報紙的處理方式是暫時性的,太淺薄,太草率。而雜志則介乎報紙與書籍之間,雜志的報道不失新鮮快速,但卻容許讀者慢慢分辨其重要性,並推敲其含義。
華萊士有一次在送交地圖時,停了下來看法庭審案。律師的鬥智爭辯使他大感興趣。他沒有時間多去看幾場審訊,不過也許他能找到些有關案件審訊的印刷品。
一天晚上,他冒雨走了三公里到梅德福鎮卡內基圖書館,借了一本威爾曼著的《盤問的藝術》。
華萊士看出,他不但可將盤問證人的技術應用於商業顧客,而且可應用於生活的各方面。還有,這本書向他證明了到處都有極好的有深度和有見地的資料。這些資料只是被人疏忽了,未曾發現,但只要尋求,就可以得到。自從去過梅德福鎮的圖書館後,他便充分利用圖書館了。
那年秋季,華萊士又回柏克萊加州大學讀書,然後於春季退學,從此不再讀大學了。他在聖保羅的韋伯出版公司擔任內勤,處理有關旁人對韋伯出版社農業教科書的詢問。夜晚,他繼續閱讀雜志,記下有實用價值的資料。
他去見韋伯公司一位老闆,將他的上司去年所犯的錯誤列出一表呈上。「這是一份有趣的文件,德惠特,」這位公司主管說,「對不起,你被解僱了。」年輕的華萊士仍未學到在辦公室待人接物的道理。不過,這位主管卻看得出華萊士有編輯才幹,於臨別時給了他一筆印刷貸款。作為他開辦自己事業的經費。
華萊士即刻開始工作,幾個月後,出版了一本128頁的冊子,題名為《取得耕種之最高利益》。然後他駕著一輛二手福特車,在五個州推銷旅行。他在幾個月內售出10萬冊,償還了韋伯公司的貸款,並付清了一切開支。他沒有賺到錢,卻學會了如何出版書籍。
他終於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出版一本定期刊物,給那些有興趣獲得資訊、自求改進、並要在世界上力爭上游的讀者閱讀。
不過在辦這本雜志前,華萊士必須解決生活問題。他在一家日歷廠那裡找到了一份職業,那時是1916年下半年,在美國參加歐戰之前幾個月。不過辦雜志的偉大構思始終在他心中盤桓。
在他所留下的大堆筆記中,有一條是:印刷品:不用害怕,社會上有強烈的求知慾暗流。供應知識,你花於印刷的每一元都必有報答。
他的這一觀點,於《讀者文摘》第一期出版後得到了證實。
編輯寄出的信第一期出版後沒有人取消訂閱,也沒有人要求退錢。於是兩位編輯忙著准備第二期。莉拉仍保留社會工作的職務,以所得報酬付房租。華萊士每天去上城區紐約公立圖書館搜集雜志中的資料,以免花錢去買那些雜志。如果最近一期的雜志中沒有可以引起他興趣的文章,他會到圖書館樓上書庫里去找前幾期的。見到合意的文章,就用筆在黃色稿紙上抄錄,一邊抄一邊刪去題外的或不相乾的話,修剪繁冗,務使文章扼要而中肯。
1922年9月,華萊士夫婦遷至他們舉行婚禮的小鎮歡樂村,住在一間車房公寓里,月租25美元。他們帶去大捆雜志和大疊訂單。他們不斷寄出推銷信,訂單不斷增加,出版一周年時,銷路已增至7000份。必須有較大的工作地點才行,於是他們另以10美元租得了與車房貼鄰的小馬棚,添置了打字機用以打油印蠟紙,又請鄰居來相助。
華萊士仍自己寫推銷信和信件,他的直接通信辦法使他得以在編者與讀者間建立私人聯系與友誼。在大約同一時期內創辦的其他雜志銷量也不少。但異軍突起的《讀者文摘》,更了解讀者的需要,結果比其他同業者更為成功。 兩位合作編輯覺得生活已相當富裕了,於是常離家他往,以逃避瑣事的打擾,然後工作七至十天,將下一期雜志編好。他們在旅館中租了相鄰的兩間客房。華萊士在一間房內工作,莉拉在另一間處理一批出版刊物。為了避免打擾分心,他們在門縫下面塞遞便條保持聯絡。他將她的便條全都保存了起來。以下是一張潦草寫在紐約市聖禮吉斯旅館的拍紙簿上的字條:這幾種雜志,我每種都看完了12期。親愛的,我疲倦極了!希望能找出有用的資料。過來吻我,晚安。
