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的途徑

發明的途徑

發布時間:2021-08-04 17:56:53

① 科技創新的途徑有哪些

途徑是立足社會實踐。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能夠促進社會繁榮。

科技創新涉及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際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社會公眾等多個主體,包括人才、資金、科技基礎、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創新氛圍等多個要素,是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交互復雜作用下的一種復雜涌現現象,是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

管理創新:

知識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創新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知識創新的核心科學研究,是新的思想觀念和公理體系的產生,其直接結果是新的概念范疇和理論學說的產生,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技術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的價值實現,其直接結果是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的良性互動,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管理創新既包括宏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社會政治、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科技創新

② 如何才能發明創造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是用來為學生圓夢的,孩子們都是懷著美好的「夢想」進學校的,他們的「夢」燦爛得很,都是「美夢」。教師也有「夢想」,真切地希望培養的孩子將來都是棟梁之才,能大展宏圖。教育歸根結蒂是提高人的生命價值,歷史悠長,人生苦短,同樣是短暫的人生,有的人光輝燦爛,有的人黯淡無光,關鍵決定於人的創造力高低。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創造力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就更大了。
一碗米究竟能創造多少價值,在一般人手裡,按米是用來做飯的常規常識,加點水煮成米飯,就是一塊錢的價值,但如果在有創造力的人手裡,可以將米浸泡後分成幾份,找來蘆葦葉包成粽子,就可以買到五、六塊錢,當然如果將米加酒麴發酵,精心釀成一瓶美酒,可以賣到二、三十元錢。在這里,人的創造力是起決定性因素的,人的創造力是可以通過教育激發和培養的,我希望我的學生都具有創造力,使人生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在近三十年教師生涯中,堅持進行創造教育實踐和研究的原因。
我們無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圓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的夢,但幫助、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這是教師的職責。但在一切為考試,為分數而教的中國教育大環境下,不理會學生這樣那樣的夢想,使有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潛質的孩子遭到摧殘和壓制,摧毀這些美好的夢想。審視一下我們現在的教育,素質教育進行很多年了,但有多少學校和教師真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又有多少教師了解或者掌握了創造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實施方法,我國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實質性的提高?
創造教育的內涵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製造能力的培養,「兒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創新精神的養成離不開動手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途徑是手腦並用,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逐步掌握科學方法與勞動技能,最終成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創新型勞動者,這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創造力的培養對學生終生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下面讓我們了解有關創造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創造
創造是人類為實現一定目的,通過其智慧行為向社會提供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創造性成果的活動。
創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主體性
創造的主體必須是現實的人,是個人或群體,只有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改造世界。同時,創造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者在創造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和具有一定的思維智慧。強調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強調人們在創造活動中主體的創造性人格、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方式的綜合效應和作用。
(二)目的性
人在行動之前,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而一個人的行動就是把這種目的付諸實踐的過程。創造目標的選擇和實施,創造動機的產生,都受人們思維的控制和調節,創造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
創造也是人類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它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人類自身的發展。
(三)創新性
創造成果應當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模仿和抄襲都不屬於創造。人類的社會實踐並非都是創造活動,人類的勞動成果也並非都是創造成果。
創新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創新是指人們創造性勞動及其價值的實現,在這一點上,創新和創造並無本質上的差別。但是,創新相對於創造可以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它並不過分強調成果的首創,對創新成果的界定也不如創造那樣嚴格,因而在習慣上,創新似乎比創造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四)功利性
創造應該能為社會帶來實際或潛在的功利,也就是說,創造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而不涉及創造者的創造動機。創造的有益性也往往被當作功利性的一個標准,即創造不能違反公共道德和科學原理。
基於對「創造性」涵義的不同理解,創造又可分為狹義創造和廣義創造,狹義創造是指產生的成果對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是新的、有價值的、獨創的;廣義創造是指所產生的成果僅僅對於創造者本人或有限的群體來講是一種新的產物,而對全人類來說則不一定是新的,或許其他地區、國家已經有了。人們一般所指的創造都是指狹義創造。
在創造教育中,學生的許多創造成果,在嚴格意義上講都是「非創造性的」,根據創造的四項特徵,都不能視同創造,但學生為獲得成果而進行的探索過程,對其本人來說,卻是具有創造性的,對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而在創造教育中,我們不應過分看重創造成果的多少,而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創造的分類
人的創造活動,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類形式。
(一)根據創造的涵義不同,可分為發展、發現和發明等
1.發展——指相對於原來狀態有所前進和提高。
2.發現——對客觀事物自身的狀況及規律的認識有新的突破、新的進展,獲得了新的知識。
3.發明——運用自然法則,按一定的目的去改變和調整客觀對象,從而獲得新的事物或事物新的狀況、結果和方法等。
(二)根據創造成果的新穎程度,又可分為創造、改造和改進 ,
1.創造——其參照系為整個人類歷史,創造成果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是新的、有價值的、獨創的。
2.改造——指在已有創造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和更新,或者是將某一領域的創造成果移植於另一新的領域。
3.改進—— 一般指相對於改造而言,其創新和進步的程度不如改造。
除按上述情況分類外,還可按創造活動指向的客體劃分 (如:新的、美的藝術形象和體能創造,產生新的物質產品的創造,產生新的精神產品的創造……);按專業領域劃分;按創造的產物或結果劃分等。
創造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研究,創造成果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創造過程存在著不同的難易程度,但有一點值得強調,創造者在其創造探索過程中的創造性是等價的。因而,在學生中開展的「小發明、小創造、小探究」活動是值得積極推廣的。在這一點上,日本及其教育界給予了充分重視,對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的小創造、小發明採取許多有力措施予以支持,並制定了「實用新案」等法律措施予以保護,甚至認為小發明家、小創造者也「不比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遜色」。

③ 個人想申請發明專利,一般都有哪些途徑啊

我朋友上次是找佳博論文申請的,二個月就辦好了,不到半年就拿到了證書,現在申請專利主要分為兩種途徑,一、自己申請二、中介申請,自己申請的話周期較長,中介的渠道廣,速度快一些,價格還不高。

④ 申請專利的途徑有哪些

1、自己申請:先清除自己要申請哪種類型的專利,發明,實用還是外觀。准備申請資料,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摘要、摘要附圖、費用減緩請求書等文件;外觀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書、外觀設計照片或圖片、簡要說明、費用減緩請求書等文件。提交知識產權局申請,繳納申請費。知識產權局進行審查,如果沒通過會被駁回。那你可以提起申訴,修改。然後再次審核。發明專利會有個查新的過程,費用也比較貴。2、找專利代理機構:這個相對省事了,具體怎麼申請,拿什麼材料,怎麼寫,他們應該都是幫助操作的。你可以到科易網第三方平台上看下有沒適合的知識產權機構可以咨詢下。

⑤ 農民有一項新的發明,應該通過什麼有效的途徑引起國家的重視

專利法中所指的發明僅僅是一項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的技術方案,盡管這種技術方案的構思,在獲得專利權時,有的還沒有經過實踐證明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製造成某種具體的物品,所以這是一種無形的知識財產。但也不能將這種技術方案的構思與那些只是單純地提出技術名稱和設想,或者僅僅表示一種願望,而究竟如何實現,無明確的具體辦法,也不具備將來有實現的可能性的願望相提並論。顯然,後者是不能成為專利法中所稱的發明的。

⑥ 如何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途徑)

你要從小培養,學會富有創造力,然後你還要努力學習功課,為將來為祖國社會做出奉獻打下基礎。

閱讀全文

與發明的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