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變電檢修發明

變電檢修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05 18:56:08

⑴ 變電檢修工是做什麼的

變電檢修工是負責檢修、更換、調試、維護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維修變壓器、互感器等變電設備,使其安全質量得到保障的工種。

按照檢修工藝導則、規程和技術要求,檢修、更換、調試變電設備;

拆卸、檢修、清洗、組裝、調試斷路器及其操動機構,進行電氣、機械機構的特性試驗;

更換及檢修隔離開關、負荷開關、接地開關;

維修變壓器、互感器、消弧線圈、電抗器、無功補償設備、防雷設施等變電設備;處理絕緣油、液壓油、氣體;

針對設備的運行工況、缺陷和隱患,提出反事故措施;填寫各類檢修報告。

(1)變電檢修發明擴展閱讀:

由於變電器結構比較復雜,如果在損壞原因不明或者檢測不到位的情況下進行拆卸檢修,很可能導致變電器不但無法修復,還有進一步遭到損害的可能。

很多變電檢修單位無論在熟練檢修工人的配備還是檢測、維護設備以及檢修方案的准備方面,都存在較多的不足,這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極為不利。

以計劃和布局為重心的檢修計劃,檢修策略和流程是整個檢修工作的關鍵,也是檢修計劃擬定的基礎。而檢修計劃的有效進行必須圍繞設定好的程序展開,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⑵ 變電檢修做什麼的

變電檢修工是負責安裝、調試、檢修、維護變電設備,使其安全質量得到保障的工種。在電力行業的十幾個工種中,變電檢修工算得上是比較辛苦且高危的工種了,人們把變電檢修工稱為供電設備的「醫生」和「護衛神」。具體的設備我就不知道了.呵呵~

⑶ 國家電網里變電檢修是幹啥具體工作的啊

就是維修工,或者說要上電桿,平時出野外的情況很多,剛開始要適應一下節奏,可能累點,但是收入還是不錯的。

⑷ (名詞解釋)電力系統中,什麼叫變電檢修、什麼叫一次(設備)檢修

簡單講,變電檢修是指對相關的所有變電設備的檢修。一次(設備)檢修是對變配電的一次設備,如開關,刀閘,變壓器,母線,移相電容等的檢修。

⑸ 電的發明過程

電的發明過程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以前,古希臘人『泰勒斯』(Thales,640-546B.C.)發現琥珀的摩擦會吸引絨毛或木屑,他將這種現象稱為靜電(static electricITy),並第一個提出了『電』這個詞。而英文中的電(Electricity)在古希臘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臘文的靜電為(elektron) 。泰勒斯對電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將電解釋為陰陽兩極現象。
公元1600年,英國人吉爾伯特(1544~1603)對電現象做了多年的實驗,他發明了驗電器,這為後來人們對電進行更科學的研究提供了試驗基礎,並以希臘語定義「electron」(電子)一詞。他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科學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
吉爾伯特是世界上第一個從系統的科學原理上來研究電現象的人,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在吉爾伯特之後的200年中,又有很多人做過多次試驗,不斷地積累對電的現象的認識。
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
1745年,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
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他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他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電流現象的研究,對於人們深入研究電學和電磁現象有著重要的意義。最早開始電流研究的是義大利的解剖學教授伽伐尼(1737-1798)。伽伐尼的發現源自於1780年的一次極為普通的閃電現象。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連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沒有放棄對這個「偶然」的奇怪現象的研究。他花費了整整12年的時間,研究象青蛙腿這種肌肉運動中的電氣作用。最後,他發現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例如銅絲和鐵絲)接觸,青蛙腿就會發生痙攣。這種現象是在一種電流迴路中產生的現象。但是,伽伐尼對這種電流現象的產生原因仍然未能回答,他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伽伐尼的看法在當時的科學界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但是,另一位義大利科學家伏打(1745~1827)不同意伽伐尼的看法,他認為電存在於金屬之中,而不是存在於肌肉中,兩種明顯不同的意見引起了科學界的爭論,並使科學界分成兩大派。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義大利人『亞歷山大.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過程簡介
1600年, 英國 吉爾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發明了驗電器,這為後來人們對電的研究提供了試驗基礎,並以古希臘語定義「electron」(電子)一詞。
1660年 德國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製造摩擦起電機。
1703年 荷蘭商人從塞倫島將加熱後能產生電的石頭帶到日本。
1729年 英國 格雷(Gray,-1736)認為物質可分導體與絕緣體。
1732年 美國 富蘭克林主張電為一流體說。
1733年 法國 迪非(Deffe, 1698-1739)發現正負電並提出電為二流體說。
1744年 荷蘭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發明來頓瓶。
1752年 美國 富蘭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風箏實驗,證明雷和摩擦電性質相同,因而發明避雷針。
1753年 英國 約翰(John Canton,1718-1772)發現靜感應裝置,向皇家協會報告靜電感應。
1772年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帶電體間的平方反比定律、介電常數概念。
1775年 義大利 伏特設計起電盤。
1779年 法國 庫侖提出摩擦定律。
1780年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發現兩種不同金屬相碰會產生,並稱為動物電。
1785年 法國 庫侖(Columb,1736-1806)發現帶電體相互間之靜電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極間之磁力,是為所謂之庫侖定律。
1799年 義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0年 義大利 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於伏打電池的論文。
1821年 英國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電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發電機。

⑹ 電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電是蒸汽時代之後最偉大的發明,電的應為成就了工業的第二次革命,是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專代,我屬們可以用電燈照明,電話、無線電溝通,機械生產用電動機做動力,等等 今天與電有關的改變,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出行、交往形態,出現大城市,夜生活繁多的大城市,這些變化就是文明的進步,很多與電有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一旦沒有電,你就知道人們有很多事做不了,這就是體現電的重要性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襟抱堂網路策劃機構認為,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現在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現在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⑺ 與電有關的發明有哪些

電燈,電話,電冰箱,電腦,電風扇,空調,洗衣機,微波爐,電磁爐,電熨斗,電吹風,吸塵器,電飯鍋,電動剃須刀,電熱水壺,電視機。

⑻ 電是誰發明的

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1752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8)變電檢修發明擴展閱讀:

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可是,所得到的結果真是乏善可陳,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在那時,科學家並沒有找到什麼電的實際用途。

這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

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能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

⑼ 電氣時代有哪些發明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專學家們根屬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⑽ 變電運維與變電檢修區別

運維就是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檢修就是處理設備異常的;

閱讀全文

與變電檢修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