華萊士原來的目標是希望能有付款讀者5000名。這樣,每年可收入1.5萬美元,在1922年,這已足夠支付一切開銷,並過舒適的生活。可是四年之後,《讀者文摘》的銷售量增加到了2萬冊。以後三年中,更直線上升,增加了10倍,達到21.6萬冊。
《讀者文摘》的銷量繼續增長,華萊士夫婦便在歡樂村一座辦公大樓租憑一整層作為辦公地點。
一切編輯工作都在他們客廳里做。華萊士自己有一張辦公桌,他經常在那裡閱讀40~50份雜志,挑選30多篇文章,並細心地將之濃縮。編輯的過程是:從用鉛筆標出的雜志文章起,至付印的黃色草稿止,每一份都是他用手提打字機打出來的。
幸運在微笑1934年整個編輯部共有12人,都擠在一座銀行大廈的頂樓辦公。下面是鐵路:每隔一小時左右,平靜的氣氛便被穿鎮而過的火車破壞一次。
1935年一個星期六下午,華萊士駕車外出,汽車沖出路面撞損。拖車司機講了許多車禍故事給他聽:汽車撞毀,屍體從破車殘骸中拖出。華萊士回味這個司機所說的故事,決定根據可怕的詳情,寫一篇文章。
他派年輕的作家福納斯到三個州去訪問州警察與公路巡警,聽取「最嚴重」車禍的目擊者對現場的生動描述。可是幾星期後,福納斯交來的稿子令人失望。他寫的是一篇論文;而華萊士所要的卻是能嚇壞讀者的報道。經過五次改寫,這篇登載於1935年8月號的文章非常出色。盡管它內容血污,卻莊重不俗。美國各大城市的報紙以及許多其他刊物都刊出了這篇駭人的文章。許多無線電廣播節目、學校、教堂和午餐會都讀這篇文章並討論這問題。以後20年還不斷有人來索取此文的單行本。這是篇經典之作,無疑是歷來讀者最多的文章之一。
出版界大多數人認為華萊士不過是個剪貼編輯,出版一本轉載別人文章的小雜志,銷量無人知曉。可是這位沉靜而默默無聞的人,卻發起寫了篇獨家報道,而且震動了全國。大家羨慕之餘,猜想他也許是個編輯天才。其後幾年,專稿成了《讀者文摘》的主要欄目之一。
華萊士夫婦從不透露經營的數字,以致謠言四起。為平息這些流言,華萊士終於同意由《財富》雜志在1936年11月號將有關的數字刊出。那時《讀者文摘》的銷量為180萬冊。除了赫斯特的《家政》外,是售價二角五分一冊的雜志中銷路最大的。這本「衣袋犬學」沒有廣告收入,但卻為其東主華萊士夫婦於上一年賺得凈利41.8萬美元,這證明了華萊士不但是有創造力的編輯,而且是理財奇才。
莉拉的世界談到自己的專業,華萊士結婚兩個月後,寫信給家中談到莉拉道:我沒見過別的女子有她那麼完美的品德,能夠做我幸福的妻子。我認為她永遠不會煩躁不安。她對白天一人獨處毫無怨言,愛讀書,愛求心智的進步,喜愛音樂,喜愛遠足,又真正愛料理家務。她品德高尚,用錢節儉,從來不生病,非常漂亮好看,富有思想,體貼周到,又柔情萬千……雖然華萊士在排列編輯名次時把莉拉的名字排在他自己的前面,但她對編輯工作卻沒有多大的興趣。不過她對於藝術與裝飾方面的才華,卻不亞於他在文字和思想上的能力。
1937年,他們的第二個住宅落成:是幢諾曼第式有22個房間的大廈,以本地的石頭為建材,有一個圓形尖頂的塔樓。它坐落於歡樂村以北約20公里的一座小山頂上。
《讀者文摘》在歡樂村一帶租了14處地點辦公,混亂到了近乎危機的程度,這必須有所行動才行。如果華萊士要的是一所新辦公大樓,莉拉就必會設法讓他得到。建築師根據她的提示,設計了一些殖民地時代威廉斯堡風格的房屋圖樣。工程1937年開始,地點在歡樂村與高風園之間的郊野,地大32公頃半。身材嬌小的莉拉每日監工。1939年建築完成:是一座三層樓的紅磚建築物,有一個白的圓頂閣,實用面積8454平方米,庭園美化與室內裝飾,完全由莉拉負責。傢具陳設有真的古董和藝術品,大樓四周環繞著許多花園和樹木。
財富的分享1938年《讀者文摘》開始發行英國版,其後又增添許多別的版本(中文版於1965開始發行)。今天,《讀者文摘》共有15種文字39種版本。1950年,《讀者文摘》節本書籍社成立。公司又發行一般書籍、唱片和卡式錄音帶。
1955年,《讀者文摘》雜志開始刊廣告,以壓低訂閱費的增加,利潤於是上升。1968年,德惠特·華萊士的名字列入「美國富中之富」名單。1980年,華萊士夫婦共有的財富,據估計有5億美元。
他在有生之年,對屬下始終慷慨與豪爽。例如1976年,在老資格職員一年一次的聚餐會結束時,他宣布給全體3300名員工以意外的加薪:年薪在4萬美元以下加11%,年薪更高的人加8%。
華萊士夫婦無兒女,他們沒有興趣建立任何形式的王朝,只想做個傳奇式的施贈者。麥凱萊斯特學院在華萊士有生之年得到他5000餘萬美元的捐贈。他未畢業就離開的赫門寄宿學校和它的姊妹學校北田女子專科學校,獲得500萬美元。 他為新聞系學生設立旅行研究基金;並贈送將近180萬美元給紐約市公立圖書館,整修期刊室,修補舊刊物,那是他當年初做編輯手抄文章的地方。圖書館為酬謝他的美意,將期刊室用他的名字命名。
不打攪了1973年,華萊士和莉拉都已83歲,他們正式宣布退休,逐漸交卸編輯職責,但華萊士仍與公司保持全面接觸。他很少到總公司的大辦公室來了,可是他仍在高風園的塔樓中工作。
1978年的聖誕節,大家收到了一張普通聖誕卡,上面印著莉拉和德惠特·華萊士的簽名。裡面附有用大字排印的德惠特·華萊士的聲明:「最近幾個月,我看近物的視力衰退了(幸好我遠瞻的視力仍然好)。我看自己寫的字頗感困難。因此,我只好抑制自己,不再做我過去喜歡做的事——用私人的信打攪你們。」
這位認為一切問題皆可解決的編輯終於碰到了一件他無能為力的事。
1981年3月30日,華萊士逝世,享年91歲。莉拉在三年後逝世,享年94歲。
㈧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把創造思維分為哪幾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和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T.Amabile)所提出的五階段論.華萊士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准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四個階段.而艾曼貝爾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准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循環運轉.
㈨ 華萊士。
現在中國的餐飲事業已經更上一層樓了,很多外資企業也在慢慢打進中國的市場,要知道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客源。如今的生活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的快,對於普通的上班族來講,一醒來,洗涑完畢後就得趕去上班,有時睡得晚了點,連早餐都來不及吃,這就是當代上班族們的生活節奏。也正是因為如此,快餐才在短時間內被廣大人們所接受,快餐剛開始的作用是讓人們在短時間內可以吃飽,如今的快餐可不止這一個作用,就拿現流行的全國餐飲連鎖店華萊士來講,華萊士除了提供美味的快餐之外,還會提供給你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讓你在短時間內,不僅可以得到體能的補充,還可以短時間釋放一下工作的壓力。中國餐飲市場的競爭力如此的強大,華萊士又是怎樣在這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呢? 華萊士對食品原料的挑選和獨特的烹飪手法 華萊士裡面較為受歡迎的就是炸雞腿和漢堡,這兩樣食品的原料中就有雞肉和蔬菜,華萊士挑選的都是優質健康的雞肉,大多來自於大型的家禽飼養場,都經過嚴格的消毒和飼養。蔬菜都是採取新鮮的蔬菜,一般超過半天的蔬菜,其營養成分會慢慢流失,對著營養成分流失的蔬菜,華萊士會將其舍棄,堅持使用新鮮蔬菜,這使得做出來的食品更加的可口和香甜。在食物的烹飪上,華萊士也是嚴格挑選廚師來從事這項活動,廚師們大多都有豐富的烹飪經驗,對於炸雞塊用油的種類和溫度都是十分的了解,這樣炸出來的雞塊味道鮮美,肉質肥而不膩。 華萊士合作的品牌和高效的經營方式 華萊士所合作的大多都是知名品牌,像進入全球五百強的百事可樂和雀巢咖啡等,都是華萊士的合作夥伴,在華萊士品嘗美味食品的同時,再來一瓶爽口的百事可樂,多麼完美的搭配,尤其是在夏天,冰涼的碳酸飲料和香脆的炸雞腿可以吸引很多路過的遊人,現在中國的各大城市都有了華萊士快餐加盟連鎖店,華萊士的旗幟正在慢慢插遍整個中國。華萊士如今的成就和其高效的經營方式是分不開的,如今網路也十分的便捷,華萊士自然也支持網上訂餐,除此之外,華萊士還會定期舉行送餐劵活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可以少花錢。 華萊士的內部陳設和周到的經營理念 人們在享受美食的過程中,不喜歡周圍是復雜凌亂的環境,華萊士充分想到了這一點,店內採取四人一桌的擺放方式,盡量看上去清爽簡約,不僅如此,店內的燈光多半的暖色,對於夜晚來這的顧客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閑聊環境,你可以邊吃美食,邊和朋友閑聊。華萊士的品牌口號就是簡單,有滋味。服務觀念是:親和,周到,快速,活動主題是:綠色,環保,健康,這些經營理念都得到了廣大顧客的贊同,也為華萊士在人們心中建立威信打下了基礎,如今華萊士在中國已經開了超過1300家的連鎖店了,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為中國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也是值得我敬佩的。
㈩ 華萊士炸雞起源是哪裡
華萊士連鎖機構成立於2000年,以准確的市場定位,規范優質的服務成功的在閩、浙、粵、贛等數十個城市擁150多家連鎖餐廳,員工有1500多人,總投資3000萬,其中福州直營餐廳達50多家。華萊士是一家集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西式快餐企業,我們服務的主題是倡導綠色、環保、健康的生活,首先我們對原材料的來源嚴格把關,絕對用最高品質的原材料,烹制最高品位的生活享受。華萊士口感嫩滑雞肉,都來自大型專業飼養場,比如來自山清水秀無污染的閩西紅土地的龍岩森寶公司。我們的飲料均來自國際著名品牌公司,比如全球五百強的百事可樂,雀巢咖啡等,絕對保證了我們產品原材料的衛生安全,保障我們產品的高品質。我們時時刻刻都把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您的滿意,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您的肯定,是我們的不懈動力。華萊士快餐總部有著強大的管理運作體系,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統一的企業形象,統一的食品的操作和服務規范和統一的食品配方和配送。華萊士立志打造適合中國情的西式快餐品牌,立志於發展全國性的連鎖快餐企業。 華萊士企業創始人「華氏兄弟」於2001年1月8日創建了華萊士第一家餐廳——福州師大餐廳;幾年以來,企業不斷壯大,歷經了幾個突破性的發展階段:2002年經營模式逐步完善;2003年連鎖餐廳相繼開業;2004年華萊士形象不斷上檔次;2005年全國連鎖全面鋪開;2006年品牌化經營步入正軌;2007年視覺形象煥然一新。華萊士是目前本土最大的西式快餐企業,創建品牌以來,先後在閩、浙、贛、粵、湘、津等全國12個省27個市級以上城市開設連鎖餐廳,公司經營的漢堡、炸雞、薯條等產品,美味與品質兼具,時尚與文化領先,深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管理模式上,華萊士採用流程化手段,以國際化標准和QSC&V的高要求,實行連鎖經營的統一管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華萊士已經成為業內知名的西式快餐加盟品牌,其影響力也涉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